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作出的鉴定结论分为未外化的、外化的鉴定结论两种情形,实际上对这两种情形应区别对待。
一种情形是未外化的鉴定结论。未外化的鉴定结论是指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所作出的鉴定结论未向社会公开,而是作为其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使用。如果行政机关未将该鉴定结论作为行政行为认定事实的依据,对当事人的权益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如果行政机关将鉴定结论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对当事人的权益才发生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是非常间接的,最终产生实际影响的是行政行为,所以未外化的鉴定结论不具有可诉性。
另一种情形是外化的鉴定结论。外化的鉴定结论是指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所作出的鉴定结论已向社会或者一定人群公开,并对当事人产生某种不利或者有利的后果。如果该当事人对此不服提起行政诉讼,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一、跟行政机关产生纠纷,都可以起诉吗
事实上以下几种行政行为不能提起行政诉讼:
1、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只是行政机关以及内部人员的人事纠纷问题,不属于行政诉讼受理的行政纠纷问题,所以不能直接起诉处理。
2、公安、国家安全等机关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明确授权实施的行为。为保证国家的安全问题,因此对于公安、国家安全机关等依法办事的行为,法院不能受理该行政诉讼请求。
3、调解行为以及法律规定的仲裁行为。法律上规定了一裁终局的情况,比如在行政复议中就规定了国务院对规定的自然资源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决定就为最终裁决,是不能再找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
4、不具有强制力的行政指导行为。因为行政指导行为给的并不是强制性的行政作为,所以在出现问题时,行政相对人不能因此主张行政机关承担行政诉讼责任。
5、驳回当事人对行政行为提起申诉的重复处理行为。如果申诉已经处理过一回了,那么相对人也不能对这个重复处理行为依法提起诉讼,如果说申诉的事情没解决的,直接就该件事提起行政诉讼即可。
6、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不产生实际影响的行为。既然不能给行政相对人造成任何的权益损害,那么自然不能依法在提起行政诉讼解决。
7、政府及其所属主管部门依据有关行政法规作出的调整、划转企业国有资产的决定。
8、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非职务行为。比如说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下班后参与打架斗殴的,其代表的就是个人的身份,这个时候产生的任何纠纷都不能主张其所在的机关问题,并依法提起行政诉讼。必要的时候,比如损失较大的,那么建议可以积极走民事诉讼流程解决。
9、被侵害人认为被处罚人在同一事件中实施了两种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公安机关只认定并处罚了一种行为,被侵害人如果要求公安机关处罚另一种行为而提起诉讼的。
10、病员及其亲属如果对医疗事故鉴定结论有异议,可以向上一级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申请重新鉴定,如因对鉴定结论有异议起诉的,法院不予受理。
二、当事人可以自己委托有关部门鉴定吗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十八条规定:“一方当事人自行委托有关部门作出的鉴定结论,另一方当事人有证据足以反驳并申请重新鉴定的,人民法院应予准许。”该条规定实际上赋予了自行委托鉴定结论应有的法律地位。
从举证责任的角度说,当事人为其诉讼请求提供证据是当事人的义务,充分贯彻了“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当事人的起诉必须符合《民事诉讼法》规定: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而诉前自行委托鉴定正是当事人为起诉进行举证准备的必要手段和方式,它不仅对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有着重要意义,对诉讼程序的启动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从诉权的角度而言,将自行委托鉴定的结论作为证据提出,也是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即双方当事人可以享有充分利用鉴定结论作为证据来证明自己提出的主张的权利,或用以反驳对方提出事实主张的权利。
实践中,对鉴定结论的审查是决定其是否能被采信的前提,鉴定结论本来专业性较强,自行委托鉴定有可能受委托方的极大影响。而鉴定机构往往只对当事人提供的材料进行检验、分析、判断,并不对送检材料的来源、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查。因此,对自行委托鉴定结论的审查是十分必要的,而且要更加严谨。审查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一是委托鉴定的材料是否全面、真实,对鉴定材料不全面、不真实的鉴定结论应不予采信;
二是适用鉴定的标准是否正确;
三是鉴定依据是否充分;
四是鉴定人和鉴定机构是否具有相应资格,是否违背法律的特别规定;
五是鉴定程序是否违法。如鉴定人应当回避而没有回避的,其所出具的鉴定结论就值得怀疑;
六是鉴定是否适时。有些鉴定(如伤残评定)需要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才能进行,如提前进行则有可能导致鉴定结论不客观。
-
医疗事故鉴定是否需要对首次鉴定结论不服
69人看过
-
起诉以后,如果首次鉴定不构成医疗事故,是否可以申请司法鉴定
100人看过
-
第一次参加医疗事故鉴定不服的可以申请重新鉴定吗?
317人看过
-
当事人医疗事故鉴定再次鉴定可以吗
147人看过
-
对医疗事故首次鉴定的标准有什么
339人看过
-
对医疗事故鉴定有异议的可以提起二次鉴定的申请吗?
85人看过
医疗事故鉴定是指医疗事故争议双方当事人申请,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专家对医疗事故进行技术鉴定并作出鉴定结论的活动。 鉴定结论是处理医疗纠纷的重要证据之一,具有法律效力。... 更多>
-
对医疗事故首次鉴定结论不服,可以自收到首次鉴定结论之日起多少日澳门在线咨询 2022-02-14《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当事人对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首次鉴定结论之日起l5日内向医疗机构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再次鉴定的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也规定,任何一方当事人对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之日起l5日内,向原受理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的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再次鉴定的申请,或由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省、自治区、直辖市医学会组织再次鉴
-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分首次鉴定和再次鉴定香港在线咨询 2023-06-11首次鉴定由各区县医学会组织,再次鉴定由医学会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是有时效限制的,患方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之日起1年内,可以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
-
不经过医疗事故鉴定直接起诉可以吗福建在线咨询 2022-03-10请问,医疗纠纷中,造成患者死亡的,是否可以不经过医疗事故鉴定而直接向法院起诉?答复:你好,根据我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发生医疗事故的,必须由医疗鉴定机构对医疗事故进行鉴定。医疗鉴定机构作出鉴定后,当事人方可依据该鉴定要求赔偿或者是进行诉讼,这是法律规定的必经程序,对于不经过医疗事故鉴定而直接起诉的,法院应不予受理。(以上为本栏目编辑人员意见,)
-
没事可以不起诉做医疗鉴定吗?湖南在线咨询 2023-02-19一、不提起诉讼是否可以鉴定过度医疗 不提起诉讼也可以鉴定过度医疗。鉴定过度医疗是到附近的司法鉴定中心进行的。按照相关的鉴定标准鉴定即可。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 第三十六条 专家鉴定组应当综合分析医疗过失行为在导致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作用、患者原有疾病状况等因素,判定医疗过失行为的责任程度。医疗事故中医疗过失行为责任程度分为: (一)完全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完全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 (二
-
什么主体有权提起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哪些主体可以提起医疗事故甘肃在线咨询 2022-02-14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以下两个主体有权提起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1)卫生行政部门移交鉴定对于卫生行政部门移交鉴定,发生于两种情形之下。一种情形是,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后。医疗机构应当在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发生后12小时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另一种情形是,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此处所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