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是如何正确认定脱逃罪的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12 19:50:40 401 人看过

(一)客体要件。本罪所侵犯的客体是司法机关的正常管理秩序。

对犯罪嫌疑入、被告人、罪犯进行拘留、逮捕、羁押、监管是司法机关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施加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的法律强制措施,是保护人民、维护社会秩序,同犯罪作斗争的重要手段,也是保障司法机关司法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环节。接受司法机关依法对其所采取羁押、监管,是犯罪嫌疑入、被告人、罪犯必须遵守的义务。如其不遵守义务而脱逃,就直接破坏了司法机关的监管秩序,妨害了司法机关的活动。

(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逃离羁押、改造场所的行为。

(三)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必须是依照本法与刑事诉讼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

1、依法被拘留、被逮捕的未决犯;

2、已被判处拘役以上刑罚,正在劳改机关服刑的已决犯。

只有上述两种人才能成为本罪主体。被行政拘留或劳动教养的人逃跑的,不构成本罪。被错抓、错判的人,独立实施脱逃行为的,不构成本罪。但可以以参与其他人脱逃行为的方式构成本罪。

(四)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即行为人脱逃的目的是为了逃避羁押与刑罚的处罚。如果没有逃避羁押或刑罚处罚的目的,则不构成犯罪。例如,犯人获准回家办理丧葬事宜,确实因故未能按时返回监狱,就不能视为脱逃罪。

什么叫脱逃罪

脱逃罪,是指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从羁押和改造场所逃走的行为。我国刑法第316条规定,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脱逃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31日 08:5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有期徒刑相关文章
  • 司法实践中如何正确认定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
    在认定本罪时应注意区分本罪与泄露国家秘密罪的界限。本罪与泄露国家秘密罪的犯罪对象都是国家秘密,客观上都违反了保密法规。但是二者的社会危害性不同,应注意区分。它们的区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主体要件方面,泄露国家秘密罪是职务犯罪,其主体主要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2、客观要件不同,泄露国家秘密罪表现为泄露,而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表现为获取。3、在主观方面,泄露国家秘密罪可以是故意的,也可以是过失的,而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必须是故意。一、什么是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是指以窃取、刺探、收买方法,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的行为。二、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的犯罪构成要件有哪些?(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一是国家的案全和发展。当今世界仍存在许多的矛盾和不稳定因素,因此,保证国家秘密的安全,不仅关系到我国的长治久安,而且有可能影响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此外,国家秘
    2023-06-28
    86人看过
  • 司法实践中如何正确认定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
    (一)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构成本罪,行为人既要有冒充军人的行为,又要有招摇撞骗的活动。如果行为人仅仅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冒充军人,没有进行招摇撞骗的活动,则不构成犯罪。如果行为人进行了招摇撞骗的活动,但不是冒充军人名义实施的,则不构成本罪;构成其他罪的,按其他罪处理。(二)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与招摇撞骗罪的界限招摇撞骗罪,是指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的行为。本法对这两个罪的规定存在法条竞合关系。其主要区别在于:一是侵犯的客体不同,前者侵犯的直接客体主要是军队的声誉及其正常活动,后者侵犯的直接客体主要是国家机关的声誉及其正常活动,二是犯罪对象不同。前者的犯罪对象是现役军人,后者的犯罪对象是除军事机关外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三)区分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与诈骗罪的界限这两种犯罪都表现为欺骗行为,而且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也可以如诈骗罪那样骗取财物,因而容易混淆。这两种犯罪的区别主要表现在:(1)侵害
    2023-08-18
    463人看过
  • 司法实践中如何正确认定指使部属违反职责罪?
    (一)区分本罪与滥用职权罪的界限本法对指使部属违反职责罪和第397条滥用职权罪的规定存在部分的法规竞合关系,即本法第397条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滥用职权罪的规定可以包括一部分指使部属违反职责罪。对这种情况,根据刑法理论对法规竞合问题的处理原则,即特别法优先于普通法、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优先于一般规定适用,当军队的各级首长和指挥人员滥用职权,指使部属进行违反职责的活动,造成严重后果时,应优先适用本章的规定,以指使部属违反职责罪论处。(二)区分本罪与重大责任事故罪的界限1、指使部属违反职责罪所侵害的是军队中正当行使指挥权的秩序,而重大责任事故罪所侵害的是工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秩序。2、在犯罪的客观方面,指使部属违反职责罪表现范围比较广泛,并未局限在违反哪一方面的职责,而重大责任事故罪表现范围相对较窄,限定在生产作业过程中。3、指使部属违反职责罪的主体是军队中各级首长和指挥人员,而重大责任事故罪的主体是
    2023-03-06
    205人看过
  • 实践中爆炸罪如何认定
    刑事责任年龄
    在实践中一般从以下四个方面认定爆炸罪。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对公私财物或人身实施爆炸,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三、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可成为本罪的主体。四、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即行为人明知其行为会引起爆炸,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过失爆炸罪与爆炸罪的区别过失爆炸罪与爆炸罪都是以爆炸的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二者的区别在于:1、主观方面不同。过失爆炸罪在主观方面只能是出于过失,既可以是过于自信的过失,行为人对其引起爆炸的行为可能造成危害公共安全的严重后果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也可以是疏忽大意的过失,即行为应当预见其爆炸行为可能造成危害公
    2023-08-13
    147人看过
  • 司法实践中如何正确认定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
    1、本罪与一般猥亵、侮辱妇女行为的界限首先,要将强制猥亵、侮辱妇女行为与非强制性猥亵、侮辱妇女行为区分开来,本法只惩罚以强制方法猥亵、侮辱妇女的行为,对于非强制性的猥亵、侮辱妇女行为不能视作犯罪。其次,并非任何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的行为都构成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本条对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构成虽然未规定情节严重之要件,但不能将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强制猥亵、侮辱妇女行为亦视作为犯罪。2、利用妇女无法抗拒的状态进行猥亵行为的定性强制猥亵妇女一般都是利用暴力手段使妇女不能抗拒,或者对妇女采取胁迫,即精神上的强制,使妇女不敢抗拒的手段来实施的。那么,利用妇女患重病、醉酒、熟睡、昏迷等状态而实施的猥亵行为,能否认定为强制猥亵妇女罪呢?我们认为,这种猥亵妇女行为在本质上是违背妇女意志的,其猥亵手段可视为暴力、胁迫以外的其他手段,因此,应认定为强制猥亵妇女罪。3、如何认定利用职权、教养关系、从属关系
    2023-02-22
    191人看过
  • 在司法实践中如何确认立功的主体
    在诉讼程序中共有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侦查机关三个司法主体,他们参与并主导着整个诉讼程序的进程。那么立功是由他们中的某一个机关认定,还是由三个机关共同认定或是三个机关都有认定立功的权力呢?三个机关的职责不同,在诉讼程序中的作用不同,所以,由三个机关共同认定只能造成认定上的更加混乱而别无益处,故不能由三个机关共同认定。那么是否三个机关各自都有认定立功的权力呢?在一般的案件中最先接触案件的是侦查机关,也是最先进入诉讼程序的,并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罪犯的立功行为也必须由侦查机关在实践中查证属实。可以看出侦查机关在立功的认定上是存在优势的,但是,他也有其无法克服的弱点。侦查机关在侦查中很可能产生先入为主的思想;也有可能为了掩盖自己在侦查中的过失或是错误,而无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罪犯的立功行为;粗心的侦查机关也有可能将立功行为遗漏。在没有一个良好的监督体制下这是相当危险的,会造成侦查机关的渎职,会
    2023-06-12
    444人看过
  •  确定脱逃罪的关键要素:实践与法律依据
    脱逃罪的条件包括犯罪行为侵犯了司法机关的正常管理秩序、犯罪行为表现为逃离羁押或改造场所、犯罪实施者必须是依照本法和刑事诉讼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犯罪在主观上必须是故意。脱逃罪的标准可以归纳为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以下是几种可能的改写:1.判断脱逃罪的条件包括以下几点:首先,犯罪行为侵犯了司法机关的正常管理秩序;其次,犯罪行为表现为逃离羁押或改造场所;第三,犯罪行为的实施者必须是依照本法和刑事诉讼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最后,犯罪行为在主观上必须是故意。2.脱逃罪的标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是司法机关的正常管理秩序;客观要件,本罪表现为逃离羁押或改造场所的行为;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上必须是故意。3.脱逃罪的特征包括以下几点:犯罪侵犯的客体是司法机关的正常管理秩序;
    2023-09-05
    52人看过
  • 司法实践中如何正确认定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
    (一)本罪与非罪的界限根据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的犯罪构成,过失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故意销售与注册商标的商品不属于同一种类的假冒产品、故意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数额不大,其社会危害性较小不构成犯罪的,应按照《商标法》第39条的规定处理。只有数额较大,如达到二万元,才能按犯罪处理。(二)本罪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界限1、侵害的客体不同。本罪侵害的客体是商标权人的商标专用权和消费者的合法利益,其中,侵犯商标专用权是主要方面。而后者侵害的客体是国家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制度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其中,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主要方面。2、客观要件不同。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行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在客观方面则表现为行为人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在5万元以上的行为。在司法实践中,有两种情况值
    2023-03-01
    298人看过
  •  脱逃罪与逃逸罪在事实认定上的差异
    逃脱罪和脱逃罪是同一种罪名,指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从羁押和改造场所逃走的行为。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必须是依照本法与刑事诉讼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构成犯罪的,一般会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逃脱罪和脱逃罪属于同一种罪名,因此它们之间没有区别可言。该罪是指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从羁押和改造场所逃走的行为。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必须是依照本法与刑事诉讼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构成犯罪的,一般会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脱 逃 罪 与 逃 逸 罪 的 区 别脱逃罪和逃逸罪是两种不同的罪名,它们的区别在于犯罪主体的不同。脱逃罪是指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等逃离监禁处、审判场所或者依法被关押的场所,具有明显的非法自由意志表现。而逃逸罪是指自然人逃离自己的住所或者有能力将其从自己的住所中带出后,逃避对其负有特定义务的
    2023-09-02
    397人看过
  • 司法实践中如何正确认定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
    (一)本罪与非罪的界限1、首先应当严格划清合法行为与违法行为的界限;实践中经常发生一些消费者通过正常渠道反映生产、经营者的商品有假冒伪劣的情况;或者新闻媒体对一些商业信誉、商品声誉差的生产、经营者予以公开披露、曝光的,对于这类正当批评,即使揭露的事实中有部分出入,但是,由于其基本事实的属实,上述公开披露、曝光的行为应当属于合法行为,应予以支持和保护。其次应当严格划清违法与犯罪的界限,在审判实践中,要以损害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罪的构成要件为标准认定罪与非罪,对于那些确实具有损害商誉性质的行为,应当鉴别其危害程度,如果确系情节显著轻微,损害后果不大的,可依照本法第13条规定不认为是犯罪。2、重大损失和其他严重情节的认定;重大损失和其他严重情节是损害本罪的量的规定,属于该罪犯罪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涉用至罪与非罪的界限问题。所谓重大损失,应当指侵害人实施的损害行为,造成他人商誉贬值,进而使他人蒙受重
    2023-02-07
    349人看过
  • 刑法修正案(七)绑架罪“情节较轻”在实践中如何认定
    刑法修正案(七)在绑架罪的刑罚设置上增加了法定减轻情节,对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笔者认为,绑架罪法定刑的修正和改进,体现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使得刑法对绑架罪的惩治是重中有轻、严中有宽,与罪刑相适应的基本原则一脉相承。但由于司法实践中法律和司法解释还没有对情节较轻的范围和具体情形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一般只能由司法人员根据案件本身情况予以灵活掌握。笔者认为,对于绑架罪情节较轻下列问题值得研究:疑问一:情节较轻中的情节究竟是指构成绑架犯罪主客观要件的基本事实还是指基本事实以外能够影响绑架行为危害程度的犯罪事实?笔者认为应是兼而有之,且以构成基本事实的情节为主。前者如绑架的暴力程度较轻,绑架行为未造成现实的后果;后者如绑架的手段较为平和,实施绑架犯罪的动机不属特别恶劣范畴(一般情况下,绑架犯罪的动机都是不良的,但却有程度的差异),未将老、弱、病、残、孕妇等特殊对象作为
    2023-06-11
    427人看过
  • 2022如何确定构成脱逃罪
    1、客体是国家监管机关的监管秩序;对犯罪嫌疑入、被告人、罪犯进行拘留、逮捕、羁押、监管是司法机关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施加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的法律强制措施,犯罪嫌疑入、被告人、如不遵守义务而脱逃,就直接破坏了司法机关的监管秩序,妨害了司法机关的活动。2、客观方面表现为从羁押和改造场所逃走的行为。逃跑,是指脱离监管机关实力支配的行为,具体表现为逃离关押场所。逃跑的方式没有限制,比如利用监管人员的疏忽逃离关押场所,外出劳动逃离关押场所,利用暴力和威胁逃离关押场所,打破门窗或损坏设备逃离关押场所等等;3、主体依法被关押(包括押解途中)的罪犯(已决犯)、被告人与犯罪嫌疑人。(1)虽然被司法机关采取强制措施,但未被关押的人(如被监视居住或者取保候审),不能成为本罪的主体。(2)行为人在被群众扭送的过程中逃走的,也不成立本罪。(3)只要司法机关在关押的当时符合法定的程序与实体条件,就应认为是“依法
    2023-06-28
    436人看过
  • 故意伤害罪在实践中的认定
    1.本罪与故意杀人罪的界限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故意内容的不同: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引起他人死亡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具有杀人的故意;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引起他人他人身体健康受到伤害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具有伤害的故意,即使造成侵害人死亡的结果,也只能认定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在具体案件中,应当对侵害行为的起因、被告人与被害人平时的关系、使用的工具及打击的部位、侵害行为的实施方法等各方面因素进行考察,以准确查明行为人的主观心态。2.本罪与其他涉及伤害犯罪的界限刑法分则中有的犯罪的构成本身也可包含故意伤害(包括直接故意伤害和间接故意伤害,但有的仅含轻伤,有的则还包括重伤)在内,如抢劫罪的暴力可以是故意伤害;有的犯罪将故意造成他人伤害的结果作为量刑情节。对于这些故意伤害行为,不应再以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而只须直接依照刑法的有关规定定罪处罚。也正因如此,刑法第234条规定:
    2023-06-11
    307人看过
  • 司法实践如何正确认定传染病菌种、毒种扩散罪?
    (一)本罪与一般违法行为的界限传染病菌种、毒种扩散罪与违反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作出的有关传染病菌种、毒种的实验、保藏、携带、运输的规定的一般违法行为有某些相似之处,如二者都是违反了有关规定,主观上对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危害结果所表现出的心理状态均为过失,等等。二者的主要界限应从危害结果上把握:前者必须造成了传染病菌种、毒种扩散,并且引发了严重后果;后者则可能是并未引起菌种、毒种的扩散,或者是虽已造成传染病菌种、毒种的扩散,但带来的后果并不严重。(二)本罪与危险物品肇事罪的区分危险物品肇事罪,是指违反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的管理规定,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中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其区别表现在:第一,二者侵害的主要客体不同。本罪侵害的主要客体是国家关于传染病防治的管理制度;而后者侵害的主要客体则是公共安全;第二,犯罪对象的性质不同。作为危险物品肇事罪的犯罪对象之
    2023-03-12
    280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种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有期徒刑
    相关咨询
    • 如何判刑在实践中确认
      甘肃在线咨询 2022-10-28
      一、交通肇事怎样判刑我国刑法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1、下列行为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1)死亡1人或重伤3人以上,负全部或主要事故责任; (2)死亡3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 (3)造成
    • 在实践中应该怎么正确认定侮辱罪
      新疆在线咨询 2023-09-07
      符合下列条件认定构成侮辱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在客观方面表现以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主体为一般主体。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
    • 有什么特征,实践中如何正确认定诈骗罪?
      安徽在线咨询 2022-10-28
      一、诈骗罪有什么特征1、行为人主观上是出于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2、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才构成犯罪,如果诈骗数额较小,则不构成犯罪。3、行为人实施了诈骗行为。至于诈骗财物是归自己挥霍享用,还是转归第三人,都不影响本罪的成立。二、如何正确认定诈骗罪1、本罪与非罪的界限(1)诈骗罪与借贷行为的界限。借款人由于某种原因,长期拖欠不还的,或者编造谎言或隐瞒真相而骗取款物,到期不能偿还的,
    • 实践中什么是抗税罪,在实践中如何认定抗税罪
      重庆在线咨询 2021-11-18
      抗税罪的认定应当从其构成要件中掌握。1、犯罪对象本罪侵犯的对象是复杂的对象,即不仅破坏了国家税收监督管理,阻碍了税务机关依法征税,而且侵犯了依法执行税务的税务人员的人身权利。2、犯罪客观方面,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以暴力、威胁等方式拒绝纳税。3、犯罪主体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有纳税义务的纳税人或者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义务的扣缴义务人。4、犯罪客观方面,本罪必须意的。
    • 信用卡诈骗罪的司法实践中应该如何正确认定
      湖北在线咨询 2023-08-29
      司法实践中,行为人首先伪造信用卡,然后又使用伪造的信用卡,在此情况下,行为人伪造信用卡构成伪造、变造金融证罪;行为人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构成信用卡诈骗罪,两罪形成牵连关系,应择一重罪进行处罚。根据刑法规定,两罪法定刑相同,应以牵连犯中的结果行为,即以信用卡诈骗罪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