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中被害人家属的知情权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1-25 04:46:59 362 人看过

被害人家属的知情权

被告人已被判决多时,而被害人或被害人家属却浑然不知,还就案件未及时公正处理到处控告、反映。此类情况在一些地方时有发生,暴露了某些司法机关在被害人告知上还存在着薄弱环节。

实践中,某些基层检察院的检察官在审查起诉案件时,偏重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告知的权利,能依法及时告知其有申请律师、委托代理人、申请回避等权利,但忽视了被害人的告知权利,尤其是对一案中有多名被害人的及时、完整被告知的权利。某些基层法院的承办法官由于案件多、办案时间紧,加上对被害人告知义务缺乏足够的认识,往往在案件宣告判决后未在当日或五日以内将判决书送达被害人,使得被害人或其家属不知晓案件的处理结果。

未告知或未及时告知被害人显然是错误的、违法的。

首先,不正确履行被害人告知义务与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相悖。刑事诉讼法第四十条规定:人民检察院自收到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材料之三日以内,应当告知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其近亲属。同时,该法第一百六十三条规定,法院当庭宣告判决的应当在五日以内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定期宣告判决的应当在宣告后立即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此处的当事人,按照法律规定,是指包括被害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等在内的5种人。法律明文规定的,司法人员就得严格地依法执行,不得有丝毫马虎或松懈,否则就是执法中的违法。

其次,不正确履行被害人告知义务有可能损害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如果检察机关对被害人不正确履行告知义务,被害人或被害人家属就无法知道案件的诉讼进程,无法在诉讼中提出附带民事诉讼或其他请求。假如审判机关不依法向被害人告知或及时告知案件的判决结果,被害人不仅无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且对案件的审判结果是否公正一概不知,也无形中剥夺或延迟了被害人的申诉权利。

第三,不正确履行被害人告知义务不利于刑事诉讼监督。由于被害人不知晓案件审判过程和结果,也就无法准确及时地开展申诉活动,审判机关也就无法从申诉人提供的材料中发现法院的判决有认定事实上或者适用法律上的确有错误,也就无法启动审判监督程序予以纠正,而检察机关也无法从被害人的申诉中获取线索,对审判活动实行强有力的法律监督。

第四,不正确履行被害人告知义务,拉大了司法机关与人民群众的距离。被害人由于被犯罪分子袭击,肉体、身心及其他权益受到侵害,是无辜的受害者。如果受害人或家属对案件的诉讼进程、审判结果不能得知,就会对司法机关产生不满情绪,甚至以为有人徇私枉法。

综上所述,被害人告知义务不应忽视而应加强。正确的做法是各级司法机关都要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及时、准确、全面地履行被害人告知义务。

被害人知情权保护在我国立法和司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我国,被害人的权利保护仅在《刑事诉讼法》中加以规定,并且内容简略,在知情权保护方面更多的是原则性的规定,更没有如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一样专门制定针对被害人保护的法律。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告知被害人的情形主要有:公安机关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侦查机关应将用作证据的鉴定结论告知被害人;人民检察院自收到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材料之日起3日以内,应当告知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近亲属有权委托代理人;人民检察院应将不起诉决定书送达被害人;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应听取被害人和其委托人的意见;人民法院决定开庭审判后,应传唤当事人;人民法院应将起诉书、判决书送达当事人。

笔者认为,与上述国家相比,我国在刑事被害人的知情权保障方面,不论是立法还是实践均有不少需改进的地方,从保障人权和司法公开这一视角看,还存在以下问题:

1.立法对被害人的告知规定缺乏。从上述所列的法律规定中可以看出,我国立法对被害人的告知事项强调的是对结果的告知,而不是事先告知;其次,从内容上看,被害人仅仅在公安不立案、案件已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检察院不起诉、法院判决等方面享有知情权,而在公安有无及时立案、对行为人采取和改变强制措施的情况、被告人基本情况、定性的改变、退回补充侦查、撤回起诉、适用法律、刑罚执行情况等等诉讼信息,均不享有知情权。如刑诉法实施细则规定,被害人的诉讼代理人经许可才可以查阅、摘抄、复制诉讼文书、技术性鉴定材料,而被害人却无查阅、摘抄、复制权。如果被害人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那么,在审查起诉阶段,就没有权利获取书写附带民事诉讼状所需的信息包括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况,这显然不符合立法本意,与人权保障也相去甚远,程序明显缺乏正当性。

2.司法实践中对立法规定的告知义务履行不彻底。对于不能或没有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害人,实践中存在不告知相关信息的情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的规定》第一条规定:因人身权利受到犯罪侵犯而遭受物质损失或财物被犯罪分子毁坏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据此解释,其他案件的被害人,如盗窃、诈骗、职务侵占以及人身未受到伤害的抢劫、抢夺等刑事案件中的被害人,没有权利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即使是故意伤害、毁坏财物、强奸等案件的被害人,也可能因为双方当事人就民事赔偿部分达成调解或其他种种原因放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实践中,很多地方的法院认为,对于不能或没有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无需送达诉讼文书,需要送达诉讼文书的被害人仅仅是附带民事诉讼原告,未能很好地执行刑诉法第一百六十三条关于法院应当在一定期限内将判决书送达给当事人(包括被害人)的规定。理由一是判决和没有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害人没有直接利害关系,二是习惯性做法。

3.告知规定过于简略,缺少可操作性。从立法来看,基本上没有就告知人员、告知期限、被害人主动获取信息的途径等作出具体规定,也没有就司法机关不履行告知义务的法律后果以及权利救济途径等加以规范,导致在实践中执行不力,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如刑诉法规定的审查起诉阶段应当听取被害人及其委托人意见制度,因条文过于简单,又没有相关配套机制,缺少听取意见的具体程序、不听取意见的实质性和程序性制裁后果,导致在司法实践中强制性规范的“应当”变成了选择性规范的“可以”,甚至是听取意见成了特例,不听取其意见成了常态。

构建和完善我国的被害人知情权保护制度

我国在被害人知情权保护方面存在的诸多缺陷,不利于被害人行使权利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笔者认为,应从立法和司法两个层面构建和完善我国的被害人知情权保护制度。

1.扩大被害人对案件诉讼的知情范围。被害人是案件中犯罪行为的直接受害者,他(她)有权利知道更多的诉讼信息。被害人不仅在是否立案、是否起诉、是否判决等方面享有知情权,而且在对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采取的强制措施、退回补充侦查、撤回起诉、法律适用、刑罚执行情况(包括假释、刑满释放、脱逃)等等方面也应享有知情权。

2.实践中应保障所有刑事案件的被害人的知情权。凡是遭受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人都是被害人。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被害人是诉讼当事人,既然是诉讼当事人,就应完全赋予其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包括知情权的享有和保障,而不应该在知情权方面因不同类型的被害人给予明显不同的享有程度,甚至是大相径庭。

3.完善保障被害人知情权的具体程序和知情权被侵害的救济途径。为使所有刑事案件的被害人知悉上述提及的相关的诉讼信息,一方面要完善司法机关的告知程序,包括方式、手段;另一方面要创造方便被害人主动获取诉讼信息的途径,如开通热线电话,开设咨询网站,成立老年受害者服务所等等。美国纽约州在《刑事被害人权利法案》中规定,被害人可以通过致电“每日受害者信息与资讯”免费电话获得在押犯监禁与释放的信息,这种做法的确值得我们借鉴。此外,对于司法机关侵犯被害人知情权的,应有一套控告程序给被害人以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同时可以让司法工作人员接受监督,让侵害者(往往是案件的承办人员)承担相应的责任;对于因司法人员的过错而使被害人失去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机会的,被害人应有权提起免除诉讼费的补救性民事诉讼。

4.设立被害人援助项目。被害人援助项目是被害人知情权得以实现的一个重要保障。虽然由于国情不同,我们不能照搬美国的被害人援助项目制度,但是,完全可以进行本土化的改造。被害人援助项目,一是指法律援助制度,二是被害人补偿制度,即对因受犯罪侵害而遭受损害的且又无法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获得损害赔偿的被害人及其家属,以公共基金的形式通过法律程序给予一定的物质补偿的机制,这是一种诉讼结束后的经济补偿,不是诉讼中的补偿。对于我国来说,只能是在有条件的地方考虑设立被害人援助项目,这样不仅可以保障被害人的知情权,而且可以避免被害人受“二次伤害”。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21日 15:5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死刑案件被害人家属抚慰功能的实现
    死刑案件的被害人通常都遭受不测,犯罪在给被害人家属带来经济损失的同时,更给其精神上带来无尽的悲痛和无法愈合的创伤。如何抚慰被害人家属,尽量减轻给其带来的灾难,是人类文明社会所应解决的一项大问题,也是创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大任务。一、死刑案件对家属的抚慰形式、功能和途径死刑是我国刑罚体系中最为严厉的一种刑罚,其适用对象是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目前,在常用适用死刑的罪名中,大多犯罪有被害人,如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抢劫罪,绑架罪,投放危险物质罪,放火罪等,大多属暴力性犯罪。犯罪分子夺走了被害人的生命,被害人的家属失去了亲人,有的甚至失去家庭经济来源,使其陷入经济困境的深渊,犯罪给被害人家属带来物质、经济上和精神上的灾难。当犯罪事实发生后,对被害人家属而言,最现实的问题是能否得到抚慰。(一)死刑案件对家属抚慰的形式和功能。笔者认为,抚慰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物质上的抚慰,另一种是精神上的抚慰。物质
    2023-06-11
    108人看过
  • 家属刑事案件被害如何申请赔偿金
    家属刑事案件被害怎样申请赔偿金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的规定,刑事犯罪行为造成被害人死亡的,死者家属可以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请求民事赔偿。相关法律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第一百三十八条被害人因人身权利受到犯罪侵犯或者财物被犯罪分子毁坏而遭受物质损失的,有权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因受到犯罪侵犯,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或者单独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精神损失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2023-06-14
    374人看过
  • 刑事案件开庭会通知受害人家属吗,刑事案件开庭多久出判决结果
    一、刑事案件开庭会通知受害人家属吗刑事案件开庭会通知被害人家属,在开庭以前,审判人员可以召集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回避、出庭证人名单、非法证据排除等与审判相关的问题,了解情况,听取意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开庭的时候,审判长查明当事人是否到庭,宣布案由;宣布合议庭的组成人员、书记员、公诉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的名单。二、刑事案件开庭后多久出判决结果刑事案件开庭后一般两个月以内出判决结果,《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二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三、刑事案件开庭的流程1.宣布开庭,核对当事人身份,宣布合议庭成员,告知当
    2023-06-19
    439人看过
  • 刑事案件的犯人判刑前会通知家属开庭吗?
    一、刑事案件的犯人判刑前会通知家属开庭吗?不会通知的。依法传唤当事人,通知d辩护人、诉讼代zhi理人、证人、鉴定人和翻dao译人员,传票和通知书至迟在开庭三日以前送达。《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二条人民法院决定开庭审判后,应当确定合议庭的组成人员,将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副本至迟在开庭十日以前送达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在开庭以前,审判人员可以召集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回避、出庭证人名单、非法证据排除等与审判相关的问题,了解情况,听取意见。人民法院确定开庭日期后,应当将开庭的时间、地点通知人民检察院,传唤当事人,通知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传票和通知书至迟在开庭三日以前送达。公开审判的案件,应当在开庭三日以前先期公布案由、被告人姓名、开庭时间和地点。上述活动情形应当写入笔录,由审判人员和书记员签名。二、刑事诉讼开庭程序是怎么样的?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法庭的审判程序分
    2023-04-13
    85人看过
  • 刑事案件被拘留人家属指哪些
    一、刑事案件被拘留人家属指哪些指的是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姐妹。1、民事诉讼中的近亲属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2、刑事诉讼中的近亲属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姐妹。3、行政诉讼中的近亲属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和其他具有扶养、赡养关系的亲属。需要注意,在不同诉讼中,法律中规定的近亲属的范围是不同的,有的时候将祖父母、外祖父等归入了近亲属的范围之内,但有的诉讼中却不包括这些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本法下列用语的含意是:(一)“侦查”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对于刑事案件,依照法律进行的收集证据、查明案情的工作和有关的强制性措施;(二)“当事人”是指被害人、自诉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三)“法定代理人”是指被代理人的父母、养父母、监护人和负有保护责任的
    2024-01-14
    152人看过
  • 刑事案件被拘留通知家属用什么方式?
    一、刑事案件被拘留通知家属用什么方式刑事拘留一般是通过信件通知家属。根据法律规定,除无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通知可能有碍侦查的情况以外,应当在拘留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有碍侦查的情形消失以后,应当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公安机关会以《刑事拘留通知书》的形式,告知被刑事拘留。二、刑事拘留的程序是什么(一)拘留的决定公安机关依法需要拘留犯罪嫌疑人的,由承办单位填写《呈请拘留报告书》,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签发《拘留证》,然后由提请批准拘留的单位负责执行。人民检察院决定拘留的案件,应当由办案人员提出意见、部门负责人审核、检察长决定。决定拘留的案件,人民检察院应当将拘留的决定书送交公安机关,由公安机关负责执行。(二)拘留的执行公安机关执行拘留时,必须出示拘留证,并责令被拘留人在拘留证上签名、按指印。被拘留人如果抗拒拘留,执行人员有权使用强制方法,包括
    2023-04-19
    204人看过
  • 被刑事拘留家属了解案情
    一、被刑事拘留家属了解案情刑事拘留家属了解案情的途径有:(1)直接向办案民警了解;(2)家属委托律师,由律师向办案民警了解案情或去会见当事人以了解案情。且依照相关法律规定在刑拘之后24小时内,如无特殊情况或者法律明文规定的情况以外都必须通知嫌疑人家属嫌疑人被刑拘的时间、被羁押的场所及地址、被刑拘的涉嫌罪名。对被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审查后,根据案件情况报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分别作出如下处理:(一)需要逮捕的,在拘留期限内,依法办理提请批准逮捕手续;(二)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但不需要逮捕的,依法直接向人民检察院移送审查起诉,或者依法办理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手续后,向人民检察院移送审查起诉;(三)拘留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继续侦查的,依法办理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手续;(四)释放被拘留人,发给释放证明书;需要行政处理的,依法予以处理或者移送有关部门。二、刑事拘留与行政拘留的区别有哪些?刑
    2024-01-17
    464人看过
  • 刑事案件中的被害人应该到哪里报案
    刑事案件中的被害人应该到犯罪地的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十五条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公安机关管辖。如果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的公安机关管辖更为适宜的,可以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的公安机关管辖。法律、司法解释或者其他规范性文件对有关犯罪案件的管辖作出特别规定的,从其规定。第十六条犯罪地包括犯罪行为发生地和犯罪结果发生地。犯罪行为发生地,包括犯罪行为的实施地以及预备地、开始地、途经地、结束地等与犯罪行为有关的地点;犯罪行为有连续、持续或者继续状态的,犯罪行为连续、持续或者继续实施的地方都属于犯罪行为发生地。犯罪结果发生地,包括犯罪对象被侵害地、犯罪所得的实际取得地、藏匿地、转移地、使用地、销售地。居住地包括户籍所在地、经常居住地。经常居住地是指公民离开户籍所在地最后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住院就医的除外。单位登记的住所地为其居住地。主要营业地或者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与登记的住所地不
    2023-03-26
    491人看过
  • 不批捕的刑事案件必须通知被害人吗
    通知被害人不批捕的决定是有必要的。对不批捕决定的申诉,主要集中于因不构罪或者不追究刑事责任而作出的不批捕决定,经济赔偿不到位时,被害人申诉较多。通知被害人不批捕决定有利于加强检察机关内部监督、同时也利于被害人依法寻求其他司法救济。37天不批捕一般几点通知家属37天不批捕一般会提前通知家属。刑事拘留三十七天取保的话是会提前通知家属的,会提前通知家属前去为犯罪嫌疑人办理取保候审的相关行政手续,即缴纳相应的保证金或者是提供相应的证人为其担保,但是如果是刑事拘留三十七天后,经公安机关侦查认定不是犯罪嫌疑人的人,在拘留结束后无罪释放时。是可以不用通知家属的。《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二条公安机关对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决定,认为有错误的时候,可以要求复议,但是必须将被拘留的人立即释放。如果意见不被接受,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提请复核。上级人民检察院应当立即复核,作出是否变更的决定,通知下级人民检察院和公安
    2023-07-28
    353人看过
  • 刑事案件中警察抓人不通知家属最多能关几天
    一、刑事案件中警察抓人不通知家属最多能关几天?刑事案件中警察刑拘嫌疑人后会在24个小时内通知家属,刑事拘留的时间最长是37天。《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五条公安机关拘留人的时候,必须出示拘留证。拘留后,应当立即将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羁押,至迟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除无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通知可能有碍侦查的情形以外,应当在拘留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有碍侦查的情形消失以后,应当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第九十一条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七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应当
    2023-06-19
    466人看过
  • 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中,被害人有赔偿权利吗
    最高人民法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143条规定,依法承担刑事被告人和未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其他共同侵害人的刑事被告人的监护人(3)死刑犯的遗产继承人(4)在共同犯罪事件中,事件审查结束前死亡的被告人的遗产继承人(5)受害者的物质损失应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的其他部门和个人。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的亲戚朋友自愿赔偿的,必须允许。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中的附带民事赔偿范围第一类是人身损害赔偿,包括(1)医疗费(2)误工费(3)护理费(4)交通费(5)住院伙食补助费(6)被抚养人生活费(7)丧葬费;第二类是财产损害赔偿,包括(1)因犯罪行为而遭受损坏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财物损失。(2)犯罪行为损坏的财物所必然产生的经济损失,如修理费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四十三条
    2023-08-06
    85人看过
  • 刑事案件一定要赔偿受害人家属么?
    一、刑事案件一定要赔偿受害人家属么?刑事案件不是一定要赔偿受害人家属,满18周岁的人,在法律上就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应由其对自己的行为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家属若要被告人赔偿可以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赔偿诉讼。法院会判决被告个人财产赔偿,被告的亲属没有义务赔偿受害人,如果赔了法院会在量刑上考虑从轻。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在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解决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物质损失的赔偿问题而进行的诉讼活动。《刑事诉讼法》第101条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如果是国家、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查封或者扣押被告人的财产。二、刑事案件赔偿涉及配偶财产吗?刑事案件赔偿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涉及配偶财产。刑事案件的赔偿是不涉及配偶财产的
    2023-12-08
    68人看过
  • 刑事案件中家属应该怎样收到批捕通知
    一、刑事案件中家属应该怎样收到批捕通知?家属是收不到批捕通知书的,检察院批捕后没有义务通知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二条公安机关对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决定,认为有错误的时候,可以要求复议,但是必须将被拘留的人立即释放。如果意见不被接受,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提请复核。上级人民检察院应当立即复核,作出是否变更的决定,通知下级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执行。第九十三条公安机关逮捕人的时候,必须出示逮捕证。逮捕后,应当立即将被逮捕人送看守所羁押。除无法通知的以外,应当在逮捕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逮捕人的家属。二、检察院批捕的条件是怎么规定的?1、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根据有关规定,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是指同时具备下列情形:(1)有证据证明发生了犯罪事实。犯罪事实既可以是单一犯罪行为的事实,也可以是数个犯罪行为中任何一个犯罪行为的事实。对实施多个犯罪行为或者共同犯罪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具
    2023-04-20
    201人看过
  • 家人被抓24小时家属有没有知情权
    有知情权,有时限,所以有时不会立即通知。法律依据:《刑事诉讼法》有关条文。第八十五条公安机关拘留人的时候,必须出示拘留证。拘留后,应当立即将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羁押,至迟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除无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通知可能有碍侦查的情形以外,应当在拘留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有碍侦查的情形消失以后,应当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第九十一条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七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释放,并且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对于需要继续侦查,并且符
    2023-06-11
    436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刑事案件被害人家属代理案件被害人家属可以做辩护词吗
      福建在线咨询 2022-03-27
      1、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公诉案件的被害人的近亲属,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就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同时,人民检察院应当在移送审查起诉材料三日以内,应当告知近亲属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法律这样规定,就是为了让你们及时获知案件信息、及时委托律师进行代理,因此从该角度讲可以更好的维护你的权益。 2、律师作为代理人可以配合检察院从刑事上追究其犯罪,也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赔偿。根据其工作内容,从实用角度讲,越早介
    • 家属知情不报算刑事案件吗
      广东在线咨询 2022-06-05
      如果明知对方是犯罪分子的情况下,不向公安机关报案,反而帮助犯罪分子逃匿或者进行包庇的,就会构成窝藏、包庇罪。
    • 刑事案件中被执行人被逮捕后怎样通知家属
      河北在线咨询 2022-07-10
      被执行人因为刑事案件逮捕了,原来的执行案件一般是中止执行。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五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执行: (一)申请人表示可以延期执行的; (二)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确有理由的异议的; (三)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继承权利或者承担义务的; (四)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五)人民法院认为
    • 刑事案件被害人家属与被害人取得谅解书
      宁夏在线咨询 2022-01-31
      根据刑诉法至规定,这种情况很正常,也在合法范围之内。您如果要实际帮助朋友,目前应该做如下事情: 1、和您朋友的家属(父母、兄弟、配偶)取得联系,因为只有您朋友家属才可以委托律师。 2、刑事案件除了办案机关工作人员和律师之外,其他人不能会见,所以您可以联系律师,洽谈有关委托辩护事宜,律师会告诉您委托所需要的资料事宜。 3、如果有被害人,和被害人取得联系,赔偿被害人的损失,在律师指导下取得被害人的谅解
    • 怎么知道刑事案件被判刑家属
      陕西在线咨询 2022-12-27
      判决后,法院没有义务通知家属,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判决书应当同时送达辩护人、诉讼代理人;但执行刑罚时,执行机关应当将罪犯及时收押,并且通知罪犯家属。但是下列案件需要通知家属参加诉讼: 1、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需要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参加诉讼; 2、对于刑事案件,如果受害人已经死亡的,其近亲属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通知其近亲属参加诉讼。 在传票不能送达当事人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