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散布谣言诽谤如何应对?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12-04 09:50:43 329 人看过

在互联网上散布谣言、诋毁他人或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可能涉及犯罪行为。违反治安管理处罚的污蔑诽谤行为可以报警处理,对相关人员处以行政处罚。若侮辱、诽谤行为构成涉嫌构成侮辱、诽谤罪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控告。侮辱罪和诽谤罪属于亲告罪,应当由被害人自行向法院起诉控告。

在互联网上散布谣言、诋毁他人或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若情节严重,可能涉及犯罪行为,这类行为将需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对于违反治安管理处罚的污蔑诽谤行为,可以报警处理,对相关人员处以行政处罚。污蔑、诽谤行为构成涉嫌构成侮辱、诽谤罪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控告。侮辱罪和诽谤罪属于亲告罪,应当由被害人自行向法院起诉控告。

网上诽谤如何处理

网上诽谤是一种常见的网络侵权行为,对于受害者的心理和名誉造成极大的伤害。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的规定,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针对网上诽谤的处理,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五条规定,权利人或者利害关系人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人民调解组织应当依法判断,并根据权利人的请求或者管理权限内的公权力,采取必要措施制止侵权行为,防止损害扩大或者加重损害。

同时,《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五条规定,被侵权人或者善意第三人证明侵权行为存在且不损害权利人权益的,人民法院、人民调解组织应当认定其无过错,不承担侵权责任。被侵权人或者善意第三人证明侵权行为不存在,或者损害权利人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另外,《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六条规定,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损害他人人身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综上所述,对于网上诽谤的处理,应根据权利人的请求或管理权限内的公权力来判断是否侵权,并依法采取必要措施制止侵权行为,防止损害扩大或加重损害。同时,被侵权人或善意第三人证明侵权行为不存在或损害权利人权益的,也应承担侵权责任。

在互联网上散布谣言、诋毁他人或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若情节严重,可能涉及犯罪行为。对于违反治安管理处罚的污蔑诽谤行为,可以报警处理,对相关人员处以行政处罚。若被侵权人或善意第三人证明侵权行为不存在或损害权利人权益的,则应承担侵权责任。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8日 00:4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人身权相关文章
  • 散布网络谣言触犯了什么法律
    散布网络谣言触犯的法律是治安管理处罚法,严重的触犯刑事犯罪,涉嫌构成中国《刑法》中的诽谤罪,按照法律有关规定,网络造谣行为通过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点击率和转发量达到一定数量,达到法律认定情节严重的情形,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六)偷窥、偷照、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一、网络谣言有什么危害其一,加剧社会恐慌。网络谣言传播
    2023-02-16
    425人看过
  • 散布网络谣言会构成哪些罪名?
    诽谤罪、寻衅滋事罪、商品声誉罪、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编造、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以及战时造谣惑众罪。上述罪名一般均能针对不同类型的网络谣言进行适用。在专有罪名体系之中,可以直接适用具体罪名对编造网络谣言的行为人进行处罚。传播网络谣言属于犯罪吗利用网络谣言诽谤他人,只要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损害他人人格、名誉的行为,就属于违法,要予以治安处罚。没有次数的限制规定。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构成犯罪,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
    2023-07-04
    491人看过
  • 散布网络谣言的3种法律责任
    散布网络谣言的3种法律责任包括了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一般情况下不会构成刑事犯罪行为,但如果构成诽谤罪的,则会被依法追究侵权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一、散布网络谣言的3种法律责任散布网络谣言的3种法律责任为:散布谣言可能要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承担刑事责任。首先侵害了他人名誉权,应该停止侵害,消除影响,严重的承担法律责任;该行为违法治安管理会受到行政处罚;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构成诽谤罪,追究刑事责任。二、散布谣言立案标准是怎样的网上散布谣言可追究寻衅滋事罪。寻衅滋事罪的立案标准:1.随意殴打他人造成他人身体伤害、持械随意殴打他人或者具有其他恶劣情节的;2.追逐、拦截、辱骂他人,严重影响他人正常工作、生产、生活,或者造成他人精神失常、自杀或者具有其他恶劣情节的;3.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价值二千元以上,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三次以上或者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2023-08-12
    103人看过
  • 如何应对恶意网络诽谤
    法律综合知识
    一、如何应对恶意网络诽谤(一)公民如遇到网络诽谤,可保存相关证据材料后向辖区公安机关派出所报案,公安机关将依法进行调查处理,在此期间,报案人可向受案单位咨询办理情况。(二)新规中“被转发500次或点击5000次”是以实际点击为准,相关统计情况属于公安机关侦查工作,报案人并不需要了解。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公安机关将依法通知报案人相应情况。(三)报案人所需准备的材料是视具体案情而定的,不同案情所需报案材料将有差异。因此,建议公民报案时先与受案单位联系,确定所需材料后备齐相关资料前往报案。二、网络诽谤会构成诽谤罪吗在网络诽谤中,诽谤成立的要素之一,就是看诽谤者所选择的传达信息的方式是否属正常的、能够阻止第三人的接触的途径。我们可以假设有这么几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发出信息者所选择的途径是电子邮件,收件地址仅为某一人所知,是纯粹的私人邮箱;第二种情况也选择以电子邮件方式发送,但收件地址却可以为数个人,
    2023-05-06
    356人看过
  • 网络谣言传播多少次为诽谤罪
    网络谣言的传播行为所决定其是否构成诽谤罪,并不仅仅基于其传播频次进行评判。诽谤罪的成立需要满足诸多复杂且严格的条件规定。在通常情况下,倘若网络谣言的内容系蓄意捏造的虚假信息,并对相关个体的声誉权产生了极其重大的伤害,即便该等谣言的传播频次相对较低,亦有可能导致诽谤罪的成立。而若传播范围广大,产生不良社会影响甚巨,即便是传播频次有限,亦有可能构成刑事犯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2024-08-15
    310人看过
  • 散布谣言行为如何认定
    本行为在客观上主要表现为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扰乱社会秩序。散布谣言,是指捏造没有事实根据的谣言并向他人进行传播的行为。如制造将要发生地震、战争的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是指编造火灾、水灾、地震、传染病爆发、火警、治安警情等虚假险情,并向有关部门报告的行为。上述行为的客观后果足以引起群众恐慌,干扰了国家机关以及其他单位的正常工作,扰乱了社会秩序。行为人在主观上表现为故意,过失实施上述行为的,不构成本行为,行为人的动机具有多样性,有的是为了故意制造社会混乱,破坏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有的是出于报复,给某些单位施加压力,有的是出于精神空虚,为了寻求刺激、看热闹,等等。行为人的动机不影响本行为的构成,但可以作为给予其处罚轻重的依据之一。散布谣言处罚措施,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
    2023-05-01
    60人看过
  • 恶意散布谣言诽谤罪量刑标准最高多少年
    故意制造并扩散虚假信息进行恶意的诋毁、污蔑,这种行为有可能涉及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规定的诽谤罪。若情节严重,达到犯罪标准,则最高可被判处三年有期徒刑。然而,若此类诽谤行为是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传播,且对他人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和后果,那么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其行为可能会被认定为寻衅滋事罪,最高刑罚可高达五年。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量刑过程中,法院将会综合考虑犯罪情节的严重程度以及对社会产生的不良影响等多方面因素。《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2024-07-24
    477人看过
  • 微信群散布谣言诽谤罪立案的标准是什么
    一、微信群散布谣言诽谤罪立案的标准是什么微信群散布谣言诽谤罪立案的标准是:1.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2.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3.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4.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二、诽谤罪的构成要件诽谤罪的构成要件为:1.诽谤罪客体要件诽谤罪侵犯的客体与侮辱罪相同,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犯罪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2.诽谤罪客观要件诽谤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
    2023-10-25
    119人看过
  • 网络造谣如何定罪,网络诽谤如何取证
    一、网络造谣如何定罪网络造谣,在情节严重的情况下,对造谣者以诽谤罪定罪处罚。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1.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2.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3.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4.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二、网络诽谤如何取证网络诽谤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取证:1.如果是在网络上进行诽谤,可以将诽谤内
    2023-06-23
    172人看过
  • 诽谤罪中如何界定谣言
    法律综合知识
    诽谤行为之合法性判定,其主要依据如下:首先,该等行为需侵害到他人人格尊严及名誉权;其次,这种侵犯所针对的必须是具体的自然人;再者,从客观角度来看,此类行为主要体现为行为人有意识地编制并散播不实言论,这些言论足以损害他人的人格和名誉,并且情节较为严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2024-08-13
    291人看过
  • 什么是网络造谣诽谤和网络诽谤罪
    网络造谣诽谤是指借助网络等现代传播信息手段,捏造、散布虚假事实,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网络造谣诽谤与传统诽谤相比,有其更为鲜明的特性,因为对网络诽谤的管制更容易产生公民言论自由和公民名誉权的价值冲突。网络造谣诽谤造成严重后果的会构成网络诽谤罪。网络诽谤罪是指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并且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在互联网背景下,网络诽谤事件日益增多,因此网络诽谤罪也因此孕育而生。网络诽谤严重扰乱了正常网络秩序,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广大网民的思维习惯。2013年9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检察院明确网络诽谤入罪标准,即谣言被转发超500次可判刑,明知诽谤仍提供帮助以共同犯罪论处。一、网络诽谤罪的主体认定1、网络诽谤与传统的诽谤罪主体一样,凡是具备刑事责任年龄,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能成为本罪的主体
    2023-04-03
    322人看过
  • 如何举报散布疫情谣言者
    一、如何举报散布疫情谣言者面对散布疫情谣言的行为,个人或组织可采取积极措施进行举报。1.应直接向发布谣言的网络平台进行举报,明确要求平台删除不实信息,以遏制谣言的进一步传播。在举报时,应提供谣言的具体内容、链接或截图等证据,以便平台迅速定位并处理。2.根据谣言的严重程度,受害人还有权向公安机关报案,由公安机关依法追究散布谣言者的法律责任。二、散布疫情谣言的维权措施针对散布疫情谣言的侵权行为,受害人可采取多种维权措施。1.首要的是收集并保存相关证据,如谣言内容的截图、视频或音频记录等,这些证据在后续维权过程中至关重要。2.可向相关网络平台投诉,要求平台迅速删除谣言信息,并追究发布者的责任。3.受害人还可选择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要求散布谣言者停止侵权、消除影响并赔偿损失。在起诉前,务必确保证据充分且固定,以防证据灭失导致维权困难。三、举报散布谣言需准备哪些证据举报散布谣言时,准备充分的证据至关
    2024-08-10
    400人看过
  • 应对网络谣言的方法
    网络诽谤可以在保存相关证据材料后向辖区公安机关派出所报案。公安机关将依法进行调查处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上述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上述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网络诽谤是什么罪根据法律规定,网络诽谤罪主要是指行为人在网络上以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情节严重的情形。该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人格尊严权和名誉权是公民的基本人身权利。本罪的犯罪对象,只能是自然人,而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
    2023-07-03
    489人看过
  • 网络散布谣言犯罪构成要件是什么
    一、网络散布谣言罪犯罪构成要件是什么?1、本罪侵犯的客体与侮辱罪相同,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犯罪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2、客观方面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1)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即诽谤他人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如果散布的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有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也不构成本罪。(2)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所谓散布,就是在社会公开的扩散。散布的方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言语散布;另一种是文字,即用大字报、小字报、图画、报刊、图书、书信等方法散布。所谓“足以贬损”,是指捏造并散布的虚假事实,完全可能贬损他人的人格、名誉,或者事实上已经给被害人的人格、名誉造成了实际损害。如果散布虚假的事实,但并不可能损害他人的人格、名誉,或无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则不构成诽谤罪。(3)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特定的人
    2023-04-28
    150人看过
换一批
#人身损害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人身权
    词条

    人身权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两大类,其中人格权包括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名誉权、肖像权、荣誉权等。身份权包括亲权、配偶权、亲属权等。人身权是我国公民和法人的人身关系在法律上的体现和反映。 人身权是不直接具有财产内容的,不能以金... 更多>

    #人身权
    相关咨询
    • 怎样认定网络诽谤罪,网络散布谣言罪与诽谤罪的界限
      浙江在线咨询 2022-04-27
      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1)必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即诽谤他人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如果散布的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有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也不构成本罪。(2)必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所谓散布,即在社会公开的扩散。散布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言语散布;另一种是文字,即用大字报、小字报、图画、报刊、图书
    • 如何起诉一些带有谣言的网络谣言或诽谤?
      台湾在线咨询 2022-09-14
      应当去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起诉。《》第二十一条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辖区的,各该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 在办公室散布谣言构成诽谤罪么?
      云南在线咨询 2022-10-19
      按实际情况,在办公室散布谣言属于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的,就构成诽谤罪。一经定罪,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
    • 谣言,诽谤,造谣如何赔偿。
      青海在线咨询 2022-10-22
      是名誉侵权,可要求停止侵权、恢复名誉、赔礼道歉、造成损失的可根据具体损失要求配偿,还可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 如何处罚网络散播谣言
      安徽在线咨询 2021-11-26
      网络谣言是指通过网络媒体(如微博、国外网站、网络论坛、社交网站、聊天软件等)传播的谣言。)没有具有攻击性和目的性的事实依据。主要涉及突发事件、公共领域和政治人物 颠覆传统,离经叛道等内容。散布谣言,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根据《刑法修正案(九)》第三十二条,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制造虚假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