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告的审判程序是否已启动?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8-28 15:40:23 363 人看过

这段文字描述了审理民事案件的时间和送达程序。被告方在审理期间未能收到相关材料,根据法律规定,送达日期将顺延六十天,即视为送达。如果被告方未能在规定期限内提供所需材料,送达日期将顺延六十天,并视为送达。被告方下落不明或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时,可以缺席判决。通过公告送达的被告方,若不能参加庭审,可以缺席判决。

审理大约需要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在此期间被告方未能收到相关材料。根据法律规定,如果被告方未能在规定期限内提供所需材料,送达日期将顺延六十天,即视为送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92条,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本节规定的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公告送达。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六十日,即视为送达。公告送达,应当在案卷中记明原因和经过。第144条,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决。通过公告送达的被告,若不能参加庭审,可以缺席判决。

【核心内容】-- 如何计算被告找不到多久可以开庭?

标题:['1. 【核心内容】-- 如何计算被告找不到多久可以开庭?']

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后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行政行为的有关材料,并提出答辩状。如果被告未能在规定期限内提出答辩状,则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那么,被告找不到多久可以开庭呢?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八十一条的规定:“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后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行政行为的有关材料,并提出答辩状。被告应当在收到答辩状后10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行政行为的有关材料。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被告提交的答辩状和答辩状副本后10日内,通知被告参加开庭。”

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被告需要在收到起诉状后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行政行为的有关材料,并提出答辩状。如果被告未能在规定期限内提出答辩状,则无法参加开庭。但是,关于如何计算被告找不到多久可以开庭的问题,法律并未进行明确规定。因此,在实际操作中,法院会根据案件情况灵活处理。

总的来说,被告如找不到合适的时间,可以向法院提出延期开庭的申请。但最终的决定是否延期,还需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法院的审判安排来决定。

被告方在审理过程中,如果未能收到相关材料,送达日期将顺延六十天,即视为送达。根据法律规定,被告方在规定期限内未能提供所需材料,则可以缺席判决。但是,关于如何计算被告找不到多久可以开庭的问题,法律并未进行明确规定。因此,在实际操作中,法院会根据案件情况灵活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二条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本节规定的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公告送达。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六十日,即视为送达。公告送达,应当在案卷中记明原因和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四条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3月31日 15:2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传唤相关文章
  • 启动审判监督程序理由是哪些
    启动审判监督程序理由如下:1、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2、原判决、裁定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的;3、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4、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未经质证的;5、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6、违反法律规定,管辖错误的等等。有权启动审判监督程序的主体包括:1、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和审判委员会;2、最高人民法院和其他上级人民法院;3、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其他上级人民检察院。有权启动审判监督程序的主体包括哪些(一)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和审判委员会。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在认定事实上或者在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必须提交审判委员会处理。经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再审的案件,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再审。(二)最高人民法院和其他上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
    2023-07-27
    132人看过
  • 检察院启动审判监督程序
    审判监督程序的意义是通过审判监督程序,可依法纠正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错误判决、裁定,有利于保证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准确有效地惩罚犯罪分子,充分体现和贯彻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方针政策;有利于加强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以及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监督,及时发现审判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审判工作方法和作风,提高审判人员的素质。一、人民法院应当再审的情形当事人的申请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一)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二)原判决、裁定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的;(三)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四)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未经质证的;(五)对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书面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调查收集的;(六)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七)违反法律规定,管辖错误的;
    2023-02-21
    138人看过
  • 法院启动审判监督程序的流程是怎样的
    一、依据我国相关的司法制度规定,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于其所负责领导组织的法院,已经最终生效的判决和裁定,如果通过深入审查,发现在事实认定或法律适用两个方面存在真实且明显的错误时,必须按照司法程序,将该情况及时上报给审判委员会进行处理。而经过审判委员会充分讨论后,做出决定需要重新审理的案件,应该由另行组建的合议庭承担再审职责。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法律权威解释,除了需要自行追究的情况外,如果他们在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进行审查时,发现确实存在错误,那么他们有权直接提审该案,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进行再审。三、同样地,最高人民检察院也拥有类似的权力,他们可以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进行审查,如果发现确实存在错误,他们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四、此外,当事人也可以通过申请启动审判监督程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九条当事人
    2024-04-28
    471人看过
  • 法院主动启动再审程序能够给被告人加刑吗
    一、法院主动启动再审程序能够给被告人加刑吗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原判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但判处的刑罚畸轻、应当适用附加刑而没有适用的,不得直接加重刑罚、适用附加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第三百二十五条审理被告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近亲属提出上诉的案件,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罚,并应当执行下列规定:(一)同案审理的案件,只有部分被告人上诉的,既不得加重上诉人的刑罚,也不得加重其他同案被告人的刑罚;(二)原判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只是认定的罪名不当的,可以改变罪名,但不得加重刑罚;(三)原判对被告人实行数罪并罚的,不得加重决定执行的刑罚,也不得加重数罪中某罪的刑罚;(四)原判对被告人宣告缓刑的,不得撤销缓刑或者延长缓刑考验期;(五)原判没有宣告禁止令的,不得增加宣告;原判宣告禁止令的,不得增加内容、延长期限;(六)原判对被告人判处死刑缓期执行没有限制减刑的,不得限制减刑;
    2023-03-24
    235人看过
  • 启动审判监督程序的材料来源
    刑事审判监督程序
    启动刑事审判监督程序的材料来源(一)当事人的投诉等(二)本案当事人的来信来访(三)司法机关审查案件发现的错误。为保证办案质量,司法机关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自查或互查,或按照上级指示进行必要的汇总检查或复核。通过日常工作检查和对部分案件的综合审查或者复核,发现生效判决有错误的,应当启动审判监督程序。(四)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出纠正错误案件的建议。人大代表与广大人民群众关系密切,人民群众愿意向他们反映情况和要求。在检查、调查研究过程中,以及在代表会议期间,因应确实错误的决定而提出的动议或反映的冤假错案材料,反映了权力机关对司法工作的监督。司法机关应当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反映的议案、问题或者情况,作为启动审判监督程序的重要物质来源,及时审查并向监督机关报告是否提交审判监督程序的决定。对机关交办的案件,还应当报告处理结果。(五)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新闻媒体对生效判决的意见。党政信访部门根据国情、
    2023-05-07
    403人看过
  • 审判监督程序能加刑吗,审判监督程序启动的情形
    一、审判监督程序能加刑吗审判监督程序一般不能加刑,但是检察院抗诉的案件可以加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七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被告人或者他的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近亲属上诉的案件,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罚。第二审人民法院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的案件,除有新的犯罪事实,人民检察院补充起诉的以外,原审人民法院也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罚。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或者自诉人提出上诉的,不受前款规定的限制。二、审判监督程序启动的情形审判监督程序启动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情形:1.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2.原判决、裁定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的;3.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4.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未经质证的;6.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7.违反法律规定,剥夺当事人辩论权利的;8.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的。三、审判监督程序的处理审判
    2023-06-23
    108人看过
  • 死刑再审启动程序
    1、高级人民法院审理或者复核判处死缓并限制减刑的案件,认为原判对被告人判处死缓适当,但判决限制减刑不当的,应当改判,撤销限制减刑。反之,高级法院审理判处死缓没有限制减刑的上诉案件,认为应当限制减刑的,不得直接改判,也不得发回重新审判;确有必要限制减刑的,应当在第二审判决、裁定生效后,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而高级法院复核判处死缓没有限制减刑的案件,认为应当限制减刑的,不得以提高审级等方式对被告人限制减刑。2、高级法院审理判处死刑的第二审案件,对被告人改判死缓的,如果被告人符合刑法中限制减刑的规定,可以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高级法院复核判处死刑后没有上诉、抗诉的案件,认为应当改判死缓并限制减刑的,可以提审或者发回重新审判。最高人民法院复核死刑案件,认为对被告人可以判处死缓并限制减刑的,应当裁定不予核准,并撤销原判,发回重新审判。一、死刑复核一定会改判吗死刑复核有改判的情况。根据我国法律规定
    2023-04-05
    74人看过
  • 法院主动启动审判监督程序的好处
    为被告的利益而提起的再审可以由法院提起。这一假设的理由已在上文中提到,即刑事诉讼判决涉及被告人的生命权和自由权,这与民事诉讼当事人的民事权利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是不可比较的。毕竟,“诉讼效率的最大化是在满足国家利益和公民个人利益之间实现的”刑事判决不仅反映了当事人的个人利益,也反映了国家机关和司法制度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即,它也反映了国家和社会的利益,“折磨无辜公民不仅是当事人的负收益,也是国家的巨大损失。”p>因此,人民法院在认定原判决侵犯被告人合法权益时,即使没有当事人申请再审,也没有检察机关的抗诉,也不能以保持中立为由不予理会。当然,为了避免冲突和矛盾,可以规定法院发现错误后,应当先通知检察院和被告。第二,除了明确规定法院不得主动提起再审以增加被告人的责任外,还必须限制法院提起再审的程度。在实践中,一些法院与被判刑人达成“协议”,任意启动审判监督程序,减轻对被告的处罚。因此,笔者认为,
    2023-05-07
    373人看过
  • 自诉人启动再审的程序
    (1)启动自诉程序。没有自诉人的告诉,就没有刑事自诉案件的审判。(2)只有在自诉案件中,才存在自诉人。公诉案件中向公安机关控告和报案的被害人不属自诉人,无权直接启动审判程序。(3)自诉人在诉讼中承担控诉职能,其诉讼地位相当于原告。如果自诉案件中的被告人提出反诉的,则具有双重身份:在其自行提起的自诉中是自诉人,行使控诉职能;在反诉中是被告人,行使辩护职能。最高人民法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确有错误,有权提审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自诉人的义务自诉人的主要诉讼义务有:①自诉人负有举证责任;②捏造事实,伪造证据要承担诬告陷害的法律责任;③自诉人应当亲自参加诉讼。刑事诉讼法规定,自诉人经两次依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按撤诉处理。再审之诉的启动主体应当是当事人;当事人启动了再审程
    2023-03-13
    445人看过
  • 专利的审批程序是如何启动的
    发明申请公开之后,专利局在收到申请人的实质审查请求的情况下,启动实质审查。发明专利申请需要受理、初审、公布、实审以及授权五个阶段,实用新型或者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在审批中不进行公布和实质审查,只有受理、初审和授权三个阶段。1.申请阶段发明专利的申请文件应当包括:发明专利请求书、说明书(说明书有附图的,应当提交说明书附图)、权利要求书、摘要(必要时应当有摘要附图)。委托专利代理机构的,应提交委托书。申请费用减缓的,应提交费用减缓请求书及相应的证明文件。2.审查阶段(1)初步审查:专利局收到发明专利申请后,需经初步审查。在初步审查合格之后,自申请日起满18个月,即行公布。专利局也可以根据申请人的请求早日公布其申请。初步审查主要核查①申请文件是否齐备;②形式上是否符合标准;③费用是否缴纳。在初步审查中,专利局会针对以上事项发出补正通知书,由申请人进行补正。(2)实质审查发明申请公开之后,专利局在收到
    2023-05-05
    161人看过
  • 一审后能启动审判监督程序吗2024
    一、一审后能启动审判监督程序吗一般3个月内做出是否再审的裁定;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是由第一审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一审程序审理,所作的判决、裁定,当事人可以上诉;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是由第二审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所作的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审的,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二、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再审申请书之日起三个月内审查,符合本法规定的,裁定再审;不符合本法规定的,裁定驳回申请。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第二百零七条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的案件,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是由第一审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一审程序审理,所作的判决、裁定,当事人可以上诉;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是由第二审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所作的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法院按
    2023-12-21
    231人看过
  •  保释审查已启动?
    取保候审是一种在刑事诉讼中立案的强制措施,适用于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独立适用附加刑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取保候审的条件包括: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应当逮捕,但患有严重疾病,不宜羁押的。取保候审已经在刑事诉讼中立案。通常情况下,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在未逮捕或逮捕后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时,会要求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这种保证措施旨在防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确保其随传随到,同时不对其羁押或暂时解除其羁押。这是立案后侦查机关采取的一种强制措施。取保候审需要什么条件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3、应当逮捕,但患有严重疾病,不宜羁押的,诸如因患病,生活不能自理的,可以取保候审。取保候审与取保候审的区别是什么?
    2023-10-24
    427人看过
  • 申请抚养权案件审判程序启动
    争取孩子抚养权可能需要开庭。法院判决抚养权归属时,如果孩子达到八周岁以上的,法院会听取孩子的意见,孩子是可以出庭的,但孩子不想出庭的,法院不得勉强孩子出庭。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知,夫妻离婚后的任何时间内,一方或双方的情况或抚养能力发生较大变化,均可提出变更子女抚养权的要求。变更子女抚养权一般先由双方协商确定,如协议不成,可通过诉讼请求人民法院判决变更。教师争取孩子抚养权有优势吗教师争取孩子抚养权没有明显的优势。因为法律规格抚养权的归属取决于双方的经济情况、生活条件和有利于孩子健康生活的因素的。跟双方的职出没有必然关系。如果孩子在2周岁以下,由于还在幼儿期,可能需要哺乳,一般都是由母亲抚养。即使男方是教师,也没有什么优势。双方父母可以先协商决定,协商不了的可以-上诉法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
    2023-07-17
    114人看过
  • 审判监督流程的启动流程
    非法集资立案标准是:1、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2、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30户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150户以上的等。《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2024-05-04
    330人看过
换一批
#强制措施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传唤
    词条

    传唤是指为了方便案件的审理,对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实施的一种措施。传唤犯罪嫌疑人应出示工作证明和传唤证,并且传唤时间一般不得超过12小时。 刑事传唤是不能异地进行的,应在犯罪嫌疑人所在的市县进行,这里指的是常住地或者是户籍所在地。... 更多>

    #传唤
    相关咨询
    • 审判监督程序的启动程序有哪些?
      西藏在线咨询 2022-11-03
      1.出席法庭。法庭审理是审判活动的核心活动,因而对法庭审理活动进行监督是刑事审判监督的重点之一。 2.庭外调查。受理诉讼参与人及其他相关人员的申诉、控告、检举,处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包括讯问被告人、听取被害人和被告人、被害人委托的人的意见,询问证人。 3.列席审判委员会。 4.审查判决、裁定。对人民法院确有错误的判决、裁定,依法提出抗诉。
    • 再审程序启动主体
      重庆在线咨询 2022-02-03
      再审之诉的启动主体应当是当事人;当事人启动了再审程序,并不必然引起原裁定的中止执行。除非申请再审人有理由认为被申请再审人可能逃避执行或如不及时执行可能给国家利益、公共利益、他人合法权益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的,人民法院可以采取财产保全措施或先予执行,并由相应的当事人提供相应的财产担保。故你们案件虽已再审,但不影响执行,你可要求法院继续执行。
    • 三种启动审判监督程序的途径
      北京在线咨询 2024-12-11
      出席法庭是审判活动的核心环节,因此对法庭审理活动的监督是刑事审判监督的重点之一。庭外调查涉及受理诉讼参与人及其他相关人员的申诉、控告、检举,处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包括讯问被告人、听取被害人和被告人、被害人委托的人的意见,询问证人。列席审判委员会则是对判决、裁定进行审查,依法提出抗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六条,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的案件,由原审人民法院审理的,应当另
    • 启动审判监督程序的主体的哪些?
      新疆在线咨询 2023-04-07
      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主体也被称为启动再审的主体,在我国只有两家:法院或者检察院。 1.与作出生效裁判的法院同级别的检察院没有再审抗诉权,最高检除外,最高检可以对最高法作出的生效裁判提起再审抗诉。 2.二审抗诉是向上一级法院抗诉,再审抗诉是向同级法院抗诉。 3.能启动再审的最低级别的法院是作出生效裁判的法院,生效裁判的法院的下级法院没有启动再审的权利。 4.能启动再审的最低级别的检察院为作出生效裁判的
    • 在再审程序启动后,原判决是否会停止执行?
      澳门在线咨询 2024-11-23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七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在决定再审案件时,如果需要对被告人采取强制措施,可以依法决定采取强制措施;如果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也可以依法决定采取强制措施。对于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审判的案件,也可以决定中止原判决、裁定的执行。在再审程序启动前,现存的原判决或裁定的执行不会被立即暂停。但除非法院基于特定理由作出了相应决定,否则该判决或裁定的执行工作将继续如常进行。在某些特定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