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情回放
2015年12月30日8时30分许,被告人汪某因其老板彭某某与被害人陈某某存在纠纷,驾驶大通牌客车,在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内以闯红灯、逆向行驶、小弯大转等违规驾驶的方法追逐拦截被害人陈某某驾驶的金旅牌客车。后被告人汪某又在机动车道上车流密集、非机动车道上不时有骑行电动自行车人员经过、其所驾驶车辆四周近距离内均有车辆、陈某某驾驶的车辆紧邻绿化隔离带及非机动车道且与其所驾驶的车辆近距离并行的情况下,采取故意向右急转弯的方法撞击陈某某驾驶的车辆,致对方车辆冲上绿化隔离带及非机动车道。
二、法官回应
从主观方面和客观行为来分析,被告人汪某的行为符合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构成要件,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1.主观构成要件分析
被告人主观要件的认定,应当结合危害行为及与危害行为相关的客观事实来判断。本案中,被告人主观上对危害后果的发生持放任态度。被告人系驾车多年、具有一定经验和判断能力的机动车驾驶员,明知在其驾驶的车辆与被害人陈某某所驾驶的车辆近距离并行的情况下,其采取故意向右急转弯的方法必然会撞击被害人陈某某驾驶的车辆,且应当明知该行为会危及周边车辆、车内人员及路过行人等不特定多数人的安全,仍实施上述高危险行为,明显具有加害的主动性,造成车辆损害在其意图之内,对可能产生的其他危害后果持放任态度。
被告人辩称事发时只是想拦停被害人陈某某的车辆,没有考虑危害后果,不存在危害公共安全的故意。法官认为,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某种危害结果,也不希望这种危害结果发生,只要停止预定行为,危害结果就不会发生。但是行为人为了追求另一结果的发生,执意实施预定行为,这时候行为人心里既不希望危害结果发生,又意图实施这种引起危害结果的行为。这种不计后果的随意性或是纵容的意识形态恰恰就是间接故意中放任的本质特征。因此,被告人主观上具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故意。
2.客观构成要件分析
从被告人实施的行为来看,其行为分为两个,一是违章行为,二是撞击行为。本案被告人的撞击行为符合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客观构成要件。
(1)对违章行为的评价。被告人在公共道路上为追逐被害人车辆,分别作出了闯红灯、逆向行驶、小弯大转等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而被告人实施的违章行为,既不能构成危险驾驶罪,也不能被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评价。
一方面,被告人的驾车违章行为不构成危险驾驶罪。有观点认为这些行为触犯了危险驾驶罪中的第一款追逐竞驶,情节恶劣。但是,追逐竞驶的认定,在主观方面,行为人多是出于竞技、寻求刺激、挑衅泄愤以及赌博牟利等原因,竞驶双方有竞驶的合意;客观方面伴有超速行驶等违章驾驶行为。本案被害人驾驶车辆是为躲避被告人的追逐,其没有与被告人竞驶的合意。且两车在追逐过程中,均行驶速度较慢,远未达到超速的标准。所以,被告人的违章行为并不能成立危险驾驶罪。
另一方面,被告人的驾车违章行为也不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刑法对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危险方法以列举的方式予以了描述,基于罪行法定原则及罪责刑相一致原则,对于该罪中的其他危险方法应当进行严格的限制解释:其他方法应具有危险的相当性,即以其他危险方法可能造成的危害后果与以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可能造成的危害后果是大致相当的。只有产生此种严重的危害后果,才能够将行为人的行为认定为本罪。本案中,被告人汪某在极短时间内实施的闯红灯、逆向行驶、小弯大转等违规驾驶行为虽然危害公共安全,但是与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危险物质的行为在危险程度上明显不具有相当性,上述行为不应成为认定其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依据,仅作为犯罪情节予以考量。
(2)对撞击行为的认定。根据刑法的规定,故意毁坏财物罪,是指故意毁坏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使用除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以外的其他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本案被告人的行为符合故意毁坏财物罪的构成特征,同时也符合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构成要件。
一方面,撞击行为符合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行为构成要件。被告人在机动车道上车流密集、非机动车道上不时有骑行电动自行车人员经过,被告人所驾驶的车辆四周近距离内均有车辆、被害人驾驶的车辆紧邻绿化隔离带及非机动车道且被告人驾驶的车辆与被害人所驾驶的车辆近距离并行的情况下,采取故意向右急转弯的方法撞击被害人驾驶的车辆,致对方车辆冲上绿化隔离带及非机动车道,行为具有高度的危险性。撞击车辆行为本身即极其危险,车辆碰撞后的态势并非被告人所能控制。本案发生于上班早高峰期间,被告人的撞击行为不仅会对碰撞的车辆造成损害,足以对车内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危害,亦可能危及其他正常行驶的车辆及路过行人等不特定多数人,导致车辆损毁、人员伤亡的严重后果,因此,其危险程度与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的危险方法所产生的危险程度相当,是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高度危险行为。因此,将被告人的行为认定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符合该罪的本质和立法精神。
另一方面,撞击行为符合故意毁坏财物罪的行为构成要件。本案中,被告人汪某采取故意向右急转弯的方法撞击被害人陈某某驾驶的车辆,这种撞击行为明显属于刑法中规定的故意毁坏财物行为。此外,根据公安部的相关立案标准规定,故意毁坏财物罪造成公私财物损失5000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毁损公私财物三次以上的,纠集三人以上公然毁坏公私财物的以及其他情节严重的行为,属于情节严重。被告人汪某的撞击行为致使被害人车辆物损人民币5618元,符合故意毁坏财物罪的构成要件。
由于被告人汪某同一行为同时触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和故意毁坏财物罪两个罪名,根据想象竞合犯从一重罪处罚的原则,应当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
-
醉驾中出现一次撞击事故是否判危害公共安全罪
221人看过
-
危害公共安全罪是刑事案件吗,危害公共安全构成要件
144人看过
-
犯故意伤害罪,涉危害公共安全罪
201人看过
-
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
50人看过
-
越野车撞人案嫌疑人涉危害公共安全罪
497人看过
-
撞6人逃逸涉嫌危害公共安全罪
449人看过
想象竞合犯也称观念的竞合、想象的数罪,是指基于数个不同的具体罪过,实施一个犯罪行为,同时侵犯数个犯罪客体,触犯数个异种罪名的情况。例如行为人甲欲杀死某乙,开枪后不仅致乙死亡,而且又致乙身旁的丙轻伤,就属于想象竞合犯。我国刑法没有明文规定的想... 更多>
-
危害公共安全罪构成什么罪,危害公共安全罪,危害公共湖南在线咨询 2021-11-16危害公共安全罪是刑事犯罪。危害公共安全罪是一种概括性的犯罪。这类犯罪侵犯的对象是公共安全,客观表现为各种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与侵犯人身权利的杀人罪、伤害罪、侵犯财产的贪污罪、盗窃罪明显不同。危害公共安全罪包括造成不特定多数人伤亡或者造成公私财产重大损失的危险,其伤亡和损失的范围和程度往往是不可预测的。因此,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危害极大的一种普通刑事犯罪。
-
公共车辆危害公共安全处罚河南在线咨询 2021-11-17使用公交车危害公共安全,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重伤、死亡或者公私财产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
故意伤害身体伤害构成危害公共安全吗?海南在线咨询 2022-08-10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一个概括性罪名,是指故意以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危险物质以外的并与之相当的危险方法,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该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主观表现为故意。与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不同的是,该罪属于行为犯,无论是否造成严重后果,只要实施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都能够成该罪。因此,刑法规定,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
-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罪吗?湖南在线咨询 2022-03-08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故意以放火、决水、爆炸、投毒以外的并与之相当的危险方法,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这个案件中,行为人的行为在交通肇事导致两人死亡这一时间点上如果就结束的话,构成交通肇事罪,但是之后如果行为人为了匆忙逃逸,不计损失的乱冲乱撞则就构成了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
-
私设电网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会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罪还是伪造证据罪澳门在线咨询 2022-04-28可能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从司法实践来看,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突出表现在:私设电网的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 私设电网,是一种危害社会的行为。有关法律、法规明令禁止止单位、个人未经有关部门批准擅自架设电网,否则,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同时,私设电网,也是一种危险方法,其侵犯的对象是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的安全。特别是在公共场所私设电网,直接威胁不特定多数人的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