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工工伤劳动仲裁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3-14 03:10:09 278 人看过

临时工也称“非全日制用工”,非全日制劳动合同的终止条件,按照双方的约定办理。劳动合同中,当事人未约定终止劳动合同提前通知期的,任何一方均可以随时通知对方终止劳动合同;双方约定了违约责任的,按照约定承担赔偿责任。

一、没签劳动合同怎么赔偿

要对未签劳动合同员工支付双倍工资的赔偿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但不满一年位于劳动者订立劳动的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工资。

要对未签劳动合同员工支付经济补偿金。

在一个月的“宽限期”内,如果由于劳动者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合同的,可以不支付经济补偿,超过一个月的,由于劳动者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而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须依法支付经济补偿。

会承担员工随时解除劳动关系且不承担任何违约或者赔偿责任的风险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如果双方签订了劳动合同员工提前解除,需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否则就是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造成单位损失的,应该依法承担赔偿责任。但是如果单位没有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员工不但可以随时解除,而且不需要对单位承担违约或者赔偿责任。

会承担商业秘密得不到保护的风险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二十四条、第九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和知识产权的条款;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但如果双方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约定保密条款或保密协议、明确保密范围和法律责任,用人单位就很难证明哪些属于商业秘密。若员工在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后,违反竞业限制的规定到与本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工作,无需承担违约责任,这对企业的发展十分不利。

会承担成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风险

《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第三款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也就是说《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超过一年的,就视为双方签订了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二、非全日制用工劳动合同的签订是怎么样的

非全日制用工形式和全日制用人形式相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但是,企业采用非全日制用工形式也必须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当然,劳动合同在形式、内容等方面可以与全日制用工的劳动合同有所不同。对于企业与非全日制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主要有以下一些具体规定:

1、由于从事非全日制工作的劳动者,可以与一个或一个以上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因此,企业只要是使用了非全日制工作的劳动者,尽管其与其他单位订立了劳动合同,也仍然要与该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

2、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合同一般应当以书面形式订,,如果劳动合同期限在一个月以下的,经双方协商同意,可以订立口头形式的劳动合同。但是,劳动者提出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企业应当与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3、如果企业使用的非全日制劳动者是由依法成立的劳务派遣组织派遣的,劳动者应当与劳务派遣组织签订劳动合同。企业只需要与劳务派遣组织签订劳务派遣合同就可以了。

4、非全日制用工劳动合同的内容,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协商确定,但应当包括工作时间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报酬、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五项必备条款。

5、非全日制用工劳动合同由于工作时间短,合同期限也相对短,所以劳动合同中不得约定试用期。

6、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合同中,双方可以协商合同终止条件,包括终止劳动合同的提前通知期。一旦约定,劳动合同的终止按照合同约定办理。合同中未约定终止劳动合同提前通知期的,合同履行中任何一方均可以随时通知对方终止劳动合同。

三、非全日制用工的特点有哪些?

①以小时计酬且不得超过法定工时。全日制劳动关系一般是以日、月、年为单位计算劳动报酬的,但是,非全体制用工,则需要以小时为单位计算劳动报酬。而且,非全日制员工在同一单位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4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24小时,若超过此标准,企业就必须采用全日制用工方式而不能采用非全日制用工方式。

②双方协商同意,可订立口头协议。尽管《劳动合同法》允许非全日制劳动合同采用口头协议的方式订立,但是,为了防止发生纠纷时“有理说不清”,企业最好还是采用书面形式,订立非全日制劳动合同。

③非全日制员工可订立多重劳动关系。非全日制员工若与其他单位建立劳动关系,企业不能据此便辞退员工,但是,作为后订立的劳动合同,不能影响先订立劳动合同的履行,对此,企业应注意。

④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不得约定试用期。

⑤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任何一方都可以随时通知对方终止用工。终止用工,用人单位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11日 15:5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劳动仲裁相关文章
  • 劳动工伤仲裁申请书
    劳动争议调解
    一、劳动工伤仲裁申请书申诉人:×××,身份证号:××××××××××××××××××,住址:××省(市)××市(区)××路(街)××号。被诉人:×××××(用人单位全称),法定代表人:×××,地址:××省(市)××市(区)××路(街)××号。请求事项:一、责令被诉人支付申诉人×××费用(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生活护理费、治疗期间的停工留薪工资、伙食补助费、交通费、食宿费等)共计×××元(已给足的项目可以不写)。二、承担×××责任并赔偿损失×××元。(其他申诉要求)N、由被诉人承担本案仲裁费用。事实和理由:申诉人与被诉人建立劳动关系××年,××年××月××日发生工伤,因与被诉人就工伤待遇发生争议,协商多次无果(叙述过程中应引用相关证据,如见证据一、证据二等),被诉人的作法严重损害了申诉人的合法权益,为维护申诉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法规(如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
    2023-06-09
    478人看过
  • 没有劳动合同的临时工怎么去办理劳动仲裁
    没有劳动合同的临时工,有以下证据证明对方存在劳动关系,可以申请劳动仲裁: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用记录;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考勤记录;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没有劳动合同的临时工得工伤怎么鉴定临时工和正式工一样申请劳动能力鉴定,首先先申请工伤认定,单位申请必须在发生工伤起1个月内,个人单位必须在发生工伤起1年内提出申请。出院前已作出工伤认定的,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应当在职工医疗终结期满三十日内向本当地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医疗终结期需延长的,由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批准。医疗终结期按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执行。出院后作出工伤认定的,应当在作出工伤认定后三十日内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并按规定进行鉴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第二条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
    2023-08-10
    123人看过
  • 工伤案件劳动仲裁裁决书
    劳动仲裁裁决书:1,劳动仲裁裁决书在网上无法查询。仲裁判决书按规定都是要送达当事双方的。2,当事人及代理人可以到劳动仲裁委员会查阅、复印劳动仲裁案件裁决书。3,《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规定仲裁委员会应当建立案卷查阅制度。对不需要保密的内容,应当允许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查阅、复印。一、企业怎么查员工劳动仲裁记录?原则上只有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可以对劳动仲裁记录进行查阅、复印,新的单位查不到。劳动仲裁记录只有案件当事人可以查询,案件当事人可根据案号、劳动者姓名查询仲裁员、书记员、案件状态等信息到劳动仲裁部门进行查询,也可以在开通了网上查询的劳动仲裁部门的官方网站上进行查询。二、离婚档案怎么管理(一)婚姻登记档案保管部门应当建立档案利用制度,明确办理程序,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二)婚姻登记机关可以利用本机关移交的婚姻登记档案;(三)婚姻当事人持有合法身份证件,可以查阅本人的婚姻登记档案;婚姻当事人
    2023-03-06
    158人看过
  • 工伤劳动仲裁的最后一笔款项什么时候到账,工伤劳动仲裁怎么来
    工伤劳动仲裁的终审款何时到账一般仲裁的结果是,从立案到收到裁决,结案至少需要45天。案情复杂的,可以报劳动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长15天;因此,工伤劳动仲裁的最终支付可以在劳动仲裁结束后到账。公司不提供的,当事人可以持仲裁证书到法院强制执行,如何办理工伤劳动仲裁提交材料:(1)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交劳动仲裁申请书一式两份,包括:劳动者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国籍、住址、电话号码;用人单位的名称、住址;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职务;仲裁请求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的姓名和住所5(2)在提出劳动仲裁申请的同时,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交下列材料:1.身份证复印件2;其他证明材料3.申请人是用人单位的,应当提交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证明4.有委托代理人的,应当提交委托书(可以自行办理,不得委托代理人)(1)提交劳动仲裁申请书及相关证据(2)符合要求的,仲裁委员会应当自收到申
    2023-05-07
    159人看过
  • 劳动仲裁时提工伤赔偿可以吗
    可以提供工伤赔偿。根据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包括工伤医疗费用发生的争议:(一)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三)因除名、辞退、辞职发生的争议;(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五)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用、经济补偿或者赔偿发生的争议;(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工伤赔偿劳动仲裁程序认定为工伤后,如果单位不主动支付工伤保险待遇,职工必须在收到工伤认定或者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后60日内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单位依法承担工伤保险待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后,应当在组成仲裁庭后60日内作出仲裁裁决。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在15日内起诉到法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
    2023-08-05
    147人看过
  • 工伤劳动仲裁时效性调查分析
    1.工伤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2.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3.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工伤劳动仲裁时效是多久工伤劳动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如果上述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而中断的,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第一、二款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
    2023-07-05
    337人看过
换一批
#劳动争议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仲裁,是指将争议提交给争议之外中立的第三方,由其对当事人的纠纷居中调解,并作出裁断的行为。根据适用对象不同,仲裁可分为民商事仲裁、海事仲裁、国际争端仲裁等。劳动争议仲裁是仲裁制度中的一种,旨在解决劳动纠纷。劳动争议仲裁既具有仲裁制度共有的某... 更多>

    #劳动仲裁
    相关咨询
    • 临时工不服劳动仲裁该怎么处理?
      澳门在线咨询 2022-11-04
      临时工不服劳动仲裁,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若不是一裁终局的案件,期满不起诉的,裁决书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应当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决书。
    • 临汾劳动工伤仲裁律师收费要多少
      四川在线咨询 2023-07-01
      1、按件收费收取 (1)无财产争议:6000元-20000元之间; (2)法律文书:600元-2000元之间; (3)律师见证:2000元-10000元之间; (4)代办公证:1500元-3000元之间。 2、民事案件收费 (1)一审争议标的在10万元以下:部份7%,但不少于5000元; (2)一审争议标的在10万元以上但在100万元以下:部分6%; (3)一审争议标的在100万元以上但在500万
    • 没有劳动合同的临时工也可以去劳动仲裁吗
      澳门在线咨询 2021-10-24
      没有劳动合同的自由职业者可以依法提出劳动仲裁。申请人申请仲裁应当提交书面仲裁申请书,并依据被申请人数提交复印件。仲裁申请书应注明以下事项:(1)劳动者姓名、性别、年龄、职业、职场和地址、使用者姓名、地址和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姓名、职务(2)仲裁请求和根据的事实、理由(3)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地址。书写仲裁申请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申请,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 法院临时工可以做劳动仲裁委托人吗
      陕西在线咨询 2022-02-25
      对于法院的临时工,如果符合法律规定的,可以依法成为受托人,依法处理案件的相关事务。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八条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诉讼代理人。下列人员可以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一)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二)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三)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第五十九条委托他人代为诉讼,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交由委托人签名或者盖
    • 工伤劳动仲裁的时效性是多久, 工伤劳动仲裁的时效性是怎么样规定的
      云南在线咨询 2022-02-12
      工伤劳动仲裁的时效性是根据工伤事故发生之日开始计算,期限为一年。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