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应当到女方户籍所在地村委会或居委会领取《再生一胎生育申请、审批表》,如实填写后将申请表送双方所在单位核实并盖章,若没有工作单位的则送其户籍所在村、居民委员会。然后凭结婚证,户口簿和已盖章的《再生一胎生育申请、审批表》到女方户籍所在地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计生办审查。经核实后,向上级机关申报决定。此外我国已全面推行二胎制度,部分地区准生证已替换为生育服务证,建议先向当地有关部门咨询。
准生证办理流程
1、申请人携带身份证、户口簿、结婚证、子女出生医学证明等有效证件以及女方近期孕检证明,并同时附加符合特殊情况再生育一个子女的证明材料,持《服务证》到女方户籍所在地村(居)民委员会提出申请,填写一式四份的《再生育申请表》,其中:第一个子女为残疾儿的,应有地级以上市病残儿医学鉴定组织的鉴定结论材料;再婚的,应附有法院民事调解书或判决书或离婚协议书或丧偶的死亡证明书;患不孕症的,应有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出具的鉴定书;独生子与独生女结婚的,要出具父母户籍所在地乡镇(街道)计划生育工作机构出具的只生一个子女的证明材料等等;
2、申请人有工作单位的,应将填写好的《再生育申请表》先交其所在单位加具意见后,再分别交男、女方户籍所在地村(居)民委员会审核并加具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十八条: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再生育子女。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少数民族也要实行计划生育,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夫妻双方户籍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关于再生育子女的规定不一致的,按照有利于当事人的原则适用。
-
二胎落户流程详解
246人看过
-
二胎办理准生证流程有哪些
124人看过
-
二胎准生证办理程序生育二胎到哪办理
297人看过
-
准生证在哪里办?什么时候办?二胎准生证的办理流程
389人看过
-
二胎准生证办理流程2024具体有哪些?
442人看过
-
二胎准生证办理流程浙江的规定是什么?
225人看过
二胎是中国实行的一种和计划生育政策相对立的生育政策。只要符合生育二胎政策,随时可以办理二胎准生证,随时可以生育二胎,没有一胎二胎间隔时间规定,没有育龄妇女年龄限制,没有要办理好准生证才能怀孕的规定。... 更多>
-
头胎办准生证需要详细的流程?浙江在线咨询 2022-07-21怀宝宝的时候是必须要办准生证的,去医院生产的时候要带上准生证明才能办理出生证明。这样孩子才能上户口。如果你在农村生活到当地的乡政府的卫计办就可以办理。
-
二胎准生证办理要多久, 二胎准生证办理流程是怎样的海南在线咨询 2022-03-16申请办理二胎准生证需要先由乡镇(街道)计生办审核,通过后报县(区)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并发证一般需要两个月的时间。二胎准生证办理流程:1、领取材料到女方户籍所在地村(居)委会提出申请,填写一式四份《再生育一胎子女申请表》。2、提交材料将填写好的《再生育一胎子女申请表》交其所在单位加具意见后,若有单位的,应先交予单位审查,再分别交男、女方户籍所在地村(居)委会审核并加具意见;并由村(居)委会将
-
二胎准生证办理流程是怎样的?二胎准生证办理流程?具体步骤有哪些四川在线咨询 2022-03-06两孩生育新政策实施后,我们知道生育二胎需要办理准生证,那么,二胎准生证办理流程是怎样的?下面为您解答。 二胎准生证办理流程如下: 1、申请 到女方户籍所在地村(居)委会领取《再生一胎生育申请、审批表》,如实填写表格中规定的全部栏目,签上姓名,贴一张女方一寸免冠照片,并将申请表送双方所在单位(没有工作单位的送其户籍所在村、居民委员会)核实并盖章。 2、审查 凭结婚证、户口簿和双方所在村(居)委会或单
-
二胎准生证是什么,二胎准生证的办理流程是怎样的?怎么办理准生证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3-18准生证,也就是计划《生育证》,夫妇想生小孩子前的必须的准备手续。二胎准生证是符合条件的夫妻再生育的生育证。下面,关于二胎准生证的办理流程。 二胎准生证的办理流程: (1)申请。填写《再生育申请审批表》(可到社区(村)领取,可上苏州市人口计生委网站下载),夫妻双方所在单位(无单位的由社区(村)委员会)签署意见; (2)受理。夫妻双方都均为本市户籍,可在女方户籍地社区(村)提交再生育申请表和规定材料;
-
准生证办理需要什么资料准生证办理流程详解山东在线咨询 2022-08-16无论通何种委托方式,伤者都要提供相关材料。交通事故伤残鉴定材料是否完整、充分、真实,直接关系到司法鉴定机构是否会受理。材料越充分、完整越有利于司法鉴定机构对伤者的伤情做出公平、公正、合理的伤残级别。 1、入院记录 2、出院记录; 3、出院小结; 4、病历本; 5、疾病诊断证明书; 6、损伤初期和治疗终结后的X片、CT及诊断报告; 7、交通事故认定书; 8、交通事故伤者身份证或户口本; 9、伤残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