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孩子的笑容多一些,就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培养孩子创造性思维、独立和享受生活的能力,比一双严厉的眼睛和苛责的嘴巴更重要
期末考试,9岁的小萌萌语文考了90分、数学92分,她兴冲冲地一进门就向妈妈报喜。怎么比上次考得低了?妈妈却冷着脸问萌萌,一瞬间,惊愕凝在了小姑娘的脸上。
斌斌在动物园第一次见到狼,他有些害怕,妈妈安慰他说:没关系,狼关在笼子里出不来,不用害怕!过了一会儿,斌斌突然自言自语地说:干吗不把老师关进笼子里?爸爸妈妈对望了一眼,因为他们知道,斌斌班上老师的严厉是出了名的。
据报载,在一个省会城市的一所居民楼上有3个初中男孩在房顶过夜,据称他们在那里食宿已经有6天了,逃学的原因在于害怕学习,厌烦学校的管理。
美国心理学专家琳达·卡姆拉斯做过一个儿童心理状况调查报告,其中对中国和美国儿童心理状况的对比让中国同行吃了一惊:中国孩子的笑容要比美国孩子少。这份名为《中美儿童发展》的报告对中美儿童的笑容进行了记录、比较和分析,并对两国儿童的心理及性格差异进行了深入研究。来自国内的调查数据也表明:在17岁以下的我国儿童青少年中,有许多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性方面的问题。
是什么让孩子不快乐
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呈现增多趋势,是什么让一些孩子的脸上缺少笑容?他们为什么不快乐?北京协和启迪心理咨询中心的杨霞副教授告诉记者,近年来,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增多是一个很明显的趋势,来看心理门诊的孩子多以学习困难问题为主。首都儿科研究所心理门诊的大夫们通过研究对比后发现,在这些看似学习有问题的儿童青少年当中,真正由于智力原因引起的学习困难只占7.7%,而多动、注意力障碍、行为障碍、情绪障碍等心理问题者占了大多数。中国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的儿科主任郑毅教授告诫人们:许多成人认为儿童的心理障碍与自己的孩子无关,殊不知这种侥幸和无知往往是灾难的根源。
郑毅教授分析说,儿童心理卫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既有遗传和儿童自身的问题,又涉及家庭、社会的多个环节。首先,家长期望值过高、过度溺爱、指责或打骂等行为,会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其次,课业过分繁重、生活单调、竞争压力巨大、家庭不和睦、缺乏亲情等,也是造成青少年心理失衡和焦虑的重要原因;再其次,就是目前的教育过分功利化的导向,导致家长、老师无暇顾及孩子的人格和适应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最后是有一些家长和老师不知道孩子的阶段性特征,把对成人的纪律和要求拿来用在了孩子身上。郑毅教授每年都要到许多学校及幼儿园走访,他向记者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次我到一所小学,老师们围着我问:许多学生总是乱说乱动,注意力不集中,该怎么办?我反问他们:一年级小学生有效注意的时间是多长?各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点及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是什么?结果没有人能正确回答。许多父母要求3岁的孩子会解方程,用大师的事例来要求孩子学钢琴,这都为孩子未来形成偏执和强迫型性格埋下伏笔。郑毅特别指出,把孩子看做是成人的雏形,用对成人的纪律和要求约束儿童,用成人的心理状态和是非标准来衡量孩子,已成为许多老师和家长常犯的错误。因此,要了解孩子的心理,懂得孩子的喜怒哀乐,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培养孩子创造性的思维和独立学习、独立和享受生活的能力,要比一双严厉的眼睛和苛责的嘴巴更为重要。
别忽视孩子的求助信号
13岁的晓新半年前突然厌食,变得消瘦,家长带着她四处看病,胃镜、肠镜分别做了3次,核磁共振2次,脑电图4次,B超、心电图多次,最后的结论是浅表性胃炎。但孩子越来越消瘦,经常哭泣,最后走进了精神科疾病门诊。其实,浅表性胃炎是一个非常普通的病症,许多人都有,它根本不足以使孩子长时间哭泣、严重消瘦。出现这样的情况,就要考虑孩子的精神问题了。郑毅教授向记者解释说,许多孩子开始都是一味地因为躯体的问题而四处求医,而事实上许多躯体疾病就是由心理问题导致(当然也有因躯体疾病导致的心理问题),直到半年一年后才考虑到是精神问题,不但使孩子的身心受到了很大的摧残和伤害,还延误了病情。10岁的靖靖就是这样。
一段时间以来在靖靖身上出现了一个奇怪现象:眼睛老往上翻,开始还是翻几分钟,慢慢居然一直向上翻1个小时。家长带着他四处去看眼科,但查不出是什么眼病,奇怪的是,医生一对他进行轻声柔语地安慰,他马上就好了,最后找到了精神科大夫。这就是典型的分离性障碍,俗称癔症。北京安定医院的儿童病房主任梁月竹告诉记者,这个孩子得病的原因是因为在一次考试中老师怀疑他作弊,把卷子撕了,从此靖靖就落下了翻眼的毛病。
郑毅教授向记者介绍说,走进安定医院精神科门诊的病人80%~90%都是在躯体疾病门诊几经周折,最后辗转才到这儿来的。迟迟没到精神科就诊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只注意到孩子的躯体特征而忽视了孩子的心理问题;二是感觉到病人有心理问题,但因为对精神病存在病耻感,不愿到精神病医院就医。多数老师、家长包括一些医务工作者还不知道,诸如:厌食、遗尿、口吃、暴食、夜惊、梦游、多动、睡眠障碍、言语发育迟缓等相当一部分情况都属于心理问题。
郑毅教授提醒教师和家长,其实许多有躯体疾病表象的精神疾病在前期都有征兆,家长和老师要注意发现孩子的精神疾病求助信号。如果一个孩子的情绪行为跟他受的教育水平不相符合,跟同龄的孩子相比显得异常,比同龄的孩子更成熟,表现得沉默寡言,郁郁不乐;或比同龄的孩子更幼稚,话多、兴奋,说自己无所不能,学习困难、交往有障碍以上这些行为特点若持续2周以上,并给自己和周围的人也带来持续的痛苦,这个时候一定要意识到孩子出现了精神上的问题,应该马上带孩子去看精神科医生,早期发现会利于问题的解决,以免延误治疗。
-
残疾人精神健康的保护与治疗
473人看过
-
离婚对精神健康的影响有多大?
304人看过
-
离婚后子女抚养与女方精神健康的关系
442人看过
-
解决教师精神健康问题的方法
453人看过
-
离婚是否会影响配偶的精神健康
411人看过
-
不可忽视矿难后的精神赔偿问题
309人看过
延误治疗是指在疾病或伤害发生后,没有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治疗,导致病情或伤害的加重或恶化。 在医学上,延误治疗可能会增加治疗难度和风险,甚至危及生命。 在遇到疾病或伤害时,应该及时就医,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以确保自己的健康和安全。... 更多>
-
-
行使探视权应考虑孩子健康上海在线咨询 2023-08-05父母离婚后,不抚养子女的一方有探望孩子的权利。但是探望孩子需要考虑孩子的健康。 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
-
食品健康证和公共健康证的区别?天津在线咨询 2023-08-281、公共场所的健康证要松一些,这个只要没有呼吸道传染病就行了,而食品行业的健康证要严一些的,不能有消化道传染病的。 2、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四十五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患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工作
-
精神健康不好死亡赔偿标准是多少海南在线咨询 2022-10-06这个需要看这个人的户口是农村还是城镇:(一)受害人遭受人身损害的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二)受害人因伤致残的赔偿项目除第1项外还包括: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以及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要的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三)受害人死亡的赔偿项目包括:除第1项费用外,还包括赔偿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补偿费
-
侵犯健康权引起精神损害的情形有哪些?贵州在线咨询 2023-06-12(1)道路交通事故。这种形式侵犯健康权具有突发性、高度危险性,通常是由当事人的过错所引起的,受害人不仅可以提起民事诉讼请求、在特别严重的情况下,还可再行使附带民事诉讼中要求精神损害赔偿。(2)医疗事故。据《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第18条规定,医疗单位应支付一次性经济补偿费,这种补偿实际上不是精神损害赔偿,而是一种生理上因健康受损而产生的生理痛苦的抚慰。虽然法律法规并无明文规定受害人可要求精神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