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审议《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相较于草案二审稿,不难发现,多处修改意见直接针对三鹿事件暴露出来的问题和漏洞。
这项为取代1995年制定的《食品卫生法》的立法议案,2007年12月举行的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和今年8月进行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已经进行了两次审议。
短短两个月就对法律议案进行再审议,其主要原因就是三鹿奶粉事件的爆发。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在23日下午对草案的修改进行说明时也明确表示,法工委、法律委对三鹿事件进行了研究,并做了一些有针对性的修改,形成了三审稿。
综观之,本次修改主要涉及监管体制、举报制度、安全标准、添加剂监管、召回制度等八个方面,其中六个方面与三鹿事件相关。
填补分段监管漏洞
长期以来,我国实施的是分段监管的食品安全管理体制,这种体制造成了管理交叉,职责不清,漏洞不少等问题一直为人所诟病,因此,对于《食品安全法》的修改,国人特别关心的问题是监管体制将作何处理。
而三鹿奶粉的爆发,更极大的暴露了这种监管体制的漏洞,比如说奶站,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人们发现,到底由哪个部门来管理奶站并没有明确的规定。
对于分段监管,国际上比较多的做法是统一监管,但是由于种种现实的原因,《食品安全法》草案并没有采取这种模式,而是在现有的监管体制之上,做了一些调整,使分段监管更加完善。
二审草案即是这个思路,仍将卫生、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明确作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主要部门,同时在中央的层面上,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在地方层面上,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一组织、协调。
对于此项安排,二审分组讨论时,许多委员认为,协调是不够的,应该有一个明确负责的部门。因此,三审则对此体制又作了一点补充性的规定。在这几条规定中增加规定地方政府在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协调机制的情况下,要对食品安全实行全程的监督管理。也就是说在地方的分段监管体制出现漏洞之处,由地方政府负责填补。其目的就是建立,从源头到餐桌,各环节监督到位,不存在空白的体制。
同时,为完善监管责任制,三审草案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依法确定本级卫生行政部门等有关部门的检查职责。
这样一来,这个体制的监管部门包括农业部门、质检部门、工商部门,以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最后由卫生部门统一的综合协调。
举报纳入监测体系
《食品安全法》草案引进的一项比较重要的制度是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这种制度,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规定,世界卫生组织对这种方式也很推崇。
在三鹿事件中,我国的预警机制几乎完全失灵,草案三审则对此风险监测制度又增加了一些规定。
三审草案规定,如果有关部门在获知食品安全风险信息后,卫生部门要及时地调整风险监测计划,根据实际风险信息变化来变化原有的风险监测计划,监测这些新的风险。而一旦监测到食品安全隐患时,要立即依法进行解决,并进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将监测制度和风险评估制度相对接。
三鹿奶粉事件在今年3月份就有人开始举报,反映问题,但直到9月份,才得到注意和处置。三审草案因此明确了举报制度,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问题都可以向有关部门举报,而如果通过举报发现食品隐患,相关单位应立即采取措施,不能听之任之。
同时,三审草案对于在三鹿事件也暴露出的名牌产品免检的问题是一个巨大漏洞,并直接导致国务院废除了此一制度。三审稿对此做了进一步的明确规定,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食品不得实施免检,从法律上取消了这一制度。
添加剂的列举性禁止
三鹿事件还暴露出对违法使用添加剂和添加非法物质的监控不到位,三聚氰胺就是对添加物监管在失控导致的。三审稿草案对次也做了相关的规定。
三审草案明确对添加剂实施许可制度。并对许可的范围、标准、目录,以及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如何运用、使用添加剂和添加剂的标签管理,做出的规定。
值得注意的是,三审草案还引进了列举许可制度,对于不在添加剂目录之外的任何物品不能添加,对许可做了列举式的禁止规定。
草案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必须按照食品添加剂目录进行生产,作为原料进行添加,除此之外,不得添加其他的东西。
此外,对于二审审议中,对于我国大量存在的小作坊、小摊贩的问题,委员们提出许可制度不能延伸到这些地方,在这些地方难以保证食品安全。对此问题,三审草案要求符合本法规定,并保证所生产的食品卫生、无毒、无害。
-
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和立法法修正案草案
189人看过
-
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二审时有哪些变化?
499人看过
-
湖北省食品安全条例(草案)全文
63人看过
-
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提交审议引发热烈讨论
438人看过
-
食品安全法草案明确规定对食品不得实施免检
140人看过
-
食品安全法起草人李援:讲良心不能保食品安全(图)
378人看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组成。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 国务院秘书长在总理的领导下,负责处理国务院的日常工作。国务... 更多>
-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草案) 全文及食品安全的管理办法是什么台湾在线咨询 2022-05-0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草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应当以保障公众健康为宗旨,以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为依据,做到科学合理、安全可靠。 第三条卫生部负责制定、公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组织成立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以下简称审评委员会),会同有关部门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划及其实施计划
-
食品安全法修改草案强调要加强对食品安全监管水平,有必要作了哪些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2-26《食品安全法》自2009年颁布实施以来,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日趋严峻,各种恶性食品安全事件屡有发生。为破解食品安全监管难题,就有必要建立最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加快构建食品安全法治秩序,积极推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不断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有必要对《食品安全法》进行修订,打上法律补丁、补上法律短板。而要让食品安全法“长出牙齿”来,就必须建立最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修订草案重
-
新食品安全法,有关食品安全法,有关食品安全法的规定,有哪些内容辽宁在线咨询 2022-01-27第一百四十八条消费者因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受到损害的,可以向经营者要求赔偿损失,也可以向生产者要求赔偿损失。接到消费者赔偿要求的生产经营者,应当实行首负责任制,先行赔付,不得推诿;属于生产者责任的,经营者赔偿后有权向生产者追偿;属于经营者责任的,生产者赔偿后有权向经营者追偿。 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
-
银川市生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条例草案海南在线咨询 2022-10-01进入市场经营生鲜食品的应当出示生鲜食品检疫、检验合格证明或有关手续。鲜、冻畜禽产品进入市场时,应当出具检疫合格证明;猪、牛、羊胴体应当加盖检疫合格章和货源基地编号章,按不同供货人、不同批量分别签封。直接进入各类食品市场销售时,应当经动物防疫监督员或者市场内的监督检验人员启封、验证、验章。经营清真生鲜食品的应当出具《清真食品准营证》和清真标牌,不能出具《清真食品准营证》和清真标牌的,不得以清真食品名
-
国家食品安全限定三无食品是指那三无?台湾在线咨询 2024-08-30三无食品是指无生产日子、无保质期、无生产地(或无厂名、厂址、生产日子)的食品。《食品安全法》第八十六条违背本法限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够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金;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