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商家有义务为消费者开具发票。然而,许多商家为了自己内部管理的方便,而对开具发票的时间做出限制。这被认为是商家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因为消费者有权要求商家在合理时间内开具发票。商家应该遵守相关法律规定,为消费者提供及时的发票服务。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只要消费者与商家的买卖关系成立,商家就有义务为消费者开具发票。这是商家的法律责任。在大多数酒店、大型超市为了自己内部管理的方便,而对开具发票的时间做出一些限制,在大多数情况下也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可。但是从法律上来讲,即使商家提前告知了消费者这样的规定,但限定时间开发票的规定也属于限制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违反了商家的法定义务。
消 费 者 权 益 受 损 : 商 家 限 制 开 发 票 时 间 违 反 法 律 规 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八条规定,商家不得限制消费者索要发票。如果商家限制开发票时间,就违反了法律规定。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有权要求商家提供发票。如果商家拒绝提供发票,消费者可以向当地税务机关投诉,税务机关应当依法处理。因此,商家限制开发票时间是违反法律规定的。
商家限制开发票时间是违反法律规定的。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有权要求商家提供发票。如果商家拒绝提供发票,消费者可以向当地税务机关投诉,税务机关应当依法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二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或者商业惯例向消费者出具发票等购货凭证或者服务单据;消费者索要发票等购货凭证或者服务单据的,经营者必须出具。
-
消费者购买行为是否涉及违法?
259人看过
-
在网上销售高仿商品是否涉及违法行为
479人看过
-
购车合同被4s店收回是否涉及违法行为?
352人看过
-
未办理税务登记是否涉及税收违法行为?
169人看过
-
制造“恶臭物品”是否涉及违法行为?
334人看过
-
工资未按时支付是否涉及违约行为
56人看过
消费者应当是公民为生活目的而进行的消费,如果消费的目的是用于生产,则不属于消费者范畴。 国家对消费者给予了特别的保护,体现在法律规范上,即国家通过立法形式,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对经营者的活动进行一定的限制与约束,偏重其义务规范,对消费者偏重... 更多>
-
未经批准占用农用地行为是否涉及到违法,是否涉及到违法行为上海在线咨询 2022-03-14涉及到违法,是否达到犯罪程度 非法占有农用地行为通常表现为: 其一,未经批准占用农用地,即未经国家土地管理机关审理,并报经人民政府批准,擅自占用农用地的; 其二,少批多占农用地的,即部分农用地的占用是经过合法批准的,但超过批准的数量且多占农用地的数量较大的; 其三,骗取批准而占用农用地的,主要是以提供虚假文件、谎报用途或借用、盗用他人的名义申请等欺骗手段取得批准手续而占用农用地,且数量较大的。 第
-
回扣行为是否涉及违法行为上海在线咨询 2024-11-15这两篇文章在描述行贿和受贿行为以及相应的刑罚。其中,第一篇文章强调了受贿和行贿是违法行为,并描述了受贿罪和行贿罪的定义和刑罚。第二篇文章则详细解释了受贿罪和行贿罪的构成要件以及相应的刑罚。 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罪行。对于受贿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作出了规定,明确规定了受贿罪的构成要件以及相应的刑罚。 而
-
中专生未完成实习被开除是否涉及违法行为?重庆在线咨询 2024-11-18在法律层面上,剥夺学生学籍这一行为缺乏合法依据,因为它实际上违反了国家的教育法规。公民的受教育权是基本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列入我国《宪法》所确认的公民基本权利之中。包括《宪法》在内的多部法律典章,例如《教育法》及《高等教育法》都对我国公民享有的受教育权益作出了明确的规范。按照普遍的法律原则,即公民在行使自身权利时不应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与自由,因此,受教育权作为基本人权,其剥夺或限制必须经过严格
-
购买商品或服务时未支付货款是否违法?河南在线咨询 2024-12-11违反购买商品的付款义务属于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若采取暴力或威胁方式强制性买卖商品,情节严重者将被视为涉及强买强卖犯罪。依据法律规定,通常会判处三年及以下有期徒刑或拘留,并附加罚款责任;但若情节极其恶劣,则可能面临三年以上直至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时还需承担额外的罚款。 《刑法》第二百二十六条 以暴力、威胁手段,实施下列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
-
商品房是否涉及多重买卖天津在线咨询 2023-05-231、遭遇房产多重买卖的救济办法:受欺诈方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撤销该房产买卖合同,并要求卖方返还订立合同的所得,和赔偿买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 2、《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3、《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