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劳社字[2006]80号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人事局、民政局、财政局,各地、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人事局、民政局、财政局:现将劳动保障部、人事部、民政部、财政部《关于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工作人员工伤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5]36号)转
新劳社字[2006]80号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人事局、民政局、财政局,各地、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人事局、民政局、财政局:
现将劳动保障部、人事部、民政部、财政部《关于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工作人员工伤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5]36号)转发你们,并结合自治区实际,提出如下意见,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全区内除依照或参照国家公务员制度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外,其余所有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都应当参加统筹地区的工伤保险。
二、依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卫生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工伤保险费率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3]29号)中关于根据不同行业的工伤风险程度实行不同的工伤保险缴费费率的精神和工伤保险行业基准费率,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工伤保险费平均费率原则上控制在工作人员工资总额的0.5%至1.0%之内。统筹地区人民政府可根据工伤保险费使用、工伤发生率、职业病危害程度等情况,按照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则确定。
三、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应当按月为其工作人员缴纳工伤保险费。工作人员个人不缴纳工伤保险费。
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缴纳工伤保险费的数额为本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总额乘以单位缴费费率之积。
对无预算外收入的金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缴纳工伤保险费所需费用由各级财政从预算内资金列支;对有预算外收入的全额拨款和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缴纳工伤保险费所需费用由单位从其预算外资金收入中列支;对自收自支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缴纳工伤保险费所需费用由单位从收入资金中列支。
四、驻乌鲁木齐地区自治区区级事业单位、中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因工作原因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的,其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暂由自治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工伤保险基金暂由自治区社会保险管理局实行管理。其余的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由所属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和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认定和鉴定。对于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而暂未参加的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工作人员,因工作原因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也应受理其工伤认定申请,并做好相应的工作。
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工伤人员的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和待遇支付标准严格按照《工伤保险条例》和《自治区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已参加工伤保险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按规定支付相关待遇。未参加工伤保险期间发生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按照《工伤保险条例》和《自治区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规定的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
五、劳动保障部门要抓住时机,积极与有关部门加强沟通,进一步理顺体制,尽快健全机构,充实人员,为做好事业单位参加工伤保险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各地劳动保障、人事、民政、财政等有关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统一思想认识,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出发,各司其职,协调配合,确保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工伤保险工作平稳启动和全面推进。
关于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工作人员工伤有关问题的通知
劳社部发[2005]3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保障、人事、民政、财政厅(局):
为保障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工作人员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经国务院批准,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工作人员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其工伤范围、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待遇标准等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不属于财政拨款支持范围或没有经常性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参加统筹地区的工伤保险。缴纳工伤保险费所需费用在社会保障缴费中列支。
三、依照或者参照国家公务员制度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执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伤政策。
四、第二条、第三条规定范围以外的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可参加统筹地区的工伤保险,也可按照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有关工伤政策执行。具体办法由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具体情况确定。
五、本通知自下发之日起施行。参加工伤保险的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其工作人员在本通知下发前已发生工伤的,其原享受的工伤待遇不变。
六、本通知所称民间非营利组织是指社会团体、基金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
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工伤保险,关系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涉及面广。劳动保障、人事、民政、财政等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各地区、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对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工伤保险运行情况的监督和管理,确保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工伤保险工作的正常开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重大问题请及时报告。
2005年12月29日
-
工伤保险条例第21条的权威解读
442人看过
-
相关知识:《工伤保险条例》第五章工伤保险待遇
483人看过
-
解读工伤保险条例,如何获得工伤赔偿
386人看过
-
如何理解《工伤保险条例》第62条第3款
86人看过
-
工伤保险条例标准解读(劳动法工伤赔偿标准)
341人看过
-
工伤保险条例的第62和67条怎么解析
260人看过
工伤保险,是指劳动者在工作中或在规定的特殊情况下,遭受意外伤害或患职业病导致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死亡时,劳动者或其遗属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工伤保险的认定劳动者因工负伤或职业病暂时失去劳动能力,工伤不管什么原因... 更多>
-
-
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第51条解读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9-24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职工,劳动关系终止、解除时或者转换工作单位时,应当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发现患有职业病的,由原工作单位负责工伤保险的处理工作;在新单位发现患有职业病的,由新单位负责工伤保险的处理工作。
-
上海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第40条解读浙江在线咨询 2022-10-02(致残五至六级待遇)人员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五级伤残的,为18个月的工伤人员本人工资;六级伤残的,为16个月。(二)保留与用人单位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五级伤残的,为工伤人员本人工资的70%;六级伤残的,为60%。并由用人单位和工伤人员继续按照规定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伤残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