可以去法院起诉变更孩子的抚养权,变更抚养权的条件:
1、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因患严重疾病或因伤残无力继续抚养子女的。
2、与子女一同生活的一方不尽抚养义务或有虐待行为的或其与子女共同生活对子女身心健康有不利影响的。
3、八周岁以上未成年子女,愿随另一方生活的。
4、有其它正当理由需要变更的。
孩子一岁半离婚孩子判给谁?
孩子一岁半离婚一般抚养权会归母方。法律规定,一般还在哺乳期的子女,夫妻双方离婚以后,应该由母方进行抚养。同时如果女方在哺乳期的话,男方向法院提出诉讼离婚法院是不会进行审理的,但是如果女方主动进行离婚的话,法院会受理。
法院将根据双方实际条件按对孩子成长有利的原则确定孩子归属。但孩子未满两周岁时一般优先归母亲抚养,满十周岁法院还会征求孩子的意见。一方抚养子女的,另一方有权探视并支付抚养费。
离婚后,哺乳期内的子女,以随哺乳的母亲抚养为原则。”这是因为用母乳哺养,对婴儿的生长发育最为有利。从婴儿的生长发育的利益考虑,夫妻离婚后,凡是正处于用母乳喂养的子女,应依法由哺乳的母亲抚养。
但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孩子出生后,是不用母乳喂养的。对于这样的情况,当夫妻离婚时,如何判定孩子的抚养归属司法解释规定: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亲生活。但母亲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也可随父亲生活:一是母亲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的;二是母亲有抚养条件不尽抚养义务,而父亲要求子女随其生活的,并对子女健康成长没有不利影响的;三是因其他原因,子女确无法随母方生活的,如母亲的经济能力及生活环境对抚养子女明显不利的,或母亲的品行不端不利于子女成长的,或因违法犯罪被判服刑不可能抚养子女的等等。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
【离婚后的父母子女关系】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
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在夫妻双方当事人解除婚姻关系的时候,如果是育有子女的,就需要及时的对子女的抚养权作出相应的判决,夫妻双方当事人之间可以协商处理,如果是就主要的子女抚养权分配的问题无法协商的话,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请求人民法院判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
未离婚现在孩子爸爸不管孩子不给孩子抚养费该如何解决
238人看过
-
已经离婚了,孩子协议给前夫,前夫不给探望孩子,起诉可以要回吗
125人看过
-
找前夫要孩子法院判了不给怎么办
434人看过
-
离婚后不给前夫看孩子
388人看过
-
孩子判给男方,女方不给孩子怎么办,孩子判给男方,女方还可以要回来吗
388人看过
-
前夫不给户口本孩子怎么读书
90人看过
诉讼离婚的流程如下: 1、撰写起诉状,起诉状中写明夫妻双方的姓名、住址等基本信息,写明诉讼请求为请求法院判决离婚,如果有符合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的情形,如重婚、家庭暴力、虐待家庭成员等情况的,则可以提出离婚损害赔偿的诉讼请求,并附上证明夫妻... 更多>
-
和前夫了,现在孩子19了,以前,孩子判给父亲,现在孩子想随母亲山东在线咨询 2022-10-25孩子未满两周岁一般优先归母亲抚养,满两周岁法院将根据双方实际条件,按对孩子成长有利的原则确定孩子归属,满八周岁法院还会征求孩子的意见;另一方支付固定收入的20-30%作为抚养费,并享有探视权
-
孩子怎么判的。女方现在在不管孩子河南在线咨询 2022-10-21离婚双方因子女抚养问题达不成协议时,法院应结合父母双方的抚养能力和抚养条件等具体情况,根据有利于子女健康成长的原则作出裁决。但应注意以下问题:一、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判给母方抚养。二、对两周岁以上未成年的子女,法院会从双方的抚养能力、条件、孩子成长环境等多方面综合考量。三、对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一般还会考虑子女的意见。关于抚育费的数额,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
-
-
孩子3周,男方没管过,现在提孩子会判给谁,孩子怎么给?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10-25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关于子女生活费和教育费的协议或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