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罪并不是检察院管辖的范围,当事人可以到公安机关报案。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
第十三条
人民检察院在对诉讼活动实行法律监督中发现的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讯逼供、非法搜查等侵犯公民权利、损害司法公正的犯罪,可以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
对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重大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经省级以上人民检察院决定,可以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
贪污贿赂犯罪是指《刑法》分则第八章规定的贪污贿赂犯罪及其他章中明确规定依照第八章相关条文定罪处罚的犯罪案件。
国家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是指《刑法》分则第九章规定的渎职犯罪案件。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的犯罪案件包括:
(一)非法拘禁案(《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
(二)非法搜查案(《刑法》第二百四十五条);
(三)刑讯逼供案(《刑法》第二百四十七条);
(四)暴力取证案(《刑法》第二百四十七条);
(五)虐待被监管人案(《刑法》第二百四十八条);
(六)报复陷害案(《刑法》第二百五十四条);
(七)破坏选举案(《刑法》第二百五十六条)。
诈骗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问题的解释》
第一条
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
第二条诈骗公私财物达到本解释第一条规定的数额标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酌情从严惩处:
(一)通过发送短信、拨打电话或者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发布虚假信息,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的;
(二)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医疗款物的;
(三)以赈灾募捐名义实施诈骗的;
(四)诈骗残疾人、老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的;
(五)造成被害人自杀、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诈骗数额接近本解释第一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并具有前款规定的情形之一或者属于诈骗集团首要分子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
能否向检察院报案团伙诈骗?
288人看过
-
诈骗案件已到达检察院,金额已立案
290人看过
-
诈骗案立案侦查检察院是多长时间
252人看过
-
诈骗案到检察院是否会调解
164人看过
-
电信诈骗立案后要经检察院吗
170人看过
-
上级检察院能否立案侦查下级检察院管辖案件
341人看过
首要分子,是指在犯罪集团或者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刑法所称的首要分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首要分子是针对犯罪集团或者聚众犯罪而言的。 2、首要分子必须是在犯罪集团或者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 更多>
-
诈骗取的钱还不起检察院能去立案吗湖北在线咨询 2022-10-04诈骗罪立案后,被告人主动还款,原告撤诉,如果检察院对案件的认定,认为不具备起诉条件的,可以做出不起诉决定,否则,如果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即使主动还款,检察院也应当起诉。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案件,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起诉决定,按照法院审判管辖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认为不具备起诉条件的,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
-
检察院起诉婚姻诈骗是否会立案?山东在线咨询 2023-09-22到民事法院起诉婚姻诈骗案的话法院肯定是不会立案的,因为诈骗案是刑事案件,民事法院立案的必要条件之一必须是只属于人民法院的管辖范围。因为结婚引起的民事纠纷可以到民事法院起诉,但结婚涉及到诈骗的话应该到公安机关去报案。
-
诈骗警察立案检察院的了解多少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10-16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电信诈骗追究起点一律为三千元。《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
-
检察院立案前退款属于诈骗吗澳门在线咨询 2022-06-111、立案前退款也属于诈骗,退款会对量刑有一定影响,但是不会影响定罪。 2、诈骗罪是指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或单位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实施诈骗行为,使对方陷入错误认识,对方基于错误认识处分了财产;行为人得到了财产的情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