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规定归集住宅公共维修基金的通知关于归集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的通知规定:
1、各区县房地局、小区办要严肃查处房地产商擅自代收维修公共基金的行为。房地产商已经代收的,要限期将代收款交至区县小区办;对于提高归集比例多收款的,要督促房地产商退还给购房人。
2、各区县房地局、小区办不得委托房地产商代为归集维修基金,对于擅自代收维修基金的单位,各区县房地局要严肃查处。根据这两个文件的规定,购房者应在办理立契过户手续前将维修基金足额交至房地局,而房地产商不能擅自代收公共维修基金。
相关知识延伸阅读:
住房维修基金是什么意思?
房屋维修基金实际上包括房屋公用设施专用基金和房屋本体维修基金。房屋公用设施专用基金简称专用基金,用于物业共用部位、公用设施及设备的更新、改造等项目,不得挪作他用。专用基金实行“钱随房走”的原则,房屋转让时,账户里的余额资金也随之转移给房屋的新的产权所有人。
房屋维修基金是用于公共部位和物业公共设施设备保修期满后的大中修、更新、改造工程。公共部位是指物业主体承重结构部分(包括基储内外承重墙体、柱、梁、楼板、屋顶等)、户外墙面、门厅、楼梯间、走廊通道等;公共设施设备是指物业管理区域内、由业主共同拥有并使用的上下水管道、水箱、加压、电梯、天线、供电线路、公用照明、消防设施、绿地、道路、沟渠、池、井、非经营性车场车库、公益性文体设施和共用设施设备使用的房屋等。
建设部的管理办法规定:维修基金闲置时,除可用于购买国债或者用于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范围外,严禁挪作他用。令据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第六十三条的规定,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追回挪用的专项维修资金,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挪用数额2倍以下的罚款;物业管理企业挪用专项维修资金,情节严重的,并由颁发资质证书的部门吊销资质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
所以,购房后缴纳住房维修基金,就按照以上规定确定交付对象。
-
安置房须不须交住房维修基金
176人看过
-
什么是住房维修基金,买房子为什么要缴纳住房维修基金
456人看过
-
合肥房屋维修基金如何计算,维修基金哪时候交
261人看过
-
回迁户不用交住房维修基金吗
267人看过
-
到哪里退物业维修基金
174人看过
-
维修基金有了专属权苏州首次审计住房维修基金
166人看过
业主是指房屋所有权人,按其拥有的物业所有权状况,又可分为独立所有权人和区分所有权人。区分所有权人是指数人区分一幅土地上同一建筑物而各有其专有部分,并就其共用部分按其应有部分有所有权者;独立所有权人是指某土地上的建筑物仅属于某一业主。... 更多>
-
住宅维修基金和房屋维修基金的区别山东在线咨询 2022-10-29向业主所收取的费用,不得挪作他用,是指物业管理企业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物业服务收费管理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物业服务收费,请参阅《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第三章使用第十八条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应当专项用于住宅共用部位、养护,应当遵循方便快捷,维护相关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秩序。第十九条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使用、物业服务费、受益人和负担人相一致的原则、改造。2、管理、共用设施设备保修期满后的维修和更新
-
房屋维修基金如何使用住房维修基金如何申请香港在线咨询 2021-11-16房屋维修基金专门用于物业保修期满后房屋的共同部位、共用设备和物业管理区域公共设施的维修、更新和改造,不得挪作他用。专项维修资金属于业主,其筹集和使用必须经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2/3以上的业主和总人数2/3以上的业主同意后方可进行。物业单位不得擅自处分或挪用。但电梯、消防设施等涉及公共安全的共有设施设备需要维修改造,可以办理简易手续。经质检、消防等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书面确认和行业委员会书面同意后,物
-
怎么取消住房维修基金辽宁在线咨询 2021-11-03住房维修基金没有取消。房屋维修基金一般需要在交付后交付。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房屋维修基金是业主购房必须履行的义务,可以直接存入房屋专项维修资金账户,也可以委托房地产开发企业缴纳。
-
契税维修基金到哪里开甘肃在线咨询 2022-06-27契税交到契税征收机关,维修基金交到售房单位。契税按照成交价的3—5%的比例交纳,维修基金按购房款2-3%的比例交纳,或者参考总房价按当地住宅建筑安装工程每平方米造价的5%至8%交纳。
-
住宅里的维修基金可以挪用吗台湾在线咨询 2022-04-12建设部的管理办法规定:维修基金闲置时,除可用于购买国债或者用于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范围外,严禁挪作他用。令据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第六十三条的规定,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追回挪用的专项维修资金,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挪用数额2倍以下的罚款;物业管理企业挪用专项维修资金,情节严重的,并由颁发资质证书的部门吊销资质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