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谣言刷爆朋友圈,传播网络谣言将入刑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5-05 18:41:32 434 人看过

编造虚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虚假信息,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一款第(四)项的规定,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三条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

(一)引发群体性事件的;

(二)引发公共秩序混乱的;

(三)引发民族、宗教冲突的;

(四)诽谤多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五)损害国家形象,严重危害国家利益的;

(六)造成恶劣国际影响的;

(七)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情形。

第四条一年内多次实施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行为未经处理,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转发次数累计计算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定罪处罚。

第五条利用信息网络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破坏社会秩序的,依照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一款第(二)项的规定,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编造虚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虚假信息,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一款第(四)项的规定,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27日 01:2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网络谣言相关文章
  • 制造、传播网络谣言要当心了
    一、网络谣言的分类和危害8月29日,人大常委会高票通过《刑法修正案(九)》,其中对利用网络制造和传播谣言(法律术定义编造和传播虚假信息犯罪)的个人、社会法人、网络经营者、网络平台提供者、媒体平台提供者等,均作了不同程度的约束与限制,为今后净化网络搭建了更规整、严密的法律框架。这些举措接连推出,形成组合拳,当然事出有因。网络谣言已经严重影响了中国的舆论环境,给广大民众带来巨大的困扰。仅从这次被收进法网的造谣传谣者所恶意制造或传播的谣言,就可见端倪。这些谣言以危害和杀伤力特别巨大作为标尺作粗线条划分,大致可分为三类:1、第一类是政治谣言,试图进一步间离民众与党和政府的关系,不管造谣者和传谣者出于何种主观目的,其客观效果都是充当了西方敌对势力谣翻中国之帮凶。2、第二类是恐怖谣言。譬如天津港爆炸死亡1300多人,附近小区一个活口没剩余、有毒气正向北京扩散等等。故意蛊惑人心,误导社会公众,制造渲染恐
    2023-04-22
    389人看过
  •  我国如何处理传播网络谣言?
    散布谣言会受到诽谤罪和诬告陷害罪等罪名的追究。犯诽谤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犯诬告陷害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通过信息网络实施诽谤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根据散布谣言的情况,可以将其归类为诽谤罪和诬告陷害罪等罪名。犯诽谤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犯诬告陷害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
    2024-01-24
    121人看过
  • 网络传播谣言的惩治与定罪
    网络转谣,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涉嫌构成诽谤罪,对行为人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组织网络赌博罪的定罪标准1、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终端等传输赌博视频、数据,组织赌博活动,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刑法第三百零三条第二款规定的“开设赌场”行为:(1)建立赌博网站并接受投注的;(2)建立赌博网站并提供给他人组织赌博的;(3)为赌博网站担任代理并接受投注的;(4)参与赌博网站利润分成的。2、实施前款规定
    2023-08-14
    469人看过
  • 传播网络谣言可能犯哪些罪
    一、网络谣言的范围根据制造的谣言内容的不同,网络谣言主要有以下六类:1、网络政治谣言主要指向党和政府,主要涉及政治内幕、政治事件、重大政策出台和调整等内容,让公众对国家秩序、政治稳定、政府工作产生怀疑和猜测,破坏党和政府的形象,危害国家安全和政权稳定。“军车进京、北京出事”等谣言就属于这一类。2、网络灾害谣言捏造某种灾害即将发生的信息,或者捏造、夸大已发生灾害的危害性信息,引起公众恐慌,扰乱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引发“抢盐风波”的核辐射谣言、引发群众逃亡并导致4人遇难的响水县“爆炸谣言”等都属于这类谣言。3、网络恐怖谣言这类谣言一般是虚构恐怖信息或危害公众安全事件信息,引发公众恐慌,扰乱社会秩序,引起公众对政府管理的不满,影响社会稳定。“‘针刺’闹到重庆”等属于这类谣言。4、网络犯罪谣言这类谣言一般是捏造一些骇人听闻或令人发指的犯罪信息,引起公众愤怒、恐惧,引发公众对政府、政府工作人员或某些
    2023-06-18
    327人看过
  • 在微信朋友圈发谣言怎么处罚
    一、在微信朋友圈发谣言怎么处罚在社交平台上制造不实言论的事件,根据实际情况可选择向公安机构进行举报。虽然有些不实造谣可能未触犯法律规定,但是若涉及治安问题,相关部门依然有权依法施行处罚。而如果造谣行为已经构成了犯罪,那么便需要由司法机关来进行更为深入的调查和严肃处理。关于散播谣言所共需担当的责任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民事责任。凡是散播有损他人声誉的谣言,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比如停止侵权行为、恢复受害人的名誉、消除影响、公开赔礼道歉以及赔偿受害人的经济损失等。其次,行政责任。如果散布谣言或者发布错误的安全信息,如突发事件、疫情、警情等等,或者采取其他方式恶意干扰公众秩序,均将面临五天以上十天以内的拘留,同时还可能被罚款最高达五百元不等;情节较为轻微的,则可以处以五天以下的拘留或者罚款额为五百元之内的处罚。最后,刑事责任。虚假散播有损他人名誉的言论,情节严重的,可能要面临三年以
    2024-07-14
    205人看过
  • 如何惩罚网络传播谣言的行为
    明知是捏造的虚假事实,在网络上传播谣言,对被害人造成名誉损害,情节严重的,构成诽谤罪。诽谤罪的处罚标准如下: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本罪属于自诉案件,告诉才处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情节严重的认定标准为该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量达到5000以上或者被转发量达到500以上的。网络传播音乐是否侵权不一定。根据《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第二十二条在下列情况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一)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二)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三)为报道时事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中不可避免地再现或者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四)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
    2023-07-01
    306人看过
  • 传播谣言如何定性
    法律综合知识
    一、传播谣言如何定性传播谣言定性为违法行为甚至犯罪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
    2024-02-03
    191人看过
  • 刑法修正案九11月1日正式实施,传播网络谣言将入刑
    刑法传播网络谣言入刑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刑法修正案(九),新的法律将于11月1日实施,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有关“网络谣言”方面的新规定。新的规定包括:第一百二十条之六明知是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的图书、音频视频资料或者其他物品而非法持有,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条增加一条,网络服务提供者不履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经监管部门责令采取改正措施而拒不改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一,设立用于实施诈骗、传授犯罪方法、制作或者销售违禁物品、管制物品等违法犯罪活动的网站、通讯群组的行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
    2023-06-12
    153人看过
  • 网络谣言传播多少次负法律责任
    律师解答:500次。500次以上要负法律责任。1、行为人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情节严重,可构成诽谤罪。2、行为人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3、如果行为人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应当对其从重处罚。4、行为人构成非法拘禁罪,并且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5、如果行为人致人死亡的,应当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2024-05-02
    85人看过
  • 网络谣言传播是否构成犯罪行为
    一、网络谣言传播是否构成犯罪行为网络谣言传播是有可能构成犯罪行为的,利用网络谣言诽谤他人,只要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损害他人人格、名誉的行为,就属于违法,要予以治安处罚。没有次数的限制规定。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构成犯罪,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根据《刑法》二百九十一条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就构成了诽谤罪,可以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二、网络散布谣言犯罪可以保释吗网络散布谣言犯罪可以保释,只要嫌疑人符合以下条件: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3.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
    2023-08-15
    428人看过
  • 传播谣言是刑事拘留吗
    法律综合知识
    散播谣言是否应当面临刑事拘留的惩罚,这取决于特定情况的认定。从普遍观点来看,倘若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社会秩序,便有可能面临刑事拘留之罚。举个例子来说,倘若有人在互联网上蓄意捏造不实的风险状况、疫情暴发、灾害事件和警务通报等信息,然后将其传播到网络或其他媒体空间,即便他知道这些都是虚假的信息,仍然选择肆无忌惮地在这些媒体上进行传播,从而引发严重的扰乱社会秩序的后果,那么他就需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条款,被判定为涉嫌犯下编造虚假信息以及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等罪行并加以惩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
    2024-08-17
    377人看过
  • 贫困人员接受死刑是谣言,传播谣言如何处罚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传播谣言如何处罚要依据传播的情节而定,不构成犯罪的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
    2023-06-11
    271人看过
  • 制造谣言传播怎么判
    法律综合知识
    制造谣言传播,若构成犯罪的,会被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若还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进行处罚。制造谣言传播怎么判的法律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第二款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2-06-30
    326人看过
  •  谣言传播的惩罚措施
    这段内容讲述了散布谣言、传播虚假信息等行为的处罚规定以及提醒网民树立文明上网意识,不造谣、不传谣,遇到谣言时如何应对。造谣者可能会引起民众恐慌,但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必被惩治。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于散布谣言、传播虚假信息等行为,其处罚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果谣言传播严重并造成恶劣影响,则可以被视为诽谤行为,依法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造谣者有些是因为好玩,有些是因为起哄,甚至有些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网络知名度,就随意在网络上造谣传谣,引起民众恐慌。然而,网络不是法外之地,造谣必被惩治。在这里提醒广大网民:1、要树立文明上网的意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造谣;2、不轻信网络谣言,不传谣;3、遇到似有模板的谣言信息时,善用检索工具;4、遇到不确定的信息时,仔细观察细节纰漏、信息来源,可求助科普权威;5、遇到谣言要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6、个人合法权益因他人造谣而受侵害时,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用法律保
    2023-08-27
    66人看过
换一批
#网络侵权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网络谣言是指通过网络介质(例如微博、国外网站、网络论坛、社交网站、聊天软件等)传播的没有事实根据的传闻。网络谣言主要涉及内容有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领域、食品药品安全领域、政治人物 、颠覆传统、离经叛道等。 谣言传播具有突发性且流传速度极快,... 更多>

    #网络谣言
    相关咨询
    • 诈骗会传播网络谣言吗?
      广西在线咨询 2021-10-22
      利用网络谣言诽谤他人,作为行为者捏造和散布虚构事实,损害他人人格、名誉的行为是违法的,必须受到治安处罚。没有次数限制规定。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构成犯罪,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网络传播谣言被处罚罚金
      江西在线咨询 2021-11-27
      如果利用互联网散布谣言,谎报危险、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式故意扰乱公共秩序,或者公开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不构成犯罪的,应当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给予拘留、罚款等行政处罚。《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轻微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一)散布谣言,谎报危险、疫情、警察或者以其他方式故意扰乱公共秩序;(二)投
    • 谣言如何定罪,传播网络谣言的共同犯罪有哪
      安徽在线咨询 2022-10-08
      一、传播网络谣言如何定罪网络谣言是指通过网络介质(例如邮箱、聊天软件、社交网站、网络论坛等)而传播的没有事实依据的话语。主要涉及突发事件、公共领域、名人要员、颠覆传统、离经叛道等内容。谣言传播具有突发性且流传速度极快,因此对正常的社会秩序易造成不良影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二款还规定:“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
    • 怎么在朋友圈发别人谣言
      海南在线咨询 2022-07-15
      在朋友圈发布消息,已经成为一种沟通交流的方式。但是在发布消息的同时也不能口无遮拦。朋友圈也是公共场合,也要守法知礼。近日,青岛市黄岛区人民法院就调解了一起因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不当言论而侵犯他人名誉权的案件。案件起因是孙某与张某在工作中因一批货物受损而产生矛盾,随后张某就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发布消息辱骂孙某,并附上了孙某的个人信息。事情发生后,孙某认为张某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随后,孙某将张某告上法
    • 2017网络传播谣言处罚标准2017
      青海在线咨询 2021-12-12
      《刑法修正案(九)》第三十二条规定,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虚假险情、疫情、灾情、警情,或者知道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