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众型经济犯罪是指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传销、非法销售未上市公司股票等犯罪活动。涉及不特定群体、被害者人数众多的金融证券类、传销类、欺诈类经济犯罪。
一、涉非法集资犯罪的民事合同的效力如何认定
涉非法集资犯罪的民事合同的效力应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非法集资是指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非法集资是指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二、参与非法集资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非法集资类型案件是近年较为多发的案件,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可能涉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非法经营罪、虚假广告罪的罪名。在认定非法集资行为时,我们要明确两点:一是行为人不具有聚集资本的资格,譬如行为人以虚假转让股权、非法售卖理财产品等内容的方式来吸收资金;二是行为人是向不特定的公众吸收资金,如果行为人只是在亲戚朋友或单位内部人员之间实行上述行为,则可能仅仅构成诈骗罪。此外,如果行为人是非法擅自发行募集基金,则会以非法经营罪来定罪处罚。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广告经营者为非法集资活动进行广告宣传,也会被认定为共犯。对于不同的罪名,其刑罚标准也有所不同。非法集资类罪名的刑罚主要是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拘役和罚金。
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的中间人怎么判
中间人在非法集资活动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构成共同犯罪,但往往涉及人数众多,情况复杂,在中间人的共同犯罪处理应注意把握以下两个方面的情形:1、中间人和上线共同构成犯罪的情形:如中间人乙明知甲非法集资,受甲委托帮助甲向不特定公众吸收资金,或者主动向社会不特定公众吸收资金交予甲。不论其是以自己的名义,还是以甲的名义,也不论其是否从中牟利,因为其主观上和甲有共同非法集资的故意,客观上帮助甲实施了非法集资的行为,都和甲共同构成犯罪。2、中间人单独构成犯罪的情形:如乙以自己名义向社会不特定公众非法吸收资金,而以更高利息放贷予甲,以赚取利息差,则中间人乙独立于甲之外单独构成犯罪,此种情形有三:(1)乙只是吸金转贷,并无挥霍、截留行为,按承诺支付下线本息,则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2)乙在吸金过程中,将部分吸收的资金用于挥霍或者截留隐匿、占为已有,最终造成下线资金亏空,此时其主观故意具有了非法占有的目的,对其应定集资诈骗罪;(3)在甲将资金返还给中间人乙时,乙私自截留、占为已有,不再返还给自己的下线,此时其主观故意亦具有了非法占有的目的,对其应定集资诈骗罪。
-
仲裁涉众型经济犯罪包括哪些?
351人看过
-
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有哪些特点
360人看过
-
涉众型经济犯罪具体会有哪些构成
121人看过
-
跨区域性涉众型经济犯罪是谁进行管辖
142人看过
-
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构成条件有哪些要素?
132人看过
-
遏制涉众型经济犯罪亟待完善惩治法规
122人看过
-
涉众型经济犯罪概念是什么,什么犯罪是涉众型经济犯罪?福建在线咨询 2022-07-28一、涉案主体复杂。 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往往由一个或数个主犯指使或唆使多个行为人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因此,涉案人员多、广、杂。涉案人员身份几乎涵盖了社会各个阶层,从下岗职工、农民、离退休和其他社会无业人员,到企事业职工、公务员乃至高学历的“白领”等。 二、涉案地域广,金额大。 从地域上看,涉众型经济犯罪许多案件都属于跨区域作案,受害群体分布在全国各个省市;从金额看,涉众型经济犯罪的犯罪金额均较大。 三
-
-
2022年涉众型经济犯罪有哪些云南在线咨询 2022-11-201、涉众型经济犯罪是指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传销、非法销售未上市公司股票等犯罪活动。 2、涉及不特定群体、被害者人数众多的金融证券类、传销类、欺诈类经济犯罪。涉众型经济犯罪并非规范罪名,而只是对某一类高发型经济犯罪进行总括的法律术语。
-
涉众型经济犯罪类型有哪些?会有什么处罚吗?北京在线咨询 2022-07-01涉众型经济犯罪是指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传销、非法销售未上市公司股票等犯罪活动。涉及不特定群体、被害者人数众多的金融证券类、传销类、欺诈类经济犯罪。 涉众型犯罪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不同类型的涉众型犯罪存在一定的交叉。同一类型的犯罪,可能同时属于两种或多种类型。例如,有的犯罪,犯罪行为人和被害人都为多人,那么该种犯罪就既是犯罪行为人涉众型犯罪,又是被害人涉众型犯罪。二是涉众型犯罪的分类标准很多
-
涉众型风险型经济犯罪的含义是哪些?浙江在线咨询 2022-07-27近年来,针对不特定群体的涉众型经济犯罪,随着发案数量、涉及人员、涉案金额的不断增多,逐步成为了政府、媒体、公众关注的焦点。每一起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势必都会对当地乃至全国的经济活动和社会稳定产生影响。许多案件因受害人经济利益受损,却无法挽回损失而引发了大规模群体性事件。这种情况近年来屡见不鲜,并且已经呈现增长态势,不仅严重侵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严重危害经济秩序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在这样的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