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回避制度的立法宗旨,在侦查、审查起诉、审判等各诉讼阶段都可以提出回避申请,如果警察是侦查人员的,最好在侦查阶段申请回避。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二十九条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
(二)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三)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
(四)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
第三十一条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应当分别由院长、检察长、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院长的回避,由本院审判委员会决定;检察长和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决定。
对侦查人员的回避作出决定前,侦查人员不能停止对案件的侦查。
对驳回申请回避的决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申请复议一次。
刑事回避制度的分类
(1)根据回避适用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司法人员回避制度与非司法人员回避制度。司法人员回避制度指与案件或案件当事人有利害关系或其它特殊关系的司法人员,不得参与该案诉讼活动的诉讼制度;非司法人员回避制度指鉴定人、书记员等人如与案件或案件当事人有利害关系或其它特殊关系的,不得参与本案诉讼活动的诉讼制度。
(2)根据回避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自行回避、申请回避和指令回避。自行回避指侦查、检察、审判等人员发现自己有法定回避情形时,主动提出不参加该案诉讼活动的诉讼制度。申请回避指案件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认为本案的办案人员或其他诉讼参与人具有法律规定的回避情形之一的,向有关机关提出申请,要求他们不参加或退出本案诉讼活动的诉讼制度。指令回避指应当回避的人员,本人没有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没有申请其回避的,有关组织或个人一经发现应当决定其回避的诉讼制度。
(3)根据回避理由的不同,可分为有因回避制度和无因回避制度。顾名思义,有因回避制度是一种附理由的回避制度,该制度要求诉讼各方提出回避申请时,必须说明理由,由有关组织或个人进行裁决,该项申请被同意后,被申请者则不得参与或退出该案的诉讼活动;无因回避制度则是一种不附理由的回避制度,只要当事人一方提出回避申请,该回避申请就必须被接受,被申请人就应回避。
-
解除回避申请期限的束缚
247人看过
-
回避申请复议期限是多久
81人看过
-
自行回避和申请回避
138人看过
-
回避申请权的运用和限制
354人看过
-
申请警察办案人员回避的程序
323人看过
-
申请回避权利
197人看过
刑事回避是指与案件有法定利害关系或者其他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关系的人员及机构,不得参与该刑事案件的处理的一种刑事诉讼制度。我国的回避制度不仅适用于审判人员,而且也适用于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甚至适用于书记员、鉴定人、翻译人员等。... 更多>
-
申请了民事诉讼回避民事诉讼回避申请的复议期限是多久河南在线咨询 2022-06-21根据《民事诉讼法》 第四十七条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请,应当在申请提出的三日内,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作出决定申请人对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决定时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被申请回避的人员,不停止参与本案的工作人民法院对复议申请,应当在三日内作出复议决定,并通知复议申请人
-
被申请了民事回避了,民事回避人应该包括什么人员申请回避江苏在线咨询 2022-08-04根据《民事诉讼法》第45条规定,回避的对象包括审判人员和其他人员。对于审判人员的范围,《若干规定》明确为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审判员和助理审判员。
-
民事申请回避范X宁夏在线咨询 2022-08-14申请人:______市______________贸易公司 地址:______市______区______街______号 法定代表人:武______________职务:经理 被申请人:陈______,男,______市______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助理审判员,在审理申请人诉______市______科技开发公司债务纠纷一案中担任审判员。 请求事项及理由: 据悉,被申请人陈______与本案被
-
民事案件驳回申请回避的复议,怎样重新回避申请?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03-28×××人民法院 复议决定书 (驳回XXXX申请的复议) (××××)×××字第××号 ×××: 你方不服本院(××××)×××字第××号XXXXX申请的决定,于××××年××月××日向本院申请复议。提出:……(当事人申请复议的请求?和理由)。 经审查,本院认为,……(人民法院作出复议决定的理由)。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十九条的规定,决定如下: 驳回申请,维持原决定。 ×
-
法院回避申请的申请回避申请人是谁浙江在线咨询 2021-09-04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在遇到法律规定的四种情形时,应当自己向所在机关提出回避的申请。如果明知自己应当回避而不自行回避或者不知道、不认为自己具有应当回避的情形,因而没有自行回避的,被害人、自诉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被告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有权要求他们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