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大数据的界限
今年央视315行动晚会上曝光了网易公司同意第三方公司加代码获取用户cookie信息,追踪用户上网行为对于这类行为如何界定成为此次会议的一个焦点。
IBM大中华区云计算服务首席安全顾问、IDF互联网情报威慑防御实验室万涛认为,中国小白用户太多,许多人对于隐私权不够了解,只要企业能忽悠、会忽悠,小白用户就会用,这会导致畸形的产品和商业模式,结果是企业互打口水战。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刘品新博士表示,比如安全软件公司360收集了和杀毒无关的信息,是否违法?一种观点认为是违反。另一种观点认为,如果从大数据角度出发,只要搜集的信息不针对特定的人,是合法的。
刘品新博士认为,5年内,中国网络安全法方面会有所突破。但最后的讨论结果必须是具体,不是抽象的。
德国信息政策与战略专家托马斯哈特博士告诉商报记者,相比美国而言,欧洲各国对于互联网企业的约束更多,按欧盟的法律,收集和处理个人信息必须符合两个条件:合法和用户同意。如果出现非法信息加工,情节特别严重的,公司需要拿出全球年营业额的2%赔偿。
以facebook为例,其德国网站的条款就要比美国复杂得多。此外,Goolge街景在欧洲如果要搜集房屋图片就必须得到房主的同意,否则该地理位置只能显示空白图像。托马斯·哈特博士说。
对此,曾经深陷诉讼的微软公司教训不少。微软公司公共事业部战略安全官裔云天介绍,微软公司引入了可信赖计算,也就是为操作系统内部设置越来越多的安全特性。但他认为信息安全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对于公民的个人隐私保护过于严格的话,互联网企业就不存在了。所以我国在制定网络安全法时,应该多听取企业的说法。做到国家利益、个人利益和企业利益的权衡。
安全软件身份特殊
美国近日遭遇了棱镜事件,九家美国互联网企业被卷入其中。万涛认为,在大数据时代,任何政府都面临挑战。是用正视、偷窥,还是别的什么方法?
尤其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安全软件,对于具有裁判员角色的这类企业应该如何平衡,是约束,还是放任?
万涛表示,首先是要制定游戏规则。游戏规则不是要把它管死,是平衡。国外的安全软件一般都是付费模式,国内的免费模式有一个疑虑:企业不可能是活雷锋,拿什么作为对价?
现实中,软件捆绑销售比较常见。大量的小白用户面对推荐软件,糊里糊涂的勾选,结果互联网不是把用户变得更聪明,而是变傻了。
此外,监管安全企业是一个技术活。现在安全软件提供的都是云服务,如果仅仅针对客户端检测是没有意义的。
此外,万涛表示,对于安全软件的监管方式不是要管死,还是要鼓励和发展。
国内安全软件厂商多次被卷入诉讼,今年4月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初审判决,奇虎360赔偿腾讯经济损失及合理维权费用500万元人民币,并刊登道歉声明。法院指明不正当竞争是导致3Q大战的根本原因。对于此判决,奇虎360代表律师表示,将会进行上诉。从2010年至今,奇虎360公司11次因不正当竞争遭遇败诉。
中外市场有所不同
香港东拓公司是一家国际化的IT咨询管理公司,高级合伙人Hbbard先生认为,和全球安全软件市场相比,国内市场份额高度集中,参与者仅有金山、瑞星、奇虎360、腾讯等为数不多的几家。
赛门铁克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国内安全软件公司成立时间均不长,快节奏的发展导致市场发展秩序尚未建立。所以中国互联网立法应该形成自己的特点。
证券、保险行业拒绝免费杀毒软件
据新闻晨报报道,端午节过后的首个工作日,不少人按照电脑中杀毒软件的提示操作,安装修复补丁后出现蓝屏,无法正常开机。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受害者绝大多数是免费杀毒软件用户。
业内人士介绍,随着国内网络安全形势的日益严峻,部分免费杀毒厂商被曝打着帮助用户修补系统漏洞的大旗恶意推广自己的浏览器产品、肆意篡改用户账号信息等流氓行为,这些为用户正常使用网络带来前所未有的干扰与威胁。
上海市信息安全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王怀宾表示,免费杀毒软件的横空出世,曾对个人用户防病毒意识的普及发挥过很大作用。而杀毒软件免费模式和收费模式哪个更好的争议也曾持续多年。王怀宾介绍,出于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考虑,几年前证券、保险等行业就曾下发文件,要求用于生产系统的电脑不安装免费杀毒软件。
据新闻晨报报道,端午节过后的首个工作日,不少人按照电脑中杀毒软件的提示操作,安装修复补丁后出现蓝屏,无法正常开机。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受害者绝大多数是免费杀毒软件用户。
业内人士介绍,随着国内网络安全形势的日益严峻,部分免费杀毒厂商被曝打着帮助用户修补系统漏洞的大旗恶意推广自己的浏览器产品、肆意篡改用户账号信息等流氓行为,这些为用户正常使用网络带来前所未有的干扰与威胁。
上海市信息安全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王怀宾表示,免费杀毒软件的横空出世,曾对个人用户防病毒意识的普及发挥过很大作用。而杀毒软件免费模式和收费模式哪个更好的争议也曾持续多年。王怀宾介绍,出于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考虑,几年前证券、保险等行业就曾下发文件,要求用于生产系统的电脑不安装免费杀毒软件。
-
“互联网不正当竞争”凸显法律滞后
241人看过
-
互联网行业不正当竞争应重罚
334人看过
-
互联网成不正当竞争案“重灾区”
315人看过
-
遏制互联网不正当竞争迫在眉睫
262人看过
-
互联网不正当竞争案件的类型及特征分析
149人看过
-
短融网曝光竞争对手涉及不正当竞争行为
137人看过
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采用符合国家法律、遵守社会公认的商业道德、信守诚实信用原则的商业正当手段进行竞争的行为。正当竞争主要靠提高质量,改进技术,降低成本,创立名牌,提高信誉来取得竞争的胜利。 正当竞争具有保护国家,集体和消费者利益,提高劳动生产... 更多>
-
规制互联网不正当竞争是反不正当竞争吗宁夏在线咨询 2022-07-28红灿说,这是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的一大亮点。在执法过程中,对于互联网领域的竞争一般采取审慎包容的态度,既要鼓励创业、创新,也要维护好市场竞争秩序,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此外,互联网领域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判断,需要较高
-
互联网不正当竞争是隐蔽性还是价值观西藏在线咨询 2022-07-313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法律责任规定不能适应网络环境的需要。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的法律责任不完整且操作性差。没有考虑到网络经济中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特性。网络经济的开放西和主体的虚拟性,使得网络中不正当竞争行为主体具有与极大的隐蔽性,监管难度打,受害者维权成本高。此外,网络环境下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的民事责任损害赔偿额的计算可操作性变差。
-
有关反不正当竞争法互联网侵权湖北在线咨询 2022-06-20在新版《反不正当竞争法》(以下简称新《反法》)出台之前,法院与实务界普遍采用《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的规定去判断某一竞争行为的正当性,即是否违反公认的商业道德,“经营者在市场交易中,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遵守公认的商业道德。本法所称的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而各国对于公认的商业道德的认定没有统一的标准,需要个案分析。
-
互联网中, 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重庆在线咨询 2022-03-13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要看是否符合相关条件,即是否有不正当竞争的过错,存在不正当竞争的行为,存在损害结果等。仅根据您的表述,本律师认为尚不构成不正当竞争。但是对第三人的责任问题,存在实际证明的难度,同时因为你们与网络公司之间的代理建设网站关系,网络公司并不对第三人直接承担责任,但可基于一定关系,由你向其追偿。但是你们三者之间的法律关系是否完全清晰,建议直接咨询律师。
-
网站未公开涉及不正当竞争问题, 是否会涉及不正当竞争上海在线咨询 2022-03-13网站是否是你做的,是否泄漏技术秘密,是否有不正当竞争要靠证据说,不是你说的。所以你应当详细讲清楚都有啥证据支持你的说法,我才可以给你给建议。 深圳晚报、商报特约嘉宾律师,成功代理南方报业集团、贵州同济堂药业股份公司、重庆卓创宏展房地产公司、深圳金因生物公司、深圳华生元公司、中山生物工程公司等多起商标、著作权、专利等知识产权案件;成功代理四通高科股份公司(深交所上市公司)土地抵押、深圳影响面很大的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