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警罪是否有主观明知的情形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4-08-14 17:41:39 389 人看过

侵扰民警罪在多数情况下均涉及主观明确了解的因素。

主观明确了解涵盖了犯罪嫌疑人清楚明确地意识到他们所涉及的对象是正在依照法律规定履行职责的警察,同时也明确知晓自身的行为有可能对警察的执法工作产生阻碍或者侵犯。

例如,行为人蓄意采用暴力手段攻击正在执行公务的警察,这就表明他们在主观上已经明确认识到了警察的身份以及他们正在进行的执法行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

妨害公务罪、袭警罪】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使用枪支、管制刀具,或者以驾驶机动车撞击等手段,严重危及其人身安全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01日 17:2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袭警罪主观因素包括哪些方面
    一、袭警罪主观因素包括哪些方面袭警罪在刑法理论上的主观因素主要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形态。所谓故意,系指行为人其行为已然具备侵犯警察职务行为以及个人人身安全之恶意,然而仍积极追求或者放任此类恶性结果的实现;而过失则意味着行为人应当意识到自身的行为极有可能侵犯到警察的职务行为和人身安全权益,然而却因疏忽大意未能预见,或者虽然已经预见到这一风险,却过于自信能够避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
    2024-07-22
    348人看过
  • 袭警罪作案人员有哪些情形
    一、袭警罪作案人员有哪些情形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的明确规定,犯袭警罪者需满足下列条件之一:首先是对正在依照国家法律履行职责的公安民警进行暴力攻击。其次,犯罪嫌疑人实施了诸如使用枪械、管制刀具或驾驶机动车撞击等严重威胁公安民警生命安全的恶劣行径。此类行为皆被视为袭警罪,根据其情节的严重性,会分别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的处罚;若违法事实极其严重,将面临三至七年的有期徒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未使用暴力、
    2024-07-24
    450人看过
  • 滥用职权罪主观是明知吗
    是故意。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滥用职权的行为会发生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从司法实践来看,对危害结果持间接故意的情况比较多见。至于行为人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滥用职权,还是为了他人利益滥用职权,则不影响本罪的成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的规定,滥用职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故意逾越职权,不按或违反法律决定、处理其无权决定、处理的事项,或者违反规定处理公务,致使侵吞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遭受重大财产损失等行为。
    2023-06-11
    420人看过
  • 什么是走私罪主观明知的认定
    明知其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后果还继续保持做法的行为就是走私罪中的故意犯罪,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海关总署于2002年颁布的《关于办理走私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的规定: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违反国家法律法规,逃避海关监管,偷逃进出境货物、物品的应缴税额,或者逃避国家有关进出境的禁止性管理,并且希望或者放任危害结果发生的,应认定为具有走私的主观故意。走私主观故意中的“明知”是指行为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所从事的行为是走私行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明知”,但有证据证明确属被蒙骗的除外:(一)逃避海关监管,运输、携带、邮寄国家禁止进出境的货物、物品的;(二)用特制的设备或者运输工具走私货物、物品的;(三)未经海关同意,在非设关的码头、海(河)岸、陆路边境等地点,运输(驳载)、收购或者贩卖非法进出境货物、物品的;(四)提供虚假的合同、发票、证明等商业单证委托他人办理通关
    2023-05-31
    492人看过
  • 有哪些行为是袭警罪的主体
    袭警罪的罪行主要针对那些已经到达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个体。这类犯罪行为往往表现为通过暴力手段攻击或者阻挠正在依照法律规定执行公务的人民警察。当然需特别强调的是,犯罪行为并非只针对个人,也可以是组织或单位层面的行为。对于构成此类罪行的犯罪分子,他们的行为可能涉及到对警察进行殴打、捆绑、伤害等多种形式的暴力侵害,以及对警察依法执行公务的严重阻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妨害公务罪、袭警罪】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造成
    2024-08-22
    420人看过
  • 哪些情形应认定为袭警罪
    一、哪些情形应认定为袭警罪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被判定为构成袭警罪行的行为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通过实施如抱摔、撕咬、踢打以及投掷等方式,直接针对警察人身安全进行侵害的行为;2.对警察正在使用的警用车辆、警械等警用装备进行打砸、毁坏或者抢夺,从而对警察人身安全造成威胁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使用枪支、管
    2024-07-07
    103人看过
  • 袭警罪客观要求怎么判的
    关于“袭警罪”,其完整称呼为“袭警罪”,它是指对依法履行职务的人民警察进行直接的、暴力的攻击,或者以暴力形式所威胁的犯罪行径。对于这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司法机关将给予严厉的刑事惩处。在实际判案中,我们需要去审慎地考量“袭警罪”成立的客观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被告人必须存在实施攻击或威胁的行为;其次,被攻击的对象必须是正在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最后,被告人的行为必须导致警察无法继续正常执行职务,或者对警察的人身安全构成了实质性的威胁。《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2024-05-17
    494人看过
  •  处理涉及主观不明知的犯罪
    本文介绍了过失犯罪的概念及其特点。根据法律规定,只有在法律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对于主观不明知的犯罪行为才能进行处罚。而过失犯罪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因此,在判断是否构成过失犯罪时,需要考虑行为人是否具有预见能力以及其是否疏忽大意或轻信能够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根据法律规定,对于主观不明知的犯罪行为,只有在法律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处罚。如果行为属于过失犯罪,则不应进行处罚。过失犯罪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 主 观 不 明 知 的 犯 罪 如 何 判 断主观不明知的犯罪如何判断,可以参考以下法律分析:在司法审判中,判断一个行为是否构成犯罪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行为本身的性质、行为的目的和动机、行为对社
    2023-09-04
    221人看过
  • 袭警罪是否有溯及力
    法律综合知识
    关于袭警罪是否具有追溯效力的问题,必须依据具体情境进行分析和判断。通常来讲,若相关违法行为发生于该罪名确立之前,且根据当时的法律规范予以处罚更为恰当与适度,那么就应当依照那时的法律法规来对其作出评价和审判;相反地,假如根据袭警罪的量刑标准对其进行定罪处罚更加轻微,那么便应该依据袭警罪的条款对此类行为进行追究和惩治。此种做法符合刑法领域中的“从旧兼从轻”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二条【溯及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本法施行以前的行为,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如果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总则第四章第八节的规定应当追诉的,按照当时的法律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适用本法。本法施行以前,依照当时的法律已经作出的生效判决,继续有效。
    2024-08-14
    258人看过
  • 中国是否有袭警罪的处罚?
    在中国的法律之中是有袭警罪的,根据我国的《人民警察法》和刑法之中都有明确的规定,如果拒绝或者阻碍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的话,有可能会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情节严重的话将会按照刑法内容处以刑事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第一款、第四款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第五款修改为:“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使用枪支、管制刀具,或者以驾驶机动车撞击等手段,严重危及其人身安全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一)拒
    2023-06-28
    475人看过
  • 海警是否适用袭警罪
    法律综合知识
    一、海警是否适用袭警罪袭击海警的行为被视为袭警罪。根据我国对袭警罪的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对于普通的犯罪嫌疑人实施的袭警行为,暴力程度仅限于轻微伤及其以下;而对于法定的加重情节即严重袭警行为,其暴力程度同样应限制在轻伤及其以下。然而,如果此类行为导致了重伤或死亡等更为严重的后果,那么就可以按照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进行定罪量刑。《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妨害公务罪】【袭警罪】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暴力袭击正在依法
    2024-07-03
    68人看过
  • 帮信罪怎么判断主观明知?
    一、帮信罪怎么判断主观明知?帮信罪应当是根据客观的表现行为方式判断主观明知。1、帮信罪的明知应该从以明知的程度、明知的属性、以及故意的角度来进行认定。(1)从故意的角度看,帮信罪的明知应该是概括故意中的明知,即对被帮助对象实施的犯罪行为具有明知,但该种行为构成何种罪名并不要求;(2)从明知的属性看,明知是一个现实的认识,也是帮信罪行为人的客观认识;(3)从明知的程度看,明知是确定的明知,如果只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怀疑或模糊知道他人可能会实施犯罪,则不能认定为帮信罪中的明知。2、在认定行为人主观明知时,要求行为人主观上对被帮助对象是否可能实施犯罪活动有相对具体的认知。既最起码要知道被帮助的对象准备或者正在实施犯罪活动,至于被帮助的对象最终利用信息网络实施了何种犯罪行为,在所不问,不要求行为人确切知道3、明确行为人即使出售自己的银行卡,也不能直接认定行为人主观上具有“明知”。要有客观证据予以证明行
    2024-01-05
    433人看过
  • 对主观不明知的犯罪如何处罚
    对主观不明知犯罪的处罚是法律有规定的才进行处罚,对主观不明知犯罪属于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一、疏忽大意和过于自信的区别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危害结果的主观心理态度。疏忽大意的过失具有两个特点:1、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2、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是根本反对的。其中第一个特点“没有预见”是划分疏忽大意的过失与其他罪过形式的主要界限。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已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是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主观心理态度。过于自信的过失具有两个特点:1、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2、对危害结果的发生也是根本反对的。二、过失犯罪是什么?过失犯罪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
    2023-03-07
    187人看过
  • 帮信罪的主观明知应如何认定
    一、帮信罪的主观明知应如何认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一条规定,为他人实施犯罪提供技术支持或者帮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行为人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但是有相反证据的除外。(一)经监管部门告知后仍然实施有关行为的;(二)接到举报后不履行法定管理职责的;(三)交易价格或者方式明显异常的;(四)提供专门用于违法犯罪的程序、工具或者其他技术支持、帮助的;(五)频繁采用隐蔽上网、加密通信、销毁数据等措施或者使用虚假身份,逃避监管或者规避调查的;(六)为他人逃避监管或者规避调查提供技术支持、帮助的;(七)其他足以认定行为人明知的情形。涉嫌帮信罪并不要求行为人认识到被帮助对象实施犯罪的具体内容,也不要求行为人和被帮助对象相互存在串通联络。只要行为人知道或应当知道被帮助对象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结合基
    2024-01-13
    108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宝鸡袭警罪主观方面
      上海在线咨询 2023-07-31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人民警察包括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劳动教养管理机关的人民警察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警察是正依法执行职务工作人员,而故意对其实施暴力或者威胁,使其不能或严重影响不能执行职务。
    • 嘉峪关袭警罪主观要件就是主观要件
      福建在线咨询 2023-05-26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人民警察包括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劳动教养管理机关的人民警察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警察是正依法执行职务工作人员,而故意对其实施暴力或者威胁,使其不能或严重影响不能执行职务。
    • 举例说明玉林袭警罪犯罪犯罪主观要件
      广西在线咨询 2023-08-01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人民警察包括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劳动教养管理机关的人民警察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警察是正依法执行职务工作人员,而故意对其实施暴力或者威胁,使其不能或严重影响不能执行职务。
    • 沙坪坝区袭警罪主观要件
      安徽在线咨询 2023-09-17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人民警察包括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劳动教养管理机关的人民警察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警察是正依法执行职务工作人员,而故意对其实施暴力或者威胁,使其不能或严重影响不能执行职务。
    • 主观明知的主观认定
      青海在线咨询 2022-10-22
      毒品犯罪中,判断被告人对涉案毒品是否明知,不能仅凭被告人供述,而应当依据被告人实施毒品犯罪行为的过程、方式、毒品被查获时的情形等证据,结合被告人的年龄、阅历、智力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被告人不能做出合理解释的,可以认定其“明知”是毒品,但有证据证明确属被蒙骗的除外: (1)执法人员在口岸、机场、车站、港口和其他检查站点检查时,要求行为人申报为他人携带的物品和其他疑似毒品物,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