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着手实行犯罪是否需要受到惩罚?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3-14 16:12:19 218 人看过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是需要受到惩罚,并没有着手实施犯罪,犯罪预备亦称预备犯,是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故意犯罪中介于犯罪决意与着手实行犯罪之间的一个阶段。行为人在此阶段上,主观方面具有犯罪的直接故意,即明知其预备行为是为侵害某种客体制造条件,并希望以此保证犯罪的既遂;客观方面表现为为实施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既可以是作为的形式,也可以是不作为的形式。

一、成立犯罪预备的条件是什么?

一般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前都会为犯罪做一些准备工作,比如购买犯罪工具,寻找犯罪地点、制造犯罪条件等,这些行为法律上称为犯罪预备。(1)犯罪分子主观上具有某种犯罪目的(2)犯罪分子为实施某种犯罪而进行了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犯罪预备行为(3)犯罪预备行为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被阻止在犯罪预备阶段的某一点上。预备犯应当负刑事责任。但由于预备犯还没有着手实行犯罪,没有造成犯罪结果,其社会危害性通常小于“既遂犯”的社会危害性,故对于预备犯,可以从宽处罚。

二、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存在于哪些犯罪中?

犯罪预备、未遂和中止不可能存在于间接故意或过失犯罪中,只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

(一)行为人主观上具有犯罪的故意。即犯罪预备的目的,是为了顺利地进行犯罪活动,实现犯罪意图,体现了预备犯的主观恶性,这是追究其刑事责任的主观依据。

(二)行为人已经为实施犯罪进行了准备活动。

这种准备活动在法律上主要规定为两种情况:

一是为实施犯罪准备工具和物品的行为。准备的工具和物品包括用以杀伤、威胁被害人的各类凶器物品;用以伪造货币、票证、文印的各类器具材料;用以掩护犯罪活动、排除障碍物、销毁罪证的各类工具物品等。准备工具和物品的手段、方法也各不相同,主要有制造、修理、改装、购买、借用、骗取、窃取等。

二是为达到犯罪目的创造条件的行为,主要指准备工具以外的其他创造条件的行为。如为实施犯罪,事先察看犯罪现场、选择犯罪时机、探听被害人行踪、演习犯罪手段和技巧、拟定犯罪实施计划、寻找犯罪同伙等等。

从准备工具、制造条件对实施犯罪所起的作用来看,都是着手实施犯罪之前,准备犯罪的行为,都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这是追究其刑事责任的客观依据。如果行为人仅仅将犯罪意图表露出来,而未进行犯罪的准备活动,那就不是犯罪预备。

根据刑法的规定,对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在一般情况下,由于预备犯仅仅处于犯罪的预备阶段,还没有着手实施犯罪,也没有造成实际的社会危害结果,其社会危害程度要低于既遂犯,因此,在对预备犯的处罚上可以轻于既遂犯,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但对于个别预备犯情节特别恶劣、主观恶性严重、危险性大的,也可以不予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于预备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则可以依据刑法的规定,免除处罚。

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都是在犯罪实施期间,或者是犯罪犯罪实施之后进行有效的阻止才会进行产生,所以间接犯罪和过失犯罪是不存在相关的行为。一般犯罪中止是可以免除处罚,犯罪预备未遂会对犯罪嫌疑人进行从轻处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6日 06:3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犯罪目的相关文章
  • 聋哑人犯罪是否应受到宽待或惩罚
    一、聋哑人犯罪是否应受到宽待或惩罚聋哑人犯罪的量刑为: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刑法之所以规定对盲人犯罪、聋哑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主要是考虑视觉等重要功能的丧失会导致人的认知、交流能力下降,其辨认自身行为性质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也弱于常人,故追究其刑事责任时可以从宽处罚。法律依据:《刑法》第十九条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二、聋哑人犯罪需要注意什么内容对于刑法所规定的聋哑人、盲人犯罪的从轻处罚的规定,在适用上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适用对象有两类:一是既聋又哑的人,即同时完全丧失听力和语言功能者,其中主要是先天聋哑和幼年聋哑者;二是盲人,即双目全部丧失权力者,主要也是指先天和幼年丧失现力者;2.对聋哑人、盲人犯罪,应坚持负刑事责任与适当从宽处罚相结合的原则;3.正确适用对聋哑人、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原则;对
    2024-03-01
    58人看过
  • 拐卖儿童罪中的买主是否需要受到惩罚?
    一、拐卖儿童罪中的买主是否需要受到惩罚?拐卖儿童罪中的买主是需要受到惩罚,《刑法》当中规定,收买拐卖妇女儿童罪,按照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进行处罚。拐骗儿童罪侵犯法益有儿童的人身权益、监护人的抚养权益以及造成的精神损害权益等。《刑法》第二百四十条规定,以出卖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该司法解释规定,医疗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单位的工作人员以非法获利为目的,将所诊疗、护理、抚养的儿童出卖给他人的,以拐卖儿童罪论处。此外,以介绍婚姻为名,采取非法扣押身份证件、限制人身自由等方式,或者利用妇女人地生疏、语言不通、孤立无援等境况,违背妇女意志,将其出卖给他人的,应当以拐卖妇女罪追究刑事责任。二、从轻处罚的情形有哪些?按照《刑法》规定,下列人员犯罪的,应当或者可以从轻处罚:1、应当从轻处罚的人员:(1)已满
    2024-01-22
    362人看过
  • 挪用公款已经还了后期查到是否会受到惩罚
    仍然会被判定有罪并承担刑事责任。对于特定行为人,即担任国家公职的人员,若能以其职权为私利所用,将公共款项擅自挪作他用,用于任何非法目的或进行任何盈利性质的活动;或是在挪用公款时,其数量较大,且超过三个月仍未能全数归还;甚至是在其金额已相当大的情况下,始终未能如数偿还,那么这些行为人将会面临五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拘役的处罚。然而,如果行为人所挪用的公款数额极为庞大,且始终未能归还,那么他们将可能被判处十年以上的有期徒刑,甚至是无期徒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
    2024-05-01
    140人看过
  •  是否已经实现了犯罪?
    犯罪既遂是犯罪成立的一种情况,因为它满足了犯罪的所有构成要件,包括对他人实施了伤害的要素。因此,犯罪既遂可以被视为犯罪成立的一种形式。但是,成立犯罪后不一定就是既遂一种形态,也可能是未遂,也可能是犯罪预备,还可能是犯罪中止,等等。所谓犯罪构成,指的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客观和主观要件的总和。犯罪既遂是犯罪成立的一种情况,因为它满足了犯罪的所有构成要件,包括对他人实施了伤害的要素。因此,犯罪既遂可以被视为犯罪成立的一种形式。犯罪成立指的是被指控的犯罪事实符合犯罪构成要件该当性,犯罪既遂指的是犯罪的形态。成立犯罪后,不一定就是既遂一种形态,也可能是未遂,也可能是犯罪预备,还可能是犯罪中止,等等。所谓犯罪构成,指的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客观和主观要件的总和。 既 遂
    2023-09-11
    83人看过
  • 犯罪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犯罪吗?可以减轻处罚吗?
    一、犯罪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犯罪吗?犯罪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犯罪但是却没有造成预期的犯罪后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3条第1款的规定,犯罪未遂,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没有完成犯罪的行为状态。行为人着手实行犯罪,是犯罪未遂的基本特征之一。着手实行犯罪,有两个问题要正确把握:一是正确认定犯罪的着手;二是正确把握犯罪实行行为的特征。犯罪分子开始实行刑法分则规定的某一具体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从犯罪发展的过程看,着手不是犯罪预备行为的结束,而是犯罪实行行为的开始。例如,小偷伸手掏乘客的钱包,伸手”就是实行秘密窃取的开始;举刀杀人或掏枪杀人,举刀”、掏枪”就是实行非法剥夺他人生命行为的开始。这开始的一瞬间,就是着手。它标志着盗窃罪或者故意杀人罪已由犯罪准备阶段开始进入犯罪的实行阶段。而在着手”以前,小偷尾随事主,是盗窃罪的预备;杀人犯买刀、麽刀、携刀,或者借枪,携枪
    2024-03-28
    175人看过
  • 受贿罪既遂判刑最新规定已经看着惩罚了吗?
    对犯受贿罪的,根据受贿所得数额及情节,依照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处罚,也就是参照贪污罪处罚。且索贿的从重处罚。受贿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受贿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受贿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数额特别巨大,并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构成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既遂是怎样惩罚?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既遂的量刑是:1、如果是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2、如果是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3、如果是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
    2023-07-31
    237人看过
  • 犯罪集团主犯的犯罪是否会受到加重惩罚
    一、犯罪集团主犯的犯罪是否会受到加重惩罚犯罪集团的主犯不会加重处罚,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主犯是指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六条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对于第三款规定以外的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二、犯罪集团的特点有哪些犯罪集团具有以下特征:1.犯罪成员的人数必须在3人或者3人以上,主要成员固定或基本固定;2.经常纠集一起进行一种或数种犯罪活动;3.有明显的核心分子,即首要分子。首要分子有的是在纠集过程中形成的,有的则是在有组织犯罪开始时就是组织者和领导者;4.有预谋地实施犯罪活动;5.不论作
    2023-12-24
    97人看过
  • 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是否需要受到惩罚?
    一、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是否需要受到惩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是需要受到惩罚的,又聋又哑的人犯罪的,是不能免除刑事责任的,但人民法院在量刑时,可以依据犯罪情节适用减轻、从轻处罚。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八条【特殊人员的刑事责任能力】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第十九条【又聋又哑的人或盲人犯罪的刑事责任】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二、残疾人犯罪怎样处罚对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是可以而不是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因此在审判
    2024-01-27
    500人看过
  • 罪犯为何要受到条目惩罚?
    戴罪立功在处罚上可能会得到减轻。对于立功情节,综合考虑立功的大小、次数、内容、来源、效果以及罪行轻重等情况,确定从宽的幅度:1.一般立功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2.重大立功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50%;犯罪较轻的,减少基准刑的50%以上或者依法免除处罚。其中,经犯罪分子揭发并查证属实的他人罪行属于重大罪行,或者犯罪分子提供重要线索并据以侦破了重大案件的可以认定重大立功。滥用职权罪犯罪怎么处罚司法工作人员,即依法具有侦讯、检察、审判和监管人犯职务的人员为贪图钱财、袒护亲友、泄愤报复或者其他私情私利,具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依照刑法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一)对明知是无罪的人,即没有实施危害社会行为,或者根据刑法第十条规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以及其他依照刑法规定不负刑事责任的人,采取伪造、隐匿
    2023-07-19
    195人看过
  • 取保后醉驾犯罪是否会受到惩罚?
    醉驾取保后会被判刑。取保候审只是刑事案件的强制措施之一。取保候审只是不羁押嫌疑人或被告,并不影响推进案件的进程。最终还是会走到审判阶段,作出刑事判决结果。所以拘留后,肯定会开庭审判。不会因为已经取保候审而不再审判,但是犯罪嫌疑人的具体刑期,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醉驾判刑后会产生案底吗?醉驾判刑后案底影响大。对子女当兵、报考军校、公务员等的政审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保证录用考核工作顺利进行,前述招聘或者报考的招录机关会根据报考资格条件对报考申请进行审查。对自己以后找工作也有影响,因为依法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在入伍、就业的时候,应当如实向有关单位报告自己曾受过刑事处罚,不得隐瞒。《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一)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二)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
    2023-07-02
    390人看过
  • 毒品犯罪的刑事惩罚标准是否已经公开?
    毒品犯罪量刑标准出来了。具体如下:1、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2、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一千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五十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数量大的;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集团的首要分子;武装掩护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以暴力抗拒检查、拘留、逮捕,情节严重的;参与有组织的国际贩毒活动的。毒品犯罪有不同的罪名,量刑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毒品犯罪量刑标准是什么我国人民法院对于毒品犯罪的犯罪分子适用的量刑处罚标准为:非法持有鸦片一千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五十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数量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非法持有毒品罪是指非法持有毒品的行为。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毒品的管制和他人的身体健康。《中华人民共和国刑
    2023-07-04
    311人看过
  • 诽谤行为是否已经涉及到犯罪?
    逝者的名誉权也是收到法律保护的《民法典》规定公民享有名誉权,应包括保护死者名誉权,这点已为我国司法实践所证实。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1993年8月7日)已明确,死者名誉受到损害的,其近亲属有权向人民法院起诉。1、诽谤罪客体本罪侵犯的客体与侮辱罪相同,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犯罪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2、诽谤罪客观方面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1)、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即诽谤他人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如果散布的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有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也不构成本罪。(2)、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所谓散布,就是在社会公开的扩散。散布的方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言语散布;另一种是文字,即用大字报、小字报、图画、报刊、图书、书信等方法散布。所谓“足以贬损”,是指捏造并散
    2023-07-04
    438人看过
  • 犯罪未遂是否已经被证实?
    结果犯有犯罪未遂。结果犯是指犯罪行为必须造成犯罪构成要件所预定的危害结果的犯罪,是行为犯的对称,即以发生法定、有形的危害结果作为犯罪构成必要要件的犯罪。行为人实施整个犯罪行为后出于意志以外的原因导致原定结果没有发生,可以认定为结果犯未遂。犯罪未遂特征1、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是指行为人开始实施刑法分则规定的作为某种具体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实行行为的着手:是指犯罪分子已经开始实施刑法分则所规定的某种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着手是实行行为的起点。应该从主客观统一的意义上把握着手:主观上,行为人实行犯罪的意志已经通过客观的实行行为开始表现出来;客观上,行为人已经开始直接实施具体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着手的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反映了着手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程度,为认定着手实行犯罪提供了一般标准。2、犯罪没有得逞,指犯罪的直接故意内容没有完全实现,没有完成某一犯罪的全部构成要件。结果犯,刑法分则
    2023-07-06
    134人看过
  • 已经行政处罚是否认定为犯罪
    一、已经行政处罚是否认定为犯罪对违法人员给予行政处罚后,不能认定为犯罪,行政处罚和犯罪是不同的,行政处罚不能代替犯罪。《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七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违法受到行政处罚,其违法行为对他人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违法行为构成犯罪,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得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处罚。第二十二条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行政机关必须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二、行政处罚与刑事责任的区别1、处罚适用前提不同。行政处罚是针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尚未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承担行政责任的行为作出的;而刑事处罚是对触犯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作出处罚。2、处罚适用的依据不同。行政处罚适用的依据有法律、行政法规、地性法规以及合法的规章;而刑事处罚适用的依据只能是法律,即刑法典。这是因为关于刑法的规定,是国家的专属立法权,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以及规章无权规定
    2023-04-19
    102人看过
  • 聋哑人犯罪是否应受到宽待或惩罚
    一、聋哑人犯罪是否应受到宽待或惩罚聋哑人犯罪的量刑为: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刑法之所以规定对盲人犯罪、聋哑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主要是考虑视觉等重要功能的丧失会导致人的认知、交流能力下降,其辨认自身行为性质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也弱于常人,故追究其刑事责任时可以从宽处罚。法律依据:《刑法》第十九条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二、聋哑人犯罪需要注意什么内容对于刑法所规定的聋哑人、盲人犯罪的从轻处罚的规定,在适用上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适用对象有两类:一是既聋又哑的人,即同时完全丧失听力和语言功能者,其中主要是先天聋哑和幼年聋哑者;二是盲人,即双目全部丧失权力者,主要也是指先天和幼年丧失现力者;2.对聋哑人、盲人犯罪,应坚持负刑事责任与适当从宽处罚相结合的原则;3.正确适用对聋哑人、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原则;对
    2024-03-01
    58人看过
  • 拐卖儿童罪中的买主是否需要受到惩罚?
    一、拐卖儿童罪中的买主是否需要受到惩罚?拐卖儿童罪中的买主是需要受到惩罚,《刑法》当中规定,收买拐卖妇女儿童罪,按照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进行处罚。拐骗儿童罪侵犯法益有儿童的人身权益、监护人的抚养权益以及造成的精神损害权益等。《刑法》第二百四十条规定,以出卖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该司法解释规定,医疗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单位的工作人员以非法获利为目的,将所诊疗、护理、抚养的儿童出卖给他人的,以拐卖儿童罪论处。此外,以介绍婚姻为名,采取非法扣押身份证件、限制人身自由等方式,或者利用妇女人地生疏、语言不通、孤立无援等境况,违背妇女意志,将其出卖给他人的,应当以拐卖妇女罪追究刑事责任。二、从轻处罚的情形有哪些?按照《刑法》规定,下列人员犯罪的,应当或者可以从轻处罚:1、应当从轻处罚的人员:(1)已满
    2024-01-22
    362人看过
  • 挪用公款已经还了后期查到是否会受到惩罚
    仍然会被判定有罪并承担刑事责任。对于特定行为人,即担任国家公职的人员,若能以其职权为私利所用,将公共款项擅自挪作他用,用于任何非法目的或进行任何盈利性质的活动;或是在挪用公款时,其数量较大,且超过三个月仍未能全数归还;甚至是在其金额已相当大的情况下,始终未能如数偿还,那么这些行为人将会面临五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拘役的处罚。然而,如果行为人所挪用的公款数额极为庞大,且始终未能归还,那么他们将可能被判处十年以上的有期徒刑,甚至是无期徒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
    2024-05-01
    140人看过
  •  是否已经实现了犯罪?
    犯罪既遂是犯罪成立的一种情况,因为它满足了犯罪的所有构成要件,包括对他人实施了伤害的要素。因此,犯罪既遂可以被视为犯罪成立的一种形式。但是,成立犯罪后不一定就是既遂一种形态,也可能是未遂,也可能是犯罪预备,还可能是犯罪中止,等等。所谓犯罪构成,指的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客观和主观要件的总和。犯罪既遂是犯罪成立的一种情况,因为它满足了犯罪的所有构成要件,包括对他人实施了伤害的要素。因此,犯罪既遂可以被视为犯罪成立的一种形式。犯罪成立指的是被指控的犯罪事实符合犯罪构成要件该当性,犯罪既遂指的是犯罪的形态。成立犯罪后,不一定就是既遂一种形态,也可能是未遂,也可能是犯罪预备,还可能是犯罪中止,等等。所谓犯罪构成,指的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客观和主观要件的总和。 既 遂
    2023-09-11
    83人看过
  • 犯罪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犯罪吗?可以减轻处罚吗?
    一、犯罪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犯罪吗?犯罪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犯罪但是却没有造成预期的犯罪后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3条第1款的规定,犯罪未遂,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没有完成犯罪的行为状态。行为人着手实行犯罪,是犯罪未遂的基本特征之一。着手实行犯罪,有两个问题要正确把握:一是正确认定犯罪的着手;二是正确把握犯罪实行行为的特征。犯罪分子开始实行刑法分则规定的某一具体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从犯罪发展的过程看,着手不是犯罪预备行为的结束,而是犯罪实行行为的开始。例如,小偷伸手掏乘客的钱包,伸手”就是实行秘密窃取的开始;举刀杀人或掏枪杀人,举刀”、掏枪”就是实行非法剥夺他人生命行为的开始。这开始的一瞬间,就是着手。它标志着盗窃罪或者故意杀人罪已由犯罪准备阶段开始进入犯罪的实行阶段。而在着手”以前,小偷尾随事主,是盗窃罪的预备;杀人犯买刀、麽刀、携刀,或者借枪,携枪
    2024-03-28
    175人看过
  • 受贿罪既遂判刑最新规定已经看着惩罚了吗?
    对犯受贿罪的,根据受贿所得数额及情节,依照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处罚,也就是参照贪污罪处罚。且索贿的从重处罚。受贿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受贿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受贿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数额特别巨大,并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构成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既遂是怎样惩罚?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既遂的量刑是:1、如果是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2、如果是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3、如果是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
    2023-07-31
    237人看过
换一批
#犯罪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犯罪目的是指实施犯罪行为人主观上所追求的非法利益。这种非法利益可以是物质性的,也可以是精神性的;可以是违法的结果,也可以是不法状态本身。犯罪目的对犯罪动机具有决定和制约作用,它支配着行为人对犯罪对象的选择和对危害结果的追求。... 更多>

    #犯罪目的
    相关咨询
    • 未遂犯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
      四川在线咨询 2022-08-20
      是的,犯罪的停止形态包括预备、未遂、中止、既遂。预备是未着手实施犯罪一旦开始实施了,存在未遂和中止、既遂。未遂是指行为人已实施了犯罪行为,但是基于客观原因而无法达到既遂的目的,与犯罪中止最大的区别是中止是基于主观原因。
    • 二是怎么判断是否着手实行犯罪
      海南在线咨询 2023-11-07
      判断是否着手,可以结合具体犯罪的罪状从两个角度考察: 1、看行为的指向性是否明确和危害性是否明显; 2、看行为是否已经超越“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犯罪预备范畴。 法律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 已经受到是不是不需要刑事
      香港在线咨询 2022-10-06
      已经受到行政处罚就不能再刑事立案了,行政处罚和触犯刑法的刑事是两码事,构成了什么错就按相关条文处理,不能一事多罚,,,。
    • 2022年已经行政处罚是否认定为犯罪
      香港在线咨询 2023-05-07
      1、对违法人员给予行政处罚后,不能认定为犯罪,行政处罚和犯罪是不同的,行政处罚不能代替犯罪。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第七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违法受到行政处罚,其违法行为对他人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违法行为构成犯罪,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得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处罚。 第二十二条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行政机关必须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残疾人犯罪要受到法律的惩罚吗?
      山西在线咨询 2023-11-07
      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因此,除此之外的其他残疾人犯罪与正常人犯罪是一样的,不构成从轻、减轻、免除处罚的法定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