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网络帮信罪多久立案
刑事诉讼法立案时间一般为七日。公安机关受理案件后,经过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且属于自己管辖的,由接受单位制作《刑事案件立案报告书》,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予以立案。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
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对于报案、控告、举报,都应当接受。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移送主管机关处理,并且通知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而又必须采取紧急措施的,应当先采取紧急措施,然后移送主管机关。
犯罪人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自首的,适用第三款规定。
二、帮信罪被异地公安立案侦查要多久?
帮信罪一般会调查2个月到5个月。立案后进入侦查阶段的一般会在两个月内侦查完毕,但是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的案件,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可延长一个月。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六条
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不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二个月。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的案件,可以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延长一个月。
第一百五十八条
下列案件在本法第一百五十四条规定的期限届满不能侦查终结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延长二个月:
(一)交通十分不便的边远地区的重大复杂案件;
(二)重大的犯罪集团案件;
(三)流窜作案的重大复杂案件;
(四)犯罪涉及面广,取证困难的重大复杂案件。
三、帮信罪一般判多久?
帮信罪是指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一般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述的规定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
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二章 侦查 第十节 侦查终结 第一百五十六条 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二个月。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的案件,可以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延长一个月。
-
我国帮信网络诈骗判几年?
88人看过
-
涉嫌犯网络帮信罪羁押多久?
468人看过
-
网络帮信罪获利7万元判多久
89人看过
-
帮信立案多久能判
357人看过
-
网络传销帮信罪立案标准怎么规定
397人看过
-
网络诽谤罪大约多久立案多久开庭
266人看过
-
帮帮网络犯罪怎么才能立案上海在线咨询 2022-08-30近几年,网络犯罪日益增多,今天,本律师就给大家讲一下网络犯罪的相关问题。 网络犯罪,是指行为人运用计算机技术,借助于网络对其系统或信息进行攻击,破坏或利用网络进行其他犯罪的总称。既包括行为人运用其编程,加密,解码技术或工具在网络上实施的犯罪,也包括行为人利用软件指令,网络系统或产品加密等技术及法律规定上的漏洞在网络内外交互实施的犯罪,还包括行为人借助于其居于网络服务提供者特定地位或其他方法在网络系
-
网络诈骗立案后多久可以结案,网络诈骗立案后多长浙江在线咨询 2022-08-19网络诈骗三天立案。依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的相关规定,公安机关对刑事案件受理后,应该在三天内作出是否立案的决定。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七十五条,公安机关接受案件后,经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且属于自己管辖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予以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具有其他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情形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
-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一般判多久啊?西藏在线咨询 2023-02-26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
立案到网络通缉要多久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06-10如果案件已经立案并确定了犯罪嫌疑人,可以网上追逃。通缉可不是随便发的,是必须经过审批的。可以要求立案单位进行网上追逃。一般是20天。但必须有犯罪嫌疑人的身份证号和详细的户籍地资料还有照片。
-
诈骗罪帮凶多久立案?广西在线咨询 2023-08-03构成诈骗罪。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但是在团伙中,在同一法定刑幅度内难以做到罪刑相适应的,应当分清主、从犯,依法处罚。 从犯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法律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