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也能申请工伤鉴定。因为申请工伤鉴定不需要用工合同。劳动者要申请工伤鉴定,必须先领取到工伤认定,然后在病情稳定或者出院时到设区市鉴定委员会申请劳动能力鉴定(通常是将申请鉴定的资料交给所在地劳动局工伤科,由工伤科代为申请,然后伤者接通知到指定医院做检查,最后回家等待鉴定结论),需要准备如下材料:
(一)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书;
(二)工伤认定书;
(三)医疗终结证明或者医生诊断证明;
(四)被鉴定人身份证复印件;
(五)被鉴定人一寸彩照;
(六)其他,比如CT照片以及报告等材料。
一、民法典的准合同是什么意思
准合同是带有先决条件的合同。该先决条件是指决定合同要件成立的条件。如:许可证落实问题、外汇筹集、待律师审查或者待最终正式文本的打印、正式签字(相对草签而言)等。准合同与合同从形式上无根本区别,内容格式均一样,只是有时定为草本或正式本之别。但从法律上说,有根本的区别。准合同可以在先决条件丧失时自动失败,而无需承担任何损失责任;而合同则必须执行,否则叫违约。
二、如果没有做工伤认定可以做工伤鉴定吗
如果没有做工伤认定不可以做工伤鉴定。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劳动者因工或非因工负伤以及患病后,劳动鉴定机构根据国家鉴定标准,运用有关政策和医学科学技术的方法、手段确定劳动者伤残程度和丧失劳动能力程度的一种综合评定。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和该职工所在单位。
-
工伤劳动合同到期还没有做鉴定怎么办
253人看过
-
做工伤鉴定有什么用
249人看过
-
在事故地做工伤鉴定有效吗,工伤伤残鉴定怎么做
187人看过
-
有工伤认定书没做伤残鉴定的工伤怎么办理赔偿?
338人看过
-
没有工伤证明怎么鉴定工伤
376人看过
-
没签劳动合同发生工伤怎么做工伤认定
473人看过
鉴定结论又称鉴定意见,是证据的一种。鉴定意见是鉴定人在诉讼中运用专门知识或技能,对某些专门性问题进行检验、分析后所作出的科学判断,是一种独立的证据。 如法医鉴定、指纹鉴定、笔迹鉴定、化学物品鉴定、精神病鉴定等。鉴定意见是传来证据,是由鉴定机... 更多>
-
工伤工伤鉴定没有签合同能做鉴定吗海南在线咨询 2022-08-17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只要能证明劳动关系,就可以申请工伤认定和伤残鉴定的。对于你的未签劳动合同工伤伤残鉴定程序这个问题,证明劳动关系的主要证据有: (一)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三)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四)考勤记录; (五)其他劳动者的
-
做了工伤鉴定但不做工伤鉴定有没有事?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7-13如果能确定劳动关系,你应当尽快申请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然后根据鉴定结果尽快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单位按照工伤赔偿,因为时效只有1年,超过了时效法律上便不支持了。工伤造成伤残的赔偿项目:医疗费、伤者住院期间的伙食补助费、生活护理费、工伤期间的工资、交通食宿费、辅助器具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等。
-
小厂没签合同工伤如何做工伤鉴定?新疆在线咨询 2022-07-26下面具体介绍一下 1首先申请工伤认定,然后做劳动能力鉴定,根据鉴定结果索赔; 2用人单位未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3未签劳动合同属于违法行为,可以收集相关证据,如工资条,打卡记录、工服、工作往来信息、证人证言、录音等可以证明你存在劳动关系证据,要求单
-
没有劳动合同,该如何做工伤鉴定。有没有工伤赔偿安徽在线咨询 2024-09-23公司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可以在一个月后请求支付双倍工资。公司应在员工入职起一个月内(试用期内也应当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与员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若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应从第二个月起支付员工双倍工资。但要注意一年的诉讼时效问题,双倍工资的请求诉讼时效是逐月失效的。 赔偿的条件: 1.入职后一个月内未签订劳动合同 2.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签订合同 3.诉讼时效为1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
聘用合同工工伤可以做鉴定吗辽宁在线咨询 2022-11-071、被聘用的合同工与单位建立的如果是劳动关系,在受伤后能依法申请工伤鉴定,但如果建立的是劳务关系,例如退休后领取养老金又被返聘的员工与单位建立的就是劳动关系,不能去申请工伤鉴定。 2、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第三十二条 用人单位与其招用的已经依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者领取退休金的人员发生用工争议而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按劳务关系处理。企业停薪留职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