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破产撤销权需要注意什么
关于破产撤销权之行使应着重关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对于债务人故意侵害债权人权益的行为,诸如隐匿、私分、毁损乃至抛弃其财产等情况;
其次,针对债务人无偿做出的各类行为,其中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情形:
(1)无偿转让其财产,例如以赠予形式将财产转移给他人。
(2)对于财产或权利予以无偿放弃,这既包含积极作为的放弃,如未经法律许可而免除债务人人身所负清偿责任的行为;
也涵盖消极不作为的放弃,比如对于即将超过法定诉讼时效期间的债权,未按照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债权中断。
(3)向外提供无偿担保。
再次,可撤销的非正常交易行为,即在破产程序启动之前的特定时间段内,以低于市场公允价值的价格与他人进行交易,从而损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
最后,可撤销的偏颇行为,此类行为主要表现为债务人在临界期间内实施的,使得个别债权人相较于其他债权人获得更为优越地位的行为。
《民法典》第五百三十八条
债务人以放弃其债权、放弃债权担保、无偿转让财产等方式无偿处分财产权益,或者恶意延长其到期债权的履行期限,影响债权人的债权实现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
二、破产撤销权行使时间有多长
破产撤销权行使的时间一般是六个月,具体规定是企业法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前六个月内,仍对个别债权人进行清偿的,管理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销。但是,个别清偿使债务人财产受益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二条
企业法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依照本法规定清理债务。
第三十二条
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前六个月内,债务人有本法第二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仍对个别债权人进行清偿的,管理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销。但是,个别清偿使债务人财产受益的除外。
法律是一种普遍的约束,它既保护我们的权益,也规范我们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充分了解和理解法律,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更好地生活在这个法治社会中。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破产撤销权需要注意什么”,法律的学习和理解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和探索。我们应该珍视这个过程,把它看作是一次自我提升的机会,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一章 总则 第二条 企业法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依照本法规定清理债务。\n企业法人有前款规定情形,或者有明显丧失清偿能力可能的,可以依照本法规定进行重整。
-
什么是破产撤销权,破产撤销权的限制的必要性
124人看过
-
什么叫破产认定权?什么是破产撤销权?
464人看过
-
破产撤销权的概念与意义
451人看过
-
破产撤销权有哪些适用范围,破产撤销权的构成要件
457人看过
-
司法鉴定意见能否撤销,需要注意什么
416人看过
-
债权人撤销权需要注意的情况以及债权人撤销权行驶的条件是什么
182人看过
-
什么是破产撤销权,破产撤销权的限制的必要性海南在线咨询 2022-11-24破产撤销权是指管理人对债务人在破产程序开始前的法定期间内所为的侵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有否认其效力并申请法院撤销该行为的权利。
-
什么是破产的撤销权要件?贵州在线咨询 2023-03-04破产撤销权构成要件是: 1.必须是有害于债权人利益的行为; 2.必须是有害行为发生在破产程序开始前的临界期间; 3.必须存在有基于被撤销行为而实际获益的人; 4.能够予以撤销的行为,就无偿行为而言,破产债务人主观上要有恶意。
-
行使撤销权的条件,行使撤销权要注意什么?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11-01一、行使撤销权的条件1、从主观方面,债务人在实施危害债权人债权的行为时主观上具有恶意。当债务人放弃到期债权、无偿转让财产或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的行为而危及债权人利益,即构成债务人的恶意;这里特别指出的是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受让的第三人主观上具有恶意。如果第三人在受让时不具有恶意,则债权人就没有必要对债务人与第三人的行为予以撤销。2、从客观方面,债务人实施了一定的有害于债权的行为,也就是说债务人
-
破产撤销权和破产重组的意思山东在线咨询 2023-03-07破产撤销权的意思是,管理人对债务人在破产程序开始前的法定期间内所为的侵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有否认其效力并申请法院撤销该行为的权利。目的在于恢复因破产人不当处分而失去的利益,保护全体债权人公平受偿的机会。
-
撤销权赠与起诉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6-14原告向法院起诉,应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递交副本。诉状要整洁,不得涂改。诉状应经本人亲笔签名,如系法人或其他组织必须加盖公章。 1、撤销权赠与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 (1)当事人为自然人(公民)的应注明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包括户籍所在地与住所地),联系电话,邮政编码;当事人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应注明其名称,住所(包括法定住所和当前经营地址)和法定代表人或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