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也是算的。交警在检查车辆是否超载的时候判断依据并不是空间是否拥挤,而是根据车辆的核载人数在判断的,也就是说一辆车规定了只能乘坐5人,那么只要车乘员超过了5人那就算超载了,并不会因为多了一个婴儿就不计入乘客数量,因为婴儿也会被算作一个人头数。
所以如果一个家庭的人口增加过多,那么为了避免有超载的行为发生,或许可以更换成核载人数的7座家用车型。而且有些人人乘车出行可能喜欢把婴幼儿抱在怀中乘车,这样如果在行车中遇到急刹车的话小孩子的安全可能是得不到保障的,所以车主最好在车内安装婴幼儿专用的儿童座椅,这样或许才能够保证小孩的乘车安全。
在有些人看来衡量汽车是否超载可能是根据车内的拥挤程度,也就是说有些人可能认为一个婴儿本身较小,再加上婴儿都是大人抱着的,并不会占据车内太多空间,所以5个大人加上一个婴儿并不算超载。
一、车辆超载和超限有什么区别
1、超载和超限标准的技术参数根据不同:超载标准的技术参数是根据车辆的装载能力来确定的,例如载质量不满1000公斤的小型汽车装载1200公斤就是超载;超限标准的技术参数是根据公路的设计技术标准来确定的,不同等级的公路(含桥梁)其设计的限载标准是不同的。
2、超载和超限的客体物不同:虽然两者在货物装载中均有超重、超高、超宽、超长的表述,但超载既有货物装载,又有客运超载;而超限只在货物运输中有,客运中没有超限的规定。
3、超载和超限的执法主体不同:根据国务院《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第8条规定,超载的执法主体是公安机关;根据《公路法》第8条规定,超限的执法主体是交通主管
部门或公路管理机构。另据有关法律要求,在没有综合执法授权的前提下,公安机关和交通主管部门或公路管理机构只能各执自己的法,不能越权。
4、超载和超限的法律责任不同:根据国务院《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第80条规定,超载的法律责任包括《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28条规定的5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并可以根据国务院《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第80条规定在罚款或者警告同时并处吊扣1个月以下的驾驶证,因此超载只有行政法上的法律责任;根据《公路法》第
75条和第84条规定,超限的法律责任是罚款3万元以下,造成公路损害的还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因此超限有行政法和民事法律上的双重法律责任。
-
小车加婴儿六个人算不算超载
465人看过
-
私家车1岁婴儿算不算超载
121人看过
-
婴儿几个月大坐车算超载
205人看过
-
轿车5人座多带一个婴儿算不算超载
234人看过
-
超载怀抱婴儿算吗
387人看过
-
5个月大的婴儿算超载吗
372人看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组成。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 国务院秘书长在总理的领导下,负责处理国务院的日常工作。国务... 更多>
-
私家车怀抱婴儿算不算超载浙江在线咨询 2024-04-04私家车怀抱婴儿算超载。驾驶营运客车、校车以外的载客汽车载人超过核定人数未达百分之20的罚款100元,记3分,超过核定人数20百分之以上的罚款100元,记6分。车内人数要以车辆行驶证上标明的核载人数为准,超员仅与车内人员数量有关,与乘车人员的高矮、胖瘦、年龄均无关系。只要车内实际人数大于行驶证核载人数,就属于超员,即便是一个抱在怀里、连座位都不占的婴儿,也同样是一个都不能多。
-
这样的小婴儿是不是超载啊四川在线咨询 2022-08-11私家车的载人数是以车辆行驶证上标明的核载人数为准。交通法规中关于”超员“的规定中,并未对乘车人员的身高、体重、年龄等作出规定,而只是规定了“数量”。所以,一辆核载5人的汽车,多出来一个儿童(即使是怀抱在父母怀中的婴儿)也属超员。
-
婴儿乘车算不算超员重庆在线咨询 2024-04-02婴儿乘车算超员。私家车的载人数要以车辆行驶证上标明的核载人数为准。关于超员的规定中,并未对乘车人员的身高、体重、年龄等作出规定,而只是规定了数量。超员一个小孩算超载。超员并没有对乘车人员的身高体重以及年龄作出任何规定,也就是说只要符合人的定义,哪怕是婴儿也属于是一个完整的个体,如果是核载五人的汽车,多出来一个刚刚满月的婴儿也属于超员。
-
两个月大的婴儿是否算超载广东在线咨询 2025-01-0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机动车载人不得超过核定的人数,客运机动车不得违反规定载货。而两个月的婴儿虽然年龄还很小,但仍然属于公民,享有相应的民事权利,因此应该算作一个人。
-
加上婴儿6个人坐车是算超载的吗江苏在线咨询 2022-11-031、7座车不超,五座车肯定超载。因为可用车辆,载重情况是按照人数计算的。 2、《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车辆驾驶人、行人、乘车人以及与道路交通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本法。 第三条 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应当遵循依法管理、方便群众的原则,保障道路交通有序、安全、畅通。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县级以上地方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