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如何定义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9-07 10:51:47 473 人看过

一、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如何定义

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附有决定该行为效力发生或者消灭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

所谓的条件是指将来发生的决定法律行为效力的不确定的事实。附有条件的行为称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

条件类型分为延缓条件与解除条件。

1.延缓条件,是限制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发生,使法律行为只有当约定的事实出现时,才发生效力的条件。

2.解除条件,是限制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存续,使已发生效力的民事法律行为在条件实现时终止的条件。

二、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法律后果

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的后果是:

1.附生效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条件成就时生效;

2.附解除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条件成就时失效。应当强调的是,不论是何种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即使其所附条件没有成就,也不是对当事人没有拘束力,即当事人不得任意更改或者撤销。

三、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条件要求

1.条件必须是将来的事实。已经发生的事实,无论当事人是否知晓,都不能作为条件。作为民事法律行为条件的事实可以是自然事件,可以是合同一方当事人的行为或者第三人的行为,也可以是一个社会事件,如公职人员的选举结果等。

2.条件必须是不确定的事实,即该事实是否发生,是当事人无法精确预料的。这里的当事人仅限于进行民事法律行为的当事人。必定要发生的事实不能作为条件,确定不会发生的事实也不能作为条件。我国民事司法实践认可,附条件的民事行为,如果所附的条件是不可能发生的,应当认定该民事行为不发生效力。

3.条件必须合法,不能以违反法律的事实作为条件。我国民事司法实践认可,附条件的民事行为,如果所附的条件是违背法律规定的,应当认定该民事行为无效。

4.条件必须是当事人设定的条件,不能是法律规定的与民事法律行为效力有关的条件。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03日 19:1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民法典民事法律行为如何终止,民事法律行为生效要件
    一、民法典民事法律行为如何终止民法典规定,民事法律行为终止的方式非常多,例如当事人协商一致后可以终止。约定的条件达成后可以终止,出现法定情形时可以终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条【自愿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第一百三十三条【民事法律行为的定义】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第一百六十条【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期限,但是根据其性质不得附期限的除外。附生效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期限届至时生效。附终止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期限届满时失效。二、民事法律行为生效要件(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是民事法律行为的基本要素,只有心智健全的自然人才能预见其行为的后果,并作出维护自己利益的判断和选择。因此,法律要求自然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时,必须具备与该行为相适应的民事行
    2023-04-19
    474人看过
  • 无效的民事行为在法律中有何定义?
    以下民事行为是无效的: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依法独立实施的;3、一方以欺诈、胁迫或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愿的情况下实施的;4、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5、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6、以法律形式掩盖非法目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是指哪些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是指满了8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不可以完全辨别出自己所作所为的成年人。其行为的法律效果为没有经过父母、配偶等代理,也没有经过父母、配偶等事先同意的,自己独自做出的法律行为的效力待定。但可以接受赠与等不负法律义务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2023-07-05
    469人看过
  • 恶意促成条件不成就的附条件的法律行为如何处置
    某地农民某甲决定自己出资购进一套机器设备,办个家庭塑料制品厂,因资金不够,向朋友某乙暂借两万元。某甲对某乙说,我付了钱即可提货,预计两个月内安装调试完毕,两个月内开工没问题,到那时资金周转过来了,我保护把钱还给你。某乙说,如果时间不长的话,我并不着急用钱的,利息我也可以不要,不过你得先打一借条,某甲就写了一张:暂借某乙人民币两万元整,待塑料厂开工后的第二个月即奉还的借条。设备运到后,某甲发现眼下搞塑料制品生产还不如倒卖塑料加工原料钱来得快,所以某甲将自己购进的塑料加工机械租给了同村的塑料加工专业户某丙,利用某乙这一笔不要利息的借款,自己去倒卖塑料加工原料了。快到半年了,某乙见某甲有钱作买卖却无钱还他,就上门索款。某甲觉得赖帐更有利,反正用多长时间也不必付利息,就说原来在借条上写得很清楚,设备安装好开工后的第二个月才还钱。现在设备有了,但原料还没搞足,所以还开不了工,故等过几个月后原料全搞到
    2023-06-08
    154人看过
  • 民事法律行为——赠与合同的定义
    赠与合同不是单方民事法律行为。因为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这就意味着,赠与人进行赠与后需要受赠人做出是否接受赠与的表示,受制于人可以接受也可以拒绝,所以赠与合同是双方民事法律行为。赠与合同是什么法律行为赠与是双方的法律行为。它是指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的一种行为,这种行为一般要通过签订赠与合同或口头约定等形式来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五十七条规定,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赠与是一种合意、双方的法律行为,它需要当事人双方一致的意思表示才能成立。《民法典》第六百五十七条,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
    2023-07-10
    345人看过
  • 论条件在附条件法律行为中的地位
    [摘要]学者在对附条件法律行为进行考察时,其着眼点常在所附条件的外部特征上,少有对所附条件在附条件法律行为中的地位进行探讨。因而对条件在附条件法律行为中的法律地位问题几近学说空白,导致在一些关于条件可否变更及变更后对附条件法律行为影响的案型的效力认定等法律问题悬而难决。从法理推论,附条件的法律行为的性质是一个法律行为,所附条件并不具有独立性,仅是法律行为的组成部分,因而条件的变更也就是法律行为内容的变更。[关键词]附条件法律行为、条件、意思表示一、案件基本事实和问题的提出1993年10月15日,上海长兴实业总公司(下称长兴公司)作为土地方与上海建设工程联合公司(下称建设公司)作为投资方签订了《三门路多层住宅小区联建协议》。约定:长兴公司提供土地和建房指标,建设公司承担建设资金以及前期费用共计人民币5680万元,两家公司联合开发5.4万平方米的住宅。1994年4月8日,建设公司以引资方式又与
    2023-06-08
    382人看过
  • 附条件的民事行为是怎么生效的
    合同生效,则指具备有效要件的合同按其意思表示的内容产生了法律效力。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合同成立时具备了生效的要件,因而其成立和生时间是一致的。一般认为,合同生效的必要条件是: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必须具有相应的订立合同的行为能力;合同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真实;合同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哪些是附条件的民事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条件,但是根据其性质不得附条件的除外。附生效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条件成就时生效。附解除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条件成就时失效。法律行为附加条件,主要有两个目的:1、在缔结法律行为时即考虑到未来可能发生的状况,以便法律行为适应未来发展。2、将条件纳入法律行为还有助于向通过法律行为收益的人施加影响,使其按照条件的要求行为。《民法典》第一百五十八条,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条件,但是根据其性质不得附条件的除外。附生效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自
    2023-07-28
    221人看过
  • 条件附带的民事法行为是指什么意思
    一、条件附带的民事法行为是指什么意思条件附带的民事法律行为就是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双方当事人在民事法律行为当中设立一定的事由为条件,以条件的成就与否,或者说是是否发生作为决定民事法律行为法律生效或者解除的根据的民事法律行为。条件是意思表示的一个部分,它有如下特征:1.条件是民事法律行为意思表示的一个组成部分。条件存在于所附着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意思表示之中,并且构成该意思表示的一部分。而不是说先有一个不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存在,然后再给它加上一个什么条件。2.条件决定民事法律行为固有效力的发生、存续或者消灭。3.条件是将来的、不确定的、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实,具有未来性和或然性。4.必须是合法事实,具有合法性。违反法律、社会公德或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以及侵害他人权利为目的的事实,不能作为条件。二、附条件合同需要满足哪些条件附条件合同需要满足的条件是包括延缓条件、解除条件、肯定条件、否定
    2023-11-04
    385人看过
  • 法律如何界定诈骗行为的定义
    一、法律如何界定诈骗行为的定义诈骗行为的定义是行为人设法使被害人在认识上产生错觉,将自己所有或持有的财物交付给行为人或者放弃自己的所有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1.客体要件,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诈骗罪侵犯的对象,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而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有些犯罪活动,虽然也使用某些欺骗手段,甚至也追求某些非法经济利益,但因其侵犯的客体不是或者不限于公私财产所有权。所以,不构成诈骗罪。例如:拐卖妇女、儿童的,属于侵犯人身权利罪;2.客观要件,诈骗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
    2023-10-15
    315人看过
  • 民事法律行为所附条件不可能发生怎么处理
    1、民事法律行为所附条件不可能发生,按以下情形处理:(1)、当事人约定为生效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民事法律行为不发生效力;(2)、当事人约定为解除条件的,应当认定未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是否失效,依照民法典和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认定。2、法律依据:《关于适用总则编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四条民事法律行为所附条件不可能发生,当事人约定为生效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民事法律行为不发生效力;当事人约定为解除条件的,应当认定未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是否失效,依照民法典和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认定。一、附条件合同生效的条件是什么第一,条件必须是将来发生的事实。也就是说,条件不是现实存在的,而是属于尚未发生的客观不确定的事实,可能实现也可能不实现,条件具有不确定性。第二,条件是由当事人设定而非法定的。作为条件的事实必须是当事人自己选定的,是双方意思表示一致的结果,而不是由法律规定的条件。即它是合同中
    2023-03-28
    286人看过
  • 如何认定民事法律行为中的胁迫
    胁迫一般包括以下两种情形:(l)以将要发生的、会造成被胁迫人生命、财产、名誉、自由、信誉的损害进行胁迫;(2)以直接对被胁迫人或其亲友实施不法行为,造成对当事人及其亲友的生命、财产、名誉、自由、信誉的损害进行胁迫。此种情形下,不仅合同无效,而且胁迫人直接侵犯了被胁迫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应承担侵权行为责任。和构成欺诈行为类似,构成胁迫也必须具备4个要件:(l)胁迫人具有胁迫的故意。胁迫的故意,包括两层意思:第一层是明知会造成被胁迫人发生恐惧而故意进行威胁;第二层是希望通过胁迫行为使被胁迫人作出某种意思表示。(2)胁迫人实施了胁迫行为。胁迫行为既可以以将来发生的损害,也可以以直接发生的损害相威胁。受胁迫危害的人既可以是被胁迫人的被代理人,也可以是被胁迫人的父母、配偶、儿女等亲属。受危害的客体是公民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或者法人的荣誉、名誉、财产等。(3)被胁迫人因胁迫而订立了合
    2023-06-13
    337人看过
  • 附条件的民事行为包括哪些情况
    一、附条件的民事行为包括哪些情况附条件的民事行为包括的情况:1.根据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需要一方还是双方或者多方的意思表示,其可分为:单方行为、双方行为和多方行为。2.根据其是否必须采取法律规定的形式,民事法律行为可以分为:要式行为和不要式行为。3.根据其行为是否需要当事人支付对价(互为对价,但是非为要求等价性),民事法律行为就可以分为:有偿行为和无偿行为。4.依据其行为生效是否以标的物的交付为要件,民事法律行为可以分为:诺成行为和实践行为。诺成行为自当事人达成合意时成立,当事人交付标的物为履行其义务;而实践性行为自当事人交付标的物时成立,交付标的物为行为成立的要件。5.根据其相互间的关系,民事法律行为可以分为:主行为和从行为。从行为依赖于主行为。6.根据行为人实施行为所要发生法律后果的性质,民事法律行为可以分为:财产行为和人身行为。二、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征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征:
    2023-10-08
    76人看过
  • 民法典欺诈的民事法律行为如何认定,相关法律规定
    一、民法典欺诈的民事法律行为如何认定民法典规定,故意通过语言、文字或活动有隐瞒事实而告知虚假情况,让对方在违背真实愿意情况下做出民事法律行为,可以认定为欺诈。二、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以欺诈手段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四十九条【受第三人欺诈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五十二条【撤销权的消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一)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没有行使撤销权;(二)当事人受胁迫,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
    2024-01-06
    474人看过
  • 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名词解释
    一、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名词解释附期限的法律行为,是指在法律行为中附有一定的期限,并把该期限的到来作为当事人的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发生或者消灭前提的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期限,但是按照其性质不得附期限的除外。附生效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期限届至时生效。附终止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期限届满时失效。《民法典》第一百六十条【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期限,但是根据其性质不得附期限的除外。附生效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期限届至时生效。附终止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期限届满时失效。二、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和附期限民事法律行为的区别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当事人为自己的利益不正当地阻止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已经成就;不正当地促成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不成就。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期限,但是根据其性质不得附期限的除外。附生效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期限届至时生效。附终止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期限届满时失
    2023-12-19
    117人看过
  • 如何定义村霸行为的法律界限?
    在刑法上没有村霸这一术语。一般情况下主要是通过观察他的行为来确定是属于哪一项罪名。如果是组织了很多人,那就判定为组织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如果杀人,就是故意杀人罪,如果打人,就是故意伤害罪,抢劫罪,敲诈勒索罪,非法持枪罪,主要还是看他的行为。对于任何人犯罪,在法律上是一律平等的。村霸定性标准村霸定性标准如下:1、横行乡里,称霸一方,严重干扰破坏村民正常生产生活秩序;2、无事生非、无理取闹、打架斗殴、聚众闹事,危害农民群众利益,群众不敢惹、乡村干部不敢管;3、倚强凌弱、强拿强要、强买强卖,欺行霸市或坐地纳贡、结伙哄抢;4、有组织、有纪律、有固定成员,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扰乱和危害农村社会治安秩序,严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条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2023-07-01
    349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简述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中所附条件应符合的法律要求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10-23
      1、是未来的事实2、是不确定的事实3、是当事人约定的事实4、是合法的事实5、具有使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发生或消灭的效力
    • 民事法律行为所附条件有什么特点
      香港在线咨询 2023-09-14
      民事法律行为所附条件的特点: (1)条件应是将来发生的事实。 (2)条件应是不确定的事实,也就是说是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当事人不能肯定。 (3)条件是由行为人约定的事实。
    • 2022年民法典单方民事法律行为能否附条件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05-12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有关规定,单方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条件,但是根据其性质不得附条件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八条: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条件,但是根据其性质不得附条件的除外。附生效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条件成就时生效。附解除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条件成就时失效。
    • 附条件民事行为的约束力有什么法律依据
      河北在线咨询 2023-11-16
      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条件,但是根据其性质不得附条件的除外。附生效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条件成就时生效。附解除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条件成就时失效。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当事人为自己的利益不正当地阻止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已经成就;不正当地促成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不成就。
    • 强奸罪如何从轻附带民事附带民事行为认定
      贵州在线咨询 2022-08-30
      上诉状 上诉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文化程度、工作单位、职业、住址。(上诉人如为单位,应写明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姓名及职务、单位地址)。 被上诉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文化程度、工作单位、职业、住址。(被上诉人如为单位,应写明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姓名及职务、单位地址)。 上诉人因XXXX(写明案由,即纠纷的性质)一案不服XXXX人民法院(写明一审法院名称)XXXXX第XXX号XX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