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宪法适用的原则有哪些?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3 14:12:05 171 人看过

随着时间推移,我们国家的法律法规也在不断改变,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和一个国家机关的活动基本原则都是由宪法来制定的,同时也会规范每位公民应享受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那么宪法适用的原则有哪些?其中就包括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党的领导的原则和社会主义法治的原则等五项。

我国宪法适用的原则有哪些?

1.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司法机关处理一切案件,只能以客观事实和国家法律为标准,决不允许另立标准。

2.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法律对于全体公民都是统一适用的,任何公民不管怎样都依法拥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3.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发挥司法机关的合法职能,在维护法制统一的基础上,正确适用法律,防止特权现象。

4.实事求是、有错必纠

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对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1、人民主权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也称主权在民原则,意思是指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属于人民。也是社会主义国家宪法的一个基本原则。但在社会主义宪法中,人民主权原则已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2、基本人权原则:

人权,即作为一个人应具有的权利。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党和国家一贯致力于维护和保障人权。从《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到《1982年宪法》,虽然没有直接使用"人权"一词,但基本人权原则和人权的具体内容,则直接反映在宪法所确认和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之中,而且在实践中始终把生存权和发展权放在首位。

3、权力制约原则:

在社会主义国家,权力制约原则表现为议行合一,即权力统一原则和民主集中制原则。这一社会主义的宪法原则是由巴黎公社所创建而为后来的社会主义宪法具体化,它在理论上确认国家权力的不可分割性,在实践中以人民代表机关作为统一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4、法治原则:

法治原则又称依法治国,其基本含义是依法办事,按照法律来治理国家,建立秩序,任何组织或个人均不得有法外特权。

宪法的适用特征

1.法定性

国家机关对具体案件的处理,无论是在程序上还是在实体上,都必须严格依据法律规定。

2.权威性

国家机关尤其是司法机关的活动是以国家名义进行的,司法裁决一旦发生法律效力,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执行,不得擅自修改和违抗。

3.被动性

司法过程的启动总是以具体案件的发生为前提,在大多数案件中,司法活动必须由当事人的诉讼行为来启动。

4.独立性

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的干涉。国家行政机关在处理行政复议案件时也应坚持独立性和公正性。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5日 11:3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宪法适用相关文章
  • 简述我国刑法对国外犯的适用原则
    1.属人管辖原则。这里的属人管辖原则,是指积极的属人管辖原则,即本国公民在国外犯罪的,也适用本国刑法。2.保护管辖原则。保护管辖原则的基本含义是,不论本国人还是外国人,其在国外的犯罪行为,只要侵犯了本国国家利益或者本国公民的权益,就适用本国刑法。其实质意义在于,保护本国国家利益与本国公民的权益。因侵犯本国国家利益而适用本国刑法的,称为国家保护原则;因侵犯本国公民权益而适用本国刑法的,称为国民保护原则(消极的属人管辖原则)。3.普遍管辖原则。普遍管辖原则以保护各国的共同利益为标准,认为凡是国际公约或者条约所规定的侵犯各国共同利益的犯罪,不管犯罪人的国籍与犯罪地的属性,缔约国或参加国发现犯罪人在其领域之内时便行使刑事管辖权。根据国际公约及各国刑法的规定,适用普遍管辖原则受到一定限制:(1)适用该原则的犯罪必须是危害人类社会共同利益的犯罪;(2)管辖国应是有关公约的缔约国或参加国;(3)管辖国的
    2023-07-25
    472人看过
  • 我国刑事证据适用的原则
    《刑事诉讼法》第四十八条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证据包括:(一)物证;(二)书证;(三)证人证言;(四)被害人陈述;(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六)鉴定意见;(七)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八)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一、我国刑事证据适用规则有哪些1、审判机关取证原则。刑诉法第43条、45条以及《解释》第54、55、56条分别规定了审判机关收集、调取证据的权利义务和一些具体的操作程序。2、最佳证据规则。按照法学理论界的通说,最佳证据规则适用于书证,是指原始文字材料的效力优于复制件,因而是最佳证据3、非法言词证据排除原则。言词证据是指以人的语言表述为存在和表现形式的证据。在法定的证据种类中,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被告人供述以及鉴定结论都属于言词证据。4、口供补强规则。限制口供的证明能力,不承认其对案件事实具有独立完全的证
    2023-03-02
    468人看过
  • 不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的选项是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1)人民主权原则。人民主权是指国家中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主权在民。(2)基本人权原则。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在于保护人权,侧重于保护弱势群体的权利。(3)法治原则。法治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它是指统治阶级按照民主原则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国家治理方式。(4)权力制约原则。制约国家权力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既包括公民权利对国家权力的制约,也包括国家权力对国家权力的制约。宪法的作用:1、巩固国家政权;2、规范和制约国家权力;3、调整国家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4、宪法作为上层建筑,对自己的经济基础起着影响作用;5、宪法促进国家的民主制度和法律制度的形成和发展;6、宪法对公民权利的保障作用;7、我国宪法把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转化成为国家意志,由国家的力量予以推行,得到实现。这是我国宪法最重要的作用。关于我国宪法修改
    2023-08-02
    198人看过
  • 我国的宪法监督行驶的原则是什么
    一是依法监督的原则。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离开了宪法和法律的监督就失去了法律依据。人大监督的对象、内容、范围和方式都要严格符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在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按照法定的程序,对法定的对象进行监督。是否需要行使监督权,如何行使监督权都要以法律为准绳。只有坚持依法监督,监督才能有权威性和法律效力。二是职权分工的原则,或者说是不包办代替的原则。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要做到既不失职,又不越权,就必须遵循宪法规定的国家机关职权分工的原则。宪法和有关法律在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统一行使国家最高权力的前提下,明确划分国家的行政权、审判权、检察权,并规定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不得兼任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这样规定既可避免权力过分集中,又能使国家机关各项工作有序有效地进行。因此,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权,不允许侵犯和代替其他国家机关的职权,不能包办代替“一府两院”的工作。对
    2023-06-03
    114人看过
  • 尊重和保障什么是我国宪法的原则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于2004年载入宪法,成为我国宪法的一项重要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民主本质要求。1948年12月10日联合国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首次阐明了人类大家庭所有成员的固有尊严和普遍人权,作为所有人民和所有国家努力实现的共同标准。人权被认为是当代国际社会获得普遍承认的价值和政治道德观念,是否尊重和保障人权已经成为评判一个国家民主法治的标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民权利写入宪法时间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民权利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时间是2004年3月14日。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民权利是我国社会主义宪政的重大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达到一个新水平的标志,必将对推进我国的人权事业,实现社会全面进步,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已经成为中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原则,也是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基本理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十三条凡具
    2023-08-13
    347人看过
  • 宪法的国家政策性原则
    政策性原则是一个国家在政策管理领域应当遵循的指导性原则,它们是法治要求的必然产物——国家政策必须纳入法治管理的范畴,同时它们也受到人权原则的约束——各项政策及其立法必须以保障人权为目的。许多国家的宪法都有政策性原则的内容,有的还辟专章或专节予以规定,如西班牙宪法第三章第三节为社会和经济政策的指导原则;葡萄牙宪法在第一编之前也有基本原则的专门规定,此外几乎在每一编中第一章,都以一般原则为章名;阿塞拜疆宪法第二章为国家的基本原则;巴基斯坦宪法第二章第二节为政策原则;菲律宾宪法第二章为关于原则和国家政策的宣告;卡塔尔宪法第二章为国家政策的基本指导原则;孟加拉国宪法第二章为国家政策的基本原则;印度宪法第四篇为国家政策之指导原则我国宪法中的政策性原则主要集中在宪法序言和宪法第一章总纲中,尤其是宪法总纲部分集中规定了各项国家政策,总纲的全部条文都是基本原则或其派生性原则的规定,而明确规定基本原则的条文
    2023-04-24
    110人看过
  •  什么是中国的宪法原则?
    本文介绍了我国宪法的特点。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包括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原则包括基本人权原则、法治原则、权力制约原则等。我国的宪法具有以下特点: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原则是:基本人权原则、法治原则、权力制约原则等。 宪 法 的 三 个 核 心 原 则 是 什 么 ?标题:宪法的三个核心原则是什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法律地位。其中,宪法的三个核心原则包括:民主集中制原则、权力分立原则和法治原则。首先,民主集中制原则体现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划分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
    2023-09-08
    295人看过
  • 纵观各国宪法以下什么体现了法治原则,宪法法治原则的作用
    纵观各国宪法以下的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法治原则和权利的制约原则体现了法治原则。宪法法治原则的作用在于能够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对公民的财产进行保护、完善经济制度等。一、纵观各国宪法以下什么体现了法治原则纵观各国宪法以下四种体现了法治原则:1.人民主权原则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无一例外地承认国家的权利属于人民。2.基本人权原则我国宪法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专章规定和列举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体现了对公民的宪法保护。3.权力的制约原则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关之间实行民主集中制。”对上述原则有一定的体现。4.法治原则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通过的新《党章》再次重申了法治原则这一重要原则。十五大的政治报告提出了:以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任务,特别强调”依法治国是当领导人民智力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
    2022-07-01
    281人看过
  • 我国《宪法》确立的制度有哪些?
    我国《宪法》确立的制度有哪些?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经济和基本政治制度如下:(一)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城镇中的手工业、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服务业等行业的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国家保护城乡集体经济组织合法的权利和利益,鼓励、指导和帮助集体经济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包括劳动者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三资”企业等。我国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二)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政治制度: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2.《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国家的性质、根本制度,国家的根本任务,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公民的基本
    2023-06-03
    391人看过
  • 宪法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基本原则?
    宪法的基本特征:(一)根本性,宪法规范的根本性是指宪法只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性问题。(二)最高权威性,宪法规范的最高权威性是指宪法规范的地位和效力高于其他法律规范.在整个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宪法是母法、基础法。(三)原则性。基本原则有:党的领导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权力监督和制约原则、法治原则。集体合同基本特征有哪些1、集体合同首先具有一般合同的共同特征,即是平等主体基于平等、自愿协商而订立的规范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2、除此以外,集体合同还具有其自身特征:(1)集体合同是特定的当事人之间订立的协议。在集体合同中当事人一方是代表职工的工会组织或职工代表;另一方是用人单位。当事人中至少有一方是由多数人组成的团体。特别是职工方.必须由工会或职工代表参加,集体合同才能成立。(2)集体合同内容包括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在集体合同
    2023-07-22
    348人看过
  • 我国宪法规定社会公有制实行什么原则?
    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一、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二、按劳分配,是分配个人消费品的社会主义原则,即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对社会总产品作各项必要的社会扣除以后,按照个人提供给社会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还没有能够达到产品极大丰富的程度,工农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还存在着差别,劳动还未成为人们生活第一需要等原因,只能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将劳动所得全部分配给劳动者,不产生剩余价值。《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国家在社会主义
    2024-05-14
    323人看过
  • 我国对涉外离婚有哪些法律适用规则
    因为离婚的形式主要涉及程序问题,对离婚的形式要件的法律冲突,各国一般都规定适用法院地法;而对离婚的实质要件的法律选择,各国通常采取以下冲突规则:(一)依据法院地法(二)依据当事人本国法(三)重叠适用法院地法和当事人本国法(四)适用利于离婚的法律我国关于涉外离婚的规定主要集中于《民法典》。(一)根据以上法律,离婚案件的管辖权规则是:国家间的外交实践,表现为条约、宣言及各种外交文书;特殊情况下,对不在我国领域内居住的人提起的离婚诉讼,原告住所地或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有管辖权。在国内结婚并定居国外的华侨,如定居国法院以离婚诉讼须由婚姻缔结地法院管辖为由不予受理,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的,由婚姻缔结地或一方在国内的最后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在国外结婚并定居国外的华侨,如定居国法院以离婚诉讼须由国籍所属国法院管辖为由不予受理,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的,由一方原住所地或在国内的最后居住地人民法
    2023-04-26
    112人看过
  • 宪法原则有几个
    宪法原则
    《宪法》有下列四个原则:1.人民主权原则。也称主权在民原则,意思是指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属于人民。2.基本人权原则。3.权力制约与监督原则。4.法治原则。法治原则又称依法治国,其基本含义是依法办事,按照法律来治理国家,建立秩序,任何组织或个人均不得有法外特权。贯彻尊重和保障人权宪法原则本次刑诉法修改一个最突出的亮点,就是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进刑事诉讼法总则,并在多项具体规定和制度完善中加以贯彻和体现。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确立的一项重要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刑事诉讼法是规范刑事诉讼活动的基本法律。刑事诉讼活动是国家追究犯罪、惩罚犯罪的活动,其诉讼过程与诉讼结果均与公民的人身自由、财产权利等基本权利息息相关。此次修改刑事诉讼法,坚持统筹处理好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关系,既要有利于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又要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尊重和保障人权,
    2023-07-24
    332人看过
  • 我国宪法解释机关有哪些?
    一、我国宪法解释机关有哪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我国法律规定的行使解释宪法的职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六十七条第一项,明确授予全国人大会常委会依法行使“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的职权。这是《宪法》赋予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第一项职权,是其他机关所不能具有的,这就决定了全国人大会常委会的解释宪法的权力的专属性和排他性。我国《立法法》第四十二条:法律解释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二、关于我国宪法有关情况(1).宪法的意义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通常规定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国家机关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重要内容,有的还规定国旗、国歌、国徽和首都以及统治阶级认为重要的其他制度,涉及到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2).宪法修改方式宪法作为中国民主制度的法律化,是国家组织和活
    2023-04-13
    129人看过
换一批
#宪法综合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宪法适用是指国家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对国家机关、公民和法人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它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权利和义务,对一切法律、法规和行政行为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宪法适用意味着所有的法律法规都必须符合宪法规定,否则将被视为非法。这种适用关系确保... 更多>

    #宪法适用
    相关咨询
    • 我国现行宪法原则有哪些?有什么作用?
      广西在线咨询 2022-08-12
      宪法原则,法律术语,即宪法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权力制约原则、法治原则等。
    • 宪法法治原则适用于哪些地方
      重庆在线咨询 2022-07-28
      宪法法治原则包括基本人权原则人权,即作为一个人应具有的权利。1776年的美国《独立宣言》是世界上最早宣布人权内容的宪法性文件,马克思称它为世界上"第一个人权宣言"。它明确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1791年的法国宪法以《人权宣言》作为序言,对人权保障作了更为系统和合理的规定。
    • 什么是我国宪法原则
      西藏在线咨询 2022-11-20
      1、我国的《宪法》原则包括: (1)法治原则 (2)民主集中制原则 (3)党的领导原则 (4)人民主权原则 (5)人权保障原则等原则。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 我国的宪法原则,有没有法律规定
      青海在线咨询 2023-10-15
      我国宪法原则包括:党的领导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社会主义法治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与权力制约与监督原则。学理上的宪法原则主要包括: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法治原则、权力制约与监督原则。
    • 我国宪法规定有几种原则
      青海在线咨询 2023-07-05
      《宪法》有下列四个原则: 1.人民主权原则。也称主权在民原则,意思是指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属于人民。 2.基本人权原则。 3.权力制约与监督原则。 4.法治原则。法治原则又称依法治国,其基本含义是依法办事,按照法律来治理国家,建立秩序,任何组织或个人均不得有法外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