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看裁员原因和裁员数量。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公司在进入重整程序、生产经营有严重困难、公司技术革新等等特殊情况下确有必要裁员,并且裁员人数在二十人以上或占职工总数的百分之十以上时,可以提前向工会或职工说明情况,向劳动部门报告后进行裁员。但是员工怀孕产期等情形下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公司裁员的程序是什么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从该条款规定看裁员必须符合以下程序:
(1)人数要求:裁减人员需达到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才可启动裁员程序,少于该人数的,应当只能够按照解除劳动合同处理;
(2)提前说明:用人单位应当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注意既可以向工会说明情况,也可以向全体职工说明情况,用人单位可以选择;
(3)报告程序:裁减人员方案需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注意法律并没有要求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后才可裁员,只要履行报告程序就行了。本案中公司裁员人数达到50人,符合了人数要求,提前30日通知了工会获得工会同意,且向劳动部门报告了,因此裁员程序基本符合要求。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一)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二)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三)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等。
-
北京公寓是否符合落户政策?
335人看过
-
公司裁员及补偿最新政策
285人看过
-
公司实行裁员政策,涉及哪些员工?
445人看过
-
公司政策性裁员需要赔偿吗
334人看过
-
双重户口是否符合拆迁政策?
313人看过
-
哺乳期是否会影响公司裁员决策?
260人看过
裁员是经济性裁员的简称,是因用人单位的原因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该词指的是用人单位在法定的特定期间依法进行的集中辞退员工的行为。对阶段性用工需求量较大的企业与生产不饱和、富余员工较多的企业开展共享用工。... 更多>
-
女儿是否符合计划二胎政策北京在线咨询 2022-02-26只要女儿是在2016年元旦之后出生,生育之前在户籍所在地计生办办理了登记手续,就是合法的二孩。如果女儿是在2016年元旦之前出生,在生育子女之前,父母依法在户籍所在地计生办申请办理了孩子二胎准生证,这样出生的孩子也是没有违反国家计生法规。 2015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决定》:依法组织实施全面两孩政策。贯彻落实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
-
可以是否符合计划生育政策北京在线咨询 2022-08-28根据我国计划生育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夫妻,经批准,可以再生育一个子女: 1、双方均为独生子女,已生育一个子女的。 2、双方均为农村居民(农业人口,下同),已生育一个女孩的,但一方为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职工或一方从事工商业一年以上的以及双方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一年以上的除外。 3、双方均为农村居民,一方两代以上均为独生子女,已生育一个子女的。 4、双方均为农村居民,女方父母只生育一个或两个女
-
政策是否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原则湖南在线咨询 2022-10-26而外地户籍暂时不可以享受交纳社会保险的待遇,可以是上海户籍按照现行户籍法律制度和社会保险制度来讲,社保的交纳需要提供相应的身份证明。这是长久以来国家户籍制度造成的条块分割的影响。在新的社会保险法草案中,基本养老保险已经可以跨区交纳了,这是打破这种条块分割的积极步骤。因此。在上海,也可以是居住证,不能用侵犯人权这种空洞的大帽子,应该说是计划经济的制度影响有待进一步改善,而且现实中也在逐步进行改善。
-
公积金贷款政策:动迁房是否符合贷款条件?宁夏在线咨询 2024-11-17拆迁安置房,即拆迁安置房。这些房屋可以申请公积金贷款,贷款对象是在行政区域内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在职职工,已按规定缴存住房公积金,并须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 具有行政区域内常住户口或有效居留身份; 2. 在申请贷款时,已正常连续缴存住房公积金一年(含)以上,新开户职工已正常连续缴存住房公积金六个月(含)以上; 3. 实际发生了拆迁安置房的行为; 4. 同意以贷款所购买安置房的房产价值全额作为
-
公司裁员后辞退员工应符合什么条件河南在线咨询 2021-12-20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经法律程序后可以经济裁员:企业转让、重大技术创新或者经营模式调整,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员;依照企业破产法重组的;生产经营严重困难的;其他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