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交通肇事后逃逸的主观方面:主观方面即行为人的主观动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动机一般是逃避抢救义务以及逃避责任追究。这种动机是积极的心理活动。虽然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但仅就逃逸行为而言,具有直接的行为故意。
(二)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客观方面: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从刑法理论来看,认定行为人是否构成犯罪,最直接的便是对行为的客观方面予以认定。对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行为,是最高院的司法解释中规定了在五种情形的基础上而逃跑的行为。
(三)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空间要素,即该行为是否仅限于逃离事故现场。
交通肇事逃逸怎样量刑?
交通肇事逃逸构成犯罪,关于量刑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物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因此,交通肇事逃逸的,在量刑方面,根据犯罪情节的不同,有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有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有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具体还是看犯罪情节和造成的损害后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三十三条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
交通事故怎么认定逃逸,交通肇事逃逸构成犯罪吗
199人看过
-
指使肇事者逃逸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共犯
215人看过
-
交通肇事逃逸后构成交通肇事罪的认定是怎样的
237人看过
-
交通肇事逃逸构成要件有哪些,交通肇事逃逸
358人看过
-
交通肇事是否构成累犯,怎么认定交通肇事逃逸
122人看过
-
肇事逃逸,肇事逃逸是怎样的构成
173人看过
交通肇事逃逸一般会被认定为交通肇事罪。处罚标准有以下两点: 1、发生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更多>
-
交通肇事逃逸的标准,交通肇事逃逸的构成犯罪怎样处罚四川在线咨询 2022-04-271、交通肇事逃逸如果达到刑法规定的要件就构成肇事逃逸罪。标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 为依法惩处交通肇事犯罪活动,根据刑法有关规定,现将审理交通肇 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条从事交通运输人员或者非交通运输人员,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 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在分清事故责任的基础上,对于构成犯罪的,依照 第二条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
-
交通肇事罪量刑细则是怎样的交通肇事逃逸后逃逸是否构成犯罪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3-14一、交通肇事量刑标准是什么第一、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第二、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三、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第四、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一)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二)死亡三人以上,负
-
构成交通肇事罪不构成肇事逃逸吗浙江在线咨询 2022-07-04构成交通肇事罪的情形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有关解释规定: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构成犯罪:1、死亡1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2、死亡3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30万元以上的。4、酒后、吸食
-
交通事故逃逸,肇事逃逸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怎么办西藏在线咨询 2022-08-17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如何处罚 对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的规定,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另外,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一次记12分。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核发地车辆管理所将对其终生不得重新获取机动车驾驶证的决定记入全国公安
-
交通肇事逃逸构成犯罪的行为有哪些,肇事逃逸未山东在线咨询 2022-04-24“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交通事故后,交通事故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追究,驾驶车辆或者遗弃车辆逃离交通事故现场的行为。 肇事逃逸的构成条件主要有: 第一,行为人已经构成交通肇事罪,这是前提;交通肇事但按照《解释》第1条和第2条的规定尚未达到犯罪标准的,即使逃逸,亦不属于其范围。 第二,肇事人知道自己造成了交通事故,即行为人在逃逸时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生,这是行为人的主观认知因素。 如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