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推移,我们国家的法律法规也在不断改变,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和一个国家机关的活动基本原则都是由宪法来制定的,同时也会规范每位公民应享受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那么宪法适用的原则有哪些?其中就包括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党的领导的原则和社会主义法治的原则等五项。
我国宪法适用的原则有哪些?
1.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司法机关处理一切案件,只能以客观事实和国家法律为标准,决不允许另立标准。
2.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法律对于全体公民都是统一适用的,任何公民不管怎样都依法拥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3.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发挥司法机关的合法职能,在维护法制统一的基础上,正确适用法律,防止特权现象。
4.实事求是、有错必纠
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对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1、人民主权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也称主权在民原则,意思是指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属于人民。也是社会主义国家宪法的一个基本原则。但在社会主义宪法中,人民主权原则已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2、基本人权原则:
人权,即作为一个人应具有的权利。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党和国家一贯致力于维护和保障人权。从《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到《1982年宪法》,虽然没有直接使用"人权"一词,但基本人权原则和人权的具体内容,则直接反映在宪法所确认和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之中,而且在实践中始终把生存权和发展权放在首位。
3、权力制约原则:
在社会主义国家,权力制约原则表现为议行合一,即权力统一原则和民主集中制原则。这一社会主义的宪法原则是由巴黎公社所创建而为后来的社会主义宪法具体化,它在理论上确认国家权力的不可分割性,在实践中以人民代表机关作为统一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4、法治原则:
法治原则又称依法治国,其基本含义是依法办事,按照法律来治理国家,建立秩序,任何组织或个人均不得有法外特权。
宪法的适用特征
1.法定性
国家机关对具体案件的处理,无论是在程序上还是在实体上,都必须严格依据法律规定。
2.权威性
国家机关尤其是司法机关的活动是以国家名义进行的,司法裁决一旦发生法律效力,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执行,不得擅自修改和违抗。
3.被动性
司法过程的启动总是以具体案件的发生为前提,在大多数案件中,司法活动必须由当事人的诉讼行为来启动。
4.独立性
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的干涉。国家行政机关在处理行政复议案件时也应坚持独立性和公正性。
-
宪法是规定我国的那些制度的原则
448人看过
-
宪法适用诉讼程序原则
365人看过
-
宪法主要有哪些原则
222人看过
-
什么是宪法规定的适用原则?
77人看过
-
我国罪刑法定原则的司法适用
87人看过
-
“司法独立”能否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
171人看过
宪法适用是指国家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对国家机关、公民和法人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它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权利和义务,对一切法律、法规和行政行为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宪法适用意味着所有的法律法规都必须符合宪法规定,否则将被视为非法。这种适用关系确保... 更多>
-
-
宪法法治原则适用于哪些地方重庆在线咨询 2022-07-28宪法法治原则包括基本人权原则人权,即作为一个人应具有的权利。1776年的美国《独立宣言》是世界上最早宣布人权内容的宪法性文件,马克思称它为世界上"第一个人权宣言"。它明确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1791年的法国宪法以《人权宣言》作为序言,对人权保障作了更为系统和合理的规定。
-
什么是我国宪法原则西藏在线咨询 2022-11-201、我国的《宪法》原则包括: (1)法治原则 (2)民主集中制原则 (3)党的领导原则 (4)人民主权原则 (5)人权保障原则等原则。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
我国的宪法原则,有没有法律规定青海在线咨询 2023-10-15我国宪法原则包括:党的领导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社会主义法治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与权力制约与监督原则。学理上的宪法原则主要包括: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法治原则、权力制约与监督原则。
-
我国宪法规定有几种原则青海在线咨询 2023-07-05《宪法》有下列四个原则: 1.人民主权原则。也称主权在民原则,意思是指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属于人民。 2.基本人权原则。 3.权力制约与监督原则。 4.法治原则。法治原则又称依法治国,其基本含义是依法办事,按照法律来治理国家,建立秩序,任何组织或个人均不得有法外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