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释制度的法律性质是哪些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16 18:45:53 182 人看过

一、假释制度的法律性质是哪些

1、假释制度的法律性质,为对于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的犯罪分子附条件提前释放的制度。根据我国《刑法》的具体规定为: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八十一条

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

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对犯罪分子决定假释时,应当考虑其假释后对所居住社区的影响。

二、最高院关于假释的规定是什么

1、对犯罪时未成年的罪犯的减刑、假释,在掌握上可以比照成年罪犯依法适度放宽。符合刑法规定的可以假释;

2、对老年和身体有残疾(不含自伤自残)罪犯的减刑、假释,应当主要注重悔罪的实际表现。除刑法规定不适用假释的犯罪外,有悔罪表现,丧失作案能力或者生活不能自理,且假释后确有着落的老残犯,可依法予以假释;

3、对死刑缓期执行罪犯减为无期徒刑或者有期徒刑后,符合刑法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的,可以假释;

4、获假释的罪犯,除有特殊情形外,一般不得减刑,假释考验期也不能缩短;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0月23日 06:0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假释相关文章
  • 国外假释制度的规则和内容是哪些?
    我国假释率低不仅受外部因素影响,而且与假释制度本身也有密切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国刑法第81条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假释。”从立法上看对假释对象规定的条件比较严格。犯罪分子除经过法定的服刑期限外,还必须同时具备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不致再危害社会三个必备条件的情况下,才可能适用假释。那么,在假释前如何预测罪犯的再犯可能性呢?实践中,行刑部门适用假释时,主要考虑犯罪分子的狱内悔改表现,据此判断其人身危险性的大小。然而,仅靠狱内表现进行预测是片面的。罪犯在附条件释放后能否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会因缺乏科学的预测机制而无法预测。所以,监管者对罪犯狱内表现没有具体的量化标准,受人为因素影响,随意性较大,对罪犯被假释后
    2023-02-18
    160人看过
  • 我国假释制度有哪些特征?
    (一)假释以执行一定期限的刑罚为前提假释是特定条件下的提前释放,因此,它必然以执行一定期限的刑罚为前提。只有在执行了一定期限的刑罚以后,才能对受刑人在服刑期间的表现作出评价,从而决定是否予以假释。(二)假释以受刑人在服刑期间的悔改为根据在一般情况下,受刑人被判处刑罚以后,其所判处的刑罚应当完全执行,只有在刑满之时才能释放出狱。但如果受刑人在服刑期间有悔罪表现,表明受刑人的人身危险性已经消除。在这种情况下,继续执行剩余的刑罚已经没有必要。为此,就产生了假释的问题。由此可见,假释是对受刑人的一种奖励措施。应该说,假释制度的起源与发展,是和刑法观念的嬗变具有密切关系的。19世纪以前,刑事古典学派的理论在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领域中占有统治地位。刑事古典学派中的报应主义认为,对犯罪人科以刑罚是一种报应,科刑的程度应当以犯罪事实的轻重为标准,追求严格的罪与刑之间的等价性与均衡性。因此,作为报应的刑罚,就
    2023-03-07
    105人看过
  • 初查制度的法律依据及性质定位
    1、初查制度的法律依据。关于初查制度法律依据的问题,一直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立案才是刑事诉讼的起点而不是初查,况且刑事诉讼法根本就没有规定初查制度,初查制度只不过是检察机关为了自身工作的需要而设立的一个程序,必然会扰乱正常的诉讼程序。另一种观点认为,初查制度具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86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尽管该条款未出现初查字样,但是该条款中的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已涵盖了初查制度。笔者认为,后者观点较为可取。而两种观点存在分歧的主要原因是对立案的理解,前者认为立案是诉讼的起点,应该说是准确的,但是什么是立案呢?前者倾向性认为,填写决定立案书后才算立案,这种对立案的理解有些过于狭隘。其实,立案是一
    2023-03-03
    117人看过
  • 假释制度的完善
    罪犯社会化迟滞行刑效益低下等问题是行刑实践中的顽疾,许多论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多种解决途径。实际上,就我国目前而言,假释是罪犯行刑社会化的原动力,是提高行刑效益的捷径,因而是解决上述问题的理想选择。然而现行假释制度有诸多不合理因素,这不仅阻碍了司法机关对假释的正常合理适用,也极大地影响了假释功效的发挥,因而应予以完善。本文拟对假释的两个基本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完善的建议。一、假释权的归属假释权是指有法定国家机关依法对符合条件得罪犯附条件提前释放的一种权力,是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假释权包括提请权、审批权、释放权、监督权、撤销权等几项权能,其中审批权是假释权的实质内容,假释权的归属主要就审批权而言。目前,在我国关于假释权的归属,学界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假释权是一种改变原判决的行为,所以只能由有权作出刑事判决的人民法院行使。笔者认为,假释所引起的法律后果是罪犯行刑方式的变化,并没有刑
    2023-06-11
    105人看过
  • 召回制度的经济法性质
    所谓召回制度是指在产品存在缺陷,有危害消费者安全与健康的危险场合,如果经营者(包括产品的制造者)自行或经他人通知发现这一情况,应主动将此具有危险的商品回收,以免使消费者实际权益遭受实际损害;如果经营者发现该危险,却仍不加以处理,此时,为保护消费者权益,并维护消费者生命、身体健康或财产安全,相关主管机关可强制经营者回收商品。召回制度使为保护消费者利益而设立的一种制度,这也在国际立法方面也有相应的规定。但是,目前我国的相关法律中仍没有这方面的规定,这种滞后,就造成了无法可依的局面。我认为,我国立法中,应尽快制定产品召回制度。笔者在此仅就召回制度体现的经济法的性质略谈己见。一、召回制度存在的前提条件是当事人之间业已形成经济关系尽管法学界对于经济法的具体的调整对象众说纷纭,但是有一点是众多经济法学者认识一致的,那就是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一定范围内的经济关系,不调整经济关系之外的其他社会关系,更不是调
    2023-06-07
    155人看过
  • 事业单位罚款制度的法律性质分析
    公司罚款制度不合法。劳动者的财产权受法律保护,用人单位对员工罚款应当有法律的授权。按照我国现行有效的法律,用人单位对员工罚款是没有法律依据的,用人单位在规章制度规定或员工手册中约定,对于员工的违章行为采取罚款措施是没有法律授权的。对员工的违规违纪行为,用人单位不享有罚款权,如无特别规定,只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行使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要求员工支付违约金和赔偿损失的权利。行政事业单位政府采购的内部控制制度(一)编制需求计划和采购计划风险。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需求或采购计划不合理,不按实际需求安排采购或意超计划采购,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过量或短缺,影响单位正常工作。(二)采购活动风险。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缺乏采购申请审批制度,请购未经适当审批或超越授权审批,采购过程未按规定程序和要求进行,可能造成违法违规风险。(三)采购验收风险。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验收标准不明确,验收程序不规范,对验收中存
    2023-07-06
    142人看过
  • 假释制度是怎么规定的?
    (一)对象条件假释只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但对累犯以及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除外。假释是对犯罪分子有条件地提前释放,同时,国家并不排除对其继续执行尚未执行的那部分刑罚的可能性。这一特点决定了假释不适用于被判处其他刑罚的犯罪分子。(二)实质条件犯罪分子认真遵守监视,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至再危害社会,这是适用假释的实质条件或者关键条件。犯罪分子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方面情形的,应当认为“确有悔改表现”:(1)认罪服法;(2)一贯遵守罪犯改造行为规范和监狱纪律;(3)积极参加政治、文化、技术学习;(4)积极参加劳动,爱护公物,完成劳动任务。“不致再危害社会”,是指罪犯在劳动改造期间一贯表现好,确有悔改表现不致重新犯罪的,或者老弱病残并丧失作案能力的。此外,根据有关司法解释,把握适用假释的实质条件,还须特
    2023-03-20
    291人看过
  • 我国刑法中假释制度包含哪些内容
    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对犯罪分子决定假释时,应当考虑其假释后对所居住社区的影响。对于犯罪分子的假释,规定的程序进行。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假释。有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无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十年。假释考验期限,从假释之日起计算。被宣告假释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二)按照监督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三)遵守监督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四)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监
    2023-02-27
    443人看过
  • 保释法律制度探析
    检察院取保候审说明暂时不需要拘留或者逮捕犯罪嫌疑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案件情况,责令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不得进入特定的场所或者不得从事特定的活动。因为在取保候审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最终确定有没有罪,要等案件侦查结束。如果需要依法起诉的案件,需要等到法院判决。检察院变更取保候审的检察院变更取保候审后的流程:1、案件移送到检察院后,检察院认为证据不足,会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不存在犯罪事实的、犯罪情节轻微可不追究刑事责任的,决定不起诉;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会起诉到法院;2、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后,检察院对案件的侦查、起诉不会中断。《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七条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的案件中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十四日以内作出决定。在特殊情况下,决定逮捕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三日。对不需要逮捕的,应当立即释放。对需要继续侦
    2023-07-10
    238人看过
  • 法律规定下的保释制度
    在我国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人民法院,公安机关或者是人民检察院会让符合保释的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交纳保证金或者是提出保证人,让犯罪嫌疑人不用一直在羁押的状态,但是要保证犯罪嫌疑人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措施,并由公安机关执行。犯罪嫌疑人在保释的期间,违反了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是会被公安机关逮捕,保释只是变更了强制执行措施而已。保释后的是否要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是拘役,还需要法院审理后作出的判决。但是一般取保候审的案件,犯罪嫌疑人都是情节轻微,对社会危害性不大的才可以保释,对于犯罪嫌疑人是否会被判有期徒刑,需要人民法院审理并判刑,不过对于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判处缓刑或者是处罚金的情况居多。保释适用的条件与保释金缴纳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取保候审适用的条件包括可能判处管制、拘役、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等,而取保的保证金依据犯罪情节、当事人的承担能力等因素确定。相
    2023-07-01
    211人看过
  • 减刑、假释制度的规定
    关于减刑制度、假释制度的规定,共6条。分别规定了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犯的减刑的法定条件及程序、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犯的减刑程序、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犯的假释的法定程序、减刑和假释的裁定机关、假释罪犯的监督机关以及人民检察院对减刑、假释行使抗诉权等内容。对被判处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的减刑,是指在刑罚执行期间,对符合法定条件者,依法减轻其原判刑罚的一项制度。其主要涵义有五点:(一)根据我国刑法第71条和监狱法第29条的规定,罪犯确有悔改或者立功表现才可以适用减刑。(二)在刑种上,可由原判较长刑期减为较短刑期。(三)在刑期上,只限于将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而有期徒刑不能减为拘役,拘役也不能减为管制。(四)减刑有别于改判,因为改判是对错判的纠正,而减刑则是在认定原判正确的前提下,并在刑罚执行过程中,根据减刑的法定条件,减轻其原判刑罚。(五)减刑不同于减轻处罚,因为减轻处罚在人民法院判决时适用的一种
    2023-06-11
    349人看过
  • 怎样适用假释制度?适用假释制度该怎么做
    一、怎样适用假释制度1、条件:根据《刑法》第八十一条:“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2、程序:对于犯罪分子的假释,由执行机关向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提出假释建议书。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对确有悔改或者立功事实的,裁定予以假释。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假释。3、考验期限:有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无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十年。假释考验期限,从假释之日起计算。4、执行:对犯罪分子决定假释时,应当考虑其假释后对所居住社区的影响。对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5、结果:如果没有刑法第八十六条规定的情形,假释考验期满,就认为原判刑罚已经执行完毕,并公开予
    2023-05-22
    415人看过
  • 医保封顶制度是否年度性质?
    是的。医保报销封顶线其实就是指的是医保基金能报销费用总额的上限。对于医保封顶线,每个城市的标准是存在差异的,并不是统一,并且职工医疗保险和居民医保的封顶线都有所区别。医保报销的封顶线是一年内的报销总额。18医保封顶线是什么意思?封顶线指的是医保基金的最高支付限额,也就是参保人在一个年度内累计能从医保基金获得的报销金额。封顶线以外的医疗费用,参保人可以通过参加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等办法解决。如果药费没有达到起付线,则医保不予报销。同理,如果患者本年度已经从医保报销了封顶线对应的金额,则其余的医疗费用基本医保也是不能报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二十八条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标准以及急诊、抢救的医疗费用,按照国家规定从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中支付。第三十一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管理服务的需要,可以与医疗机构、药品经营单位签订服务协议,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医疗机构
    2023-07-03
    89人看过
  • 小议我国刑法中的假释制度
    (一)、理论基础:假释制度的理论基础是和刑法学中的刑罚观念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是受刑罚观念影响的结果。从刑罚学说的演进来看,呈现出报应刑主义向目的刑主义的发展过程。资产阶级革命初期,刑事古典学派倡导的报应刑主义在刑事法学中占据统治地位。报应刑主义认为刑罚是对犯罪人的犯罪行为的一种报应,种恶因者得恶果,种善因者得善果,特别强调刑等价。所以,直到19世纪后半期,在报应刑主义统治的时代,缺乏假释制度生长的土壤和环境。“19世纪中叶,自然科学和资本主义经济有了更大发展,人们对犯罪现象的认识也不断深刻,报应刑主义的理论不断受到批判,目的刑主义兴起。目的刑主义认为刑罚目的并不是为了报复犯罪人,而是为了防卫社会和预防犯罪,目的在于通过适用刑罚,使犯罪人得到教育,矫正其犯罪行为及人格,使其能适应社会。目的刑主义注重特别预防,强调削弱直至消除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罪犯在服刑中如确有悔改表现,确信不致再发
    2023-06-02
    148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假释
    词条

    假释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其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和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而附条件地将其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 更多>

    #假释
    相关咨询
    • 假释制度的行政性质和法律效力
      重庆在线咨询 2023-07-26
      假释,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其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和改造,患有严重疾病,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而附条件地将其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
    • 哪些事假释制度?假释制度的适用条件是哪些?
      山东在线咨询 2023-03-31
      适用假释必须符合法定的条件。根据我国《刑法》第81条规定,适用假释必须遵守下列条件: (一)法定的对象 并不是所有的罪犯都可以适用假释。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且属于累犯和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假释是对犯罪分子有条件地提前释放,同时,国家并不排除对其继续执行尚未执行的那部分
    • 假释制度的法律性质包括什么,2023最新的规定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10-19
      法律分析 假释制度的法律性质:假释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其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和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而附条件地将其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正确地适用假释可以有效地鼓励犯罪分子服从教育和改造。
    • 假释制度适用于哪些法律
      青海在线咨询 2023-09-08
      假释,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其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和改造,患有严重疾病,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而附条件地将其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
    • 法律依据的假释制度具有哪些
      云南在线咨询 2023-07-05
      假释,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其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和改造,患有严重疾病,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而附条件地将其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