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内容讲述罪犯在缓刑期间需要接受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的管理。罪犯应于判决生效或者离开监所之日起十日内到司法局报到,司法局接收后再于三日内到司法所报到。若未按规定时间报到,会受到警告;超过一个月未报到,则会被撤销缓刑。
在缓刑期间,罪犯需要接受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的管理。应于判决生效或者离开监所之日起十日内到司法局报到,司法局接收后再于三日内到司法所报到。未按规定时间报到,会被警告;超过一个月未报到,会被撤销缓刑。
缓刑期间管理要求是什么?
缓刑期间管理要求是什么?
缓刑是一种刑罚,它在判决生效后,罪犯被判处缓刑,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罪犯需要接受社区矫正,并接受法律的监督和教育。在缓刑期间,罪犯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定和管理要求,以保证缓刑的顺利执行和社区矫正的顺利进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规定,缓刑期间,罪犯需要遵守以下管理要求:
1. 不得再犯罪的;
2. 接受社区矫正,接受法律教育和监督管理;
3. 按时履行缓刑考验期限内的义务和接受社区服务;
4. 接受公安机关的监管和教育;
5. 不得泄露缓刑考验期间的情况,不得破坏缓刑的执行。
缓刑期间管理要求是非常严格的,罪犯需要认真遵守相关规定和管理要求,以保证缓刑的顺利执行和社区矫正的顺利进行。如果罪犯违反管理要求,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在缓刑期间,罪犯需要遵守严格的管理要求,包括不得再犯罪、接受社区矫正、按时履行缓刑考验期限内的义务和接受社区服务、接受公安机关的监管和教育、不得泄露缓刑考验期间的情况、不得破坏缓刑的执行。如果罪犯违反管理要求,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因此,罪犯在缓刑期间一定要认真遵守相关规定和管理要求,以确保缓刑的顺利执行和社区矫正的顺利进行。
《刑法》第七十五条,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二)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三)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四)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
-
如何在拘役六个月缓刑六个月的期间里做好自我管理?
237人看过
-
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缓刑期间如何处理
219人看过
-
犯人在缓刑期间擅自出省务工,如何处理?
103人看过
-
缓刑期间犯罪,缓刑期满后才发现如何处理
487人看过
-
缓刑期间犯罪怎么处理有期徒刑缓刑如何执行
149人看过
-
缓刑期间由谁监管?
425人看过
缓刑是一种刑罚执行方式,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 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 更多>
-
在我国缓刑期间打人了要如何处理呢?湖南在线咨询 2022-08-05在缓刑期间有违法犯罪行为的,有可能撤销缓刑,收监执行原判刑罚。 我国刑法第77条第1款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
-
缓刑期间又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缓刑期间又犯罪, 缓刑期间如何处理西藏在线咨询 2022-03-02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并罚。刑法:第七十七条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
-
哺乳期间缓刑的如何处理广西在线咨询 2022-08-11《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第二十三条社区矫正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给予警告,并出具书面决定:(一)未按规定时间报到的;(二)违反关于报告、会客、外出、居住地变更规定的;(三)不按规定参加教育学习、社区服务等活动,经教育仍不改正的;(四)保外就医的社区矫正人员无正当理由不按时提交病情复查情况,或者未经批准进行就医以外的社会活动且经教育仍不改正的;(五)违反人民法院禁止令,情节轻微的;(
-
缓刑人员如何管理宁夏在线咨询 2022-08-21根据刑法第七十六条, 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本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 第七十七条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刑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 被宣告缓刑的
-
取保候审期间如何办理缓刑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1-12-12严格来说,等待审判是一种强制措施,与是否缓期没有必然联系;但从司法实践来看,只要允许取保,一般都是缓刑、拘役或者管制(但不是绝对的)。如果要判处监禁刑罚,司法机关一般不敢取保。取保候审是《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刑事强制措施。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审判,责令其提出担保人或者缴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确保随行,不予拘留或者暂时解除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