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婚姻中双方都是要本着互相尊重、自由的原则,有些人却遭到了丈夫或是妻子监禁的情况,因为监禁而失去了自由。在长期被监禁而失去自由的时候,有些人就想要通过离婚来摆脱它。那么,一方被监禁,向哪个法院起诉离婚?
一方被监禁,向哪个法院起诉离婚?住所地人民法院起诉
通常情况下,离婚诉讼采取“原告就被告”的原则确定管辖,原告应当向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起诉。并且适用一般地域管辖,由基层人民法院管辖。即,应向被告住所地基层人民法院提起,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二条第四款的规定:“对被监禁的人提起的诉讼,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原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原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另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的规定,住所地是指公民的户籍所在地;经常居住地是指公民离开住所地至起诉时已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
一方失踪能起诉离婚吗
一方失踪如何离婚?对于夫妻一方下落不明,另一方可以起诉到原告住所地的法院,不论下落不明人出走时间的长短,法院均应受理,按照普通程序进行审理;如果原告的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的法院管辖。法律文书是用公告方式送达的。这类案件结案时间会相对较长,一般来说,加上公告期至少需要六个月。
法院公告送达后,被告仍未找到,就要缺席判决。但判决结果并不是一定要判决离婚,人民法院还要审查夫妻感情是否破裂,原告还应当向法院提交夫妻感情破裂的证据。如果一方(被告)下落不明或失踪满两年的,人民法院会判决离婚;对于下落不明或失踪未满两年,又没有其它证据证明夫妻感情已经破裂的,人民法院会判决不准离婚。
1、只审理判决离婚事宜,而对夫妻共同财产既不做审查,也不做判决。
2、只对财产进行简单审查,主要是根据原告的陈述来确认,而不做具体核实,也不做分割处理。
3、对财产做出明确判决,对下落不明当事人所享有的部分作为子女抚养费判给主张离婚的当事人一方。
-
丈夫被监禁向何地法院起诉
181人看过
-
女方向法院起诉离婚哪一方会吃亏?
471人看过
-
单方起诉离婚的程序有哪些,应向哪个法院起诉离婚
267人看过
-
因重婚引起的离婚向哪个法院起诉
343人看过
-
离婚后男方起诉女方支付抚养费应向哪个法院起诉
340人看过
-
出狱后对方起诉离婚,应向哪个法院提交?
322人看过
男女一方要求离婚的,可由有关部门进行调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 离婚诉讼的完整流程: 1、有二审:起诉→受理→审理→调解→判决→上诉→二审→判决立即生效 2、... 更多>
-
离婚一方不同意怎么办,怎么向法院起诉离婚,向哪个法院起诉离婚?贵州在线咨询 2022-03-01如果你考虑好了,对方也愿意,那么就到一方户籍地民政局领取离婚离婚证。当然,若是对方不同意,那么也可以选择法院诉讼离婚。法院判决离婚的标准是夫妻感情是否确已破裂、是否却无和好可能,若不存在一方重婚或者有配偶与他人同居、因感情不和分居满2年等法定的调解不成应准予离婚的法定理由,第一次诉讼离婚,调解不成,法院一般不会准予离婚。此时,原告可以15日内上诉或者6个月后第二次诉讼离婚管辖法院:到被告户籍地或者
-
被监禁人想要离婚可以通过哪个法院起诉湖北在线咨询 2022-10-06《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对被监禁的人提起的诉讼,应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由非服刑一方当事人向其住所地的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人民法院安排经办人员到服刑一方的监狱开庭,如果双方同意调解离婚,那么在调解书签收后即发生法律效力。如果服刑一方不同意离婚,那么人民法院会通过审理查明双方是否符合法定离婚条件,之后再做出相应的判决。
-
被监禁起诉离婚法院会受理吗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1-09-22原则上由被告原户籍所在地法院管辖。如果被告已经被拘留一年多了,就会被拘留所法院管辖。《民事诉讼法》第22条下列民事诉讼由原告地址人民法院管辖的原告地址与常住地址不一致的,由原告常住地址人民法院管辖:(1)对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居住的人提起的身份关系诉讼(2)下落不明或下落不明的人提起的身份关系诉讼(3)对采取强制教育措施的人提起的诉讼(4)对被监禁的人提起的诉讼。
-
-
一方在服刑应该向哪个法院起诉离婚呢哪些情况下可以向法院起诉离婚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2-2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二条下列民事诉讼,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原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原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四)对被监禁的人提起的诉讼。《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八条双方当事人都被监禁或者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由被告原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被监禁或者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一年以上的,由被告被监禁地或者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