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段内容描述了拒不履行法院裁定的刑罚范围和单位犯罪的责任追究。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款是一般情况下的刑罚,而情节严重时则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以罚款。对于单位犯罪,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述的规定处罚。
一般拒不履行法院裁定的刑罚包括: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款;若情节严重,则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以罚款。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述的规定处罚。
被 判 处 拒 不 履 行 裁 定 罪 会 怎 样 ?
被判处拒不履行裁定罪是指在法院的裁定下,被告人不履行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拒不履行裁定罪属于一种行政犯罪,会受到行政制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拒不履行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的行为可能面临以下处罚:
1. 罚款:被告人不履行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可能被罚款;
2. 行政拘留:拒不履行行政决定的,可能被行政拘留;
3. 强制执行:被告人不履行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可能被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包括查封、扣押、冻结被告人的财产等;
4. 诉讼费用承担:被告人不履行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可能需要承担诉讼费用。
拒不履行裁定罪是一种行政犯罪,会受到行政制裁。在我国,拒不履行裁定罪属于一种严重的行政违法行为,被告人不应该尝试逃避或规避法律制裁。
拒不履行裁定罪是一种行政犯罪,会受到行政制裁。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对拒不履行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的行为可能面临的处罚做了明确规定。被告人不履行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可能面临罚款、行政拘留、强制执行和诉讼费用承担等处罚。拒不履行裁定罪属于一种严重的行政违法行为,被告人不应该尝试逃避或规避法律制裁。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
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
拒不服从法院裁量
332人看过
-
拒不服从法院裁定的罪犯是否可以同时处以罚款?
86人看过
-
拒不服从法院裁判决定罪调查取证
262人看过
-
若拒不服从法院判决或裁定,会面临哪些处罚?
292人看过
-
不服从法院裁定罪控告书
93人看过
-
拒不服从判决裁定罪该如何定性?
89人看过
行政决定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经法定程序依法对相对人的权利义务作单方面处分的行为。其特点是具有强制性和单方性;直接处分相对人权利和义务,须依法定程序,通常不能及时做出。其具体形式则有行政许可、行政奖励、行政命令和行政处罚等四种。... 更多>
-
刑法规定拒绝服役怎么处罚浙江在线咨询 2022-11-101、《刑法》中行为人犯战时拒绝、逃避服役罪的,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战时拒绝、逃避服役罪是指行为人在战争时候拒绝、逃避服役的行为。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七十六条 预备役人员战时拒绝、逃避征召或者军事训练,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公民战时拒绝、逃避服役,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
法院判决裁定拒不执行罪刑罚标准云南在线咨询 2024-11-18若人民法院蓄意拒绝执行具有履行能力的判决、裁决,且情节严重者,可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罚款;若情节极端严重,可被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款。对单位实施上述罪行的,应对单位处以罚款,并追究相关领导与责任人的法律责任,按照前述法规进行惩处。该违法行为在主观上为故意为之,行为人需明确知晓判决或裁定的生效情况,仍故意拒绝执行,如果只是由于未能察觉到判决或裁定已生效而未执行,或因不可预测
-
拒不执行法院裁决罪是什么罪,法律对拒不执行法院裁决罪有哪些规定浙江在线咨询 2022-01-21拒不执行法院裁决罪属于一种轻罪,具体法律规定如下: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情节严重的含义问题,解释如下: (一)被执行人隐藏、转移、故意毁损财产或者无偿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 (二)担保人或者被执行人隐藏、转移、故意毁损或者转让已向人民法院提供担保的财产,致使判决
-
法院裁定不服有什么后果湖南在线咨询 2022-08-04对当事人而言,如果对裁定不服,可以采取的法律救济途径,民诉法已有明确规定;案外人不服人民法院财产保全裁定时,法律救济途径有申请复议和书面异议二种,其可选择一种行使。
-
法院罚款决定书不服的怎样弄,规定是什么的呢浙江在线咨询 2022-08-011、行政诉讼是六个月内起诉; 2、《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