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审计监督缺陷一览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12-03 15:56:26 416 人看过

一、《审计法》的立法缺陷

1.国家审计权力和法律责任不对称。《审计法》赋予了审计机关很大的权力,由其代表国家行使审计监督权,行政性较强,但却没有赋予其足够的法律责任。《审计法》第六章的法律责任从第41条到48条规定了被审计单位的法律责任,只有第49条为审计人员规定了审计的法律责任,即“审计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给予行政处分。”与该法的占绝大多数的权力的条款相比,是不对称的。《审计法》第四章有关审计机关权限里从第31条到36条,规定国家审计有检查、取证、采取强制措施的权力从权力的制约上讲,国家审计比较有利于对外部权力的制约,而对国家审计自身权力的约束上是不利的。这样可能导致审计权的两极分化或是不作为,或是腐败。如对严重违规行为,会从轻处理;对轻微的违纪现象,则可能从重处罚;对一些涉嫌违法犯罪的行为,还有可能用行政处罚来代替司法制裁等等。

2.国家审计处理缺乏具体的法律依据。《宪法》第91条和《审计法》第2、3、5条为开展审计监督提供了必要的法律依据,但对审计监督过程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理和处罚的条文设置则比较模糊。《审计法》第34、35条规定:“审计机关有权制止被审计单位的违规行为,制止无效的,经政府批准由主管部门作出处罚;审计机关认为被审计单位违法、违规的,应当建议有关部门纠正,有关部门不予纠正的,审计机关应当提请有权处理的机关依法处理。”处理的条文没有像《会计法》那样给予明确、具体的规定。要进行处理,必须与政府和主管部门协调。如果三方协调得好,也许处理得以落实;反之,就会流于形式,审计监督的效果也会低于期望值。

3.审计报告的质量容易受到影响。审计报告是审计人员根据审计准则的要求,在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出具的,用于对被审计单位责任履行情况发表审计意见的正式书面文件。《审计法》第39条规定:“审计报告报送审计机关前,应当征求被审计单位的意见。被审计单位应当自接到审计报告之日起十日内,将其书面意见送交审计组或审计机关。”审计报告是审计组依法作出的结论性法律文书,它的审核权应该在审计机关,而不是在被审计单位,无需征求被审计单位的意见。此规定使审计报告容易受到来自被审计单位施加的影响,审计报告作用的发挥也会受到限制,有必要对其进行废除或修改。

4.国家审计的范围过窄。我国的审计范围由最初监督“国家企业的财务支出”为主,演变为1998年提出的“财政审计、金融审计和企业审计的三大审计”概念。《审计法》第2条规定了审计的对象是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和国有金融机构。在我国,使用国家财政资金和国有资源的,既有政府、人大、政协、企事业组织,还有政党、军队和各种社会团体。可见,在现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着有多种所有制主体都在使用公共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的情况,这就使我国的国家审计在审计监督上出现了审计盲区。国家审计并没有达到凡是国家财政资金都要审计的程度,没有完全担负起审查国家成本核算和评价国家实现公共财政效能的责任,因而就很难切实而全面地监督国家财政,也没有全面履行起向国家和纳税人负责的责任。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也许是审计资源的缺乏,国家审计原先的设计只能突出重点,抓大放小,但与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审计相比,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的。

5.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依据不够明确。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是特定的领导干部,它的目标是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促进领导干部勤政廉政,全面履行领导职责。有关这方面的内容,我们只能在《审计法》第2条找到这样的表述:“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的财政收支,国有的金融机关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以及其他依照本法规定应当接受审计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依照本法规定接受审计监督。审计机关对前款所列财政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依法进行审计监督。”《审计法》还同时赋予了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违法违规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有提出行政处分的建议权和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权力。有一种说法认为,尽管没有提到“经济责任审计”的字眼,但可以从以上的表述中得出涉及了这方面的内容。从依法审计的角度看,这是不够严谨的,法律依据必须是明确的表示,要与法律条文产生直接的联系。

二、现有的审计体制难以保证国家审计监督的独立性

世界各个国家审计机构的设置大概分为四种类型,即:行政型、立法型、司法型和独立型,其中,行政型的独立性是最低的。1982年,行政型的审计模式被写入中国宪法,我国的审计法其实就是一部行政法规,它的第5条规定:“审计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这体现了国家审计在我国权力结构中具有的独立性,但也同时表明,这种独立性只是相对于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而言。如果国家行政权之外的权力,比如政府首长的权力干涉审计,那是合法的。这从《审计法》的第9条得到证明:“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对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审计业务以上级审计机关领导为主。”也就是说,审计监督为政府和政府首长服务。这是由于我国的宪法规定,把国家审计权放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在行政中处于从属地位,所以,我国目前的国家审计,实际上是属于国家的内部审计,审计的独立性是比较有限的。1994年,中国颁布的《审计法》对《宪法》中的原则性规定作了细化,并增加两项重要内容:一是规定了“同级审”和“上下审”相结合的审计监督制度(审计机关审计同级行政机关以及上级审计机关或其派出机构审计下级行政机构);二是规定审计机关的“两个报告”制度。其中包括,受政府委托向本级人大常委会作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这是人大介入审计的缘起。

此外,审计机关既对本级人民政府负责,又对一级审计机关负责,形成双重领导,这种设置在国家审计开始阶段,是有其有利的一面的。它使得审计机关的建立、发展以及审计工作的具体进行容易得到来自各地政府机关的支持。但如果这一届政府支持,下一届政府支持的力度不够,审计监督的效果是不一样的。随着审计环境的改变,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民对国家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双重领导的体制暴露出其不利的一面。如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过程中,当地方政府的利益与中央政府的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地方政府往往会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对审计进行干预,存在的地方保护主义问题,使政令不通,加大了宏观调控的成本。实践中,作为地方的审计机关需要对同级政府负责,指定的年度审计计划或者要考虑到同级政府的偏好,或者会受到政府部门的影响,使一些单位和资金长期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如使用国家预算资金的各级党组织、上市公司、政府预备费等等。另一方面,在双重领导体制下,审计机关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当地的政府部门,拨多少审计经费既受政府部门支持力度的影响,也受到当地财政收入水平的制约,这也直接影响到审计监督整体作用的发挥。

《审计法》第4条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审计机关对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但一直到1999年之前,审计工作报告都是一些“温和”和“笼统”的措辞,没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

近年来,随着人大制度的逐渐完善、市场经济制度的改革和公共财政制度的逐步深入,审计环境也在变化中。自从审计报告如实地在人大披露后,审计机关既要为政府负责,也要为人大负责,但是这两个“负责”有一定的矛盾性,因为人大与政府本身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双方分别是立法与行政、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审计机关从属于被监督者,既要向监督者又要向被监督者服务好,在目前的这种体制下,使审计机关处于两难的境地。

三、经济效益审计发展迟缓

经济效益审计(或称绩效审计)是指对公营部门管理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评价与监督。它的目标是:为公营部门改善资源的管理打好基础;使决策者、立法者和公众所利用的公营部门管理成果方面的信息质量得到提高;促使公营部门管理人员采用一定的程序对绩效作出报告;确定更适当的经济责任。按其要求,完成此目标是最高审计机关的主要任务,最高审计机关通过经济效益审计为经济性强、效率高和效果更好的公营部门作出贡献,并促使公营部门的信息和全面经济责任得到改进。按照这个概念来衡量目前我国的国家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在中国审计机关尚未真正开展起来,只是局部有个别地方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审计法》第2条的“真实、合法和效益”得到落实的只有“真实、合法”,我们把绝大部分的审计资源都用到了这两方面,而且审计资源还不足以应付,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其原因归根到底也与现行的审计体制有关,经济效益审计强调审计机关为“决策者”、“立法者”和“公众”三者服务,而我国的审计监督是为了加强党和政府的监督,不是为人大立法监督。要搞好经济效益审计,必须具备一个能使“决策者”、“立法者”和“公众”三方都满意审计体系。

四、关于制度改革的思考

我国的行政型国家审计体制实行了20多年,未曾有过任何改动,总的看,我国国家审计制度是适应我国国情的,它与我国实行的社会主义制度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相适应的优势也是明显的。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中国加入了WTO以后,WTO中的非歧视、平等、公开、透明的原则和规则,使我国国内法的原则和规则也必须逐步与其相适应,这些都会促使国家审计法律模式相应发生变革。另一方面,政府职能也在进行调整,政府在履行职能时必须本着公正、平等、透明的原则,这对原有的行政型的国家审计的体制造成冲击,我国国家审计必将改变向权力负责、向政府部门负责的观念,确立向人民负责的观念,以此推动国家审计的改革,使之更适应新的政治和经济关系的要求。

至于《审计法》,它的立法结构是由《宪法》所决定的,现有的审计体制也是如此。正因为《宪法》把审计署归于政府的领导下,才形成了现在的行政型的国家审计监督模式,决定了它的独立性的先天不足,所以,国家审计机构的归属成了如今审计体制改革的热门话题,形成了一些具代表性的观点,其中,笔者比较赞同的是“垂直论”(吴*生,2002)和“双轨制”(杨*昌,2004)。“垂直论”提出改革地方政府对审计的领导关系,实行上级审计机关(中央或省级审计机关)对审计的统一垂直领导:“双轨制”提出把现行审计职能职责和工作体系部分地从政府行政体系中转到人大系统中,在保留现行行政型审计体系的同时,又在人大系统中构建新的立法型审计体系,隶属于人大的就成为中国最高的审计机关,而隶属于国务院的审计组织仍同目前审计署的性质一样。“双轨制”比较务实,既可保留和发扬现行审计体制的优势,又可以加强人大的立法监督,采取的是一种渐进的方式,也是改革成本比较低的方式。笔者认为,如果把“垂直论”移植到“双轨制”里,保留的体系变为垂直领导的行政型审计体系,这样做更有利于中央政府提高其内部审计监督的效率,抑制地方保护主义,使政令更加畅通。

在审计体制改革之前,首先,应考虑如何对现有审计法的有关法律条文进行释法,同时对其进行修改和补充,使审计监督变得更有法可依。对审计暴露出来的问题,人大应该建立一套可行的制度,给审计机关、被审计单位与人大提供一个对话的平台,以便使审计结果得到落实。其次,整合现有的审计资源,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改变落后的审计技术和方式,加大计算机技术在审计实施中的应用力度,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尽可能发挥现行审计体系的优势,减轻其不利的一面带来的影响,为审计体制的改革打好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2021修正):第一章 总则 第二条 国家实行审计监督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n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n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的财政收支,国有的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以及其他依照本法规定应当接受审计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依照本法规定接受审计监督。\n审计机关对前款所列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依法进行审计监督。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08日 01:54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离任审计的缺陷和建议
    一、离任审计的缺陷1、事后审计的特点决定了其作用的局限性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是在被审计人离任时,或者离任后进行的审计,对被审计人在任职期间发生的错误或舞弊行为不能及时发现,无法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制止,减少损失,不能有效地保障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安全完整;由于是事后审计,不便于管理部门及群众及时了解情况,增强工作透明度,不利于改进工作、加强管理;由于离任审计是在人事部门确定被审计人升职或调任后进行的,实际上,人事部门是在没有全面了解被审计人经营业绩和经济责任的情况下做出的决定,其依据是不充分的,很难做到客观、公正、准确;如果在离任审计时发现重大问题,再改变决定,将会给各方面带来被动。2、先审后离的原则得不到坚持,审计人员的积极性难以发挥在目前情况下,由于种种原因,先审后离的离任审计原则得不到坚持,大部分情况下是先离后审,即已决定了被审计人升职或退休等情况下进行的审计。当有人升职时进行离任审计,审计
    2023-04-24
    403人看过
  • 审计机关的审计监督权限
    《审计法》和《审计法实施条例》及有关法规赋予审计机关的审计监督权限比较广泛,主要包括:1、要求报送资料权,即有权要求被审计单位按照审计机关的规定提供预算或者财务收支计划、预算执行情况、决算、财务会计报告,运用电子计算机储存、处理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电子数据和必要的电子计算机技术文档,在金融机构开立账户的情况,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2、检查权,即有权检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运用电子计算机管理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电子数据的系统,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和资产;3、调查取证权,即有权就审计事项的有关问题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并取得有关证明材料;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计机关负责人批准,有权查询被审计单位在金融机构的账户;有证据证明被审计单位以个人名义存储公款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计机关主要负责人批准,有权查询
    2023-04-24
    104人看过
  • 试论刑罚执行监督职能之缺陷与强化
    [内容摘要]:刑罚执行监督是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国家司法执行机关执行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情况,以及执行刑罚活动是否合法所进行的监督活动。它是实施法律监督的重要环节,不仅贯穿于整个刑事诉讼活动,还贯穿于整个劳动改造过程。然而,刑罚执行监督在我国刑事诉讼监督中尚处于比较弱的一个环节,仍存在着“重审判轻执行”的思想,应当从转变观念、完善立法、加强检察监督职能等方面提高刑罚执行监督效能。[关键词]:刑罚执行监督难点与缺陷强化对策刑罚执行监督是指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国家司法执行机关执行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情况,以及执行刑罚活动是否合法所进行的监督活动,它是实施法律监督的重要环节。犯罪分子是否得到了按判决、裁定所规定的刑罚的处罚,是刑罚执行监督的重点。监所检察是国家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法律监督职能,是刑事诉讼监督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是检察机关最基本的业务之一,而对刑罚的执行进行监督则
    2023-06-11
    335人看过
  • 审计监督属于行政监督的范畴吗
    财政监督、审计监督都属于行政监督,财政监督是经济监督的一种,偏重于财政预决算的执行监督,审计监督是最高层次的经济监督,要高于财政监督,也就是说审计监督无论从监督范围、和监督层次上都高于财政监督。审计监督审计监督是指在国家行政组织内部设立专门机构依法审核检查国家行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经济效益和遵纪守法情况。审计制度是一项重要的经济监督制度,其中一个主要内容是审查监督各级政府机关的经济计划、预决算的编制和执行情况及财务收支状况,检查财经工作中的违法违纪行为,因而是行政监督的一个重要任务。审计监督的意义在于,有效的监督是完善权力制约机制,保证税务机关严格依法办事的关键。同时,对于监察、督促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遵守税法,依法纳税,具有重要的意义。明确推行执法责任制的必要性、意义、目标、范围、对象以及方法、措施、执法范围和依据,原则性地规定执法责任划分和执法责任追究,将执法责任
    2023-06-12
    374人看过
  • 什么是审计监督权?审计监督权的法律特征是什么
    我国审计机关的审计监督权具有以下法律特征:(1)审计监督权是国家法律明确赋予的,是国家强制的。这种强制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审计机关要严格按照法律赋予的权力进行审计监督,不能超越法律赋予的权力,否则将越权。二是审计机关要切实行使审计监督权,不能随意放弃,否则就是失职。三是被审计单位、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阻碍审计机关依法行使审计监督权,否则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第二,审计监督权是一种行政监督权。审计机关的性质决定了审计监督权的性质。我国审计机关既不同于一些国家的立法模式,也不同于一些国家的司法模式。根据中国宪法和审计法,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我国审计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审计监督权是一种行政监督权。第三,审计监督权的行使主体是国家审计机关。宪法和审计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审计监督制度,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各级审计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因此
    2023-05-02
    493人看过
  • 什么样的国际组织审计机构监督
    什么样的国际组织受审计机关的监督?审计法第二十四条所称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的援助和贷款项目包括:(一)国际组织、外国政府及其机构向中国政府及其机构提供的贷款项目;(2)国际组织、外国政府及其机构向中国企业事业单位及其机构提供的贷款项目;其他组织提供中国政府及其机构担保的贷款项目;(三)国际组织、外国政府及其机构向中国政府及其机构提供的援助和赠款项目;(四)国际组织提供的援助和赠款项目,外国政府及其机构向中国政府委托的单位管理有关资金;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及其机构提供的其他援助和贷款项目。(1)国有资本占企业和金融机构总资本(股本)的比例超过50%;(二)国有资本占企业和金融机构总资本(股本)的比例超过50%;(三)国有资本占企业和金融机构总资本(股本)的比例超过50%企业和金融机构超过50%;(三)国有资本占企业和金融机构资本总额(股本)的比例超过50%;(三)国有资本占企业和金融机构资本总额
    2023-05-02
    231人看过
  • 强化对国有资产运营的审计监督
    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企业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把握机遇,加强对国有资产运营的审计监督,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审计机关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完善法制,科学界定审计监督的范围。应以修改审计法为契机,健全完善有关审计制度,在强化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审计监督的同时,加强对国有资产占非控股地位的企业和单位的审计监督。目前,发达国家一般都把有部分国有资产的合资合作企业、国家给予财政补贴或享受国家税收优惠的企业,以及管理、使用和拥有公共财政资金的单位列为审计对象。我国审计机关应借鉴国外的做法,改变只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进行审计监督的模式,把国有资产占非控股地位的企业和单位也作为审计监督的对象,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国有资产安全、有效地运营。配合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的审计监督。设立国资委,是解决国有企业出资者缺位问题、构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重点。国资委履行
    2023-06-07
    100人看过
  • 审计实物证据的缺陷有哪些?
    一、审计实物证据通常属于间接证据,实物证据一般很难单独证明案件的主要事实,需要结合其他证据才能证明案件事实。为充分发挥实物证据的证明价值,通常还需要进行科学技术鉴定、辨认、比对等。相比之下,直接证据无需凭借逻辑推理就能够一步到位地证明案件事实。因此,刑事法官在对实物证据进行审查时,必须与其他证据相互结合,进行综合判断。二、审计实物证据无言词证据证明范围广实物证据的证明范围往往只涉及案件事实的某个方面,不如言词证据的证明范围宽泛。如被告人口供,其内容可从案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被告人的主观状态、悔罪程度等多方面进行反映。而实物证据无法单独反映案件主要事实,只能反映案件事实的某一方面或者某一环节。如现场提取犯罪嫌疑人的指纹,只能证明犯罪嫌疑人到过现场,而不能证明系其作案,更不能证明作案经过,它只能与其他证据结合起来,共同反映案件事实的某一方面。三、审计实物证据易受自然因素影响虽然实物证据的客
    2023-06-03
    190人看过
  • 2024国家赔偿可以申请审判监督吗
    国家赔偿可以申请审判监督吗领取国家赔偿款后,如果对判决不服还能申请再审。国家赔偿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因行使职权给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人身权或财产权造成损害,依法应给予的赔偿。国家赔偿由侵权的国家机关履行赔偿义务。法律规定《国家赔偿法》第三十条规定:赔偿请求人或者赔偿义务机关对赔偿委员会作出的决定,认为确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提出申诉。赔偿委员会作出的赔偿决定生效后,如发现赔偿决定违反本法规定的,经本院院长决定或者上级人民法院指令,赔偿委员会应当在两个月内重新审查并依法作出决定,上一级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也可以直接审查并作出决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作出的决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作出的决定,发现违反本法规定的,应当向同级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提出意见,同级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应当在两个月内重新审查并依法作出决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国家赔偿
    2023-11-16
    292人看过
  • 对金融机构审计监督
    国有控股或占主导地位的企业、金融机构涉及很多部门,有其特殊性。而国务院对其情况掌握得更多、更具体,由国务院做出具体规定更有利于此项工作的展开。对金融机构审计监督《修改决定》规定:对国有资本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企业、金融机构的审计监督,由国务院规定。国有控股或占主导地位的企业、金融机构涉及很多部门,有其特殊性。而国务院对其情况掌握得更多、更具体,由国务院做出具体规定更有利于此项工作的展开。现在做这样的规定,更有利于强化审计监督的法律法规依据。他强调,由国务院规定,而不由人大规定,并不意味着就降低了层次。上述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情况比较复杂,涉及到的问题比较多,所以不便于通过国家法律的形式来规定,因为法律的层级越高,内容越不宜具体,所以为了使得这方面既有法规依据,又具有可操作性,由国务院来规定也是很好的,执行起来更灵活一些。新规定理顺了对国有资本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企业、金融机构的监督关系
    2023-06-07
    269人看过
  • 国务院办公厅对国家税务局系统审计监督问题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为了适应财税体制改革的需要,完善对国家税务局系统税收征管情况的审计监督,发挥地方审计机关的积极作用,经国务院领导同意,现就对国家税务局系统统计监督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关于审计管辖范围的规定,对国家税务局系统税收征管情况的审计监督,由审计署及其驻地方特派员办事处按照年度审计项目计划统一组织和实施,向国务院负责并报告工作。二、在审计署及其驻地方特派员办事处的统一组织下,地方审计机关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派人参加对地方国家税务局税收征管情况的审计监督工作,也可以向审计署及其驻地方特派员办事处提出对地方国家税务局审计重点内容的建议。审计署及其驻地方特派员办事处依法作出的审计意见书和审计决定,应当抄送有关的地方人民政府和审计机关。三、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国家税务局,应当按月向所在地方的审计机关提供共享税的征管情况和有关说明
    2023-04-24
    189人看过
  • 国家监察委是行政监督吗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确立国家监察委员会是最高监察机关。关于监察委的职责,《监察法》也作出了规定,监察委员会依照《监察法》和有关法律规定履行监督、调查、处置职责。对公职人员开展廉政教育,对其依法履职、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从业以及道德操守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涉嫌贪污贿赂、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权力寻租、利益输送、徇私舞弊以及浪费国家资财等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进行调查;此外,监察委员会还将对违法的公职人员依法作出政务处分决定;对履行职责不力、失职失责的领导人员进行问责;对涉嫌职务犯罪的,将调查结果移送人民检察院依法审查、提起公诉;向监察对象所在单位提出监察建议。
    2023-06-12
    307人看过
  • 国家监管机构的监督方式
    事前监督是指在行政管理机构进行行政决策、开展行政行为之前进行监督。事中监督是指在行政管理机构决策与执行过程中所进行的监督。事后监督是指行政决策或者行为作出之后,相关监督主体进行的监督活动。根据监督活动开展的持续时间不同,行政监督又可以分为长期监督和暂时监督两种。产品质量监督类型(一)国家监督。是指国家通过立法,授权特定的国家机关,以国家名义代表人民政府进行的产品质量监督。是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进行的监督,是行使国家权力的监督,具有法律的权威性,受国家强制力保护,不受部门和行业的限制。(二)行业监督。是指产品的主管部门和企业的主管部门对本行业、本系统产品质量的监督;也是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进行的产品质量监督。行业监督与国家监督的主要区别是,行业监督的主管部门不能依照《产品质量法》的规定,行使行政处罚权。(三)社会(群众)监督。应当包括:1、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违反《产品质量法》规定的
    2023-07-04
    435人看过
  • 国家公务员管理监督
    国家公务员
    一、国家公务员管理的监督的含义及意义国家公务员管理的监督,就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人事部门对国家行政机关从事的国家公务员管理工作实施监督,对出现的违反国家公务员管理规定的情况进行纠正并对责任人员进行处理。对国家行政机关管理国家公务员的活动进行监督具有如下意义:1、监督制度的确立,有利于保障有效施行《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它的确立不仅明确了对国家公务员管理的种种规范,而且还明确了不执行或违犯这些规定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从而强化了执行篥例的严肃性,为条例的正确贯彻和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2、监督制度的确立,可以以法律的强制力保障国家行政机关及有关负责人对公务员依法管理,有效地防止某些领导人有法不依,滥用权力,甚至对国家公务员打击报复的行为,确保国家公务员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二、国家公务员监督的基本内容我国公务中法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人事部门对国家公务员的管理从下述几个方面予以监督。
    2023-06-06
    226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国家审计机关可以对证券公司进行审计监督吗?
      台湾在线咨询 2024-09-18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九条国家审计机关依法对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证券登记结算机构、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进行审计监督。
    • 国家法制制度缺陷有哪些
      重庆在线咨询 2022-10-28
      从《婚姻法》中关于抚养费制度的内容可以看出,其有以下几点立法缺陷: 1、抚养费的给付标准。《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的规定:对于有固定收入的,按其月收入的20%-30%的比例支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养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不得超过月收入的50%;没有固定收入的,其支付数额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一般的认为,固定收入仅指工资、奖金。但在现代社
    • 什么是审计监督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02-21
      审计监督是指国家审计机关对被审计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评价的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审计监督的对象包括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各部门,国有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单位以及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主管人员。 审计监督的特征是: (1)独立性。根据《审计法》的规定,审计监督机关是独立于被审计单位之外的专职机关和专职人员,审计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
    • 在展览会上购买的商品质量缺陷的,能要求展览方赔偿吗?
      辽宁在线咨询 2022-10-01
      可以要求展览方赔偿。根据《/ll中华人民共和国》第条,消费者在展销会、租赁柜台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或者服务者要求赔偿。展销会结束或者柜台租赁期满后,也可以向展销会的举办者、柜台的出租者要求赔偿。展销会的举办者、柜台的出租者赔偿后,有权向销售者或者服务者追偿。
    • 国家赔偿标准不公平吗?有哪些缺陷?
      宁夏在线咨询 2022-08-08
      国家赔偿标准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三种赔偿原则:抚慰性原则、补偿性原则和惩罚性原则。这三种原则分别表明了由低到高三种不同水平的赔偿标准。抚慰性赔偿原则是指国家对受害者的赔偿低于甚至远远低于受害者遭受的实际损失,其主要功能在于表明国家向受害者承认错误的态度,对受害人进行一定的抚慰,是象征意义的赔偿。补偿性赔偿原则是指国家向受害者支付的赔偿数额与受害者实际遭受的损害基本相当的一种赔偿标准。惩罚性赔偿原则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