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期间共同购房的处理:恋爱期间,情侣以共同名义买房,房产自然归双方所有。
1、共有人对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没有约定按份共有或者共有;
2、协议不明确的,除共有人有家庭关系外,视为按份共有。
共有份额一般根据每个共有人的出资比例确定,因此其分割也可以根据共有份额进行分割。
恋爱期间共同购房如何分割
王先生来电询问:
其与女朋友热恋时买了一套房子,产证上是两个人的名字,首付款由王先生支付,两人共同还贷。一年后,双方分手,女方要求获得一半产权。理由是产证上是两个人的名字,当属共同财产。王先生认为此种要求不合理,第一,女友并未出过首付;第二,说是共同还贷,实际还贷还是王先生本人一人还的。
离婚财产分割协议书
对此问题,有人认为,这种情况可以认为是附条件的赠与,如果双方结婚了,那么赠与成立,房产是两人的共同共有的财产;如果没有结婚,那么女方应当返还该房产。此种说法有误,依我国法律,赠与合同一般为实践合同。而以结婚为所附条件明显违反婚姻自由的原则。产证已经登记为两人名字,赠与行为已经实践。女方全部返还也于法于理不合。对此2007年9月20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分家析产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
恋爱期间共同购房,一方未出资但产权登记为两人共有,析产分割的处理
从不动产登记的角度分析,房屋已经确定为恋爱双方共有。双方终止恋爱关系后分割共有财产,符合重大理由需要分割的情形。共有关系终止时,对共有财产的分割,有协议的按协议处理;没有协议的,应当考虑共有人对共有财产的贡献大小,适当照顾共有人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等情况,合理确定未出资方的份额,一般以10%到30%的份额为宜。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零八条共有人对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没有约定为按份共有或者共同共有,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除共有人具有家庭关系等外,视为按份共有。
-
恋爱期间共同财产的法律法规探讨
228人看过
-
情侣在恋爱期间共同购置的房屋怎么处理
196人看过
-
恋爱期间共同出资所购房屋的权属认定
335人看过
-
恋爱期间共同贷款买房
445人看过
-
恋爱期间共同购房是否算作共有财产?
476人看过
-
分享房产,恋爱期间共同购房如何分割?
222人看过
购房合同本质上是房屋买卖双方就交易行为达成的一致合同,是双方的共同的意思表示。购房合同的内容主要是买卖双方的权利义务,例如买方何时付款,卖方何时交房等。购房合同的作用是保障交易双方的合法权益,交易顺利的情况下,双方凭借购房合同办理过户手续,... 更多>
-
恋爱期间共同购买的房屋分手后是否要分割分割,如何分割恋爱期间的香港在线咨询 2022-01-22恋爱关系不同于婚姻关系,对于恋爱期间形成的共同财产,如果双方没有约定,应当按照双方的出资额来划分。也就说是恋爱期间共同购买的房屋分手后是按照双方的出资额来划分的。 7.我和我老公的房子登记在他爸爸的名下,我知道的共同财产就是一些金银和现金,那这样的话,这个房子我是不是就分不到了,就只能取得现金和金银以及财产的一半吗? 第一,房屋产权证上权利人如果不是夫妻双方的名字,除非房产证上登记的产权人和夫妻
-
恋爱时共同购房的注意事项山西在线咨询 2023-08-03恋爱期间购置房产不仅涉及到出资问题,也涉及到购房资格使用问题,容易引发纠纷。如果恋爱双方决定共同出资购房,应对购房目的; 出资情况、产权归属等情形提前作出约定,并通过书面协议的形式予以固定,这样即便将来发生纠纷,也可以依据协议主张对房屋的权利。 根据民事活动的自愿原则,公民自愿处分民事权益且不违反法律、公序良俗的,应当予以保护。因此,恋爱期间,双方对于财产有约定的,原则上按照约定处理。
-
恋爱期间购买的房子是不是夫妻共同财产福建在线咨询 2022-04-03同居房产归属:1、一方出资,产证上只写了出资方的名字 房屋买卖合同、发票、按揭合同等证据显示,首付和银行按揭等费用均为一方支付,那房子属于出资方的个人财产,另一方无权要求分割。 2、一方出资(同上),写了另一方的名字 在司法实践中,此类纠纷会着重考察双方同居目的。 如果双方是以结婚为目的的同居,那这种情况属于以“结婚”为附加条件的赠与,由于双方并未结婚,赠与行为就不具备法律效力,出资方有权要求对方
-
恋爱期间共同出资购房认定为登记名者财产河北在线咨询 2022-10-26如何区分婚前买房和婚后买房根据婚姻法17、18条规定,婚前取得财产为个人财产,婚后取得为夫妻共同财产,而夫妻共同财产要是万一离婚的话是要分给对方一半的,即使当初对方没在房子上花一分钱。婚前买房,意味着房子写了谁的名字,就属于谁。举例来说,结婚前男方买房,应属于男方的婚前财产,因此,假如离婚,房子依然归属男方,除非把房子做夫妻共同财产公证。如果房子还是男方全部出钱,但是结婚后购买,在办理房产证的时候
-
处理购房合同纠纷的法律建议西藏在线咨询 2024-11-231. 协商:双方友好沟通以解决争议是首选方法。 2. 调解:若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可寻求第三方机构协助调解。例如,国企可求助其上级机关。上级机关需秉持公正原则参与其中,不得介入行政事务。此外,当事人也可请求由合同管理机关、仲裁机构以及法庭的介入,进行调解。 3. 仲裁:若各方未能协商成功且均拒绝调解,可依据合同中约定的仲裁条款或纠纷发生后形成的仲裁协议,向相应仲裁机构提起仲裁。 4. 诉讼:若未曾设