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故意杀人罪与间接故意杀人罪的区别有哪些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3-15 22:01:27 135 人看过

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称为故意杀人罪,刑法理论将故意分为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两种类型。直接故意杀人和间接故意杀人由于认识因素尤其是意志因素的不同,影响和决定了行为人主观恶性以及行为的客观危害程度有所不同。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杀人罪的区别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认识因素上,对直接故意杀人与间接故意杀人行为导致被害人死亡结果发生的认识在程度上有所不同。直接故意的杀人既可以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导致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也可以是明知其行为可能导致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例如:甲想杀死乙,用枪顶在乙的胸脯上射击,致乙当场死亡。甲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致乙死亡而仍决意为之,追求乙死亡的结果发生,甲的态度即为直接故意,甲在认识因素上是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致乙死亡这一结果的发生。间接故意杀人,只能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导致被害人死亡,不存在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导致他人死亡才属于间接故意杀人的情况。

(二)在意志因素上,直接故意杀人与间接故意杀人对他人死亡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显然不同。在直接故意中,行为人是希望即积极并追求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在这种心理支配下,行为人就会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创造条件,排除障碍,积极甚至顽强地实现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目的,造成他人死亡的结果。在间接故意杀人中,行为人对他人死亡的发生则不是持希望态度,而是持放任的心理态度。放任,就是对结果的发生与否采取听之任之,任其事态发展的态度。在放任的心理支配下,行为人就不会想方设法排除障碍来积极追求或是努力争取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如交通肇事行为人为了逃避法律追究,交通事故发生后,不采取积极抢救而将生命重危的被害人拉到野外抛弃,致被害人得不到及时治疗而死亡。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直接故意杀人罪以及它与间接故意杀人罪的区别。根据相关的规定可以知道,直接故意杀人与间接故意杀人之间主要是有两方面的不同,即认识因素与意志因素。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8月06日 02:4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有期徒刑相关文章
  • 行为人间接故意杀人什么罪
    由于间接故意属于故意杀人的一种情形,故量刑应按照故意杀人罪进行: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而故意杀人罪要看是既遂还是未遂,当然间接故意杀人罪是不存在未遂的,因而只要是间接故意杀人都是故意杀人罪既遂,所以间接故意杀人罪,在刑法中的判处要根据犯罪动机,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等对犯罪者实施处罚,但是最高可以判处死刑。《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一、间接故意杀人罪有哪些情况(一)间接故意的情况间接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所谓放任,是指行为人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虽然没有希望、积极地追求,但也没有阻止、反对,而是放任自流,听之任之,任凭、同意它的发生。间接故意包括三种情况:1、为了追求一个合法的目的而
    2023-03-03
    404人看过
  • 间接故意杀人罪是什么意思?与过于自信的过失有哪些区别与联系
    什么是间接故意杀人罪?实施的行为在主观上是属间接故意,还是过于自信的过失。所谓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引起某种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而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可以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从而构成过失犯罪的主观心理态度。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这种心理状态容易混淆。两者的相似处是:第一,两者都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第二,都不是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区别主要在于:第一,区别的关键在于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所抱的心理态度不同。过于自信的过失,行为人不仅不希望发生这种结果,而且是完全反对这种结果的发生,相信是可以避免的,发生这种结果是违背其主观意愿的,出乎其意料之外的。而间接故意,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持放任态度。既不希望也不反对,既不追求,也不防止,发生与否均不违背其主观意愿。第二,促使和支配行为人实施行
    2023-06-03
    364人看过
  • 对间接故意杀人罪的惩戒措施
    间接故意杀人罪的处罚:1、非法拘禁别人或者以其他方式非法剥夺别人人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2、有殴打、侮辱情节的,要从重处罚。犯前款罪,造成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3、间接故意杀人致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间接故意杀人罪的构成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法律上的生命是指能够独立呼吸并能进行新陈代谢的活的有机体,是人赖以存在的前提。2、客观要件首先必须有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作为、不作为均可构成。以不作为行为实施的杀人罪,只有那些对防止他人死亡结果发生负有特定义务的人才能构成。杀人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借助一定的凶器,也可以是徒手杀人,但是如果使用放火、爆炸、投毒等危险方法杀害他人,危及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安全的,应以危害公共安全罪论处。对于教唆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或没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去杀害他人的,对教唆犯应直接
    2023-07-04
    155人看过
  • 醉驾间接故意包括哪些情况?与直接故意有什么区别?
    一、醉驾间接故意包括哪些情况?间接故意是犯罪故意的一种类型,即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所谓放任,是指行为人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虽没有积极地追求,但也没有有效地阻止,既无所谓希望,也无所谓反对,而是放任自流,听之任之,任凭它发生与否,对结果的发生在行为上持一种消极的态度,但在心理上是肯定的,不与其意志冲突。间接故意一般发生在以下两种情况:(1)为了实现某种非犯罪意图而放任一个危害结果发生;(2)为了实现某种犯罪意图而放任另一个危害结果的发生;其中又可以分为情况:A、为了追求某种危害结果而对同一对象可能造成的另一危害结果持放任的态度;B、对某一对象实施犯罪行为时,放任对另一对象造成的危害结果。二、与直接故意有什么区别?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区别:(1)认识因素有所不同,直接故意包括明知可能和明知必然两种情况,间接故意只有明知可能一种情形;(2)对危害
    2023-06-24
    214人看过
  • 间接故意杀人是否有中止
    没有中止。犯罪中止是在实施犯罪之前,自动放弃犯罪的行为,然而对于间接故意犯罪来说,明知是犯罪,却以放任不管使犯罪发生的犯罪行为。因此间接故意不存在犯罪中止。间接故意是犯罪已经发生才能称为间接故意犯罪。间接故意杀人罪司法解释有哪些内容?最高人民法院《全国法院维护农村稳定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关于故意杀人、故意伤害案件要准确把握故意杀人犯罪适用死刑的标准。对故意杀人犯罪是否判处死刑,不仅要看是否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结果,还要综合考虑案件的全部情况。对于因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民间矛盾激化引发的故意杀人犯罪,适用死刑一定要十分慎重,应当与发生在社会上的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其他故意杀人犯罪案件有所区别。对于被害人一方有明显过错或对矛盾激化负有直接责任,或者被告人有法定从轻处罚情节的,一般不应判处死刑立即执行。要注意严格区分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罪的界限。在直接故意杀人与间接故意杀人案件中,犯罪人的主观恶性
    2023-07-23
    301人看过
  • 间接故意杀人罪的不同分类方式
    我国刑法规定,一般情况下,应该定为故意杀人罪。要区分清楚在主观上,实施的行为是间接故意,还是过于自信的过失。间接故意通常指,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引起某种危害社会的结果,却放任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而过于自信的过失一般指,行为人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危害社会,却轻信可避免,导致结果的发生的心理态度。间接故意杀人罪怎么判无论是间接故意还是直接故意,都属于故意杀人,是严重危害我国社会秩序以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犯罪行为。我国法律规定,故意杀人的,应当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10年以上有期徒刑。如果犯罪嫌疑人犯罪情节比较轻微且有较好的认罪认罚情节的,可以判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3-07-01
    212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种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有期徒刑
    相关咨询
    • 间接故意杀人与故意伤害致死的区别是什么, 间接故意杀人罪如何量刑
      北京在线咨询 2022-03-14
      间接故意杀人与故意伤害致死的区别:一、主观意识的区别:间接故意杀人者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剥夺他人的生命,且放任这种危害结果发生,即具有杀人故意。故意伤害致死的行为人只具有伤害的故意,而没有杀人的故意,死亡结果的发生是行为人所不希望的。两种不同的故意内容可以通过行为人实施犯罪的全过程及犯罪后的态度与表现反映出来。二、行为因素区别:可从行为人的意思表示、行为人的客观情况、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认识、行为人的
    • 间接故意杀人罪是否属间接故意
      云南在线咨询 2022-03-30
      根据您的问题,间接故意杀人罪实施的行为在主观上是属间接故意,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间接故意成立需要两个条件: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就是要行为人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结果的发生,还需要行为人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而放任结果发生可以是:1、行为人按照自己的实际需要直接追求一种结果,并不追求他种结果;2、行为人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所追求结果意志以
    • 犯罪的故意有哪些类型?犯罪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区别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09-14
      我国《刑法》第14条第1款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根据这一规定,所谓犯罪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主观心理态度。
    • 如何区分故意杀人罪主观上的“直接、间接”心态
      云南在线咨询 2023-07-06
      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 二者心态上的区别: 1.在认识因素上,对直接故意杀人与间接故意杀人行为导致被害人死亡结果发生的认识在程度上有所不同。直接故意的杀人既可以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导致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也可以是明知其行为可能导致被害人死亡的结果
    • 故意杀人罪的定性与遗弃罪有何区别?故意杀人罪与遗弃罪有哪些区别
      西藏在线咨询 2022-03-14
      刑法中对故意杀人罪的定性为:“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并且实施了相应的犯罪行为造成他人死亡的后果。”故意杀人罪的犯罪方式包括作为和不作为两种,作为是行为人积极主动地实施,不作为是行为人负有某种保护义务,但行为人没有履行相关义务造成他人死亡的后果。故意杀人罪与遗弃罪的最大区别是看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例如,将女婴扔到深山中的行为,表面上符合遗弃罪的构成要件,但实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