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于故意损坏他人财物法律如何规定刑期
故意损害他人财产的判刑标准,需要根据损害财物的实际价值进行确定。分别是:
1.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2.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条规定,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判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故意毁坏财物罪有缓刑吗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故意毁坏财物罪的犯罪分子符合缓刑条件的,人民法院可以判处缓刑,如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并且悔罪表现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三、故意毁坏财物罪构成要件
故意毁坏财物罪构成要件: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
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毁灭或者损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3.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4.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四章 刑罚的具体运用 第五节 缓刑 第七十二条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n(一)犯罪情节较轻;\n(二)有悔罪表现;\n(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n(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n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n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
法律规定下,故意损坏财物罪是如何判刑的
273人看过
-
恶意毁坏他人财物犯什么罪,故意损坏他人财物应如何处理
121人看过
-
故意损毁他人财物和故意损坏他人财物性质一样吗
218人看过
-
刑法故意损坏他人财物金额有标准吗?
53人看过
-
如何判断故意损坏财物罪的刑期
325人看过
-
恶意损坏财物构成故意损害他人财物罪吗?
310人看过
-
该如何处罚故意损坏他人财物广西在线咨询 2022-07-09《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条规定: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所以故意损害他人财产会有什么
-
故意损坏他人财物是损害他人财物吗甘肃在线咨询 2022-01-25属于损害他人财物,要看具体的损害。1、《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条故意毁灭或者损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故意毁坏公私财物,造成公私财物损失五千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根据《刑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由于犯罪行为而使被害人遭受
-
故意毁坏他人财物如何判刑如何适用法律江苏在线咨询 2023-11-14行为人故意毁坏他人财物,如果构成犯罪的,一般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关于故意毁坏他人财物如何判刑的问题,还可以点击在线律师咨询,我们帮你更快更有效的解答。
-
故意损坏他人财物罪量刑标准,故意损坏他人财产罪怎么判江苏在线咨询 2022-07-09(一)犯故意伤害罪,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二)犯故意伤害罪,致人重伤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三)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二百七十五条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
故意损坏他人财物刑事案件,最轻如何判决香港在线咨询 2022-10-10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意毁坏财物罪中的犯罪行为通常是由某种现实原因造成的。行为人可能是出于对财物所有人的打击报复、或嫉妒心理或其他类似有针对性的心理态度,毁坏财物使所有人的财产受到损失就是其犯罪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