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行政案件的相关规定,行政行为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符合法定程序且原告申请被告履行法定职责或给付义务理由不成立时,人民法院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而当行政行为有主要证据不足、适用法律、法规错误、违反法定程序、超越职权、滥用职权、明显不当等情形之一时,人民法院判决撤销或部分撤销,被告重新作出行政行为。被告不得以同一事实和理由作出与原行政行为基本相同的行政行为。
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时,可以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和陪审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成员,应当是三人以上的单数。行政行为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符合法定程序的,或者原告申请被告履行法定职责或者给付义务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判决撤销或者部分撤销,并可以判决被告重新作出行政行为:(一)主要证据不足的;(二)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三)违反法定程序的;(四)超越职权的;(五)滥用职权的;(六)明显不当的。人民法院判决被告重新作出行政行为的,被告不得以同一的事实和理由作出与原行政行为基本相同的行政行为。
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具体流程是怎样的?
行政案件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与行政机关之间发生的争议,当行政行为侵犯到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时,当事人可以通过行政诉讼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行政诉讼程序是指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到案件审理、裁判作出等一系列过程。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行政诉讼程序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起诉阶段:当事人认为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起诉阶段,当事人需要提供相关证据,并按照规定缴纳诉讼费用。
2. 受理阶段:人民法院对起诉申请进行审查,确认是否符合法定起诉条件。如果符合条件,人民法院将受理案件,并发出立案通知书。
3. 审理阶段:人民法院在审理阶段,需要查明案件事实、审查证据、进行辩论和协商,并制定判决。在此阶段,当事人有权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并提供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诉讼主张。
4. 裁判阶段:人民法院根据审理结果,对案件进行裁判,并下达判决书。判决书应当明确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是否合法。
5. 执行阶段:当事人对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不服,可以在判决确定的期限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在执行阶段,人民法院将会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判决的执行。
行政诉讼程序是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通过公开、公正、公平的审理,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了行政机关的依法行政。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时,可以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和陪审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成员应当是三人以上的单数。如果行政行为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符合法定程序,或者原告申请被告履行法定职责或者给付义务理由不成立,人民法院将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如果行政行为有主要证据不足、适用法律、法规错误、违反法定程序、超越职权、滥用职权或明显不当的情形,人民法院将判决被告重新作出行政行为,被告不得以同一的事实和理由作出与原行政行为基本相同的行政行为。行政案件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与行政机关之间发生的争议,当事人可以通过行政诉讼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行政诉讼程序包括起诉阶段、受理阶段、审理阶段、裁判阶段和执行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六十八条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陪审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成员,应当是三人以上的单数。
-
探讨工伤纠纷案件如何进行法院开庭审理
471人看过
-
审理高校行政诉讼案件的探索
320人看过
-
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诉讼过程中,如何审查案件
332人看过
-
如何确定行政诉讼审理法院
324人看过
-
二审法院在行政诉讼中如何解决上诉案件?
152人看过
-
行政诉讼案件管辖地如何确定,行政诉讼案件审理期限
208人看过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法人制度是世界各国规范经济秩序以及整个社会秩序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 各国法人制度具有共同的特征,但其内容不尽相同。不同的法人形成了不同的法人理论,法人制度理论... 更多>
-
行政诉讼案件如何公开审理?如何公开审判,行政诉讼案件的公开审理重庆在线咨询 2022-03-05行政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公开审理行政案件,但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由此可见,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实行公开审理,是行政诉讼的一项重要制度。公开审判有两方面的内容: 1.审判活动向群众公开; 2.审判活动向社会公开,允许新闻记者报道开庭审理的情况。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时,除合议庭评议以外的全部活动,包括法庭调查、辩论、征求原告被告双方意见、宣告判决等,都要公开进行。审理行政案件一
-
行政诉讼案件法院如何处理?应如何处理?行政诉讼案件一经审理后?河南在线咨询 2022-02-12首先,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一条规定,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诉状时对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登记立案。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接收起诉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并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不符合起诉条件的,作出不予立案的裁定。裁定书应当载明不予立案的理由。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起诉状内容欠缺或者有其他错误的,应当给予指导和释明,并一次性告知当事人需要补正的内容
-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诉讼案件,如何处理《商标行政诉讼法》第三人效力山西在线咨询 2022-02-15以第三人对他人之间的诉讼标的是否具有独立请求权为标准,可将第三人分为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和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两种:所谓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是指对当事人争议的诉讼标的有独立请求权,而参加诉讼的人。其应当具备的条件有四个:一是对本诉的当事人争议的诉讼标的,主张独立请求权。这种独立请求权,是指第三人所主张的请求权既不同于原告的诉讼请求,也不同于被告的反诉请求或者答辩,其请求的内容直接指向本诉的原告和
-
如何向法院交行政诉讼案件重庆在线咨询 2023-10-30法律分析 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方式为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出具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并告知对方当事人。提起行政诉讼应当在法定期限内进行。
-
行政诉讼法院应该怎样审理好行政案件广东在线咨询 2022-09-03详情如下;一、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或者审判员、陪审员组成合议庭。二、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三、经过审理,依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裁决: 1、具体行政行为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符合法定程序的,判决维持; 2、具体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判决撤消或部分撤消,并可以判决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⑴.主要证据不足的;⑵.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⑶.违反法定程序的;⑷.超越职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