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体要件。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客体是该罪侵犯的社会关系。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主体虽然不是国家工作人员,但家工作人员有特殊关系,实质上变相或间接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很方便,其侵害的客体与受贿罪侵害的客体有相似性。但受贿罪是国家工作人员直接利用自身职位的便利,其侵害的客体,主要是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而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是指实现国家基本功能的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力,[2]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职位廉洁。[3]利用影响力受贿罪,这个关系密切的人间接利用某个国家的员工职务很方便,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差异。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侵害的客体主要是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和公众对国家工作人员廉洁依法工作的信国家职工廉洁的形象。因为关系密切人间接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也会侵犯国家机关严格依法办事的程序,影响其正常工作活动。另一方面,公众也会产生对公共权力的不信任。客观要件。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客观表现,一是有关人员通过该国员工的职务行为,为委托人寻求不正当利益,寻求委托人的财产,或者非法接受委托人的财产,金额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或者有关人员利用该国员工的职权和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员工的职务行为,寻求不正当利益,寻求委托人的财产,或者非法接受委托人的财产二是离职国家工作人员或其关系密切人员,利用该离职国家工作人员的原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为委托人寻求不正当利益,寻求委托人的财产或非法收取委托人的财产,金额较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主要部件。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主体是国家职员的近亲和其他与该国职员密切相关的人,退休的国家职员和近亲和其他密切相关的人。首先是近亲的定义,根据《刑事诉讼法》第82条规定的近亲包括夫妻、父母、孩子、女性、同胞兄弟姐妹。只要与该国家工作人员(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存在上述关系的,可以界定为其近亲属。具备该罪的主体资格。其次,其他关系密切的人,法律本身没有定义关系密切的人的内涵和外延,关系属于价值判断和主观认定的范畴。在这方面,2007年发表的《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基本问题的意见》中有特定相关人员的规定,包括与国家职员有近亲、情妇等共同利益的人。有些人认为这个定义范围太窄,不符合立法的原意,应该包括以下几个人:基于血缘关系,即基于近亲属以外的其他亲属;基于学习、工作关系,如同学、师生、校友、同事关系;基于地缘关系,基于家乡;基于情感关系,如朋友、情人、情人关系;基于利益关系,如客户、共同投资者、合同、债权债务关系;在任何情况下认识和相互信任的其他相互借用的关系。[1]以上的界定有过于宽泛的嫌疑,应这样界定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内涵和外延:该主体基于其与某国家工作人员的特定关系,足以影响该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决定或利用该国家工作人员的影响力,能够让其他国家工作人员为其服务,即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具体的适用范围有赖于相关的立法,司法解释作出明确的规定。主观要件。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的,表现为该行为人认识到自己是某个国家工作人员的关系密切人员,与该国家工作人员有特殊关系,足以让第三方相信可以利用该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和该国家工作人员的职权和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为委托人寻求不正当利益,也就是说
认定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标准是什么
在司法实践中,认定利用影响力受贿罪,重在认定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共犯。具体来说:
1、关系密切的人与国家工作人员勾结共同受贿的处理。
根据2003年最高人民法院的《全国法院审理经济犯罪案件座谈会纪要》和2007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规定,关系密切的人向国家工作人员代为转达请托事项,索取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并告知该国家工作人员的,或者国家工作人员明知其关系密切的人收受了请托人财物,仍按照关系密切的人的要求利用自身职权为请托人谋取利益的,该国家工作人员构成受贿罪,其关系密切的人以受贿罪的共犯论处。
2、国家工作人员对关系密切的人受贿行为事前知情的处理。
国家工作人员事先知道其关系密切的人利用自己的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仍默许或者不反对其关系密切的人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参照《意见》的规定,该国家工作人员和关系密切的人构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共犯。虽然国家工作人员对其近亲属或者其他关系密切的人的行为只是持默许或者不反对的态度,事后又不共同占有财物,但该国家工作人员构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片面共犯,应以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处理。
3、国家工作人员对关系密切的人受贿行为事后知情的处理。
国家工作人员如果事先不知道其关系密切的人利用自己的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事后知道但并不参与分享贿赂的,国家工作人员不构成犯罪,其关系密切的人应认定为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如果国家工作人员事后参与分享贿赂的,对该国家工作人员仍以受贿罪论处,对其关系密切的人以利用影响力受贿罪论处。
4、国家工作人员对关系密切的人受贿行为不知情的处理。
国家工作人员虽然按照关系密切的人的要求,利用职权为请托人谋取利益,但对关系密切的人收受请托人财物毫不知情的,对关系密切的人以利用影响力受贿罪论处,对该国家工作人员既不构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共犯,也不单独构成受贿罪。
5、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受贿行为的处理。
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受贿行为构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还是受贿罪,要区分时间段,同时兼顾有无事先约定。行为人所利用的便利条件是原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或者行为人索取、收受请托人财物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均发生在离职以后,且行为人索取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不是基于任职时的约定或者是作为其任职时权钱交易行为的“对价”,而是一个新的行为,该行为人以利用影响力受贿罪论处。行为人在任职时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或者在任职时与请托人事先约定,在其离职后收受请托人财物,对行为人以受贿罪论处。
构成该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如果被控该罪,最好请专业的刑辩律师帮忙,进行有效的刑事辩护,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八条之一
-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中的“影响力”认定
358人看过
-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认定是怎样的,我爸爸利用工作的影响力参与受贿
297人看过
-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需要哪些犯罪构成
156人看过
-
哪些要素会构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383人看过
-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罪与非罪的认定
393人看过
-
怎么理解利用影响力受贿的人也构成受贿罪的共犯
367人看过
-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量刑标准是怎样的,利用影响力受贿罪青海在线咨询 2022-08-1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八条的规定,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该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通过该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或者利用该国家工作人员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行为。 1.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
-
利用影响力受贿的行贿方构成犯罪吗广东在线咨询 2022-10-06如果数额较大,则涉嫌行贿犯罪。《刑法》:第三百八十九条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是行贿罪。在经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以行贿论处。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不是行贿。
-
怎样才算利用影响力造成的受贿罪湖北在线咨询 2022-08-1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八条的规定,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该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通过该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或者利用该国家工作人员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行为。那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如何处罚,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近亲属以及其他
-
构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标准有哪些湖北在线咨询 2022-06-13可以认定构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包括: 1、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的关系密切人; 2、主观方面为故意; 3、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 4、客观方面则表现为利用与其关系密切的国家工作人员的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去受贿的行为。
-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法律上有哪些情形广西在线咨询 2023-06-0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八条的规定,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该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通过该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或者利用该国家工作人员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