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出现网络谣言哪些算犯法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4-10 21:10:25 273 人看过

疫情期间出现犯法的网络谣言有:网络政治谣言、网络灾害谣言、网络恐怖谣言、网络犯罪谣言、网络食品及产品安全谣言;针对网络谣言可以直接适用,直接可适用的罪名主要有:诽谤罪、寻衅滋事罪商品声誉罪等。

一、影响视界短视频实名违法吗

网络实名制是指将上网者的身份和其真实姓名、身份证号等相对应联系及统一的一个制度。其目的主要在于净化网络环境,抑制网络犯罪。网络实名制最主要是为了防止匿名在网上散布谣言,制造恐慌和恶意侵害他人名誉的一系列网络犯罪。

二、在公司散布谣言如何处罚

在公司散布谣言,构成诽谤罪的,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诽谤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在公司散布谣言是否属于自诉案件

在公司散布谣言属于自诉案件。在公司散布谣言,构成诽谤罪。诽谤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三、散布谣言是指什么

散布谣言是指故意捏造和散布虚构事实,足以贬低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散布谣言可能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是行政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涉嫌诽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式公开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除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外,上述罪只告知处理。上述规定的行为通过信息网络实施,受害人告诉人民法院,但提供证据确实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31日 00:0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网络谣言相关文章
  • 网络谣言罪的认定标准有哪些?
    网络造谣罪就是诽谤罪传播的谣言没有事实依据带有攻击性,目的性的话语。认定标准有以下四个:同一诽谤信息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次以上,或者已经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诽谤信息造成了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其他严重后果;行为人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现在又犯本罪。诽谤罪的严重情节的认定标准有哪些?诽谤罪的严重情节的认定标准是: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1、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2、
    2023-07-25
    365人看过
  • 散布网络谣言会构成哪些罪名?
    诽谤罪、寻衅滋事罪、商品声誉罪、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编造、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以及战时造谣惑众罪。上述罪名一般均能针对不同类型的网络谣言进行适用。在专有罪名体系之中,可以直接适用具体罪名对编造网络谣言的行为人进行处罚。传播网络谣言属于犯罪吗利用网络谣言诽谤他人,只要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损害他人人格、名誉的行为,就属于违法,要予以治安处罚。没有次数的限制规定。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构成犯罪,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
    2023-07-04
    491人看过
  • 网络谣言举报标准
    网络造谣即利用网络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可追究其刑事责任。其立案标准分为四种情形: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或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诽谤信息的传播导致被害人或被害人的近亲属自杀等严重后果的;两年内曾因为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以及以暴力或其他方法侮辱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其他严重情形。根据相关司法解释,可知“情节严重”,才能达到网络诽谤罪的入罪标准,即以上四种情形之一。且网络诽谤罪除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情形外,属于不告不理案件。网络造谣罪最高判刑是多久网络造谣罪最高判刑是七年有期徒刑。根据《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
    2023-07-01
    432人看过
  • 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触犯了什么法
    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触犯了什么法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涉嫌触犯治安处罚法。《治安处罚法》第二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二、发布谣言会不会坐牢发布谣言的后果需要结合具体案例而言来判定发布谣言的后果。1、这些有的可能属于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关于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的处罚。第二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二)投放虚
    2023-06-01
    100人看过
  • 从法律层面遏制网络谣言
    近年来,网络造谣行为频发,其中更有部分造谣行为严重损害他人利益,甚至影响到公共秩序。网络造谣是指,为达到意在贬低、损害他人或某种事物为目的,通过网络捏造虚假信息,迷惑误导特定群体或广大民众的行为。一、网络谣言入罪难的现状网络造谣对社会秩序、是非观念造成很大的混乱,无疑应当受到打击,尽管我国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先后出台了多部法律、法规用以规制网络诽谤、造谣犯罪,但是,在信息裂变式传播的网络时代,现行法律难免捉襟见肘。一般严重的捏造事实或造成严重后果的,公安机关才会立案。个人受谣言侵害,依法可以提起诉讼,但诉讼过程非常繁琐。特别是,如果不能提供造谣者的联系方式,法院就很难立案。另外,针对网络谣言的诉讼,都面临一个现实问题———取证难。面对海量信息和网络的匿名性,要核查信息真实性并追查造谣者的法律责任,非常困难。承担举证责任的受害人,可能还要遭遇来自网络服务公司的阻力,后者可能以为保密为由,拒绝提
    2023-04-25
    357人看过
  • 散布网络谣言可能面临哪些法律风险?
    我国现行《刑法》中没有造谣罪的规定,而是根据造谣的情况,分为诽谤罪、诬告陷害罪等。1、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2、诬告陷害罪,是指捏造事实,作虚假告发,意图陷害他人,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的行为。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3、以上均要求情节严重的才构成犯罪,如果只是给他人名誉造成不良影响的,是侵害名誉权的行为,不构成犯罪。恶意诽谤造谣污蔑是什么罪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本罪的构成要件有:1.本罪侵犯的客体与侮辱罪相同,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犯罪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2.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
    2023-08-11
    78人看过
  • 疫情防控期间传播谣言,有什么后果?
    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不得制作、复制、发布、传播含有散布谣言、扰乱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等内容的信息。在网络上编造、散播谣言贬损他人人格,比如利用流调信息编造他人谣言或者对他人进行辱骂、恐吓的,均可能承担民事责任。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以及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依法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如果散布谣言构成犯罪的将按刑法追究刑事责任。律师补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
    2023-05-06
    97人看过
  • 处理网络谣言的手段
    以暴力或者其他手段公开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所称犯罪,除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犯罪外,只有在告知的情况下才能处理。受害人难以提供证据的,人民法院可以请求公安机关协助。因此,每个人的言行都要谨慎,不应随随便便地轻蔑诽谤他人,有时会造成违反法律规定的后果,他们必须对自己所说和所做的一切负责,才能成为一个更好的合法公民。网络造谣罪立案标准是什么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通过网络进行造谣的,造成严重影响的,就会构成诽谤罪,而情节严重的情形包括信息被转发500次以上的、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等。《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一)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
    2023-06-30
    463人看过
  • 除了传播谣言罪之外,疫情期间还涉及哪些罪名?
    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外发布了首批十个妨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犯罪典型案例,共涉及抗拒疫情防控措施、暴力伤医、制假售假、哄抬物价、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等七类犯罪。依法严惩抗拒疫情防控措施犯罪根据规定,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拒绝执行卫生防疫机构依照传染病防治法提出的防控措施,引起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不符合规定的,以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定罪处罚。根据规定,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含在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行使国家有关疫情防控行政管理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在受国家机关委托代表国家机关行使疫情防控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虽未列入国家机关人员编制但在国家机关中从事疫情防控公务的人员)依法履行为防控疫情而采取的防疫、检疫、强制隔离、隔离治疗等措施的,以妨害公务罪定罪处罚。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以妨害公务罪定罪,从重处罚。因此,当事人如果是在疫情期间造谣散播谣言消息那
    2023-06-27
    215人看过
  • 网络食品谣言为何屡禁不止?该如何治理网络食品谣言?
    一、网络食品谣言为何屡禁不止?谣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食品安全人人关注,其重要性毋庸置疑,事件的模糊性主要指的是信息不对称,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不透明会加剧信息传播的不顺畅,进而滋生谣言和消费者的不信任感。而当前消费者对食品行业整体的不信任感则加剧了这种信息真空。二、该如何治理网络食品谣言?1、加强主流文化建设。网络谣言是一种文化现象,其本质是腐朽的、低级的、破坏性的文化,而不是健康的、大众的、良性的文化。有学者认为,谣言与语言同时诞生。加强主流文化建设,要倡导政府诚信行政,诚信开展公共服务;要求政府官员说实话,说真话。用正气压倒邪气,用实实在在的言行粉碎一个个的谣言。2、提高政府公信力。及时发布政府及公共事务、突发事件信息,用正确的信息抵制谣言。当前,各地各部门在加强网站建设上动作很大,但是在维护网站上跟进不平衡。尤其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网络管理为平台,整合政府职能
    2023-06-06
    484人看过
  • 网络谣言是否有法律责任?
    在网络上造谣的行为是违法的,根据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一般处最低五日、最高十日的拘留,可并处最高五百元的罚款。如果造谣的行为构成犯罪,可以构成侮辱罪、寻衅滋事罪等,就需要承担一定的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的规定,侮辱罪一般处拘役、管制、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最高三年有期徒刑。网络造谣罪如何认定刑法未规定网络造谣罪,但规定了侮辱罪和诽谤罪,符合下列要件的,可认定构成侮辱罪或诽谤罪:主体是一般主体;侵害的客体是他人的名誉;主观方面是故意;客观方面是实施了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行为。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
    2023-07-01
    488人看过
  • 上海连续辟谣疫情谣言,散布谣言会判刑吗
    一、上海连续辟谣疫情谣言近日,多条网络谣言在网络传播,如男子坐皮划艇从浦东偷渡到浦西被抓、上海浦东有人跪地聚集等,这些都是不实消息,上海连发辟谣。男子坐皮划艇从浦东偷渡到浦西被抓实际上是上海一名37岁男子(核酸检测为阴性)因疫情在家无聊,携带便携式充气皮划艇从新湖明珠城附近苏州河水域下水划行,在半岛花园附近水域被边防港航分局巡逻民警拦截。民警对男子进行批评教育后已将其安全送回家中。称上海浦东有人跪地聚集的拍摄者用沪语加普通话表示,自己的手机被屏蔽了,只能用丈夫的手机进行录屏,录屏的内容是很多人跪着,在崂山四村、五村。很多网友对这段视频表示关注,向上海辟谣平台留言询问,究竟发生了什么。上海辟谣平台向权威部门求证获悉,经上海市公安局网安部门初步核查,确定该视频为通过人为凭空杜撰、移花接木和拼凑手法而成的虚假信息,并已锁定发布人及其居所,将由公安机关对发布人制作、传播该虚假视频信息的行为依法予以
    2023-03-01
    76人看过
  • 疫情期间谣言制造者和传播者都会面临哪些法律责任
    造谣传谣需要承担行政责任。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造谣传谣还可能要承担刑事责任。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条规定,编造与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有关的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此类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的规定,以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定罪处罚。对于编造传播“新型冠状病毒”的虚假信息、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该行为可能涉嫌违反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的规定,从而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最高可被判处七年有期徒刑。
    2023-04-15
    406人看过
  • 疫情期间在网络造谣该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
    一、疫情期间在网络造谣该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期间,对疫情进行造谣、传谣的,依据情节承担法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进行治疗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2023-04-15
    295人看过
换一批
#网络侵权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网络谣言是指通过网络介质(例如微博、国外网站、网络论坛、社交网站、聊天软件等)传播的没有事实根据的传闻。网络谣言主要涉及内容有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领域、食品药品安全领域、政治人物 、颠覆传统、离经叛道等。 谣言传播具有突发性且流传速度极快,... 更多>

    #网络谣言
    相关咨询
    • 谣言如何定罪,传播网络谣言的共同犯罪有哪
      安徽在线咨询 2022-10-08
      一、传播网络谣言如何定罪网络谣言是指通过网络介质(例如邮箱、聊天软件、社交网站、网络论坛等)而传播的没有事实依据的话语。主要涉及突发事件、公共领域、名人要员、颠覆传统、离经叛道等内容。谣言传播具有突发性且流传速度极快,因此对正常的社会秩序易造成不良影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二款还规定:“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
    • 法院受理网络谣言
      天津在线咨询 2022-08-11
      1.罪犯有严重疾病需保外就医。对于适用保外就医可能有社会危险性的罪犯,或者自伤自残的罪犯,不得保外就医。对于罪犯确有严重疾病,必须保外就医的,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开具证明文件,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审批。发现被保外就医的罪犯不符合保外就医条件的,或者严重违反有关保外就医规定的,应当及时收监执行。2.罪犯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的婴儿。哺乳期限按婴儿出生后1年计算。3.罪犯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
    • 网络谣言犯罪立案范围
      河北在线咨询 2023-08-26
      对于网络造谣的行为,涉嫌诽谤罪。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另外,诽谤罪属于告诉才处理的自诉案件,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 网络谣言到底犯哪种刑事责任?
      陕西在线咨询 2023-07-06
      如果在网络上传播险情、疫情、灾情、警情等谣言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刑事责任为,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 网络传谣言是否违法?
      重庆在线咨询 2021-11-23
      网络谣言可能违法。通过信息网络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诽谤罪属于告知处理的犯罪,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