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我国刑法中缓刑的概念?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11 15:52:36 486 人看过

缓刑,是指对犯罪人判处刑罚,但在一定时间内暂缓执行刑罚的制度。

缓刑的基本特点是:判处刑罚,同时宣告暂缓执行,但又在一定期限内保持执行的可能性。缓刑只适用于罪行较轻、社会危害性和人身危险性较小,具有悔罪表现,认为暂缓执行刑罚不致再危害社会的犯罪分子。原判刑罚的不予执行是以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没有再犯新罪,或者未被发现漏罪,或者没有违反法律、法规或者有关规定为条件的。如果再犯新罪,或者发现漏罪,则应撤销缓刑,把前罪与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数罪的原则决定执行的刑罚;如果违反法律、法规或者有关规定,则应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缓刑与死缓有原则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1)适用的前提不同。适用缓刑是以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具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为前提的,适用死缓则以犯罪分子被判处死刑但不需立即执行为前提。

(2)执行的方法不同。对于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不予关押,而是由公安机关考察,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予以配合。对于被宣告死缓的罪犯必须予以关押,并强迫劳动改造

(3)考验期限不同。缓刑的考验期限,必须依所判刑种和刑期而确定,所判刑种和刑期的差别决定了其具有不同的法定考验期。死缓的法定考验期限为2年。

(4)法律后果不同。缓刑是根据犯罪分子在考验期限内的不同表现,或不执行原判刑罚,或撤销缓刑,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按照数罪并罚的原则处理,或撤销缓刑,收监执行原判刑罚。死缓期限届满时,根据犯罪分子在缓期2年执行期间的表现,或减刑,或执行死刑,在缓刑执行期间也可因犯罪人违反法定条件而执行死刑。

缓刑与监外执行也不同:

(1)后者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和拘役的罪犯;前者的适用范围小于后者。

(2)后者以有碍关押执行的法定情况(即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的出现为适用条件,而缓刑则是以不致再危害社会为适用条件。

(3)监外执行是在判决确定以后才适用的变通执行方法,在判决宣告和刑罚执行期间均可适用,并不要求考验期;而缓刑则是附条件地不执行原判刑罚的制度,在判处刑罚的同时即可宣告。

(4)适用监外执行的条件一经消失,即应收监执行;而缓刑只有在考验期限内再犯新罪或者被发现漏罪,或者违反法律、法规或者有关规定的,才能撤销缓刑,收监执行刑罚,除此以外,不再执行原判刑罚。

缓刑与免予刑事处分不同。两者成立的前提,都是行为已构成犯罪。区别在于各自宣告的条件不同:免予刑事处分是由于具备法定免除刑罚条件而没有判处刑罚,自然也就不存在刑罚的执行;缓刑则依附于原判刑罚,在考验期内如果再犯新罪或者被发现有漏罪,或者违反法律、法规或者有关规定,仍须执行原判刑罚。

我国刑法除规定了一般缓刑制度外,还规定了特殊缓刑制度,即战时缓刑制度。根据刑法第449条的规定,战时缓刑是指在战时,对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但没有现实危险宣告缓刑的犯罪军人,允许其戴罪立功,确有立功表现时,可以撤销原判刑罚,不以犯罪论处的制度。战时缓刑制度适用于特定时间和特定对象,其法律效果与一般缓刑制度也有所不同:即可以撤销原判刑罚,不以犯罪论处。

我国的缓刑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缓刑制度充分体现了我国实行的是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惩罚与教育改造相结合的刑事政策。犯罪人所犯之罪虽然必须判处一定刑罚,但因其情节较轻,并且又具有悔改表现,暂不执行所判刑罚也不会危害社会时,对其适用缓刑,实现刑罚的社会化。由此既可通过判刑对犯罪分子表示惩戒,又可暂不执行以示从宽,这会使受刑人深感宽恕之恩而激励其改过自新,同时也可减少关押人数,贯彻少捕、少关政策,减少其亲属精神上的痛苦和生活上的困难,避免因实际执行刑罚而给其家庭带来的不利影响,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其次,适用缓刑有助于避免短期自由刑的弊端,可以防止因执行短期自由刑而产生的罪犯交叉感染,也可以减少司法机关的人力、物力负担,以最经济的方法实现刑罚的惩罚、威慑、教育和改造的功能,使刑罚执行制度与刑罚经济的思想相符合。

再次,适用缓刑有助于更好地实现刑罚目的。刑罚的目的之一在于实现特殊预防,即预防犯罪人重新犯罪。对大量的犯罪人执行刑罚,是实现特殊预防的根本方法。但是,基于刑罚个别化原则,对某些符合法定条件的犯罪人,在判处刑罚并保留执行可能性的条件下,暂缓刑罚的执行,使特殊预防的刑罚目的在社会生活中通过一种特殊的方式得到实现。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08日 00:4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缓刑相关文章
  • 法定撤销缓刑的概念?
    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上述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决定执行的刑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一、犯人缓刑监外执行监护人能变更么?不能,因为缓刑监护人其实就是公安机关,或者公安机关所在单位的基层组织,基本上是各地的司法部门,所以感情监护人是不可以随便变更的。根据《刑法》第76条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由公安机关考察,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予以配合”。中国现行缓刑的监管机关是公安机关,缓刑犯的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只是配合公安机关实施监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五条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二)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三)遵守考
    2023-03-06
    87人看过
  • 我国刑事司法中非法证据的概念及法律规定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8种证据以外的证据形式;法定人员以外的人非法收取的证据材料。例如,商场保安人员主持的对犯罪嫌疑人的辨认;非经法定程序收集的证据材料。例如非法搜查、扣押的物品,以刑讯逼供、威胁、引诱、欺骗及其他非法方法取得的被告人、犯罪嫌疑人、被害人、证人的供述、陈述和证言;未经法定程序在法庭上出示并查证属实的证据材料。刑事案件证据有哪些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证据有下列八种:(1)物证;(2)书证;(3)证人证言;(4)被害人陈述;(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6)鉴定意见;(7)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8)视听资料、电子数据。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凡是伪造证据、隐匿证据或者毁灭证据的,无论属于何方,必须受法律追究。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
    2023-07-17
    386人看过
  • 了解我国著作法的基本概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是为保护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作者的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与繁荣,根据宪法制定本法。中国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的作品,不论是否发表,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释义第四十八条第四十八条侵犯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侵权人应当按照权利人的实际损失给予赔偿;实际损失难以计算的,可以按照侵权人的违法所得给予赔偿。赔偿数额还应当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权利人的实际损失或者侵权人的违法所得不能确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给予五十万元以下的赔偿。释义:本条是关于侵权损害赔偿标准的规定,乃是新增规定。本条确立了以一般赔偿原则为主,以法定赔偿为辅的赔偿原则。一般损害赔偿的原则是指按照侵权行为人给权利人造成的实际损失来给予赔偿(实
    2023-07-10
    116人看过
  • 刑法中职务犯罪的概念
    职务犯罪是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工作人员利用自己的职权,贪污、贿赂、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破坏国家对公务活动的规章规范,依照刑法应当予以刑事处罚的犯罪。一、邮政人员职务犯罪是什么意思职务犯罪是,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工作人员利用已有职权,贪污、贿赂、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破坏国家对公务活动的规章规范,依照刑法应当予以刑事处罚的犯罪,包括《刑法》规定的“贪污贿赂罪”、“渎职罪”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犯罪。2010年11月1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关于加强对职务犯罪案件第一审判决法律监督的若干规定(试行)》。二、从何种角度看职务犯罪的特点不包含什么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划分为三大类:贪污贿赂犯罪;渎职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犯罪。职务犯罪
    2023-03-09
    123人看过
  •  缓刑在我国刑法中属于哪种刑罚?
    缓刑是一种附条件的不执行刑罚的制度,对被判处一定刑罚的罪犯在一定期限内不执行所判刑罚,并需遵守一定条件。如果在期限内遵守条件,刑罚将不再执行;否则,仍需执行所判刑罚。缓刑不是一种刑罚,而是一种刑罚的替代制度。缓刑不是一种刑罚,实际上在监狱、看守所服刑的才是真正的刑罚。缓刑,指对被判处一定刑罚的罪犯,在一定期限内附条件地不执行所判刑罚的制度。如果在该期限内遵守了一定的条件,所判刑罚就不再执行,否则,仍然要执行所判刑罚。 刑 法 中 的 缓 刑 制 度 : 是 否 属 于 实 刑 范 畴 ?缓刑制度是刑法中的一项重要刑罚,指的是对犯罪分子的一种宽大处理措施,通过判处一定期限的缓刑,让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改正错误,重新融入社会。缓刑制度属于刑罚范畴,但是与实刑制度有所不同。缓刑制度是一种非刑罚,不属于刑罚的范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规定,缓刑是指对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
    2023-09-11
    105人看过
  • 了解有期徒刑和缓刑的概念和实施
    有期徒刑三年和缓刑三年的,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但是暂时不执行刑罚,不用送进监狱,法院给予三年的缓刑考验期限,在缓刑考验期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缓刑考验期结束的时候,原判有期徒刑三年就不用再执行了,但是如果犯罪分子在考验期内,违法了法律等监督管理规定,有可能会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有期徒刑三年能不能假释有期徒刑三年,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六条: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本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第七十七条: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
    2023-07-01
    491人看过
  • 我国犯罪过失概念的理论如何完善
    新过失论一方面对犯罪过失在犯罪论体系中的地位进行了新的定位,把向来是责任要素的犯罪过失当作主观的违法要素进而当作构成要件要素来理解;另一方面对犯罪过失概念的核心要素-注意义务进行了新的解释,将其理解为结果避免义务,从而建立了以结果避免义务为中心的新的犯罪过失概念,为司法实践处理新型过失犯罪案件提供了充分的理论支持。在处理过失犯罪问题上,日本可以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典型范例。从犯罪过失概念在日本刑法理论中的发展脉络看,以下几个特点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其一,刑法理论对司法实践的巨大影响。其二,大陆法系本来就属论理型刑法,立法的空白更是赋予了学者们极大的发挥空间,因此导致了学说众多,观点林立的“百家争鸣”局面。其三,从对犯罪过失概念的具体界定看,目前避免结果说是德日的通说,但主张预见结果说的学者也不在少数,还有的学者如**正治等则主张预见结果与避免结果并重。但我们认为,笼统谈论犯罪过
    2023-06-03
    156人看过
  • 如何理解法律援助概念
    (一)法律援助制度概念法律援助制度是国家在司法制度运行的各个环节和各个层次上,对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因素而难以通过通常意义上的法律救济手段保障自身基本社会权利的社会弱者,减免收费提供法律帮助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二)法律援助制度的法理基础1、保障公民获得平等法律服务的权利。国家是承担法律援助的责任主体。2、公民应获得公正程序之保障:(1)法律援助的目的是让更多需要法律帮助的人得到法律援助。(2)法治要通过公正的程序来体现。(3)法律援助制度能够保证在经济上处于弱势地位的社会成员享有平等的法律保护。(三)法律援助制度的基本特征1、法律援助的内容是人人获得法律服务。2、国家是法律援助的主体,承担法律援助义务。3、法律援助制度的形式,是通过减、免社会弱者的法律服务费、诉讼费等方式为其提供法律援助。
    2023-05-01
    128人看过
  • 如何理解传统国际贸易概念?
    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Trade)也称通商,是指跨越国境的货品和服务交易,一般由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所组成,因此也可称之为进出口贸易。国际贸易也叫世界贸易。进出口贸易可以调节国内生产要素的利用率,改善国际间的供求关系,调整经济结构,增加财政收入等。国际贸易专业属于经济学学科范畴,主要以经济学理论为依托,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世界经济学概论、政治经济学等。一、对外贸易对外贸易亦称“国外贸易”或“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这种贸易由进口和出口两个部分组成。对运进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进口;对运出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出口。这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开始产生和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更加迅速。其性质和作用由不同的社会制度所决定。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都是指越过国界所进行的商品交换活动
    2023-03-24
    146人看过
  • 刑法中拘役1天的概念
    拘役是公安机关就近执行的,短期剥夺犯罪分子人身自由、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被判处拘役的罪犯,一般是指所犯罪行较轻,但具有一定的人身危险性。如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罪,犯罪人只是对他人采取非法剥夺自由的手段,将其锁、捆在某一地点,其犯罪行为较轻,但这种行为就犯罪人本身而言,有可能随时危及他人人身安全、生命安全,对于这类犯罪,可给予拘役的刑事处罚。拘役期限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数罪并罚不得超过一年。被判拘刑期从人民法院的判决之日起生效,但在宣判前被先行羁押的,其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拘役30天缓刑两个月是什么意思拘役30天缓刑两个月的意思是:判决拘役一个月,暂缓执行,两个月是缓刑考验期,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下列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一)遵守法律、
    2023-07-19
    71人看过
  • 刑法中非法拘禁罪的概念
    我国《刑法》中规定的非法拘禁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包括: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民的人身自由权。2、本罪在客观上表现为非法剥夺他人身体自由的行为。3、本罪的主体既可以是国家工作人员,也可以是一般公民。4、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并以剥夺他人人身自由为目的。刑法中集合犯的概念有什么集合犯指刑事法律把同种的数个犯罪行为集合成为一个犯罪。在刑法理论中,可分为三种:(1)营利犯。即以营利为目的,反复实施同种的犯罪行为,依法律的规定仅构成一个犯罪。(2)常业犯。即无正当职业,而以犯罪所得作为维持生活的主要来源,准备或者已经反复实行同种类的犯罪行为。(3)惯犯。又称惯习犯或习惯犯。即具有实施同种犯罪行为习惯的分子,在一定时期内连续多次实施某一种犯罪行为。《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犯前
    2023-08-01
    256人看过
  • 研究我国缓刑制度的概括标准
    我国缓刑制度的概括为:缓刑制度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我国缓刑制度存在的问题缓刑制度在我国经过几十年的司法实践,已经比较成熟。但是从这次在全国司法系统开展的核查纠正监外执行罪犯脱漏管专项行动中所反映的情况来看,暴露出我国现行缓刑制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我认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缓刑执行缺少具体的法律依据我国现行法律对缓刑犯该如何执行,审判机关与公安机关如何交付缓刑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方法保持缓刑犯的惩罚力度和幅度,判断缓刑犯考察效果优劣标准如何确定,缓刑犯权益该如何保护等方面缺乏具体系统的规定,导致缓刑的考察与监管普遍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在缓刑犯的考察与监管上,存在做表面文章而流于形式的现象。由于
    2023-07-04
    380人看过
  • 公司法的概念性质如何理解?
    (一)公司法的涵义和调整对象公司法的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公司法,是指规定各种公司的设立、组织、活动、解散以及公司对内对外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涉及公司的所有法律、法规,如公司法、《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等。狭义上的公司法,专指以“公司法”命名的立法文件,在我国,即由立法机关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公司法的概念可表述为:规定公司的设立、组织、运营、变更、解散、股东权利与义务和其他公司内部、外部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公司法制定于1993年12月,1999年12月进行了第一次修正,2004年8月进行了第二次修正,2005年10月进行了第三次修订。公司法的调整对象主要是指在公司设立、组织、运营或解散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具体有:(1)公司内部财产关系。如公司发起人之间、发起人与其他股东之间、股东相互之间、股东与公司之间在设立、变更、破产、解散和清算过程中所形成的带有经济内容的社
    2023-05-02
    96人看过
  • 抗税概念如何理解
    抗税是所有未按照规定缴纳税款的行为中手段最恶劣、情节最严重、影响最坏的行为,是一种明目张胆地对抗国家法律的行为。它不仅严重妨碍了国家税务人员依法执行公务,扰乱了正常的税收秩序和社会秩序,影响了国家税收收入的实现,而且给税务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了威胁。特别是那些以暴力方法对税务人员进行人身伤害的抗税行为,所侵害的客体不只是国家税收,而且指向税务人员的人身健康和生命权利。《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七条明确规定: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是抗税,除由税务机关追缴其拒缴的税款、滞纳金外,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轻微,未构成犯罪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拒缴的税款、滞纳金,处拒缴税款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抗税,就是指负有纳税义务的个人,故意违反税收法律、法规,采取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这种行为的特征是:①当事人明知侵害的对象是正在依法执行征税职务的税务人员。②采取阻碍的方式通常是以暴力、威胁
    2023-05-05
    177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缓刑
    词条

    缓刑是一种刑罚执行方式,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 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 更多>

    #缓刑
    相关咨询
    • 我国法律对缓刑的概念和适用是哪些
      河北在线咨询 2022-08-10
      在我国,缓刑,是指对于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人,根据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如果暂缓执行刑法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就规定一定的考验期,暂缓刑罚的执行;在考验期内,如果遵守一定的条件,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的一项制度。值得注意的是,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适用缓刑必须符合两个条件: (一)被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这说明,罪行比较轻微。判处重刑的罪犯,不能
    • 中国刑法中的致人死亡罪有何概念?
      湖南在线咨询 2023-10-12
      中国刑法利用迷信致人死亡罪既遂的量刑:一般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如果情节特别严重的,一般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罪是指利用迷信蒙骗他人,致人死亡的行为。
    • 缓刑的具体概念
      青海在线咨询 2022-06-21
      缓刑,是对原判刑罚附条伺:不执行的一种刑罚制度。一般缓刑就是指人民法院对于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其犯罪情节和悔罪旦敞测缎爻等诧劝超滑表现,认为暂缓执行原判刑罚,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规定一定的考验期,暂缓其刑罚的执行,若犯罪分子在考验期内没有发生法定撤销缓刑的情形,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的制度。适用一般缓刑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
    • 在我国的刑事案件中刑事逮捕的概念都有什么解释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7-11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属于“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起点标准:(1)个人对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行贿10万元以上,单位对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行贿20万元以上。
    • 刑事禁止令概念从我国的法律上面来说是如何解释的?
      浙江在线咨询 2022-08-05
      刑事禁止令概念从我国的法律上面来说是怎么解释的?从《刑法修正案(八)》的规定来看,刑事禁止令无论在内容上还是程序上都不够明确,但在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及司法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适用禁止令有关问题的规定(试行)》中明确规定了刑事禁止令的具体内容及相关适用程序,为人民法院在具体司法实践中适用刑事禁止令提供了法律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