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所以合同未到期辞职也是可以的,只要提前30天通知用人单位就可以了,至于赔偿问题,一般来说是不用赔偿的,在下面的这种情况下就有可能要承担违约责任。
公司提前解约补偿金怎么算
市民张女士给本报打来电话反映,2002年初,她进入一家乡镇股份制企业的食堂上班,但直到2008年才与企业签订用工合同。现在她在该企业上班已满8年。基本工资也由最初的每月430元涨到现在的每月830元。如果顺利,明年8月她可以在法定年龄上退休。然而,从这个月开始,她所在的食堂转由私人承包,原企业要与她提前解除劳动关系。她听说劳动法上有规定,如果企业提出解除劳动合同,企业需向她支付补偿金。她想问一下,像她这种情况,补偿金如何计算,补偿时间怎么定,是从参加工作开始计算,还是签订合同之日开始?
根据张女士的疑问,记者咨询了婺城区人劳局人事劳动仲裁院,一位姓周的工作人员答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同时,《劳动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张女士从2002年进入企业上班,虽未签订用工合同,但已构成事实劳动关系。因此,张女士的工作年限应该是8年。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这里的工资应该是劳动者应得的工资。所以,张女士的经济补偿金应该按8年算、平均工资应按830元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
附终止条件的合同如何提前终止
284人看过
-
终止合同的必要性和影响
432人看过
-
合同中止和终止的区别及其影响?
425人看过
-
承租方提前终止合同的情形,提前终止合同押金要退还吗
208人看过
-
法律视角下的合同终止影响
381人看过
-
提前终止未到期合同
189人看过
确认合同无效的情形有: 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从而损害国家利益的; 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是第三人利益的; 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 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 合同无效是指合同... 更多>
-
提前终止人寿保险合同有什么影响?新疆在线咨询 2022-07-261.约定解除。指合同当事人在订立保险合同时约定,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某种情形出现时,合同一方当事人可行使解除权,使合同的效力消灭。 2.协商解除。指在保险合同履行过程中,某种在保险合同订立时未曾预料的情形出现,导致合同双方当事人无法履行各自的责任或合同履行的意义已丧失,于是通过友好协商,解除保险合同。 3.法定解除。指在保险合同履行过程中,法律规定的解除情形出现时,合同一方当事人或者双方当事人都有权
-
双方同意提前终止合同的四川在线咨询 2023-05-09双方同意提前终止合同可以解除合同。如果签订合同时有交纳定金的,按双方的约定处理定金。一般情况下定金应该返还归交纳方。法律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事由。解除合同的事由发生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
-
合同终止有什么前提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06-26合同终止的条件有: 1、债务已经按照约定履行 2、合同解除 3、债务相互抵销 4、债务人依法将标的物提存 5、债权人免除债务(债权人免除债务人部分或全部债务的,合同部分或全部终止) 6、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但涉及第三人利益的除外) 7、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终止的其他情形。 合同终止后,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根据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
租房怎样防止提前终止合同浙江在线咨询 2023-08-29租房防止提前终止合同可以在租房合同中约定双方应当按照租赁合同履行自身的义务,提前终止租房合同属于违约,违约方除损害赔偿外,守约方有权要求其继续履行合同。
-
终止合同有什么影响吗湖南在线咨询 2023-06-26合同权利义务的终止,简称为合同的终止,又称合同的消灭,是指合同关系在客观上不复存在,合同权利和合同义务归于消灭。 (一)债务已经按照约定履行 (二)合同解除 (三)债务相互抵销 (四)债务人依法将标的物提存 (五)债权人免除债务 (六)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 (七)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终止的其他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