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刑罚的轻缓化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1 09:31:18 310 人看过

一、死刑的演进与刑罚轻缓化

死刑是剥夺人生命的极刑,作为一个刑种,它经历了由兴起到鼎盛、由衰败到消亡的过程。

死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血亲复仇,恩*斯曾经指出:“假如一个氏族成员被外族人杀害了,那么被害者的全氏族必须实行血亲复仇。”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出现了私有财产在氏族制度的废墟上建立了国家,私人复仇权逐渐受到限制,乃至最后取消,代之而起的是国家的刑罚权,包括死刑权,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恩*斯指出:“我们今日的死刑,只是这种复仇的文明形式。”而马克思则更是精辟地指出:“死刑是往古的以血还血、同态复仇习惯的表现。”这就明白无误地揭示了死刑与原始社会血亲复仇的习惯之间的姻缘关系。(陈*良著:《刑法哲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45-446页。)我国古代社会,自夏代建立第一个奴隶制国家起,一直坚持以刑为主的法律体系,法律不仅凭借严酷的刑罚手段惩办危及王权统治的政治性犯罪,同时也严厉制裁破坏国家统治,扰乱社会秩序的刑事犯罪。中国古代的发展史,不仅是一部具有浓厚民族文化传统的文明史,从某个角度讲,称之为一部忽略刑罚人道性的统治史也不无道理。在西方,英国于17世纪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但封建刑法却以英国所特有的方式被继承下来。据英国著名法学家**克斯通在18世纪60年代保守的估计,当时英国仅规定死刑的成文法就达160部,而每部成文法又规定了数种乃至数十种死罪,更不用说普通法上的死罪数量了。对于英国刑罚的残酷性,恩*斯指出:“谁都知道,英国的刑法典在欧洲是最森严的。就野蛮来说,早在1810年它就已经毫不亚于加洛林纳刑法典了,焚烧,轮碾,砍四块,从活人身上挖出内脏等等曾是惯用的几种刑罚。”(同①注,第446-447页。)在德国,死刑适用的广泛性和执行的残酷性也毫不逊于英国。过于残酷的刑罚,会激起人们对法律的仇视和敌对,而不是对法律的信仰,这最终将导致法律权威的丧失。正如**利亚所述:“纵观历史,目睹由那些自命不凡、冷酷无情的智者所设计和实施的野蛮而无益的酷刑,谁能不怵目惊心呢?”([意]**利亚著:《论犯罪与刑罚》,中国**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第42页。)因此,严酷的刑罚会使人们认为法律是错误的,有时甚至会导致有良知的受害者也如此认为。缺乏轻缓精神的刑罚,另一个突出弊端是会罪及无辜。对一个无辜者治罪处罚,对社会共同体的情感的伤害绝不亚于十个罪犯未被处以刑罚而对社会共同体的伤害。(董*宇、董*庭:《浅谈刑罚的宽和化――兼评**利亚的刑罚观》,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1年第3期,第88页)。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5月21日 23:0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性犯罪相关文章
  • 刑罚轻缓化的正当根据及其实现
    一、刑罚轻缓化的内涵界定刑罚轻缓化是相对于刑罚的严厉、残酷而言的,是刑罚进化过程中向着轻缓的方向发展的一种趋势。刑罚轻缓的理念源自古老的法谚“刑罚与其严厉不如缓和”,其基本精神体现了刑罚谦抑的思想,即在刑事立法上,如果规定较轻的刑罚即可,就没有必要规定较重的刑罚;在刑事司法中,对于已经确定为犯罪的行为,如果适用较轻的刑罚即可,便没有必要适用较重的刑罚。[1]刑罚的轻缓涉及刑罚干预社会的广度和深度,是刑罚合理化和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刑罚的轻缓要求国家在运用刑罚规制社会生活时,应适当控制刑罚的适用范围和严厉程度,并力求以最小的刑罚成本达到最大的社会效果-少用或不用刑罚获取最大的社会效益,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犯罪。实现刑罚的轻缓,必须防止立法上的刑罚过剩和司法中的刑罚过度两种倾向。二、刑罚轻缓化提出的正当化根据(一)刑罚轻缓化的人道主义价值底蕴人道性是现代法治社会中的刑法不可或缺的价值底蕴,刑法的人
    2023-03-22
    124人看过
  • 哪种刑罚缓刑最轻?——缓刑与刑罚的轻重关系
    (1)管制最轻。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判处管制的罪犯仍然留在原工作单位或居住地工作或劳动,在劳动中应当同工同酬。(2)拘役,是由人民法院判决,公安机关就近执行的,短期剥夺犯罪分子人身自由、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3)缓刑,刑法上的一种刑罚制度。法院在刑事审判中,根据被判处刑罚的罪犯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规定一定的考验期,暂缓刑罚的执行。如在考验期内,满足一定的条件,原判刑法将不再执行的一种制度。酌定量刑种类刑法司法实践中常见的酌定情节,主要有以下几种:(1)犯罪的动机。如同是抢夺犯罪,有的是追求腐化生活,有的是基于家庭生活困难,前者的主观恶性相对大于后者。(2)犯罪的手段。如使用一般强制方法实施的强奸犯罪,与采用惨无人道、极端野蛮的手段完成的强奸犯罪相比,前者的情节明显轻于后者。(3)犯罪的时间、地点。如发生于天灾人祸之时的盗窃、抢劫等犯罪
    2023-08-04
    287人看过
  • 缓刑策略:刑事案件中如何实现减轻刑罚?
    缓刑是一种刑罚制度,争取缓刑的情形有:1、适用缓刑必须是被判处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2、适用缓刑必须是确有悔改表现,不关押也不致再危害社会的犯罪分子;3、累犯不能适用缓刑;4、上法院争取缓刑;5、缓刑不需交保证,但要交罚金。刑事案件中为什么实刑1年不能缓刑实刑1年不能判缓刑一般是因为罪犯不符合缓刑的是适用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一)犯罪情节较轻;(二)有悔罪表现;(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第七十四条【累
    2023-07-09
    463人看过
  • "判六个月刑罚的缓刑策略"
    缓刑,就是对于判处一定刑罚的犯罪分子,在其具备法定条件的情况下,在一定期间附条件地不执行原判刑罚的制度。有期徒刑6个月,缓刑6个月,就是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有6个月的考验期,在考验期内,刑罚(有期徒刑6个月)暂不执行。在6个月的考验期内,根据具体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有期徒刑6个月)。判六个月能争取缓刑吗判六个月可以争取缓刑。但要完全符合缓刑法定条件。缓刑时间需要法官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在法定的范围内进行裁量。根据刑法的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且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的,可以宣告缓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
    2023-08-13
    343人看过
  • 论数罪并罚下的缓刑适用
    数罪并罚能否适用缓刑,刑法理论和实践中存在较大的争议。否定论认为数罪并罚适用缓刑不符合刑罚的立法意图,违背了罚当其罪的原则,且为有关司法解释所否定。肯定论坚持以缓刑适用的法定条件作为判断数罪并罚时能否适用缓刑的唯一标准。为实现缓刑价值和刑罚目的,可以适用缓刑。数罪并罚下刑期条件的确定应当以执行刑为准。缓刑是指被判处一定刑罚的犯罪分子,在一定条件下,暂缓执行刑罚或者不再执行原判刑罚的一种制度。由于刑法规定比较原则,相关司法解释又不够具体,所以当前在司法实践中出现适用缓刑不够规范、随意性较大等现象。[②]对于在缓刑宣告后考验期内行为人又犯新罪或发现漏罪应数罪并罚而撤销缓刑的,按照刑法第77条处理,一般没有争议。但对于行为人犯数罪时是否可以适用缓刑,理论和实践中存在较大的争议。因此,该课题的研究对于理论和实践有重要意义。一、缓刑适用的法定要件缓刑由英国法官希尔所倡导,作为一种刑罚制度,1870年
    2023-04-22
    254人看过
  • 【死缓最少多少年】刑罚轻缓化的人道主义价值底蕴
    人道性是现代法治社会中的刑法不可或缺的价值底蕴,刑法的人道性是指刑法的制定与适用都应与人的本性相符合,尽可能地宽缓。从某种意义上说,刑法发展史,即是刑法从严酷走向宽容的历史。随着时代的发展,刑法的人道化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且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现代社会的刑法应是具有人性底蕴的,公正、谦抑、人道是现代刑法的三大价值目标,也是构成刑法的三大支点”。[2]在一个真正良好的法治社会中,法治的实现仅有公民对法律的形式上的遵守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应该形成公民对于法律的信仰,使得守法不仅仅是出于对法律强制性的服从,而是成为善良公民的一种习惯、一种生活需要。“只有法观念的唤醒和强化才能够使法律上的行为有一个可靠的保障”[3],对犯罪人处以轻缓的刑罚,其深刻哲学根据在于体现着人道主义精神的轻缓宽和的刑罚,有利于培养公民内心对于法律的信仰,有利于培养社会共同法治观念和法治心理,从而形成良好的法治文
    2023-06-11
    201人看过
  • 和谐语境下的“刑罚轻刑化”
    一、关于“轻刑化”轻刑化是相对于重刑主义而言的,强调刑罚的宽和与轻缓,在遵循罪刑法定原则和罪刑罚相适应原则的刑事框架内是对刑罚谦抑精神和刑罚人道主义的弘扬。轻刑化实际上是“刑罚与其严厉不如缓和”的刑法格言的简化说法,也就是说,在刑事立法上,如果规定较轻的刑罚就可以,便没有必要规定较重的刑罚;在刑事司法上,对于已经确定的犯罪行为,如果适用较轻的刑罚即可,便没有必要适用较重的刑罚。刑罚是一种代价最为昂贵的社会治理方法,只有不得已是才那来用,这就是所谓的“慎刑、少刑”思想。全面的来看,轻刑化也不是单纯的泛指刑罚的宽和与谦抑,而是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看,何谓“严厉”何谓“缓和”则需要以一国的国情、社会公众的生活水平以及社会的平均价值观念为标准进行衡量。在中国法制史上有“刑乱世用重典,刑平世用中典,刑盛世用轻典”的历史箴言,表明先人早已经把刑罚的轻重与世道的盛乱紧紧的联系起来,并一语道出了其中的因果关
    2023-06-01
    431人看过
  • 【死缓最少多少年】我国推行刑罚轻缓化的现实根据
    第一,刑罚轻缓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实现政治文明的需要。从刑罚演进的历史看,重刑主义往往是和专制主义紧密相联,正如孟德斯鸠指出:“严峻的刑罚比较适宜于以恐怖为原则的专制政体,而不适宜于以荣誉和品德为动力的君主政体和共和政体。在政治宽和国家,爱国知耻、畏惧责难都是约束的力量……人们害怕丧失其生活,甚于畏惧死亡,所以刑罚只要剥夺他们的生活就够了。”[34]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拥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政治文明是当前我国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在我国,运用刑罚同各种犯罪行为作斗争,目的是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刑罚的适用应重综合治理,多于施用刑罚;重预防犯罪,多于惩罚报应。严厉刑罚在降低公民的社会生活自由度的同时,也必然给社会公众的心理带来压抑感和恐惧感,这都是与现代文明社会格格不入的。政治民主化程度越高,刑罚就应该越轻缓。一方面,政治
    2023-06-11
    233人看过
  • 刑事责任轻缓化的目的是什么?
    1、刑罚轻缓化是建设社会民主,实现政治文明的需要从刑罚演进的历史看,重刑主义往往是和自我主义紧密相联,严峻的刑罚比较适宜于以恐怖为原则的政体,而不适宜于以荣誉和品德为动力的君主政体和共和政体。在政治宽和国家,爱国知耻、畏惧责难都是约束的力量。人们害怕丧失其生活,甚于畏惧死亡,所以刑罚只要剥夺他们的生活就够了。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拥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发展社会民主,建设社会法治国家,实现政治文明是当前我国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在我国,运用刑罚同各种犯罪行为作斗争,目的是为了保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刑罚的适用应重综合治理,多于施用刑罚;重预防犯罪,多于惩罚报应。严厉刑罚在降低公民的社会生活自由度的同时,也必然给社会公众的心理带来压抑感和恐惧感,这都是与现代文明社会格格不入的。政治民主化程度越高,刑罚就应该越轻缓。一方面,政治民主化程度的提高,为刑罚的轻缓化提供了政治条件;另一方面,轻刑化是
    2023-04-01
    376人看过
  • 刑罚轻刑化的实现途径研究
    由于长期以来我国以“报应刑罚观”为指导思想,导致了在司法实践中重刑主义盛行,同时,在社会民众的观念里也普遍认为只要犯罪就应对其科以刑罚,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惩戒犯罪分子并防止其再次犯罪的目的。毫无疑问,罪责刑相适应的刑法基本原则是我们司法工作人员定罪量刑的基础,但是,罪责刑相适应不等于是重刑化,特别是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在我国加入《世界人权公约》和大力提倡和谐社会的背景下,面对罪责刑相适应这一刑法基本原则,我们不应固守传统的刑罚理念,而应与时俱进,提倡刑罚的轻刑化。所谓刑罚的轻刑化是指以相对较轻的刑罚应对犯罪,以及倡导以尽可能轻的刑罚来惩罚和控制犯罪的刑事政策。具体表现为刑罚体系中的刑罚总量的降低,轻刑、缓刑、假释的广泛适用。然而,轻刑化不等于一概排斥重刑的适用,对于严重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犯罪并不提倡适用轻刑;其次,轻刑化不等于一味的从轻,刑罚是特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社会价值观念的产物,
    2023-06-12
    475人看过
  • 谈如何实现刑罚轻刑化
    轻刑化自二战以来已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的基本指导思想。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在司法实践中这一观念已有很大的认同度。但其实现途径仍未规范化、制度化,笔-者认为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刑罚的轻刑化:一、刑罚体系应当向以自由刑和财产刑为中心的轻刑刑罚结构转变。要“尽量做到将刑罚的适用和投入量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和最低限度内,不滥施刑罚,不浪费刑罚。我国现行刑法规定了5种主刑,除死刑外,其余都是自由刑,在4种自由刑中,3种都属于监禁刑。在这样的重刑立法前提下,司法中的重刑主义倾向可想而知,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对刑罚体系或结构进行调整和改革:其一,更加慎重适用死刑。其二,刑事制裁方法的多样化。如将罚金刑规定为主刑,同时增设劳役刑或社区服务等新的刑罚方法,完善资格刑的形式和内容等。其三,刑罚幅度设置的合理化。我国现行刑法中自由刑幅度设置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法定刑幅度过大。这不仅缺乏科学性,而且
    2023-04-26
    489人看过
  • 老年人犯罪的刑罚宽缓化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人口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的凸出体现就是人口的老龄化。依据国际通行标准,60岁即为老年年龄,根据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老年人口已经快接近1.8亿,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将进一步加剧。在人口老龄化的社会中,老年人犯罪的问题不容忽视,因此,2011年2月15日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八)》对我国的老年人犯罪做出了新的规定。这一新规定,完善了我国的刑法体系,彰显了我国刑法对老年人的人文关怀,也符合老年人犯罪宽缓化的趋势。我国《刑法修正案(八)》在刑法第十七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十七条之一: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在刑法第四十九条中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将刑法第七十二条修改为:对于被判处拘役
    2023-06-11
    141人看过
  • 从轻处罚可以判缓刑吗?从轻处罚缓刑几率大吗?
    一、从轻处罚可以判缓刑吗?从轻处罚是否可以判缓刑,需要依据具体案件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依据《刑法》第72条可知,对于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1)犯罪情节较轻;(2)有悔罪表现;(3)没有再犯罪的危险;(4)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因此,若被告人在从轻处罚之后满足上述缓刑条件,则可以或者应当被判处缓刑。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谢谢。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一)犯罪情节较轻;(二)有悔罪表现;(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宣告缓刑,可以根据
    2024-02-04
    460人看过
  • 略论《行政处罚法》之缺陷
    《行政处罚法》实施近六年来,随着司法实践的不断深入,该法立法方面存在的一些缺陷也不断显现出来,本文拟对此作一简要地分析。一、违法行政处罚行为方面的缺陷《行政处罚法》第三条第二款明确规定:没有法定依据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无效。这是行政处罚法定原则的具体表现,同时也表明行政处罚的实施必须依照法定依据和法定程序进行,以防止行政处罚权的违法行使,但这一规定与行政行为的推定有效原则(又称效力先定原则)及《行政诉讼法》等法律的有关规定不相协调。首先,行政行为一经作出,就具有法律约束力,自始就推定为合法有效,当事人应当依照行政行为所决定的内容加以履行,这是行政法上公认的规则。作为行政行为之一种的行政处罚,当然也具有这种特征。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是代表国家行使管理权,一经作出就具有强制力和执行力,即使它是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在没有被有关国家机关经过一定程序确认为违法并撤销其效力之前,它仍然是有
    2023-06-06
    394人看过
换一批
#犯罪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性犯罪
    相关咨询
    • 刑罚轻缓化的法律适用探索大概是如何的呢?
      重庆在线咨询 2022-07-25
      公正、平等,是强调人们行为的一种社会规范,是人们评价是非善恶的理性尺度,体现在刑罚适用上,则是要求案件得到公正的处理,其核心内容体现为罪与刑的相生相伴和相当。刑罚公正观的思想基础是因果报应学说,即根据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分配刑罚。因此,刑罚适用的公正目标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刑罚对犯罪的惩罚,体现的是“有恶必报,有罪必罚”;二是罪与刑相当,反对重罪轻判,轻罪重罚。刑罚适用的价值目标,具体化为刑罚适用的
    • 非吸案高管的缓刑策略
      澳门在线咨询 2024-11-28
      符合以下条件的犯罪分子,包括被判处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并且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的人,可以被宣告缓刑。对于未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根据《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如果数额较大或具有其他严重情节,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
    • 夫妻共同债务的辩论策略
      上海在线咨询 2024-12-05
      根据我国民法典和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中产生的债务属于共同债务,由夫妻双方共同偿还。因此,如果要对夫妻共同债务提起诉讼,可以将夫妻列为共同被告。民法典第四十一条规定,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如果共同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或者财产归各自所有,双方可以协议清偿,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和第一百十二条规定了起诉的条件和程序。起诉必须符合原告与本
    • 知识产权诉讼的辩论策略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5-01-17
      一般情况下,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被告所在地或者侵权行为发生地人民法院管辖。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十八条规定,这是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具体到专利案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第五条规定:“因侵犯专利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的法院在
    • 从轻处罚能判缓刑吗,缓刑算是从轻处罚吗、哪些情况可以从轻处罚或者缓刑?
      江苏在线咨询 2022-07-08
      刑法规定: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有下列重大立功表现之一的,应当减刑: (一)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的; (二)检举监狱内外重大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的; (三)有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革新的; (四)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的 (五)在抗御自然灾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现的; (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