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犯罪行为,对于侦查机关而言,在必要的情况下,有权要求犯罪嫌疑人的家属配合调查,家属有义务予以配合。侦查机关为了查清款项的来龙去脉,有可能对家属的相关银行账户、财产、物品等采取查封、扣押等措施。从轻的方面来说,会影响家属的工作、生活时间,从重的方面来说,相关账户、财产、物品等被采取查封、扣押等措施,也会给家属工作、生活带来很多不便利。甚至,有些案件的家属,嫌疑较大,也被采取关押方式隔离审查。总之,挪用公款属于经济类型的犯罪,作为亲密关系的家人的相关财产状况,不得不遭受侦查机关的调查和影响。
挪用公款逃跑会连累家人吗
如果挪用的公款与家人的经营活动无关或者家人毫不知情就牵涉不到家人。
控告挪用公款需要以下三个方面的证据:
一、行为人实施了挪用公款的行为。即行为人未经合法批准而擅自将公款移作他用。
二、行为人利用了职务之便。挪用公款的行为是利用其主管、管理、经手公款的职务上的便利实施的。
三、行为人挪用的公款是归个人使用的。所谓归个人使用,既包括由挪用者本人使用,也包括由挪用者交给、借给他人使用。
《刑法》
第384条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六条由于犯罪行为而使被害人遭受经济损失的,对犯罪分子除依法给予刑事处罚外,并应根据情况判处赔偿经济损失。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犯罪分子,同时被判处罚金,其财产不足以全部支付的,或者被判处没收财产的,应当先承担对被害人的民事赔偿责任。
-
时间是否会影响公款挪用的追查?
100人看过
-
挪用资金罪影响家人吗
375人看过
-
公司拖欠税款是否会影响法人信用
147人看过
-
出家是否会影响债务还款?
377人看过
-
贷款逾期对家人是否会有什么影响
424人看过
-
挪用公款归还时间是否能够影响犯罪判决?
481人看过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
如果个人挪用公款对家属会有什么影响山西在线咨询 2021-12-04如果挪用的公款与家庭经营活动无关,或者家庭成员不知情,则无法涉及家庭成员。控告挪用公款需要以下三个证据:一是行为人挪用公款。也就是说,行为人未经合法批准,擅自将公款交给他人。第二,行为人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公款的行为是利用其主管、管理和处理公款的职务之便实施的。第三,行为人挪用的公款属于个人。所谓个人使用,不仅包括挪用人本人使用,还包括挪用人交给或者借给他人使用。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
-
家人挪用公款会怎样河北在线咨询 2022-06-03犯罪嫌疑人挪用公款会影响家人。侦查机关为了查明案情,有权要求犯罪嫌疑人的家属予以配合,可能会调查家属的相关账户、财产、物品,存在嫌疑的,还会对其采取扣押、冻结等措施,对家人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二百一十七条规定,为了收集犯罪证据、查获犯罪人,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侦查人员可以对犯罪嫌疑人以及可能隐藏罪犯或者犯罪证据的人的身体、物品、住处和其他有关的地方
-
挪用国家存款是否为公款安徽在线咨询 2022-10-29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
挪用公款会不会让家人知道台湾在线咨询 2023-09-14如果挪用的公款与家人的经营活动无关或者家人毫不知情就牵涉不到家人。 按照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 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
挪用公款罪的主体是什么,使用人(国家工作人员)是否构成挪用公款新疆在线咨询 2022-02-14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工作人员,构成挪用公款罪的国家工作人员包括: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受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需要注意的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条的规定,国家工作人员挪用公款归他人使用,使用人(非国家工作人员)与挪用人(国家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