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继续履行的法律依据都有哪些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8-04 06:30:10 83 人看过

合同继续履行的法律依据:

1、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2、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义务的,对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届满前请求其承担违约责任。

合同继续履行之诉的提出条件有哪些

1、存在违约行为

如果没有违约行为发生,那么此时仅为债务履行问题,债权人有履行请求权,债务人有履行债务的义务,尚属第一次义务阶段,谈不上作为第二次义务的强制履行问题。就违约形态而言,通常是延迟履行、不完全履行以及拒绝履行,如果将债权人迟延作为一种债务不履行看待,尚包括债权人迟延;而履行不能场合,则不会发生强制履行责任。

2、须有守约方请求违约方继续履行合同债务的行为

如果守约方不请求违约方继续履行,而是将合同解除,便不可能成立强制履行责任。另外,强制履行责任要求须守约方选择,取决于其意思,而法院不能以职权代当事人作出此种选择。

3、须违约方能够继续履行

如果合同已经不能履行,则无论是事实上的不能,还是法律上的不能,都不应再有强制履行责任的发生。否则,无异于强债务人所难,于理于法,均有不合。

如果要提出合同继续履行诉讼的话,那么需要满足在合同当中一方存在违约行为,另一方遵守了合同条约,并且遵守方要求违约方继续履行合同有关条款,同时违约方能在事实上能够继续履约的。

《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第五百七十八条

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义务的,对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届满前请求其承担违约责任。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25日 17:0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继续履行相关文章
  • 继续履行负担的义务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继续履行负担的义务的法律依据是《民法典》有关规定:第三十七条依法负担被监护人抚养费、赡养费、扶养费的父母、子女、配偶等,被人民法院撤销监护人资格后,应当继续履行负担的义务。第三十八条被监护人的父母或者子女被人民法院撤销监护人资格后,除对被监护人实施故意犯罪的外,确有悔改表现的,经其申请,人民法院可以在尊重被监护人真实意愿的前提下,视情况恢复其监护人资格,人民法院指定的监护人与被监护人的监护关系同时终止。一、不适用于继续履行的情形1、不能履行不能履行,使合同失去标的,失去意义,应当消灭,而不是也不能强制履行。在拒绝履行、迟延履行、不完全履行诸情况下,守约方可以提出一个新的履行期限,即宽限期或者延展期,要求违约方在该履行期限内履行合同债务。2、债务的标的不适于强制履行或者履行费用过高所谓债务的标的不适于强制履行,指债务的性质不宜强制履行,比如委托合同、技术开发合同、演出合同、出版合同等。这些合
    2023-06-21
    251人看过
  • 合同到期继续履行效力的依据是什么
    一、合同到期继续履行效力的依据是什么?劳动合同期满,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续订劳动合同,并在劳动合同期满前办理续订手续。因用人单位的原因未办理终止或者续订劳动合同手续,劳动者继续在该用人单位工作,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的,视为劳动合同的继续履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之日起7日内为劳动者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的有效证明。劳动者可以凭有效证明材料,直接办理失业登记手续。你就可以领取失业保障金。如果你的劳动合同中约定劳动合同到期公司不续签应当提前30天通知,那么公司只提前一周通知是违约了,应按照约定支付你违约金(代通金),一般是一个月工资。如果劳动合同中没有约定,那公司可以不提前通知,因为法律并没有规定劳动合同到期前双方必须提前通知。二、合同到期后的经济补偿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本法施行之日存续的劳动合同在本法施行后解除或者终止,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应当支
    2023-04-16
    473人看过
  • 劳动合同无法履行有什么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劳动者无法履行劳动合同,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用人单位非过失性辞退未提前通知劳动者应当支付代通知金。代通知金按照该劳动者上一个月的工资标准确定。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原因有什么?劳动合同签订的时候可能需要依据一定的客观情况,当实际的情况发生非常大的变化后,合同的内容可能就无法实现,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有四个方面:1、订立劳动合同的时候需要参照法律法规的内容,当这些法律法规已经被修改或者被废止了之后,合同就缺少了法律依据,此时可能导致双方无法按照约定履行合同;如果继续按照原先的约定进行,可能会出现违反法律法规的情况。2、由于劳动者造成的合同不能履行:相信每位劳动者一般情况下都是会遵守合同的约定,认真的履行义务,但是不可能预测所有的事情,也会出现一些特定的情况,比如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发生状况、劳动能力丧失等等,这些情况也
    2023-07-28
    233人看过
  • 行政拘留不执行依据都有哪些法律依据
    行政拘留是公安机关强制将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关押在专门的处所,暂时剥夺其人身自由的最严厉的治安管理处罚。人身自由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对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都作了明确规定,特别是对未成年人、老年人和妇女的人身自由等合法权益的保护,国家尤其重视,全国人大常委会分别专门制定了《未成年人保护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妇女权益保障法》。其中,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妇女权益保障法》规定了妇女在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受特殊保护等。因此,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的特定行为人,依照本法应当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如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以及怀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婴儿等。参考法律条文:一、《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一条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下列情形之一,依照本法应当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不执行
    2023-05-02
    453人看过
  •  未履行合同定金退还的法律依据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 如果合同中的当事人中的一方未能履行其合同义务, 并且另一方已经向其支付了定金, 那么该当事人可以退还定金。法律明确规定: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如果合同中的当事人中的一方未能履行其合同义务,并且另一方已经向其支付了定金,那么该当事人可以退还定金。法律明确规定: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合 同 未 履 行 , 定 金 能 退 吗 ?根据素材2中的内容,我们可以得知,合同生效后不履行合同义务的,不算是合同诈骗,而是合同违约,违约方要承担违约责任。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也规定了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另外,如果当事人一方明确表
    2023-09-22
    419人看过
  • 合同继续履行的条件是什么,合同履行的原则有哪些
    合同继续履行的条件是有履行的可能,存在的必要,债务标的适于强制履行和债权人在合理期限内请求继续履行。合同履行的原则有实际履行原则,诚实信用原则,适当履行原则和协作履行原则等。一、合同继续履行的条件是什么合同继续履行的条件是:1.继续履行必须可能。继续履行是按合同约定的标的履行,只有在合同有继续履行的可能时,违约方才能承担继续履行的责任。2.继续履行存在必要。由于继续履行只是违约的一种补救措施,而不是惩罚性措施,债权人是否要求违约方继续履行以及违约方应否继续履行都应考虑其经济合理性。3.债务标的适于强制履行。只有在合同约定的标的适于强制履行时,才宜于追究违约方继续履行的责任。4.债权人在合理期限内请求继续履行。是否要求债务人承担继续履行责任是债权人的一项权利,他人不能强迫。二、合同履行的原则有哪些合同履行的原则如下:1.实际履行原则。指当事人按照合同规定的标的完成合同义务的原则。2.诚实信用
    2023-06-04
    65人看过
  • 非法终止劳动合同并要求继续履行合同的依据是什么
    非法终止劳动合同的依据是什么《劳动合同法》第48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终止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合同不再需要继续履行或者劳动合同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给予补偿。根据上述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受法律保护。用人单位非法解除劳动关系时,劳动者可以依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行事,劳动者可以选择不同意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解雇决定,要求用人单位继续履行劳动合同。
    2023-05-07
    128人看过
  • 合同的法律约束力有哪些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一十九条: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第一百二十条:民事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第一百二十一条: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进行管理的人,有权请求受益人偿还由此支出的必要费用。一、什么是合同的法律约束力合同的法律约束力,应是法律赋予合同对当事人的强制力,即当事人如违反合同约定的内容,即产生相应的法律后果,包括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约束力是当事人必须为之或不得为之的强制状态,。约束力或来源于法律,或来源于道德规范,或来源于人们的自觉意识,当然,源于法律约束力,对人们的行为具有最强迫约束力。合同的约束力主要表现为:1、当事人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2、当事人应按合同约定履行其合同义务;3、当事人应按诚实信用原则履行一定的合同外义务,如完成合同的报批、登记手续以使合同生效。不得恶意影响附条件法律行为的条件之
    2023-03-18
    95人看过
  • 合同纠纷中合同履行的法院管辖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三条,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一、合同纠纷中关于管辖权的法律规定第二十四条,因保险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保险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第二十七条,因铁路、公路、水上、航空运输和联合运输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运输始发地、目的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第三十四条,合同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当事人可以书面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等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本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第三十五条,两个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的诉讼,原告可以向其中一个人民法院起诉;原告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的,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辖。二、确定合同履行地法院管辖1、当事人在合同中对合同履行地点有约定的,则按照约定确定合同履行地,从而确定合同履行的管辖
    2023-03-03
    76人看过
  • 中止履行行政合同的法律依据是怎样的
    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一)经营状况严重恶化;(二)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三)丧失商业信誉;(四)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一、行政合同具有哪些法律特征?1、行政合同的当事人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享有行政权力。行政合同是行政主体为了实现行政管理目标而签订的,因此,当事人中必有一方主体是行政主体。没有行政主体的参加,不能称为行政合同。行政合同必须有行政机关参加并不意味着凡有行政机关的合同都是行政合同。行政机关具有双重身份:行政主体和民事主体。当行政机关以民事主体身份签订的合同,如与家具厂签订的购买办公设备合同,该合同是民事合同;只有当行政机关以行政主体身份签订合同时,该合同才是行政合同。2、行政合同的目的是实施行政管理。行政主体签订行政合同的目的是实现行政管理职能,维护公共利益,而不是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如为了修建道路、桥梁、机场等公共设
    2023-02-17
    472人看过
  • 有哪些法律依据合同解除
    一、有哪些法律依据合同解除1、解除合同的依据分别有: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事由。解除合同的事由发生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合同存在法定可解除情形时可以解除合同。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二条,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事由。解除合同的事由发生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二)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以持续履行的债务为内容的不定期合同,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但是应当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对
    2023-06-16
    463人看过
  • 民法典履行合同的原则有什么,有没有法律依据
    律师解答民法典履行合同的原则如下:1、实际履行原则,指当事人按照合同规定的标的完成合同义务的原则。2、诚实信用原则,包括了适当履行原则和协作履行原则。3、适当履行原则。4、协作履行原则。5、情事变更原则。6、经济合理原则。《民法典》第五百零九条,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当事人应当遵循诚信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应当避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零九条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当事人应当遵循诚信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应当避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温馨提示】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1对1深度沟通法律需求,3~15分钟获得解答!
    2024-08-03
    186人看过
  • 继续履行与解除合同的内容有哪些
    合同的继续履行与合同的解除内容是:当一方当事人违约时,需要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而在当事人协商一致时,或者符合当事人约定的、法律规定的解除事由时,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继续履行与解除合同的内容有哪些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二条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事由。解除合同的事由发生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第五百六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二)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第五百七十七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
    2022-07-14
    311人看过
  • 保管合同的履行要遵守哪些义务,法律依据是什么
    律师解答保管合同的履行,保管人需要遵守下列义务:1、妥善保管保管物的义务;2、亲自保管保管物的义务;3、不得使用或者许可他人使用保管物的义务;4、返还保管物及通知寄存人的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八百九十二条规定,保管人应当妥善保管保管物。当事人可以约定保管场所或者方法。除紧急情况或者为维护寄存人利益外,不得擅自改变保管场所或者方法。第八百九十四条规定,保管人不得将保管物转交第三人保管,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保管人违反前款规定,将保管物转交第三人保管,造成保管物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第八百九十六条规定,第三人对保管物主张权利的,除依法对保管物采取保全或者执行措施外,保管人应当履行向寄存人返还保管物的义务。第三人对保管人提起诉讼或者对保管物申请扣押的,保管人应当及时通知寄存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八百九十二条保管人应当妥善保管保管物。当事人可以约定保管场所或者方法。除
    2024-05-10
    63人看过
换一批
#合同履行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继续履行是指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的条件和期限履行合同义务。 继续履行可以确保合同的顺利履行和双方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在出现违约行为时,双方应当及时协商解决,并根据合同约定要求违约方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包括支付违... 更多>

    #继续履行
    相关咨询
    • 破产企业能否继续履行合同法律依据
      江西在线咨询 2023-10-07
      破产企业合同一般可以继续履行。法律规定,继续履行合同需要双方订立的合同可以继续履行,合同的标的适用于强制履行,债权人在合理期限内要求债务人继续履行。
    • 向第三人履行合同法律依据有哪些
      云南在线咨询 2023-10-29
      法律分析 向第三人履行合同应当按照法律的规定或者当事人的约定进行。当事人约定由债务人向第三人履行债务的,债务人未向第三人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应该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
    • 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工资损失赔偿的法律依据
      上海在线咨询 2023-08-25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如果用人单位侵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的话,那么劳动者是有多种途径来进行维护的,违法解除劳动关系,劳动者可以选择继续履行或,继续履行的话,存在着损失赔偿,那么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工资损失赔偿的法律规定是什么?实际上用人单位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
    • 劳动合同到期后如何继续履行啊?有法律依据吗?
      山东在线咨询 2021-11-19
      劳动合同到期后继续履行的效力仍然有效。合同到期后,如果双方继续履行合同,双方认可的视为达成新合同,继续履行是有效的,但为了保险起见,建议重新签订合同。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的,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经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 法律依据有哪些合同具有同时履行抗辩权
      广西在线咨询 2023-06-14
      合同适用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是:一方未履行债务或未按合同约定履行债务;对方义务可能履行;双方债务有对价关系、由同一双务合同产生;双方互负的债务没有先后履行顺序且均已届清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