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刑考察期满的法律效果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11 14:11:21 87 人看过

导语:缓刑考验期满的法律效果,又称缓刑期间经过之效果,是指缓刑未经撤销,缓刑考验期满时所发生的法律效果。缓刑考验期是缓刑的时间界限,当罪犯在缓刑考验期内没有再犯新罪,也没有发生其他应当撤销缓刑的情况,考验期满,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这就是缓刑考验期满的法律效果。

从各国刑事立法例和刑法理论看,对缓刑考验期满的法律效果可分为无效说与执行说两种:

1、无效说。这种理论认为,缓刑的宣告既然未被撤销,为了鼓励被宣告缓刑人员改过自新,缓刑考验期满,原来宣告的刑罚即失去法律效力,因而以未犯罪论,即缓刑结束意味着罪行的消灭。意大利刑法典第167条规定:受刑人于缓刑期间内不再犯同一性质之罪其违警罪,并履行应负担之义务者,其罪即消灭。瑞士刑法典第41条规定:受刑人在考验期间内维持良好行状而罚金及其他不附条件之从刑均已执行时,主管官署应注销刑罚登记簿上登记之判决。朝鲜刑法第55条规定:受缓刑宣告的人,在缓刑期间内,未犯新罪的,则判决即丧失效力,不认为是受到有罪判决。在日本、波兰、瑞士以及美国的一些州刑事法律也规定,当缓刑适用时,缓刑犯没有再犯新罪或违反应遵守的事项,缓刑期满,不仅无需宣告或执行刑罚,而且消灭定罪,不算犯罪记录。有人反对这种立法体例,认为罪刑同时消灭,特别是不算犯罪记录,不利于树立刑法的特别威慑作用。

2、执行说。这种理论认为,缓刑的意义是有条件的暂缓其刑的执行,因此,不能因为缓刑考验期满而抹煞其已往犯罪事实,而应认为原判刑罚已经执行。即缓刑考验期满,未发生撤销缓刑的问题,其原判刑罚归于消灭,不再需要执行原判刑罚。但并不因此而消灭原判的定罪,仍应算作犯罪的记录。如德国刑法典第56条规定:缓刑未经法院撤销者,于考验期间经过后,免除其刑,但定罪和判处刑罚仍须登记在被告人的刑事档案上;蒙古刑法典第70条规定:被判刑人如果在规定的考验期内没有实施新的、不轻于原罪的犯罪,法院就不执行原来的判决。这里应当指出,即使采取执行说的国家,也还存在着某些不同,一是缓刑期间未犯新罪,缓刑考验期满,只意味着再执行原判刑罚的可能性的消失,但原判刑罚依然存在(大部分国家采取这种做法);二是消灭判决本身,对罪犯只保持定罪记录,不保持处刑记录。如阿根廷刑法规定,当缓刑结束时,就如同未适用判决一样。

我国刑法第76条规定:缓刑考验期满,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从这一规定可以看出,我国的缓刑制度采取的执行犹豫制度,既不同于无效说,也不同于执行说,而是根据我国的实际采取的适合我国司法现状的缓刑执行制度。这一制度符合我国关于缓刑制度的本体及有关司法解释精神,这也与世界大多数国家的缓刑立法是一致的。其主要内容有三点:其一是原来有罪宣告仍属有效,原来认定的犯罪事实和定罪都是客观存在,不因其缓刑考验期满而使原罪行消灭;其二是由于缓刑犯在考验期间没有再犯新罪,对其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即免除原判刑罚的执行;其三是缓刑考验期满,原判刑罚不再执行,虽然表明犯罪分子没有受到刑罚的执行,但因其有曾经犯罪被判刑的事实,有着犯罪记录,应当视为有前科。也就是说,我国缓刑考验期满,原判刑罚归于消灭,不再执行,但原判定罪依然存在。

对于缓刑犯在缓刑考验期满后五年内又犯罪能否构成累犯的问题,这实际上是涉及缓刑期满的法律效果问题。对此问题,我国法律没有明确的规定,在法学理论界及司法实践中都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这种情况可视为累犯。其主要理由有以下几点:

(1)所谓刑罚的执实际上也可以理解为对犯人所判处的刑罚的具体运用。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刑罚的具体运用上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法院判决后,立即执行刑罚,即把犯罪分子送劳改场所进行改造;另一种是在判决时法院根据犯罪人所具备的的法定条件,暂缓执行其原判刑罚,即缓刑。可见,被判处缓刑的人,虽然没有送进劳改单位改造,但却运用了我国刑罚的另一种执行方式,根据我国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缓刑犯的执行办法是由公安机关考察。缓刑考验期内未再犯新罪,考验期满,就是缓刑这一执行方式执行完毕。因此可以说,受过缓刑的犯罪分子,是受过刑罚执行的。缓刑期满,不是意味着原判刑罚不再执行,而是意味着原判刑罚执行完毕。

(2)我国规定的累犯概念中关于前罪刑罚执行完毕的方式方法来看,对前罪刑罚执行完毕的方法并没有限定,也就是说,刑罚是否执行完毕,不是以刑罚是否实际执完毕为唯一根据。采用其他依照法律规定的特殊的执行方法,认为在特定条件下不再执行原判刑罚,都应当认为刑罚执行完毕。因此,对于刑法规定的前罪执行完毕的理解应为:前罪刑罚无论是实际执行,还是宣告缓刑或假释,即前罪刑罚全部没有实际执行或部分没有实际执行而被免除,都应当认为前罪刑罚已经执行完毕。因此,那种把缓刑期满即原判刑罚不再执行,只理解为原判刑罚没有执行而不是执行完毕的观点是错误的,也是不符合刑法立法精神的。

(3)无论是刑法学界还是司法实践中,普遍认为假释考验期满后五年内再犯罪可以构成累犯,那么假释和缓刑制度都是执行刑罚的特殊方式,为什么缓刑期满后再犯罪不能构成累犯呢?

另一种意见认为,缓刑考验期满后五年内又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之罪的,也不能构成累犯。理由有以下几点:(1)根据刑法规定,在缓刑考验期内没有再犯罪的,缓刑考验期满,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了。既然前罪刑罚没有被执行,那就缺少构成累犯的一个必要条件,当然就不构成累犯。(2)根据法律规定,缓刑只是适用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犯罪情节较轻、认罪悔罪较好的犯罪分子。对被判处缓刑的罪犯,一般是主观恶性不深,人身危险性不大,对社会危害不严重的过失犯罪和部分轻微的故意犯罪,比较容易改造,适用缓刑也不致于再危害社会,这显然与那些犯罪情节比较严重,主观恶性比较深,人身危险性较大,不易改造的累犯是不同的,所以,不能认为他可以构成累犯。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04日 00:2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缓刑相关文章
  • 缓刑犯在缓刑期内如何考察
    缓刑期满如果没有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一、哪些情形下会被撤销缓刑?下列情形下会被撤销缓刑:1、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2、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违反人民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撤销缓刑,是指不再适用缓刑,对缓刑犯执行原判刑罚或者重新决定应当执行的刑罚。二、拘役加缓刑六个月是什么意思?”拘役六个月缓刑八个月“的意思是:被判处拘役六个月,但暂缓执行,对其实行社区矫正,并有八个月的缓刑考验期,并要根据在八个月的缓刑考验期内的情况来
    2023-03-31
    297人看过
  • 缓刑期满后如何处理,如何对缓刑犯进行考察
    一、缓刑期满后如何处理对犯罪分子适用缓刑是想通过对其判处刑罚但不予关押而达到改造罪犯的目的。如果缓刑犯在缓刑考验期内,没有再犯新罪也没有违反缓刑人员必须遵守的规定的行为,就说明这种目的已达到,那么,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没有必要再执行了。如果缓刑犯在缓刑考验期内再犯新罪,说明他没有真诚悔改,适用缓刑达不到改造的目的,那么,不论其犯的新罪是何种,是重罪还是轻罪,都应撤销缓刑,在对其前罪后罪实行并罚的基础上,将其关押执行。二、如何对缓刑犯进行考察对缓刑犯的考察,应由公安机关进行,缓刑犯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予以配合。公安机关作为考察工作的组织者,不仅应将缓刑犯列为重点人口依法进行管理,并确定考察单位和考察措施,还应负责领导和监督各单位和基层组织对缓刑犯的考察工作,并给予方针政策上的指导。配合考察的单位和基层组织除应建立相应的考察机构、指定专职人员外,还应认真地做好具体的、适当的帮教计划,定期
    2023-04-28
    141人看过
  • 缓刑考察期限制长短
    缓刑一年考察期一般不能少于两个月。缓刑,就是对于判处一定刑罚的犯罪分子,在其具备法定条件的情况下,在一定期间附条件地不执行原判刑罚的制度。有期徒刑6个月,缓刑一年,就是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有一年的考验期,在考验期内,刑罚有期徒刑6个月暂不执行。在一年的考验期内,根据具体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有期徒刑6个月。有期徒刑6个月缓刑一年能出当地吗被判缓刑可以去外地,但是需要经过所在社区矫正机构的批准。被判缓刑的人员实行社区矫正,也就是说缓刑的执行机关是社区矫正机构,如果要离开所在市县,需要经过社区矫正机构的批准。要离开所居住的市县、变更居住的事先需要司法行政机关的批准,向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提交变更居住地申请书,申请书需要写明申请人的现在的状况,因为什么原因需要变更居住地到什么地方去,保证遵纪守法,希容望司法机关批准即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
    2023-07-03
    482人看过
  • 缓刑如何考察
    缓刑的考察: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要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一、危险驾驶罪缓刑可以去酒吧吗危险驾驶罪缓刑可以去酒吧。被判处缓刑的犯罪分子的义务包括: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其中不包括不能去酒吧。二、缓刑是不是要在自己家住缓刑不是必须住在自己家。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只需遵守下列规定: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三、缓刑出来可以坐火车吗缓刑坐火车去外地可以,但是需要经过当地考察机关批准同意,及时汇报活动状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
    2023-03-26
    253人看过
  • 缓刑的考察机关是哪个 缓刑的考验期是多久
    缓刑的考察机关是司法行政机关,缓刑的考验期是根据原判刑期确定的。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一、缓刑量刑标准有什么规定缓刑量刑标准规定是:1、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2、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一)犯罪情节较轻;(二)有悔罪表现;(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二、缓刑由谁监管缓刑由公安机关考察,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予以
    2023-06-21
    330人看过
  • 缓刑考验期满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
    缓刑考验期满,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没有犯新罪或者没有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一、缓刑人员子女能入党吗虽然缓刑不用执行刑罚,但是如果被判处缓刑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也有了犯罪记录,是有案底的,在以后的就业中,是需要如实报告自己的犯罪记录的。那么,如果亲人判了缓刑,那么子女可以入党吗?党员考核标准里,本人有犯罪记录或者案底的,是不能申请入党的,也不会被批准,但如果只是家属被判了缓刑,那么子女同样可以入党。根据刑法第76条、第77条的规定,一般缓刑的法律后果有以下三种:(1)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没有刑法典第77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2)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
    2023-03-13
    448人看过
  • 缓刑考验期满解除缓刑的条件
    考验期满,由公安机关向本人宣布并通报原判决人民法院。一般情况下缓刑期满后也就自动解除了。不过在缓刑期满后,到当地公安派出所(执行缓刑的),由该机关宣布缓刑执行完毕,然后撤销档案,表明缓刑已经执行完毕。如果缓刑犯在缓刑考验期内,没有再犯新罪也没有违反缓刑人员必须遵守的规定的行为,就说明这种目的已达到,那么,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没有必要再执行了。如果缓刑犯在缓刑考验期内再犯新罪,说明他没有真诚悔改,适用缓刑达不到改造的目的,那么,不论其犯的新罪是何种,是重罪还是轻罪,都应撤销缓刑,在对其前罪后罪实行并罚的基础上,将其关押执行。考验期,是指法律规定的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社会上对其进行考察的期限。第七十六条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由公安机关考察,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予以配合,如果没有本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第七十七条被宣
    2023-02-25
    350人看过
  • 缓刑的考察与撤销
    一、缓刑的考察缓刑考验期限内的考察,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缓刑考察的主体刑法第76条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由公安机关考察,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予以配合。据此,缓刑的考察机关是公安机关,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对公安机关的缓刑考察工作予以配合。(二)缓刑考察的内容缓刑考察的内容,就是考察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是否具有刑法第77条规定的情形,即是否再犯新罪或者被发现漏罪,以及是否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且情节严重。所谓考察,是指对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进行观察、教育,帮助其改过自新。对缓刑犯的考察不同于管制,对其活动自由,不应作不适当的规定。这里说的再犯新罪与被发现漏罪,不受犯罪性质的限制,既指故意犯罪,也指过失犯罪;既包括同种罪,也包括不同种罪;既可以是较重的罪,也可以是较轻的罪;也不受所犯之罪
    2023-04-14
    432人看过
  • 缓刑考察期从哪里来,缓刑考验期从哪里来
    《刑法》第二百六十九条规定,被判处管制、缓刑、假释或者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由社区矫正机构依法执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制定了《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第五条规定:对于适用社区矫正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公安机关、监狱应当核实其居住地。在向其宣判或者离开监狱之前,书面告知其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报到的时间和后果,并通知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判决、裁定生效后三个工作日内,送达判决书、裁定书、决定书、执行通知书、假释证明书副本等法律文书,并抄送其居住地县级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收到法律文书后,应当在三个工作日内送达收据。根据《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以户籍为居住地,常住地与户籍不一致的,常住地为居住地。在司法实践中,罪犯居住地的司法机关一般负责调查。缓刑考验期和缓刑区别缓刑考验期和缓刑区别:缓刑考验期,是指法律规定的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社会上对其进行考察
    2023-08-09
    405人看过
  • 法院判处的缓刑由谁考察
    对缓刑犯的考察,应由公安机关进行,缓刑犯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予以配合。考察的内容,主要就是看他在考验期内是否再犯新罪和是否遵守缓刑人员应当遵守的规定。所谓“新罪”,是指符合犯罪构成要件的一切罪行,包括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同种罪和不同种罪、较重的罪和较轻的罪等等。如果缓刑犯在缓刑期间没有再犯新罪,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一、宣告缓刑的条件是什么?《刑法》第七十二条【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一)犯罪情节较轻;(二)有悔罪表现;(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
    2023-03-28
    463人看过
  • 对缓刑犯的考察和缓刑的撤销
    根据刑法第七十六条,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由公安机关考察,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予以配合,如果没有刑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刑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第七十二条、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宣告缓刑。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第七十三条、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有
    2023-03-20
    234人看过
  • 缓刑考察期需要收监吗?
    缓刑考察期不需要收监,但是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或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违反人民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进行收监。一、拘役一个月缓刑两个月是指什么意思拘役一个月缓刑两个月是指判决拘役一个月,暂缓执行,两个月是缓刑考验期,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1、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2、如果没有相关法律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1)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两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相关法条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2)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
    2023-03-08
    125人看过
  • 缓刑一年考察期几个月
    缓刑一年考察期一般不能少于两个月。缓刑,就是对于判处一定刑罚的犯罪分子,在其具备法定条件的情况下,在一定期间附条件地不执行原判刑罚的制度。有期徒刑6个月,缓刑一年,就是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有一年的考验期,在考验期内,刑罚有期徒刑6个月暂不执行。在一年的考验期内,根据具体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有期徒刑6个月。一、服刑三年缓刑四年的是什么意思三年缓刑四年简单说,就是法院判决三年有期徒刑,暂不执行刑罚,在4年的缓刑考验期内,没有违法行为的,遵守缓刑考验期规定的,4年后就不再执行刑罚。缓刑,是指对被判处一定刑罚的犯罪分子,在其具备法定的条件情况下,在一定的考验期内附条件地不执行原判刑罚的一种制度。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必须遵守下列规定:1、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2、按照规定定期向执行缓刑的机关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3、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4、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2023-03-30
    336人看过
  • 缓刑考验期是多久,缓刑如何考察,怎么撤销
    一、缓刑考验期是多久缓刑考验期:是指法律规定的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社会上对其进行考察的期限。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1年以下,但不能少于二个月。根据第42条的规定,拘役的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不能超过1年。即使犯罪分子被判处一个月的拘役,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也不能少于2个月;如果实行数罪并罚,犯罪分子被判处1年的拘役,缓刑的考验期限最高也只能在1年以下、2个月以上的范围内确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5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1年。决定缓刑考验期限,应当根据犯罪分子犯罪的情节,悔罪的表现以及判处的刑期,在考验期限的幅度内决定犯罪分子的考验期限。缓刑考验期限,应当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所谓判决确定之日,即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日。它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没有提出上诉、抗诉的一决的法定上诉、抗诉期满的第2天;另一种是第二审人民法院判决确定
    2023-06-14
    357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缓刑
    词条

    缓刑是一种刑罚执行方式,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 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 更多>

    #缓刑
    相关咨询
    • 的法律后果是什么,缓刑考验期满的处理
      贵州在线咨询 2022-10-28
      缓刑的法律后果有三种:一、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没有刑法规定的法定撤销缓刑的情形,缓刑期满,宣告原判刑期不再执行;二、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在判决宣告前还有其他漏罪没有判决,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漏罪进行判决,把前后两罪的刑期总和计算,按数罪并罚的原则决定刑罚执行期限;三、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
    • 缓刑犯如何查处缓刑期满如何考察
      香港在线咨询 2023-02-23
      缓刑期满的处理: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没有必要再执行了。如果缓刑犯在缓刑考验期内再犯新罪,说明他没有真诚悔改,适用缓刑达不到改造的目的,那么,不论其犯的新罪是何种,是重罪还是轻罪,都应撤销缓刑,在对其前罪后罪实行并罚的基础上,将其关押执行。 对缓刑犯的考察,应由公安机关进行,缓刑犯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予以配合。
    • 缓刑考验期满是从哪个部门考察
      广西在线咨询 2021-12-31
      缓刑是由单位、居委会、村委会协同派出所实施的社区矫正制度。我国现行缓刑监管机关为公安机关,缓刑单位或者基层组织只配合公安机关实施监管。
    • 拘役缓刑的考察期?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8-12
      拘役缓刑的考验期最少是二个月。 缓刑是有条件的对原判刑期不执行,因此,缓刑应符合下列条件: 第一、除累犯以外的所有被判处拘役以上三年有期徒刑以下的犯罪分子。 除累犯以外,是因为累犯是因犯罪被处以刑罚以后再法定的时间以内的再次犯罪,其社会危害性和人身危险性都较大,而其他被判处拘役以上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则是犯罪情节轻微、对社会危害性不大、个人的人身危险性也不大,实行缓刑对社会稳定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 缓刑考验期与缓刑考察是一样的吗
      天津在线咨询 2022-11-04
      在我国,缓刑,是指对于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人,根据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如果暂缓执行刑法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就规定一定的考验期,暂缓刑罚的执行;在考验期内,如果遵守一定的条件,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的一项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