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
周煊
一、走出去战略背景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新政策体系的形成
1.走出去战略背景下原有对外直接投资政策体系的局限性。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十五计划《建议》中首次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在中国走出去战略背景下,20世纪90年代初形成的对外直接投资政策体系已经显现出较大的局限性。20世纪90年代初期对外直接投资政策体系的基本指导思想,是限制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1991年国家计委向国务院递交了《关于加强海外投资项目管理意见》,指出中国尚不具备大规模到海外投资的条件,企业的海外投资应该侧重于利用国外的技术、资源和市场以补充国内不足,并在此后10多年的时间内成为对中国境外投资影响最大的政策法规。20世纪90年代初的政策体系严重制约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和数量。200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分别相当于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出)流量、存量的0.9%和0.55%,与中国当前综合国力极不匹配。在中国引进外资与对外投资比例上,发达国家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比例一般为1:1.1,发展中国家一般为1:1.03,而中国目前仅为1:0.09。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如何积极促进、正确引导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将成为顺利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关键问题,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2.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新政策体系的初步形成。2004年7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奠定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政策体系转型的基础,为中国制订新的对外直接投资政策提供了明确的转型方向。在《决定》指导下,2004年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措施,全新的对外直接投资政策体系基本形成。2004年10月颁布的《关于对国家鼓励的境外投资重点项目给予信贷支持政策的通知》,体现了中国促进对外直接投资具体配套措施。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共同建立了境外投资信贷支持机制。根据国家境外投资发展规划,中国进出口银行在每年的出口信贷计划中,专门安排一定规模的信贷资金,用于支持国家鼓励的境外投资重点项目。此外,在境外投资日常管理方面,除了2002年10月原外经贸部先后颁布的《境外投资联合年检暂行办法》和《境外投资综合绩效评价办法(试行)》外,商务部于2004年11月下达了商务部关于印发《国别投资经营障碍报告制度》的通知。这三个文件共同规范了中国政府在境外投资方面的监督与服务工作。
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政策新旧体系的比较分析
1.境外投资项目审核的特点。从境外投资项目审核方面分析,2004年国家发改委的《办法》相对于1991年的《关于编制、审批境外投资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规定》(以下简称《编制、审批规定》)做了几方面的重大突破。首先是审核环节上更为简洁,放弃了实施已久的两道审批程序,企业无需再准备可行性研究报告,政府主要侧重于确定投资主体、投资方向及合规性的审查,不再考虑项目的经济可行性和技术可行性。其次,各级审批权限均大幅度放宽,国家主管部门原审批限额为中方投资额100万美元以上项目,而新设定的国家主管部门核准限额为资源开发类3000万美元以上、大额用汇类1000万美元以上,分别提高了30倍和10倍。地方政府核准的投资规模也相应大大增加。此外,2004年《办法》相对于1991年《编制、审批规定》更注重政府的工作效率,政府批复时间由原来的60天缩减为20个工作日,还严格规定了各个环节的回复时间,防止因为某个环节导致批复机构境外投资效率的降低。在境外开办企业问题,相关政策法规上也做出了重大改变。
2.政府对待境外投资的基本态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政策新体系最大的变化在于政府态度的根本转变。中国政府开始逐渐放松对企业境外投资的管制,从制约企业境外投资转为鼓励企业境外投资。态度的转变伴随的是相关法规的变化,中国政府对企业境外投资还制定了实质性的资金支持策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制定的《关于对国家鼓励的境外投资重点项目给予信贷支持政策的通知》明确指出,对于能弥补国内资源相对不足的境外资源开发类、带动国内技术、产品、设备等出口和劳务输出等四类境外投资项目给与资金支持。中国政府的资金支持并不仅限于中国进出口银行,其它政策性银行也在扮演重要角色。
3.境外投资的监管环节。原体系政府对境外投资最初的审批非常严格,但是审批过程结束后,政府对境外企业后续经营情况存在着管理不足。新的体系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在审核环节松绑的同时,在境外企业日常管理环节上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加大了后期的监管力度。2002年10月原外经贸部联合国家外汇管理局先后颁布了《境外投资联合年检暂行办法》和《境外投资综合绩效评价办法(试行)》,从规范性和投资业绩两方面制定了考核境外企业的具体细则。上述两个办法目前正在实施,并不断完善。新政策体系中的这些举措,对加强境外投资的宏观监管,掌握境外投资变动情况,促进境外投资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进一步优化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政策体系的建议
.尽快建立对外直接投资的整体法案,以法律性文件取代政策性文件,奠定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策略的法律基础。中国新的对外直接投资政策体系虽然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但是目前仍然缺乏一部纲领性的、权威性的法案,以便能够从整体上协调中国整体对外投资政策体系。发改委的《办法》和商务部的《规定》均是以国务院部门政策的形式出现,是一种行政管理政策,缺乏相关的法律依据。其他境外投资相关规范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要保证中国走出去战略能够健康发展,仅仅依靠行政法规是不够的,必须建立一部能够总体上指导对外直接投资的法案。这样才能够使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政策具有坚实的法律基础,保证相关法律法规的统一性、协调性和权威性。
-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和特点及作用
102人看过
-
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政策不变
178人看过
-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政策的得失
178人看过
-
中国风险投资政策建议
492人看过
-
境外直接投资改革政策
161人看过
-
完善国有股权转让规则的对策建议
449人看过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
投资对外直接投资西藏在线咨询 2022-08-09跨国公司是FDI的主要形式。到1999年为止,5.3万跨国公司约有3.5万亿美元资产。且跨国公司的投资主要是在发达国家之间,且基本上分布于日本,美国,欧盟三极之中。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及其对外直接投资的迅速发展引起西方学者的普遍关注,并形成了垄断优势 比较优势理论、国际产品周期学说、寡头垄断行为学说、市场内部化学说及国际生产折中学说等各种旨在解释并阐述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的学术流
-
-
中国境外投资企业可以直接做境外投资吗北京在线咨询 2022-07-08请参考以下内容:按照《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境内居民通过特殊目的公司境外投融资及返程投资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汇发〔2014〕37号,下称37号文)规定,境内居民个人可以投融资为目的,以其合法持有的境内企业资产或权益,或者以其合法持有的境外资产或权益,在境外直接设立或间接控制特殊目的公司。除此以外,境内居民个人不能进行境外直接投资。
-
国家对我国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应对主要对策辽宁在线咨询 2022-02-07长期以来,我国城市规划中存在着“纵向”的部门垂直管理和“横向”多规并行、复杂交错问题。城市规划难以发挥对城市发展的引领作用,迫切需要推动“多规合一”破解难题、落到实处、发挥效力“多规合一”的根本目的,在于探索“以人民为本”的城市建设和发展新模式,统一规划愿景、统一各方思想、凝聚人民共识,形成社会各界建设与管理美好城市的巨大动力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做好城市工作,必须认识、尊重、顺应
-
我国对外政策的立足点湖北在线咨询 2023-06-04(1)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2)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3)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基本准则 (4)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 (5)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基本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