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自治制度:宪法赋予少数民族特殊权利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8-22 15:40:08 187 人看过

根据宪法第四条,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可以建立以一个或几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的自治地方,需考虑当地民族关系、经济发展等因素,并考虑历史情况。民族自治地方内其他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可以建立相应的自治地方或者民族乡。民族自治地方依据本地方的实际情况,可以包括一部分汉族或者其他民族的居民区和城镇。

根据宪法第四条,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可以建立以一个或几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的自治地方,需考虑当地民族关系、经济发展等因素,并考虑历史情况。

民族自治地方内其他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相应的自治地方或者民族乡。

民族自治地方依据本地方的实际情况,可以包括一部分汉族或者其他民族的居民区和城镇。

少数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可以建立自治地方

少数民族聚居区是指少数民族人口占绝大多数或者主要聚居地,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语言、宗教等特征的地区。根据我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少数民族聚居区可以建立自治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行使自治权,维护本地区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促进本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少数民族聚居区自治地方的设立和组织形式需要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进行,不能侵犯国家主权和统一、不能破坏民族团结、不能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总之,少数民族聚居区自治地方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促进民族团结、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少数民族聚居区自治地方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促进民族团结、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设立和组织形式需要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进行,不能侵犯国家主权和统一、不能破坏民族团结、不能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0日 12:5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少数民族相关文章
  • 我国宪法赋予公民基本权利有哪些
    一、我国宪法赋予公民基本权利有哪些《宪法》规定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法律面前一律平等;2.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3.宗教信仰自由;4.人身与人格权,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5.监督权,包括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并依法取得赔偿的权利;6.社会经济权利,包括劳动权利,劳动者休息权利,退休人员生活保障权利,因年老、疾病、残疾或丧失劳动能力时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社会保障与物质帮助的权利;7.社会文化权利和自由,包括受教育权利,进行科研、文艺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8.妇女保护权,包括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同男子同等的权利;9.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保护;10.华侨、归侨和侨眷的正当权利和利益受国家保
    2023-07-05
    354人看过
  • 宪法赋予公民的义务
    法律综合知识
    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有很多,有权利就有相应的义务存也就需要每个公民好好履行。宪法赋予公民的义务有很多,如计划生育的义务,抚养义务,参军义务,还有九年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既是我们的权利也是我们的义务。公民的义务还有很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三条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024-05-15
    237人看过
  • 民族区域自治可以变通法律吗
    民族区域自治不可以变通法律。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主干,解决的是国家发展中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问题,是国家法制的基础。我国幅员辽阔,地区间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特别是民族自治地方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为了照顾到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特殊情况和实际需要,法律出台前,也考虑到这种实际情况,在一些专项法律中,明确授权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在制定自治区条例或者单行条例时,可以制定变通或者补充的规定。一、大学未毕业可以办理结婚手续吗大学未毕业是可以结婚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办理结婚登记手续,需要女方年满20周岁,同时需要男方年满22周岁。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结合当地民族婚姻家庭的具体情况,制定变通规定。如新疆、内蒙古、西藏等自治区和一些自治州、自治县,均以男二十周岁,女十八周岁作为本地区的最低婚龄。但这些变通规定仅适用于少数民族,不适用生活在该地区的汉族。二、我国的
    2023-06-27
    255人看过
  • 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于哪一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自1984年10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实施宪法规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七十四条本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自1984年10月1日起施行。
    2024-04-25
    304人看过
  • 法律对民族区域自治的限制及其适应性
    民族区域自治不可以变通法律。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主干,解决的是国家发展中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问题,是国家法制的基础。我国幅员辽阔,地区间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特别是民族自治地方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为了照顾到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特殊情况和实际需要,法律出台前,也考虑到这种实际情况,在一些专项法律中,明确授权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在制定自治区条例或者单行条例时,可以制定变通或者补充的规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什么?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行使自治权的制度。2、核心: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3、意义:确立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和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举。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以少数民族的聚居区为基础,建立民族自治地
    2023-07-10
    366人看过
  • 民族区域自治法在什么时间颁布?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于1984年5月31日修订通过,自1984年10月1日起施行。2001年2月28日根据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决定》修正,公布施行。2001年收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民族区域自治法》除序言外,共七章七十四条。该法论述了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总结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经验;规定了民族区域自治总的原则和基本内容;明确了民族自治地方的建立和自治机关的组成;确定了自治机关的自治权;规定了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性质、权限;阐述了民族自治地方内的民族关系;规定了上级国家机关对民族自治地方领导和帮助的职责;明确了本法施行的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自1984年什么起实行《中华人
    2023-07-06
    273人看过
  •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1、培养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关键,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是实质。建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利,实质就是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使之自主管理本地方本民族的内部事务,真正实现当家作主。2、作为一项富于“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经济因素与政治因素、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制度因素与法律因素的有机结合。3、这些内涵和特征,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精神,体现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实践经验与政治智慧的结晶。内蒙古是我国第几个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自治区内蒙古是我国第一个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自治区。目前,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区有五个:1、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5月1日);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年10月1日);3、广西壮族自治区
    2023-08-12
    474人看过
  • 继承权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什么权
    继承权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继承权的实现以被继承人死亡或宣告死亡时开始。继承权是依照法律的直接规定或者合法有效的遗嘱而享有的权利,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继承权的放弃和继承权丧失的区别是什么继承权的放弃和丧失有如下区别:1.放弃继承权是继承人自愿放弃无偿取得被继承人的合法遗产的权利。这种行为是出自继承人自身内心意思的真实表示;丧失继承权是继承人有《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五条规定行为之一,经人民法院认定并作出判决而被剥夺其继承权这种被剥夺是依法强制执行的不以被剥夺人的意志为转移。2.放弃继承权必须在继承开始之后遗产处理之前用书面或口头方式向其他继承人表示其效力可以追溯到继承开始的时间;而丧失继承权则可以发生后继承开始之后也可以发生在继承开始之前其表示的方法是以人民法院的判决书的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三条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
    2023-08-09
    60人看过
  • 全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简表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所在省市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治州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吉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南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四川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州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云南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甘肃省玉树藏族自治州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青海省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新疆维吾尔自治
    2023-04-24
    65人看过
  •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区域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位于重庆市东南部,地处武陵山区腹地,是出渝达鄂、湘、黔的重要门户,素有“渝东南门户、湘黔咽喉”之称。酉阳县东邻湖南省龙山县,南与秀山县、贵州省松桃、印江县接壤,西与贵州沿河县隔江相望,西北与彭水县,正北与黔江区、湖北省咸丰、来凤县相连。[1]至2017年底,酉阳县幅员面积5173平方公里。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交通违章处理地点法律怎么规定的伽师县交警大队车管所。地址:巴仁镇古宰尔西路25号新步行街(玉米提瓦尔商贸城商业步行街)。电话:0998-9633127。交通事故责任者对交通事故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承担赔偿责任的机动车驾驶员暂时无力赔偿的,由驾驶员所在单位或者机动车所有人负责垫付。但是,机动车驾驶员在执行职务中发生交通事故,驾驶员所在单位或者机动车的所有人在赔偿损失后,可以向驾驶员追偿部分或全部费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如
    2023-07-16
    375人看过
  •  民法典赋予病人自主选择医院治疗的权利吗?
    病人住院治疗时与医院形成医疗服务合同关系。若病人欲转院,则需解除合同。为了确保双方权益,医院需同意解除合同。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二条,当事人可以协商一致解除合同,并可以约定解除事由。解除事由发生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当病人住院治疗时,他们与医院之间便形成了一份医疗服务合同关系。如果病人想要转院,实际上就是要求解除合同。为了确保双方权益,医院需要同意解除合同。因此,病人是可以转院的(解除合同)。一般来说,病人及家属只要承诺转院过程中及以后出现的问题与医院无关,医院会同意转院的。《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二条【合同约定解除】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事由。解除合同的事由发生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2. 【医疗服务合同】转院是否需要解除合同?医疗服务合同是医疗机构与患者之间订立的合同,旨在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在合同中,通常会约定医疗服务的内容、时间、地点、费用
    2023-08-19
    236人看过
  • 少数民族自治区怎么规定生二胎
    对于特殊民族的生育政策会有一些特殊规定,那么少数民族怎样才能生二胎呢?各个自治区有哪些不同政策规定?内蒙古自治区规定:蒙古族公民,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子女;非城镇户籍,经批准可生育第三胎。对达翰尔、鄂伦春、鄂温克等民族的公民,提倡优生,适当少生;要求节育的,给予技术服务。上述四个民族以外的少数民族公民,一对夫妻只可生育两个子女,不准生第三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规定;城镇少数民族居民一对夫妻只准生育两个子女,少数民族农牧民一对夫妻可生育三个子女。符合特定条件的可再生生育一个子女。广西壮族自治区规定:夫妻双方为瑶、苗、侗、仡佬、毛南、回、京、彝、水等一千万以下人口少数民族的,经批准可生育第二胎,但生育间隔不得少于4周年。宁夏回族自治区规定:夫妻双方或一方是少数民族的,可生育两个子女;一些山区县的少数民族农民可生育三个子女。西藏自治区规定:少数民族干部、职工和城镇居民,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对农
    2023-05-01
    162人看过
  • 我国在法律上赋予了母亲哪些特殊的权利
    小王是一家珠宝公司的工作人员,同公司签有2009年12月到期的劳动合同。2009年1月,小王怀孕并向单位请假1个月,单位要求出示病历或医生的证明才能准假,小王没有出示证明便自行在家休息。2009年2月,单位以小王旷工超过15天,严重违反单位规章制度为由将其辞退。小王不服,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院申请仲裁,要求确认单位的辞退无效并补发工资。庭审中,小王认为自己怀孕生理反应严重请病假,单位应当同意。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2条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时单位不能解除劳动合同。单位认为小王怀孕有生理反应可以理解,但是否严重到请1个月的病假需要有医生的诊断,单位要求小王出具证明才能准假是符合单位规章制度的,小王在没有出具证明、单位没有准假的情况下,擅自离岗就是旷工。仲裁委认为,小王不提供证明就擅自在家休息的行为应当认定为旷工。虽然小王具有《劳动合同法》第42条规定的用人单位不能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2023-06-13
    483人看过
  • 我国宪法赋予公民哪些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
    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包括:(1)平等权,即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2)参与社会活动和政治活动的权利,包括:选举与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3)人身不受非法拘禁、逮捕、搜查及侵害,人格尊严、住宅及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不受侵犯。(4)宗教信仰自由。(5)向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6)社会经济权,包括劳动权、休息权和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7)文化教育权。(8)妇女平等权利及婚姻、家庭、儿童受国家保护的权利。(9)国家保护华侨的正当权益,保护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是:(1)维护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2)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机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3)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4)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
    2023-06-06
    262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少数民族是指多民族国家中除主体民族以外的民族。全国各少数民族的人口多少不一,分布地区很广,又有聚居、散居等等区别。 所以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少数民族代表的选举,都需要按照所辖地区的少数民族情况,采取统一计算人口和统一分配应选代表名额的办法。... 更多>

    #少数民族
    相关咨询
    • 我国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写入宪法是哪一年
      广西在线咨询 2022-03-12
      1954年宪法以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写入宪法,称为我国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1954年3月23日,宪法草案初稿第五十条规定:(1)全国分为省、自治区或者自治省、中央直辖市;(2)省、自治区或者自治省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3)自治州分为县、自治县;(4)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5)较大的市分为区。附录相关:民族区域自治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
    •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是宪法第几条
      宁夏在线咨询 2023-08-02
      我国宪法第四条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是什么
      重庆在线咨询 2023-06-04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依据《民族区域自治法》序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 民族区域自治有司法自治吗
      广东在线咨询 2021-12-19
      民族区域自治不可以司法自治。因为只要民族区域自治拥有了私法自治权,那么就跟联邦制无异。但是民族区域自治和联邦制是不一样的,民族区域自治说白了就是法律法规、中央政策在少数民族聚居地方的一种变通执行罢了。因为少数民族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一些问题,使得一些东西不可能完全执行
    • 2022年宪法赋予我们的权利有哪些
      安徽在线咨询 2023-03-15
      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包括: 1、平等权,即“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参与社会活动和政治活动的权利,包括:选举与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3、人身不受非法拘禁、逮捕、搜查及侵害,人格尊严、住宅及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不受侵犯。 4、宗教信仰自由。 5、向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 6、社会经济权,包括劳动权、休息权和在年老、疾病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