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年休假法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7-21 18:52:42 344 人看过

在之前用人单位和现在的用人单位连续工作累计满1年时开始,即可以休年假。

员工在原单位当年已经休过或部分休年休假,到了新单位后,仍可按规定再休年休假。不过,当年在新单位年休假的天数需要按规定折算后确定。

计算方法如下:在新单位当年年休假的休假天数=(当年度在本单位剩余日历天数365天)职工本人全年应当享受的年休假天数。折算后不足1整天的部分不享受年休假。

事业单位年休假多少天

一、年休假有多少天

1、年休假有多少天,需视情况而定:

(1)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可享有5天年假;

(2)连续工作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可享有10天年假;

(3)连续工作已满20年的,可享有15天年假。

2、法律依据:《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三条

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第七条

单位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又不依照本条例规定给予年休假工资报酬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人事部门或者劳动保障部门依据职权责令限期改正;对逾期不改正的,除责令该单位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外,单位还应当按照年休假工资报酬的数额向职工加付赔偿金;对拒不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赔偿金的,属于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所在单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属于其他单位的,由劳动保障部门、人事部门或者职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二、职工有哪些情形的,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

1、职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数多于年休假天数的;

2、职工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且单位按照规定不扣工资的;

3、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

4、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3个月以上的;

5、累计工作满20年以上的职工,请病假累计4个月以上的。

《职工带薪年休假细则》

第一条为了维护职工休息休假权利,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根据劳动法和公务员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以下简称年休假)。单位应当保证职工享受年休假。职工在年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

第三条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4月03日 22:4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休假相关文章
  • 休带薪年休假,单位要扣奖金的做法对吗
    律师解答:不对。休年假不扣奖金。年假是带薪年休假,工资应当正常发放。带薪年休假,顾名思义,在带薪年休假期间,职工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如果单位扣奖金是违法的。《劳动法》第45条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2024-05-02
    237人看过
  • 单位放假扣年休假可以告他吗
    若贵司未能提供年假休息时长,员工有权提起劳动仲裁。若贵单位未能为员工安排年假休息时间,且未按照相关法规向员工支付相应年度休假补偿,那么所在地级市或省级以上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有权责成贵单位进行整改。对于逾期仍不能改正的行为,除要求贵单位支付相应年假薪酬之外,还需额外向员工支付相应的赔偿金额。如贵单位拒绝履行上述两项义务,且相关责任人隶属于公务员或仿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则将按照职务从高到低分别处以处罚;若涉及其他单位,将由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人事部门或员工代表申请人民法院予以强制执行。仲裁,即把纷争事项提交给与争议无关的中立方,由其公正地调解纠纷,最终给出裁决意见。依据争议事项类型不同,仲裁可细分为民商事务仲裁、海事仲裁及国际争端仲裁等几类。劳动争议仲裁则是仲裁体系中的一环,其主要负责解决各类劳资矛盾纠纷。相较于其他仲裁形式,劳动争议仲裁不仅具备仲裁的普
    2024-05-11
    177人看过
  • 单位强制要求员工休年假合法吗
    一、单位强制要求员工休年假合法吗1、单位强制要求员工休年假不合法。2、法律依据:《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五条单位根据生产、工作的具体情况,并考虑职工本人意愿,统筹安排职工年休假。年休假在1个年度内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段安排,一般不跨年度安排。单位因生产、工作特点确有必要跨年度安排职工年休假的,可以跨1个年度安排。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休年休假的,经职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对职工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单位应当按照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二、过年休假扣工资合法吗1、是否合法就要看实际的情况才能作出决定;休年假如果扣工资就是属于不合法的。2、法律依据:《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二条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以下简称年休假)。单位应当保证职工享受年休假。职工在年休假期间享受
    2023-06-14
    198人看过
  • 疫情期间单位强制年休假合法吗
    合法。用人单位有年休假安排权,强制安排劳动者同意休年休假不违法,用人单位可以统筹安排劳动者年休假,且并不必然需要征的劳动者的同意,能协商一致固然好,休年休假还是要考虑劳动者本人的意愿。一、公司中止年假怎么补偿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劳动者的年假还没休完,用人单位可以依法折算成工资支付给劳动者,劳动者也可以依法予以休完才办理解除劳动关系。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需要按照《劳动合同法》支付赔偿,用人单位不支付,劳动者可以反馈到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维护合法权益。《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第十条亦有明确规定:用人单位经职工同意不安排年休假或者安排职工年休假天数少于应休年休假天数,应当在本年度内对职工应休未休年休假天数;按照其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其中包含用人单位支付职工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收入用人单位根据生产、工作的具体情况,并考虑职工本人意愿
    2023-03-24
    88人看过
  • 单位不批准休年假申请是否合法
    单位不批准休年假申请,符合以下条件的,合法: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3个月以上的;职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数多于年休假天数的;其他。单位不批准休年假申请是否合法的法律依据《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四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一)职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数多于年休假天数的;(二)职工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且单位按照规定不扣工资的;(三)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四)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3个月以上的;(五)累计工作满20年以上的职工,请病假累计4个月以上的。
    2022-06-27
    489人看过
  • 休年假单位扣奖金怎么办
    一、年休假扣除奖金合法吗主要看单位的具体规定。事假期间的工资待遇(一)工作人员请事假全年累计未超过20天或一次性事假未超过15天(含公休节假日,下同)的,原工资照发。(二)工作人员请事假全年累计超过20天或一次性事假超过15天的,其超过天数的工资按本人基本工资的70%计发。(三)工作人员请事假全年累计超过30天的,其超过天数的工资按本人基本工资的50%计发。(四)工作人员全年事假累计超过60天的,超过天数停发本人全部工资。(五)工作人员凡未经请假擅自离开工作岗位,或者假满未经续假而逾期不归的,按旷工论处。旷工6天及以下的,扣除本人旷工天数的基本工资;旷工7天以上的停发本人当月全部工资。二、休年假扣奖金吗休年假不扣奖金。(一)带薪休假工资带薪年休假,顾名思义,在带薪年休假期间,职工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这里比较特殊的是如何理解实行计件工资、提成工资或者其他实行绩效工资制职工的正常
    2023-03-11
    481人看过
  • 请年休假单位可以不批吗
    请年休假单位可以不批吗?有些特殊下可以不批。年休假年休假,指法律规定的劳动者工作满一定的工作年限后,每年享有的保留工作带薪连续休假。年休假包括基本年休假和补加年休假。具体时间由国家根据不同的I种和劳动的繁重程度分别规定。年休假,是国家根据劳动者工作年限和劳动繁重紧张程度每年给予的一定期间的带薪连续休假。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员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一)员工全年事假累计20天以上,所在单位不扣工资;(二)累计工作满一年不满10年的员工,全年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三)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员工,请病假累计3个月以上的;(四)累
    2023-05-04
    113人看过
  • 机关单位请年休假申请书
    一、什么是年休假年休假,指法律规定的劳动者工作满一定的工作年限后,每年享有的保留工作带薪连续休假。年休假包括基本年休假和补加年休假。二、机关单位请年休假申请书尊敬的领导:根据国家和单位关于带薪年休假的有关规定,我拟于201X年X月X日休假XX天。休假期间,我的工作已经安排好了,请给于批准为感!特此申请申请人:XXX申请日期:XX年XX月XX日三、相关法律法规《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第三条职工连续工作满12个月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以下简称年休假)。享受年休假的前提条件是连续工作满12个月以上,既包括职工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12个月以上的情形,也包括职工在不同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12个月以上的情形。
    2023-05-30
    180人看过
  • 事业单位带薪年休假条例
    第一条为了维护职工休息休假权利,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根据劳动法和公务员法,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以下简称年休假)。单位应当保证职工享受年休假。职工在年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第三条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第四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一)职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数多于年休假天数的;(二)职工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且单位按照规定不扣工资的;(三)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四)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3个月以上的;(五)累计工作满20年以上的职工,请病假累计4个月以上的。
    2023-06-09
    266人看过
  • 换工作单位后年假如何休
    一、换工作单位后年假如何休在之前用人单位和现在的用人单位连续工作累计满1年时开始,即可以休年假。员工在原单位当年已经休过或部分休年休假,到了新单位后,仍可按规定再休年休假。不过,当年在新单位年休假的天数需要按规定折算后确定。计算方法如下:在新单位当年年休假的休假天数=(当年度在本单位剩余日历天数÷365天)×职工本人全年应当享受的年休假天数。折算后不足1整天的部分不享受年休假。二、年假是什么年假指给职工一年一次的假期。即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凡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均可享受带薪年休假。单位应当保证职工享受年休假。2008年1月1日《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正式实施,《条例》还指出带薪年假不包括国家法定节日等相关规定。
    2023-05-09
    189人看过
  • 单位如何安排员工休年假
    一、单位怎么安排员工休年假1、企业招聘员工时应该让其提供之前工作年限的证明。一般情况下,企业应该结合员工之前单位的劳动合同和社会保险缴纳证明来确定工作年限。以免发生员工通过伪造劳动合同来骗取年休假的情形。员工入职前已经工作满一年,企业需要按规定折算可以享受的年休假天数。员工入职前工作没满一年,但是进入本企业后工作年限没有中断的,应该等到其前后工作年限连续满一年后,再根据剩余日历天数折算年休假天数。员工入职前工作没满一年且进单位之前工作年限中断的,企业可以不安排当年度年休假。2、符合条件的新进员工,有权利享受当年带薪年休假,但是企业在年休假安排上享有主动权。根据《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第九条规定,用人单位根据生产、工作的具体情况,并考虑职工本人意愿,统筹安排年休假。因此,企业应该根据生产经营需要综合安排员工享受年休假,否则需要另行支付员工日工资收入200%的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二、年假
    2023-05-09
    395人看过
  • 机关单位年休假规定天数
    根据国家公务员(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年限分别确定:1、参加工作时间满1年不满5年的,每年休假期为3天。2、参加工作时间满5年不满10年的,每年休假期为7天。3、参加工作时间满10年不满20年的,每年休假期为10天。4、参加工作时间满20年不满30年的,每年休假期为15天。一、公休假工作年限怎么计算公休假工作年限计算: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年休假工作年限的计算,它是根据员工累计的工作年限为基础。即在同一或者不同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合计计算,而不是仅计算本单位的工作年限。如员工在参加工作之前服兵役、作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在计划经济时期转正前在转正单位的临时工工龄等均与参加工作后的工作年限综合累计计算。职工不享受当年年休假的情形如下:1、职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数
    2023-02-19
    310人看过
  • 休年休假需要单位出示什么手续
    一、休年休假需要单位出示什么手续不需要材料和手续,给一份申请书就可以了。年假申请书尊敬的科长、处长、主任(只选其一):根据国家和单位关于带薪年休假的有关规定,我拟于xx年xx日休假x天。休假期间,我的工作已经安排好了,请给于批准!特此申请申请人:xx年x月x日二、年休假指法律规定的劳动者工作满一定的工作年限后,每年享有的保留工作带薪连续休假。年休假包括基本年休假和补加年休假。具体时间由国家根据不同的I种和劳动的繁重程度分别规定。
    2023-05-09
    207人看过
  • 新单位带薪年休假规定,年休假没有休应该如何补偿
    一、新单位带薪年休假规定新单位带薪年休假规定规定如下:1.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以下简称年休假)。单位应当保证职工享受年休假。职工在年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2.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3.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二、年休假没有休应该如何补偿年休假没有休应在本年度内对职工应休未休年休假天数,应支付工资报酬,包含用人单位支付职工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收入。法律依据:《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第十条规定:用人单位经职工同意不安排年休假或者安排职工年休假天数少于应休年休假天数,应当在本年度内对职工应休未休年休假天数,按照其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其中包含用人单位支付职
    2023-06-25
    461人看过
换一批
#员工权益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休假
    词条

    休假从汉代起就有,源于为了让朝中官员可每五天返家沐浴。休假日又称“公休日”。指法律规定或者依法订立的协议规定的每工作一定时间必须休息的时间。 2019年,人社部发布《我国法定年节假日等休假相关标准》,明确休息日、法定节假日、年休假、探亲假、... 更多>

    #休假
    相关咨询
    • 单位用事假年休假可以吗
      贵州在线咨询 2023-01-03
      原则上讲,对于带薪年休假的时间员工是有权自主安排的,但同时考虑到员工休假对于单位正常工作的影响,所以法律也尊重单位基于正常的经营需求对员工年假进行的管理。为了保障员工依法享受带薪年假的权利,国家对于员工不享受当年度带薪年假的情形进行了限制性规定。《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四条第二项规定,职工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且单位按照规定不扣工资的,不享受当年度带薪年假。也就是说事假如果未扣薪可以顶年假,但不是一
    • 员工在原单位年休假已休完,换新单位是否还可以继续休年假的假期?
      陕西在线咨询 2022-03-05
      员工在原单位年休假已休完,换新单位只要符合休假条件依然能再休年假。根据法律规定,如果职工调换新单位,在计算当年度职工应享受年休假时间时,新单位应按职工在新单位的实际工作天数来计算年休假,不能以其在原单位已休满年休假为由拒绝。 《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第五条职工新进用人单位且符合本办法第三条规定的,当年度年休假天数,按照在本单位剩余日历天数折算确定,折算后不足1整天的部分不享受年休假。 前款
    • 单位不给请年休假是合法的吗?
      广东在线咨询 2022-11-05
      1、职工累计工作年限满一年的,依法享受带薪年休假。公司不安排的,应当按工资的300%支付工资报酬。既不安排年休假,又不支付工资报酬的违法,可向劳动监察投诉,也可以申请劳动争议。 2、法律依据: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二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以下简称年休假)。单位应当保证职工享受年休假。职工在年休假期间享受
    • 在单位休了陪产假还有资格休年休假吗?
      广西在线咨询 2022-08-30
      回答"在单位休了陪产假还有资格休年休假吗"的答案如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条、六十二条的规定,产假最少为90天,年假是法定的休息节假日,因此,休了产假后有权利休年假的。
    • 举报单位不按规定给休年休假单位怎么举报
      湖南在线咨询 2023-10-03
      1、如果单位不按国家规定给休年假,劳动者可以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人事部门或者劳动保障部门投诉,递交投诉书和证据材料,由其依职权责令单位限期改正。 2、法律依据:《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 第七条单位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又不依照本条例规定给予年休假工资报酬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人事部门或者劳动保障部门依据职权责令限期改正;对逾期不改正的,除责令该单位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外,单位还应当按照年休假工资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