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4款规定: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1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也就说如果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提起有关劳动报酬的仲裁,可以不受仲裁时效的限制。
兰某2005年9月到某五金制品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工作,双方签订了为期7年的劳动合同,合同约定兰某工资1500元,按月支付。同年10月,该公司扣押兰某当月工资作为入厂保证金。2011年2月3日,该公司人力资源部通知兰某解除劳动合同。双方办理了工作交接后,该公司支付了兰某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及2009年2月至2011年1月的加班工资共计15750元,而未支付2005年10月收取的保证金1500元及2005年9月至2009年1月的加班工资,兰某遂将该公司起诉到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该公司辩称,兰某的申诉请求已超过仲裁时效。
仲裁委认为:《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7条第1款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1年。第4款规定: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1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兰某自2005年9月起至双方解除劳动合同时一直在该公司工作,他们间的劳动关系一直存续。另外,兰某申请的加班工资及该公司收取的保证金均系劳动报酬范畴。依据上述规定,该公司的辩称无据。经调解,该公司支付兰某4000元。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职工年假怎么算
职工年假因根据工龄计算。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
第三条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第四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
(一)职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数多于年休假天数的;
(二)职工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且单位按照规定不扣工资的;
(三)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
(四)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3个月以上的;
(五)累计工作满20年以上的职工,请病假累计4个月以上的。
-
可否通过解除劳动关系仲裁申请强制解除劳动关系?
209人看过
-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申请劳动仲裁有没有时效限制?
459人看过
-
劳动仲裁解除劳动关系如何需要哪些手续
393人看过
-
二劳动仲裁后解除劳动关系的法律效力如何
462人看过
-
可以提出解除劳动关系或仲裁吗
193人看过
-
还没解除劳动关系申请劳动仲裁也是一年时效吗?
124人看过
仲裁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丧失在诉讼时效期间内以法院强制程序追诉权利人的权利的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规定,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当自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 更多>
-
劳动仲裁是否存在劳动关系确定的时效河北在线咨询 2023-09-15确认劳动关系案件属于劳动争议,劳动争议案件仲裁为前置程序,时效为一年。《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
仲裁关系解除后劳动关系还能否继续重庆在线咨询 2021-11-10解除劳动关系后还可以申请仲裁,只要在仲裁期限内。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期限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仲裁时效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中止的,自中止时效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
劳动仲裁关系的解除问题辽宁在线咨询 2022-04-17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关系,应该在申请劳动仲裁之前向用人单位提出,而不应该在劳动仲裁申请书中提出。因为劳动关系的解除,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事。如果已解除劳动关系,那么可以在申请书中请求确认双方已解除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合同法》三十八条的情况(例如未给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存在拖欠工资等情况),劳动者书面提出解除劳动关系后可以立即走人不需要用人单位的批准,并可以要求支付剩余的工资及经济补偿金(
-
仲裁裁决后多长时间可以解除劳动关系河北在线咨询 2024-12-0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双方都有权随时终止劳动关系。劳动者需要提前30天向用人单位提出申请。 由于解除劳动关系引发的纠纷越来越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这类仲裁案件并非一裁终局。裁决自作出之日起15天后方能生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四十七条 ?下列劳动争议,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一)追索劳
-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能仲裁吗广西在线咨询 2023-06-27除了工资拖欠问题,其他劳动纠纷的时效都是一年,从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计算《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